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二月春风似剪刀(上)02
作者:唐三藏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961

高力士还没有来的及去查访李复等人,朝中却出了大事。

当时李隆基曾要求有司对李林甫是否结交阿布思密谋反叛进行调查,岂料没用几天功夫便已传出爆炸消息:李林甫确实曾与阿布思认作父子,并数次密谋,准备里应外合,起兵叛乱。

证实此事的不是外人,而是李林甫的女婿谏议大夫杨齐宣。这件事情一旦传出,朝中顿时哗声一片,但各有各的反应。有人愤恨怒骂,说李林甫太不知好歹,辜负圣恩,竟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有人嘿嘿冷笑,私下说这才是李林甫罪有应得,只可惜其死的太早,否则难逃活罪;也有人默不作声,冷冷看着这一切,似乎与自己毫不相关;也有人嗟叹说此事恐为冤枉,兴是小人报复所为,但并没有人上奏作保。

获知此事的李隆基大为震怒,虽然高力士劝了几次要他冷静,但他怎么能够冷静下来,这权倾朝野一十九年的宰相,竟曾做出这样的大逆之事,幸而他死的早,也幸而安禄山请阿布思出战,而使阿布思早生叛乱,否则还不知道要闹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由于没有人上奏为李林甫开脱,这使得李隆基的一腔怒火一直得以熊熊燃烧,而没有哪怕一滴的凉水试着浇灭这火焰,却只有人往这火焰上添油加柴。

杨国忠和陈希烈就是添油加柴的代表,二人不断给李隆基讲述李林甫的逆反之情,就连李林甫晚年溺于声妓、姬侍盈房,以及出行时过于张扬等事,都成了如今的罪状,听得李隆基眼皮下的肌肉都在颤抖。

他真的很愤怒,一直以来,他待李林甫确实不薄,让他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之位上呆了这么多年,赏赐更是不计其数,甚至有一年下令将天下所有的贡物都拉到他家,这种恩宠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而且,在多位大臣说李林甫结党营私的时候,自己都没有降罪与他,甚至在李林甫病重时,还想着去看他,虽然没有成行,但自己还是登上了降圣阁,还向他挥动红丝巾……如今看来,这一切竟然像是一个巨大的讽刺,李隆基无法忍受这种耻辱。

当天,制诏就已传下:削李林甫官爵,剖其棺,抉取含珠,褫金紫,以小棺如庶人礼葬之;子孙有官者除名,流岭南及黔中,仅给随身衣及粮食,自馀资产并没官;近亲及党羽一同贬逐。

圣旨一下,顿时不知多少李林甫的子孙亲属以及党羽家里乱成一团,李林甫二十五个儿子和二十五个女儿的庞大家族,瞬间分崩离析,灰飞烟灭。他的儿子将作监李岫、司储郎中李崿、太常少卿李屿,女婿鸿胪少卿张博济、户部员外郎郑平、右补阙杜位、京兆府户曹元捴……全部被贬官流放。

杨国忠志得意满的从兴庆宫出来,这次他可是真正出尽了以前胸中的恶气,虽然李林甫已死,没有受到什么活罪,但连未下葬的棺材都被劈开,换成了小棺,李林甫的全家也都在自己的安排下被灭族,这实在令他兴奋,和李林甫斗争了这几年的结果以他杨国忠的大获全胜而结束。

想你当年再如何的威风,如今不还是受我摆布,连你的子孙党羽都跟着你倒霉!杨国忠满脸含笑,恶意的想着。这杨齐宣也着实太过窝囊,自己只不过稍加恐吓,他就吓的和鹌鹑一样,马上表示愿意服从杨国忠的安排,出面作证。

接下来一切就都顺理成章了,前有阿布思部将作证,安禄山上奏禀告,现又有亲属作证,皇上命令的有司追查,也得到进一步真实的证据,他和陈希烈曾经商量过捏造出的事情都成了事实,再加上自己和陈希烈不停的煽风点火,皇上不发怒是不可能的,经过这一系列的安排,自己终于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和我作对,终究不会有好下场的!杨国忠出了宫门,翻身上马,忽然听到一阵哭声和叫冤声,他抬头望去,宫门旁有几个还身着官服的人在跪着哭喊,那也许是李林甫的什么亲戚党羽吧。杨国忠哼了一声,狠狠的甩一下手中的马鞭,拉转马头,准备离去。

就在这一刻,他心中却毫无缘由的想起自己在李林甫面前发过的誓言。

――下官对相公决不敢不敬,若有异心,教我他日死在刀剑之下,死无葬身之地。

杨国忠嘲笑自己一下,这种誓言怎会灵验呢,他还不是活的好好的,还做到了宰相之位,皇上又是极为信任他,天下还有谁能将他如何呢。仰天大笑一声,挥动马鞭扬长而去,身后的仆从卫士自然不知道杨右相为何忽然发笑,但都习惯了杨右相的屡屡惊人之举,都紧随其后,纵马而行。

李林甫被剖棺夺珠,按照庶人下葬,家人党羽则全部流贬的消息立即传遍了长安城,传遍了天下。

正在和李复一起商量着写《论史通》和《逻辑科学》二书的杜甫,听到此事时放下手中的笔,击掌大笑道:“善恶各有报啊,弄权佞臣终究有此结局!”

李复微笑着看看杜甫,道:“李林甫迎合上意,杜绝言路,妒贤嫉能,排斥异己,如今遭此报应,确实活该,只是杨国忠用的这手段却不为人齿,实在是小人所为。”

李彭听得,笑道:“这不过是狗咬狗罢了,二哥何必管它,只要奸人有恶报,便是好事。”

杜甫和李复互看一眼,都笑道:“彭儿此言说的甚妙。”

杜甫很有些兴奋,道:“昔日杜位靠着李林甫,飞扬跋扈,目中无人,我早就说他小人得志,不久远也,想不到这么快就得到现报,实在是痛哉快哉。”

当日杜甫本以为杜位是一族宗亲,自身穷苦时还想依靠他,结果屡遭白眼,杜甫对其指责,结果杜位告诫宗族内其他人,都不要理睬杜甫,搞得杜甫极为狼狈,所以此时有些激动倒是自然。

李复点点头,他深知这种被亲族抛弃的凄凉感觉,杜甫那时已经受了太多的苦。只是朝中此变之后,杨国忠的两个敌人李林甫和安禄山,就只剩下一位,必然会加剧争斗,从而引发一场动荡整个大唐的叛乱。

做人就怕没有自知啊,李复默默想道,看来时间是越来越紧迫了,自己能拿出什么样的有效措施来应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