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章:相位之变(中)01
作者:唐三藏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200

杨国忠本来听他最初的话,还不知道李林甫是什么意思,但后面的话没有说完,他的腿一软,身不由己,扑通一声便跪在李林甫的榻前。

李林甫说的是自己替鲜于仲通掩盖败绩,请功邀赏之事,他再傻再笨,却也知道此事的分量,绝对是非同小可,忙匍匐在地,连连哀求:“此事还请相公包涵,下官感恩不尽!”

李林甫此时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他本想将此事告知皇上,但终究没有机会,现在他对杨国忠亲口说出,将杨国忠吓的失魂落魄,求饶不迭。看着这个平日里趾高气扬,处处和自己作对的三品大员,现在这般模样跪在自己榻前,李林甫竟觉得很是好笑,这真是一个小人,一点骨气都没有,他忽然又觉得杨国忠很卑微,从心底鄙夷他起来。

但终究不能如此下去,李林甫还是开口说道:“杨大人,快快…请起吧,老夫怎能承受…”

杨国忠老老实实站起来,一脸哀求的望着李林甫。

李林甫刚刚算是出了口气,虽然有些高兴,但马上想起自己就将要离开人世,心中充满无限的悲伤凄凉,眼角流出泪水,伤感道:“人之将死,其言则善;鸟之将亡,其鸣则哀。老夫…将死矣,杨大人为相…是必然之事,日后的国家…大事,都要由大人费心了。”

从李林甫口中听到这句话,杨国忠心中十分高兴,但此时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不敢直言回答,只好道:“下官实不敢当。”

李林甫接着说道:“老夫死后,我想…你不会…放过我的,但请大人…不要为难我的…子孙后人,至少…给他们留条生路…”

杨国忠没有多想,便誓言道:“下官对相公决不敢不敬,若有异心,教我他日死在刀剑之下,死无葬身之地。”

李林甫听了,又闭上双眼,微微摇摇头,似乎不太相信他的话。

杨国忠又等了一会,看李林甫不再说话,自己在此也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便起身离去。

出得李林甫府第大门,一阵凉风吹来,杨国忠才感觉到自己的后背衣服已经湿透。刚才李林甫的话,似乎一直在他的耳边回响。若隐瞒战败之事让皇上知道,杨国忠滴伶伶打了个冷战,那后果真是不敢想像。

杨国忠牵了马缰,稍稍愣了一会,才上马前往华清宫。

在马上,杨国忠还一直在想着适才的情形,来此本是为看看将死的李林甫,长长自己的志气,谁知却让李林甫长了志气,真有些后悔不该来。他忽然又有些恼恨鲜于仲通,这个家伙实在无能,若不是他太过饭桶,自己又怎能受此之辱。

鲜于仲通出兵南诏之事,其实还是起因于云南太守张虔陀辱其妻女、徵求过多,最终致使南诏王阁罗风反叛大唐。边疆起乱,还被攻陷多个州府,李隆基闻听大怒,决定发兵征讨。鲜于仲通曾有恩于杨国忠,此时又已是他的亲信,为了取得战功,杨国忠推荐鲜于仲通任剑南节度使,率兵攻打南诏,得到李隆基同意。

鲜于仲通被任为剑南节度使后,威风十足,他率兵八万余众,兵分两路逼进南诏。南诏王阁罗凤看见唐军来势凶猛,极为紧张,连忙派使者前来谢罪,并要求谈判求和,表示愿意归顺大唐。又说此时吐蕃大兵压境,如果唐军不接受求和之议,南诏只好臣服于吐蕃,届时云南将不再归大唐所有。

鲜于仲通刚刚当上将领,正要借此机会大立战功,以获日后升迁,所以他根本不理睬南诏王的求和,继续抓紧进兵。当其带领的部队行进到西洱河时,与南诏军开始交战。由于地形不熟,水土不服,而且鲜于仲通自恃强大,大意轻敌,结果唐军大败,损伤士卒达六万余人,鲜于仲通也差点丢了性命,仓皇逃还。

南诏王阁罗凤虽然侥幸获胜,便毕竟地小力弱,根本不能长期与大唐为敌。他害怕唐军再来攻打,便投靠吐蕃。吐蕃语谓弟为“钟”,便称阁罗凤为“赞善钟”,尊他为“东帝”,并授以金印。实际上,南诏与大唐的关系一直很是友好,阁罗凤叛唐也是被逼无奈,不得已而为之,他心里是极为矛盾但又无可奈何。为表白其苦衷,他专门命人刻了一块碑,上书:“我世世事唐,受其封赏,后世容复归唐,当指碑以示唐使者,知吾之叛非本心也。”

经此败仗,鲜于仲通罪责甚大,损兵折将不说,还将边疆矛盾激化,致使南诏归降吐蕃,理应受到严厉惩处。但他是杨国忠的人,又是杨国忠亲自举荐,若是真的降罪,那杨国忠也跑不了干系。

杨国忠只能为其脱罪,他让鲜于仲通上奏说取得大胜,在李隆基面前为其请功。又上破吐蕃献俘表,说“破吐蕃云南救兵六十馀万,屠拔隰州等三所大城,擒俘虏六千三百。”结果鲜于仲通不但没有被惩处,反而得到了奖赏。

没想到这些情况,都被李林甫掌握得一清二楚,但当时李林甫没有泄漏风声,他要在关键时刻作为撒手锏来对付杨国忠。但李林甫也没有想到的是,最终事情发展到了这种状况,他终究没能向皇上说明此事,只好在临死之前,对杨国忠提起,却吓坏了杨国忠。

接近华清宫,眼前景色之秀丽,又比之来路上不知胜出多少,但此际的杨国忠却又无心赏看,他在想何时才能得到这宰相之位,会不会拖到李林甫死后呢。

李隆基没有拖延任命新任宰相的事情,李林甫病重之后,已耽搁了不少公事。所以,杨国忠一回来,他便立即下制任命。

制曰:先王立政,必惟择贤,所以时亮天工,叶修人纪。总资三事,是属中书,审於百工,佥曰亚相。银青光禄大夫御史大夫判度支事权知太府卿兼蜀郡长史持节剑南节度使支度营田等副大使本道兼山南西道采访处置使两京太府司农出纳监仓祠祭木炭宫市长春九成宫使关内道及京畿采访处置使上柱国宏农县开国伯杨国忠,纯粹精明,悬解虚受。比之管乐,文多体要之词;拟於邴魏,武有韬钤之学。直方其道,简易能成。往自星郎,爰秉天宪,军国大政,宏益滋多,则造膝沃心,已期王佐,弥纶经济,同致雍熙。况南台冢宰,尤思藻鉴,西垣鼎座,深伫变和。会予宿心,升尔为相,宜兼密启,式总如纶。可守右相兼吏部尚书集贤殿学士修国史崇元馆大学士太清太微宫使,仍判度支及蜀郡大都督府长史剑南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本道兼山南西道采访处置使两京出纳勾当租庸铸钱等使并如故。

宣读诏书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天宝十一载的十一月十七,杨国忠终于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右相。

七天后,为相十九年之久的李林甫狂喊着韦坚、李适之等人来向他索命,在恐怖的吆喝声中,一命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