第十二章 进军
作者:龙舞九天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942

奥地利,位於中欧南部,也是一个山地国家。北部与德国接壤,西面是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南部与意大利相邻,东南方与斯洛文尼亚连接,东部的邻国有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捷克。

希特勒对奥地利垂涎已久。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就明确宣称:“日耳曼的奥地利,必须回到日耳曼的伟大祖国。”奥地利人口虽不过700万,但处于中欧心脏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德国如据有奥地利,就可以对捷克斯洛伐克形成三面包围之势,并打开通往巴尔干半岛的大门。希特勒把吞并奥地利作为对外扩张、争夺欧洲霸权的第一步。

希特勒上台伊始,就加紧网罗奥地利法西斯分子,唆使他们制造事端。1934年7月,奥地利的纳粹党徒在维也纳发动叛乱,刺杀了奥总理陶尔斐斯。希特勒原想乘机侵占奥地利,只是由于羽翼未丰,同时惧怕意大利出面干涉,才未敢轻举妄动。

l936年7月,德奥签订条约,德国重申承认奥地利的主权。然而就在签约的同时,德国即着手制订、并于次年6月批准了武装入侵奥地利的奥托方案。意大利发动侵略阿比西尼亚的战争得到德国的支持,两国开始接近。此后,两国共同干涉西班牙内战,关系愈加密切。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德、日**产国际协定,德国吞并奥地利的障碍排除了。

对于希特勒的入侵奥地利野心,英、法、美等国一直采取绥靖政策。英国明确表示,不反对包括奥地利在内的欧洲秩序变更,“英国所关心的,仅仅是通过和平方式来实行这种改变”。

1938年2月,希特勒把奥地利总理许士尼格叫到德国举行会谈。会谈一开始,希特勒就大肆攻击奥地利政府对德国的不友好行为,接着又对奥地利进行威胁恫吓。当天下午,里宾特洛甫交给许士尼格一份最后通碟,内容包括取消对奥纳粹党的禁令,大赦纳粹罪犯,任命纳粹分子担任要职等。许士尼格被迫屈服。

面对亡国的危险,奥地利广大群众纷纷集会游行。在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许士尼格宣布将于3月13日举行全民投票,就是否赞成保持奥地利的独立举行公决。希特勒闻讯后,立即电令许士尼格辞职,任命亲纳粹的赛斯-英夸特担任总理,取消公民投票。同时,命令德军入侵奥地利。3月11日晚,德军越过边境,实施占领奥地利的奥托计划。14日,德奥正式合并,奥地利成为第三帝国的一个省。

消息传到北京的时候,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终于要开始了,战争的序幕已经拉开,历史的脚步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到来而改变,既然如此那就让战争更精彩一些吧。

德国吞并奥地利后,法国毫无表示,英国只是由驻德大使提出抗议了事,苏联政府发表声明进行谴责,并要求召开国际会议讨论制止德国侵略的措施,但遭西方国家拒绝。吞并了奥地利之后,希特勒就策划向捷克斯洛伐克开刀。1938年9月30日凌晨英、法、德、意四国首脑签署了一份著名的协议《慕尼黑协定》,即《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主要内容是,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必须在10月1日起的10天内,把苏台德区和德意志人占多数的其他边境地区割让给德国,割让区内的军事设施、工矿企业、铁路及一切建筑,无偿交付给德国,成立由英、法、德、意、捷五国组成的“国际委员会”来确定其他地区的归属并最后划定国界,等等。

1939年3月,希特勒又撕毁了慕尼黑协定,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对希特勒的这一行径,英法除了提出口头抗议,并没有采取任何重大措施。

希特勒在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得手之后,紧接着又把手伸向波兰,要波兰归还但泽市,提供享有治外法权的通往东普鲁士的陆地走廊。波兰坚决拒绝了希特勒的无理要求。到了这时,深深感受到希特勒欺骗和愚弄的英国首相张伯伦才放弃绥靖政策,转而强烈谴责希特勒的侵略行径并宣布全力支持并保证波兰的独立。法国在此情况下也作了相应的表态和加强战备的措施。希特勒面对波兰的不屈服态度和英法保证波兰独立的声明,以及他们正在同苏联谈判并有可能结成同盟的情况,不免有些害怕,因此,他也秘密派代表同苏联进行谈判。苏联鉴于英法同自己的谈判缺乏诚意,背地里还向德国大献殷勤,继续推行祸水东引的绥靖政策,同时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而利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终于在1939年8月23日同纳粹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希特勒由此去掉了担心出现一场两线作战的心病,还能经常不断地从苏联那里得到粮食和原料的供应。希特勒这时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

1939年5月中旬的一天,在希特勒宽大的办公室里,气氛格外紧张。奉召前来的陆军参谋总长哈尔德上将,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上将,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上将,空军司令戈林元帅,党卫队全国领袖、人称‘地狱‘刽子手的警察总监希姆莱、党卫队保安处处长海德里希,全都毕恭毕敬地立于长条桌的两边。

过了一会儿,希特勒冷酷的眼睛飞快地在各位的脸上扫视了一遍,面对站得笔直的将帅开口道

“波兰是我们的,这是决不可动摇的!”接着又恨恨地说

“英国人算什么东西,也要来捣乱!”

“元首,我国驻莫斯科大使舒伦堡伯爵已了解了苏联人的态度,斯大林一直认为波兰应当属于他的势力范围。”特务头子希姆莱小心翼翼地报告。

希特勒顿时神经质地怒吼起来“***苏联人,总有一天我们要把他们赶下海去!”他青筋暴起,双颊的肌肉颤抖不已,一副难以自制的狂人状态。希特勒的性格就是如此古怪,他为人狡诈,脾气暴躁。他能长时间沉默寡言,但突然间又会暴跳如雷。

的确,这些日子里,希特勒一直为如何扫除进攻波兰的障碍发愁。但是,事与愿违。他派出外交使臣企图说服英国人,可是英国人不买他的帐。英国首相张伯伦还游说斯大林,意欲阻止他的行动,这使他大为恼火,恨得咬牙切齿。希特勒一次又一次地发誓,要把英伦三岛夷为平地。

然而,由于极爱面子的英国人过于小心谨慎,他们对斯大林同样不放心,所以行动格外缓慢。特别是张伯伦信誓旦旦地表示“波兰遭受德国人的侵略,我们决不会坐视不管,必将竭尽全力保护!”这无疑激怒了斯大林。

于是,希特勒欣喜若狂,他终于有了可乘之隙。

希特勒右臂垫起左臂,左手托住下巴陷入沉思,突然一擂桌子,烦躁地在将帅的身后走来走去。

“陆、海、空军加紧部署,立即形成对波兰的钳形包围攻势!”希特勒铁青着脸命令。

“是!”将帅们纷纷退出元首办公室。

忽然间,希特勒快速转身,好像省悟了什么似的。“希姆莱,你留下。”他的两眼盯着这个沉默寡言的家伙。

“怎样应付苏联人?”希特勒单刀直入地发问。

“请元首吩咐!”希姆莱一脸虔诚。

“不,我要听你的,请直说!”希特勒并无虚假之意。希特勒虽然刚愎自用,但是,对他的心腹之人,如他的副手赫斯、空军司令戈林、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党卫队领袖希姆莱,这几年早期的国家社会主义党的领导成员,还是信任有加的,经常邀他们参与重大决策。

“这…………”希姆莱欲言又止。他不敢说,更何况这样的一个重大问题,岂能轻易开口。当然,他不敢妄说的另外一层意思是不言而喻的。如今,他虽然已经拥有实力雄厚的党卫队和令人恐怖的盖世太保,对谁他都敢颐指气使,甚至目空一切。但是,希特勒是个典型的神经质患者和杀人不眨眼的魔鬼,无论对谁,稍不遂意便会对他大开杀戒。希姆莱清楚地记得,曾在希特勒执政之前就当过总理的施莱歇尔将军,根本与希特勒的政敌罗姆和斯特雷塞尔没有关系,也没有参与反对希特勒的任何活动,就因为他对希特勒夺取政权的秘密财政的情形知道得太多,就无端地被希特勒用特急命令处决了。所以希姆莱觉得,最亲密的关系有时就是最危险的隐患。从这一点上说,他比党卫队副指挥、保安处长海德里希聪明。长期以来,他与希特勒就是保持着这样的一种关系,既不疏远,又不过分亲密,常常是话留三分,事不做绝,给人一种捉摸不透的感觉。

“为什么不说?”希特勒提高了嗓门,逼视着希姆莱,令他震颤不已。

“我想,是否可以继续与苏联人谈判。”希姆莱忐忑不安地用探询的语气这样说道。说完立即退后几步。盯视着希特勒那张反复无常的脸,窥视他的表情变化。

“对!拖住苏联人,要让波兰人丧失国际上的援助。”希特勒显然赞成希姆莱的观点,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不过,我们进攻波兰的时间表应该放慢些,不知元首有否考虑过?”希姆莱话中有话。他认为,对付苏联人绝不会轻易得手,谈判、情报都需要时日,甚至是旷日持久的。到那时,万一元首反脸,岂不把这罪责加在他的头上,与其那样担惊受怕,不如现在就挑明。

希特勒稍停了一会儿,诡秘地凑近希姆莱:“我们的盟友墨索里尼已经答应合作,军事上的准备可以同时进行,不过,这件事由你、海德里希、里宾特洛甫去安排,一定要快。”

“冯.牛赖特男爵呢?”希姆莱不解地问。

“他的外交部长职务将由里宾特洛甫接任!”希特勒极不耐烦地白了希姆莱一眼,此情此景令人顿生一种冷酷无情的感觉。

希姆莱一时语塞,仿佛胸口被压上了一块巨石,直憋得透不过气来。

“好吧,这件事就交给你办,用你喜欢的方式!”显然,希特勒对他的这个心腹的信任有增无减。

“是!”希姆莱三步并作两步,匆匆离开了魔窟。

苏联于英法两国之间的猜疑和互不信任便宜了希特勒,他一方面和苏联人谈判另一方面加紧准备进攻,世界大战的揭幕之战即将上演。

在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