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作者:双头狼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605

几个汉军士兵笑嘻嘻的拖过几只死羊,往地上一扔,冯军指着这几只死羊说道:“图将军,你看看,这就是我军被你们打死的士兵!”

图赖一看,目瞪口呆,连嘴都合不拢了,他明白了汉军的计谋,但他欲哭无泪。当日,朱少殊的计策是:先利用猛烈的炮击给清军造成汉军要大举进攻的假象,然后趁夜色朦胧,清军看不清的当口,把一些羊绑上嘴,堵上耳朵,身上绑个草人,向山上赶,引的清军放下滚木擂石杀一批后,再把另一批赶上去,就这样一直把清军的防御物资给消耗掉。再利用汉军大炮的优势,隔绝敌人的补给,一面派兵攻城,另一面又集中了大批的神射手在暗处对清军展开狙击(因为清军在城头上,那里灯火通明,而汉军在城下却是一片黑暗)。就这样,汉军很容易的攻克抚顺关了。

攻克了抚顺关,就进入了平坦的浑河河谷和苏子河谷,清军只得退守界凡(今辽宁新宾西北)。济尔哈朗发誓要与努尔哈赤萨尔浒大捷一样,将汉军在界凡彻底消灭。界凡是当初努尔哈赤为了防范明军进攻赫图阿拉而建的一个要塞,当初的后金军队曾在这里及萨尔浒击溃了明军数万人马,努尔哈赤的霸业也是在这个时候真正建立起来的。

但汉军一点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利用当地平坦的地势,汉军迅速攻克萨尔浒谷口,汉军官兵冒着箭雨硬是冲上了山谷两侧的崖壁,大军顺利的通过了山谷,并对界凡发动了猛烈的攻击。济尔哈朗见汉军没有象往常那样布置防骑兵用的战壕,就命令八旗骑兵自山上向向汉军阵地快速冲击。

数不清的满清骑兵向汉军阵地扑过来,汉军密集的炮火和子弹令这帮英勇的八旗兵损失了将近一半多,但总算快突入汉军的阵地了。正在这时,突然看见汉军列队射击的士兵们突然向两边一分,人欢马嘶中,汉军从辽东百姓当中招募的精锐骑兵冲出了阵地,与满清名震天下的八旗骑兵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是汉军第一次利用骑兵与满清骑兵进行对决,狭路相逢勇者胜!

经历当地战乱洗礼的辽东男儿个个骁勇善战,并不比八旗兵们差,况且他们以逸待劳,对付的是已经损失了泰半的满清军队,这更使他们得心应手。这是一场真正男子汉的拼杀,在满清压迫下过了几十年的辽东健儿把满腔的怒火都发泄到了眼前的八旗兵的身上。马刀雪亮,闪亮过处,尤如一道闪电,带走了一颗头颅,飞起一腔鲜血。他们在鲜血的刺激下,已经忘记了恐惧,有的只是拼命的砍杀。武功再高强的人在这里也只能跟一个普通人一样作战,你根本没有躲闪的余地,到处都是敌人,一个汉军士兵挥动马刀一刀砍向一个八旗兵,那八旗兵一偏脑袋,整条右臂就被卸了下来,那汉军还没来的及喘口气,只觉得脖子一凉,自己的脑袋就和身子分家了。这里简直是一个修罗场,到处是**裸的杀戮,到处一片惨叫声和呼喝声。

马上,汉军与八旗兵战成一团,地上的汉军也没闲着,打起了靶子,正在激战的满清官兵们说不定就被不知从哪里飞来的一颗子弹给叫掉了魂。这样一来,原本就有点占劣势的满清官兵就更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同汉军作战了。

在士气旺盛的汉军的一阵猛劈猛砍之下,满清八旗兵们渐渐抵挡不住了。开始向后撤退,看看满清军队快顶不住了,冯军一声令下,汉军向满清军队发动了总攻。八旗兵们再也挡不住了,再怎么剽悍也是人哪,有一些胆小的拨马就向后跑,有了榜样,其他的清军也纷纷逃跑。汉军紧追着满清军队的屁股穷追猛打,骑兵一败,士气低落的满清军队是一败涂地,根本就没有心思去抵抗。汉军很顺利的就攻克了界凡。

界凡之战极大的鼓舞了汉军的士气,因为汉军与满清军队作战的时候一直避免与满清骑兵交手,总是利用自己的大炮和步枪与清军对敌,弄的士兵们对满清骑兵们有了一种恐惧感。这次作战,是汉军与满清军队第一次以骑兵对骑兵,硬碰硬的干,使士兵们明白,自己原来也不比满清骑兵差呀!

七月十一日,汉军数万大军沿苏子河谷南进,兵临赫图阿拉城下。满清朝野震动,末日来临的绝望充斥了满清贵族们的心头,而一些饱受欺压的汉族百姓却暗暗叫好。

赫图阿拉是努尔哈赤建立的一座最早的都城,在苏子河和嘉哈河交汇处的东岸(现在辽宁新宾县以西的老城)。城墙坚固,方圆有九里大小。

赫图阿拉作为满清的都城,防御严密,有十万军队(其中两万是济尔哈朗的残兵败将)把守着都城和周围几个临时建立的堡子,而汉军只有孤军深入的四万多人,清军在人数上占有了绝对的优势。但前几次占有绝对优势的兵力被汉军击败的惨痛教训使满清朝野没人敢再自告奋勇要对付这么点的汉军了。而且就这十万带甲之士也还有汉人一万多,蒙古军队两万多,剩下的满清士兵也就六万来人,这六万满清士兵里还有一半以上的老弱新兵(前面提过,满族当时也只有五六十万人而已)。

接连失利的济尔哈朗虽然是元老级的重臣,手下也有相当的势力,但败的太惨了,六万精锐只回来两万,被豪格趁机下入了大牢,当天晚上就派人把他给勒死了,然后宣布说他“屡战屡败,无颜苟活于世了”。满清虽然国家大难当头,但是豪格却总算摆脱了别人的羁绊,真正的当上了皇帝(阿济格一系因为在连山关损失惨重,阿济格又重伤在身一直没好,其旗主贝勒的地位又被褫夺,所以已经在朝中丧失了原有的影响力了)。

虽然真正的当上了皇帝,但豪格心里却一点也乐不起来。人家汉军都大兵压境了,自己这皇帝说不定当不了几天了。

兵临城下的汉军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一步步的修筑工事,断绝赫图阿拉与外界的联系,还不断派兵到各周围招降汉族村寨,最满族村寨能安抚就安抚,不能安抚的就坚决消灭,绝不手软,不给自己留任何隐患。当地的汉族百姓自从满清的都城重新迁回这里后,就遭了大殃,满人为了筹措粮食,对汉族百姓是大肆抢掠,许多百姓连活命的一点点粮食都没有了,他们对满清是恨之入骨。现在汉军来了,汉军还努力挤出自己的一点粮食来支援百姓,许多百姓都要求加入汉军,当然有些人是为了在军队中能吃的饱一点。这使冯军的队伍在短短两天就扩充了近三千人,这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可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在阿布里达冈与汉军对峙的谭泰(鳌拜资历太浅,被任命为副手)手下也只剩下了八万人马(汉人四万人,蒙古军队一万),在房昊天三万大军的压制下,不敢分兵回去守赫图阿拉。毕竟手下的汉人实在太多了,要让这帮人回守赫图阿拉说不定就让他们搞个里应外合;派满清八旗军队回去的话,说不定前脚走,后脚这帮人就投降汉军了,愁的他是急的团团转。

洪查率领的汉军左路一路攻克了铁岭,又很快占领了开原,当地的汉族百姓纷纷支援汉军,帮汉军探路、打探消息、运送物资,还有不少青壮年加入了汉军,而当地的一些少数民族部落也基本没做什么抵抗。到十八日,汉军已经逼近了黑龙江中游。十九日,黑龙江中游各族的盟主索伦部落首领博穆博果尔宣布断绝与清的盟约,派人到洪查的大营中,宣誓向汉王效忠。这样,洪查兵不血刃就收服了黑龙江中下游的达呼尔、鄂伦春、奇勒尔以及精其里江流域的少数民族部落。只有索伦部落的达呼尔首领巴尔达奇仍然保持观望,没有立即向汉军投降。为了震慑一下当地的少数民族,显示汉军的威力,洪查开始准备对巴尔达奇用兵了。

再说赫图阿拉城里的满清皇帝豪格。豪格召集手下满族大臣们讨论了好几天,没人能拿出个好办法来,急的豪格不顾皇帝的尊严破口大骂。但再怎么骂也骂不出好的主意来,派了几批人出城对汉军发动试探性的攻击,都被汉军猛烈的炮火给打了回来。终于,豪格熬不住了,命人把早已舍弃不用的汉族官员们都给找回来,他要问问计。手下的满族官员们一听要招回汉官,一个个大喊大叫,说什么“不可任用汉人,否则我辈无噍类矣”。

但形势危急,也顾不得太多了,豪格命令手下太监赶紧把范文程等汉官赶紧叫进宫来。最近的汉官的日子很不好过,因为怕他们中间有汉的间谍,所以国事根本就不与他们商议,都闲置起来了。而在闲置的日子里,满人视他们是异类,汉人又很敌视他们,那日子没个过。现在一听皇帝召见,一个个都急急忙忙的进宫,尤以范文程最为着急。

见了这些久违了汉官,豪格苦笑了一下:“诸位爱卿,朕今天找诸位来,实在是我大清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汉军已经兵临城下了。以前诸位大人都受了不少的委屈,但朕相信大家对我大清是忠心耿耿的,希望大家捐弃前嫌,群策群力,助我大清度过这个难关。”

范文程扑通一声跪到了地上,咚咚磕了几个响头:“陛下,是奴才等不肖,愧对陛下的信任呀!”

豪格连忙上前搀扶他:“范大人乃三朝元老(其实范文程这时也就四十来岁),功勋卓著,我大清基业的建立有大人的功劳啊!不知道大人有什么退敌的良策呀?”

范文程擦擦眼泪:“汉军大军压境,我军断不可守,守则必亡!”

在一旁旁听的多铎腾的站了出来:“好你个汉狗,说什么混话呢?不能守?不守现在我们就没命了!”

豪格想发火,但又忍住了:“多罗郡王请坐下,听范大人说完!”

“陛下,”范文程接道,“我军困守这孤城,实在是下策。赫图阿拉虽然城墙比较坚固,但城池太小,而这里又汇集了我十万大军和二十多万的百姓,粮草问题根本无法解决,奴才想我们库存的粮草肯定支不住半个月!”

豪格无奈的点了点头:“我们仓促搬到这个地方,这里粮食很少,无法征集粮食,而汉军推进的又实在是太快了,令我军无法做更好的准备!”

“如果我们困守的话,那我们就会把我们自己活活的困死在这赫图阿拉城里。所以奴才说必须要放弃守城!”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