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节 书院的悲哀(二)
作者:xu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567

唐迁迁看了看满脸期待的陈风,潇洒的挑了一下耳朵上一撮乌黑的乱发,然后对期待中的众人说:“各位长辈,小女子已经过了三关了,按道理来说已经挑战棋艺成功,虽然,”当唐迁迁说到这里的时候故意停顿了一下,故意再次看看众人,现在众人的心脏都快要跳出来了,这个小女孩也是太会钓胃口了,那种等待答案揭晓的急切心情在他们的脸上表露无遗。看到大家如此饥饿眼神,唐迁迁知道现在该说出自己的选择了,要不然她会被众人眼神杀死的。于是她接着说道:“虽然我很想继续挑战书院棋艺,可我时间有限,所以没有办法,棋艺挑战就到此为止,以后有空再请各位长辈指教,现在我要挑战书院里的其他二艺。”

其实唐迁迁很想继续挑战棋艺,他也知道眼前的棋艺比赛评委才是最厉害的人,自己也很想和他过两招,一试高下,可自己已经逃课出来很久了,如果再在棋艺比试上浪费时间,恐怕来不急挑战其他二艺,而且棋艺术比试是一个很浪费时间的事情,刚才的三场挑战已经花费了她快一个中午的时间了,既然所剩时间不多,她也只好继续挑战其他二艺。而在她心里其实最在乎的是这样可以惩罚陈风,因为刚才陈风对于她继续挑战棋艺也很期待,哼,他就要故意和他作对,她就是要气他,最好能气死他。再说她还要通过继续挑战其他二艺让陈风羡慕、佩服死她。唐迁迁这通想法简直就是小女生在耍脾气的嘛,如果眼前的各位大师知道小姑娘是如此想法,估计他们要去跳楼自杀了,这简直太目中无人了。

唐迁迁的话让眼前的众人心情复杂,下棋的沮丧,看来今天没有雪耻的机会了,就是连孙老头也是十分失望,因为他知道眼前的小姑娘十分厉害,说不定可以和自己下个旗鼓相当,这对他来说可是最大的乐趣了,因为他也是好久没有遇到对手了,眼前有一位,而他却没有机会和对方一比高下,实在是失望之极。而精通其他二艺的人则是蠢蠢欲动,在他们想来一个小姑娘能学到如此妙绝的棋艺,那一定是经过长期的苦练,既然如此就不大可能把精力过多的放在其他技能上,那她的其他二艺当然就不会太出色,小姑娘既然这个不自量力,那他们这些老家人就只好略微的提点一下眼前目中无人的小姑娘了。而陈风则是波澜不惊,不为所动,他的原则是有什么看什么,你比棋艺,我就看棋,你比字画,我就看字画,你不比了,那正好,就换他上。呵呵,这样一个乐天派的人,唐迁迁想气他,真是难啊。

而在接下来画艺比试中,唐迁迁连挑三关,分别挑战书院国画类别内的工笔、写意、文人画。本来唐迁迁挑战国画就够他们吃惊的了,可当她连胜三局,把书院里的大师赢的七七八八,现在这些老文化人可不是一般的震惊,现在他们对这个少女简直是摸顶伏拜了。

中国画远在唐代的时候,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就把国画分了六门,即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花鸟等。到了北宋时期的《宣和画谱》分十门,即道释门、人物门、宫室门、番族门、龙鱼门、山水门、畜兽门、花鸟门、墨竹门、蔬菜门等。南宋邓椿《画继》分八类(门),即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等。到了现在就发展成了丹青、文人画、院体画、山水画、水墨画、写意等八大类。可以说中国画是世界上分类最复杂,画法最繁多的画种,要学习国画就要有很大的耐心,长年累月的学习积累,再加上学画者自己的天赋,说不定可以在三四十岁的时候熟练掌握国画八大类中的两、三类,正是因为这样,中国古代很多的文人画士都是出名在三十以后,而唐迁迁这个看起来只有十八、九岁的少女竟然掌握了三种技能,而且每一样都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现在他们除了佩服,再也说不出其他的话来了。

刚一开始唐迁迁就选择了工笔这个具有很大难度的类别,工笔和十三科 、钩勒同是中国画最高技法的象征,要求作画者的工笔工整细致,作品能够能达到“用笔有简易而意全,有巧密而精细”的程度。因此对此种画的鉴赏要求程度很高,因此众人便把百忙中的王副院长给请了过来。结果这一比之下,王院长稍微看了一下后就直接判了唐迁迁获胜。唐迁迁和另一个的叫黄达的青年人的作品是对方的肖像画。因为工笔画重在看工笔,所以画人的肖像真是适得其所,而在大厅里的众人怎么看也看不出有什么区别的,两幅画都画的惟妙惟肖的作品中,王院长直接就分出了优劣,大概也只有王院长这种超级高手才能分出里面的好坏来吧。

接下来的时间里,唐迁迁又继续挑战写意和文人画,结果自然是唐迁迁胜出。此时已经下午二点钟,在长达四个小时的画艺比赛以后,唐迁迁依然满面春风,丝毫没有长期奋战后的疲劳。现在她的心情已经不能用高兴来形容了,因为此刻她再也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连挑两艺成功的她兴奋之情,昭然若揭。相对于他的兴奋而言,书院里的众人面带羞涩,虽然说书院里开设迎客亭,欢迎天下的能人异士前来挑战,可像今天这样被一个小女孩连挑二艺的事情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次,这两天书院里的一些高手由于要到外地去办书画展,所以今天被人趁虚而入,这以后要是被传出去了,三江书院的牌子可就砸了。

也许是王院长也想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对唐迁迁说:“这位姑娘,你已经连续挑战两艺成功,真是可喜可贺!要不这样,经过很时间的比试,你大概也很累很饿吧,你先在迎客厅休息一下,使用些食物,下午你再继续挑战书法,怎么样?”王院长说的不急不慢,好象一切都胸有成竹。

唐迁迁经过六、七个小时的比试,也很饿了,所以就答应了他的请求,而在书院里的另一个房间里,刚才一脸轻松的王院长正在焦急的打电话呢,电话一通,他马上就喊道:“老茅啊,你快回来吧,。。。。。。什么,你在开会,别开了,书院就要别人挑翻了,你这个院长马上就得坐了,快回来吧!。。。。。。好的,你快回来,半个小时内一定要赶回来啊!”

~~~~~~~~~~~~~~~~~~~~~~~~~~~~~~~~~~~~~~~~~~~~~~~~~~~~~

正文结束,以下是一点小知识。

对于文人画和写意,大家有可能有些不了解,我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

写意

俗语“粗笔”,与“工笔”对称。是一种中国画技法,属于简略一类的画法。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因此的名。如南宋梁楷、法常,明代陈淳、徐渭,清初朱耷等,均擅长此法。清代恽寿平说:“宋人谓能至古人不用心处,又曰写意画。两语最微,而又最能误人,不知好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处;不知如何写意,乃为写意。”宋代韩拙说:“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前者乃指“写意”。

文人画

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宋之祖(参见“南北宋”)。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此说影响甚久,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姚茫父的《中国文人画之研究• 序》曾有很高品评:“唐王右丞(维)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