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母慈子孝
作者:帝樱萝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657

回涿县的时候却发现县门口把卫森严,守城的士兵对于入城的人检查特别严。要不是刘备与城门口的士兵认识,我们很可能进不了涿县。后来一问才知道,张角果然造反了,而且比我想象中还提前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他领兵攻打幽州,太守刘焉恐兵寡难敌,故出榜招募义兵。这榜文已经发到了涿县,所以最近城防都特别的严。我们到城墙下一看,果然榜文上写着招募义兵的事。

刘备看榜文半天,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这时候我在想,张飞怎么不出现。难道他不是这时候出现的。既然他不出现,那只好我来问他。

“玄德何故发叹?”

刘备有些沮丧的说道,“你知我有为国出力之志,但我现在孤身一人,也没有钱财招兵买马,岂能不叹气乎!”

我有些责备的说道,“玄德此言差矣。你果真有心为国出力,我愿助你一臂之力。况且想效力国家的英雄豪杰又何止你一个?你寻思一下这附近可有什么豪杰?一起招来共事。”

刘备闻言大喜,亲切的拍了拍我的肩膀说道,“那谢过伯飞了。有伯飞相助,何愁大事不成!”接着又思索了半天皱着眉说道,“我虽然是涿县人,但十五岁便出去游学。中途也就回来过几次。以前这里没什么出色的人物。现在嘛,也不知道这附近有什么英雄。”

“不要紧,我们去打听一下就知道了。”我安慰他道。

刘备拉着我兴冲冲的往楼桑村赶,那里是他家。

刚到村口就碰到一个大婶。她四十多岁,推着一辆小车,上面堆着一些蔬菜。她见刘备来了,笑嘻嘻的喊道,“刘备,你回来了。你妈这几天可惦记着你呢!快回家看看吧!”

“张大婶,您还是注意您的车子,别陷进泥里去了。您的那双布鞋,我过几天给您送去。”刘备笑呵呵的说道。

整个楼桑村的民风淳朴,和我以往见过的村民一样,他们都是一群善良的人。在到刘备家之前,还遇到好多人都和刘备打招呼。看来刘备的人缘还不是一般的好。

“娘,我回来了。”刘备进屋就喊,边喊边招呼我们进屋。可是屋子太小,容不下我们三十多个人。只好叫火狮卫在前院的大树下休息。还好那棵大树枝叶繁茂,足够那许多人遮阴的了。只是外面天冷,于是刘备把自家的火炉拿到了外面,让众火狮卫取暖。

刘备的母亲正在内屋给刘备缝补衣衫,听刘备叫她,有些喜出望外。刘备都有一年没回来看她了,这些天怪惦着他的。刘母放下衣衫,撩开内屋门帘,出的外屋来。见着刘备当然欣喜,虽然见有外人在,仍然忍不住唠叨刘备,“备儿,你什么时候才能懂事啊!你怎么一年都不回来看我,是不是把娘亲都给忘了。”

刘备笑呵呵的走到刘母面前亲切的喊了一声“娘”,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玉镯在刘母面前晃了晃说道,“我给您寻么这东西了不是?”

刘母接过来看了看,揣进了怀里,用手指在刘备脑门上使劲一点说道,“你啊,还算有良心,没忘了给娘找这个。”说着又拍了拍怀中的玉镯笑眯眯的看着刘备说道,“到备儿大婚之时,我把它送给我的儿媳妇。”

刘备有些发窘的拖长了音道,“娘…………”

刘母调笑完了儿子后指着我们问刘备,“他们是你的朋友吗?”

刘备忙把我们介绍给刘母认识。

其实刚见到刘母的时候我就有一种亲切感。因为她的神态非常象我的养母。我养母去世多年,有时候想起她,我都会黯然伤神。如今见到一个神似她的人,而且和刘备享受着母子亲情。一时之间,我想起了我的养母,多年的养育之恩是历历在目。

臧湖见我神色不对,连忙暗暗扯了一下我的袖子。我省悟过来,忙给刘母施礼。

刘母是一个心细之人,见我刚才神情恍惚,知我心中有事。她柔声问我,“陈公子,老身看你似乎有些心事,不知道方不方便说出来。或许老身能帮你忙呢?”

我一时情急有感而发道,“不瞒伯母,看到您和玄德母慈子孝,十分羡慕。一时想起死去的养母,有些感慨罢了。”

刘母哦了一声又继续问道,“你是不是从小被人抚养长大?”

我点点头道,“我自小失去双亲,由养母抚养成人。养母她于六、七年前去世。”

刘母嗯了一声有些急切的问道,“赎老身冒昧,能否给老身看一看你的右手手臂?”

虽然不知道她要做什么,带着疑惑,我还是点了点头,把右手袖口挽起,露出胳臂。

刘母看了看我的胳臂,有些失望。她施了一礼,略显歉意的说道,“冒昧了。”接着对刘备说道,“今日客人较多,你可以帮他们安排在你叔父家。”接着又对我们说,“你们先聊着,我这就给你们准备饭菜。”说着走出房门,准备出门买些菜回来。

我吩咐臧湖叫一个手脚麻利的火狮卫带着一些银两跟着刘母一起去买菜。臧湖点了点头,出去吩咐人做事去了。

刘备有些歉意的说道,“我们家小,你们这么多人住不下。所以我打算带你们去我叔父家住宿。”

我摆了摆手道,“我们还是住在县城的客栈里比较好。”

刘备把脸一沉说道,“难道伯飞不把我当朋友?”

我笑了笑说道,“正是因为把你当朋友才不住你这里。第一、你这里确实不方便。第二、我们住在客栈有利于在县城打听情报,多聚集一些豪杰,共商大事。”

刘备听完也觉得有理,但来到家门口了却不住下,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我见他还有犹豫,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好了,等会儿伯母买菜做饭。我们就在你这里吃上一顿,让你一尽地主之谊,行了吧?”

刘备这才满意的说道,“好吧,就这样说定了。”

趁刘母不在,我把刚才的疑惑告诉了刘备,刘备有些埋怨他娘道,“娘年纪大了,她老是想找到我大哥。所有才有那举动,还希望伯飞不要见怪。”

“你大哥?”我奇道。

刘备点了点头说道,“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就失踪了,我娘到处找了他很多年。我想她是听说你是孤儿,才会那么做的吧。”

我点了点头表示理解老人家的用心。唉,我也希望自己就是他的儿子啊。那样我就又有一个娘亲了。一下子又想起我养母。

为了不想起伤心事,我决定和刘备谈国事。我便随口问他治国之道。没想到他侃侃而谈,说的头头是道,而且一发不可收拾。连臧湖在一旁也听的频频点头。我暗自赞叹,不愧是刘备,见识学问均是一流的。我也被他深深吸引住了。他说起话来抑扬顿挫,讲到精彩的地方更是神采飞扬,恨不得将自己所学都付诸于行动。他的话很有感染力,非常让人信服。他的才华,他的抱负,加上那对新生活的渴望,无不形成一股说不出来的魅力。这种魅力是我在曹操身上所看不到的。如果说曹操所具备的是一种给人以压迫感的霸气,那刘备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一股自然而又亲切的王者之气。刘备说得起劲,浑然不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一种无人的境界。仿佛我们都是他的臣子,而他则在给我们讲述安邦定国的大计。

我看着其他人,不光臧湖、臧青,就连对政治一窍不通的典韦也听的认真。我想如果他们在认识我之前认识刘备的话,一定会认为他是一个明君而投靠他吧。我想这也是当年刘备窘迫的被曹操追的四处逃窜而手下大将却不理不弃的原因了吧。这也是曹操与刘备不同的地方。曹操以能取人,加上他本身才智过人,英名果断,投靠他的英雄是比比皆是。刘备则亲切而富有感染力,加上他仁慈爱民,以德服人,所以英雄投靠也是众望所归。

刘备正说的起劲,却听得门外一声大喊。

我们转头望向门外,进来的是孙跃岗,后面跟着刘母。孙跃岗的脸有些肿,衣服也脏了,满脸的丧气。刘母也不高兴的在一旁跟着。

“怎么回事?”我忙问孙跃岗。

孙跃岗撇了撇嘴说道,“说起来就生气。本来刘伯母说买些猪肉回来给我们包饺子吃的。于是我便带着伯母去买肉。没想到村里没肉卖了,我们就去城里买。到了一家比较大的肉店。我就去买肉,没想到那黑脸大汉态度不好,还缺斤少两。我一气之下就和他理论。哪里知道这家伙并不讲理,还和我打了起来。没想到这厮的功夫比我好,连摔我两交。我打不赢他,还被他奚落。我就说,‘你等着,我回去叫我家公子。’他哈哈一笑说道,‘你尽管去叫,我老张才不怕呢。’所以,我就回来了。”

本以为我会帮他出头,没想到我骂了一句,“笨!怎么不早说!”众人觉得奇怪。我却是心急如焚。那姓张的,黑脸,又是卖猪肉的,不是张飞是谁?

我忙告辞刘母,说去找那人麻烦。刘母担心说,不要惹事。我答应了后,便拉着众人前去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