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六年二月,公元189年,桥瑁征唐荣,仕于东郡。
对于自己能胜任的职位,唐荣早已有成熟的想法——毕竟自己是后世的人,初来汉朝,哪里识得古代官场诸般制度行为,如果不认清自己能力、脚踏实地,而急于求成,过早地一步登天,最终乱了章法,留人笑柄,反而会毁了名声与前程,于是以乡野之人,未识朝廷官制、公干流程等为由,固辞桥瑁表为郡丞(等于副太守,需上表由中央任命,但基本都会通过)只愿从从基层做起。
试想当时之人,多有那富家巨贾,不识道义、不通诗书,捐上数千万钱便能贽官为县令、为太守、甚至太尉,只为一旦高官得坐,便可假公济私,横征暴敛,刮地三尺,赢得比贽官献金更多数倍、数十倍的钱,至于什么官制章法、地方治理,自会有一班下层官吏辛劳,哪还会有唐荣这般谦谦之风,竟愿从基层做起,于是唐荣之举,让桥瑁更是敬佩与信任,直叹那刘幽州果是慧眼识人。
最终二人商议,征唐荣为督邮,食六百石。如此决定主要有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以唐荣的刚正清廉,代桥瑁巡行全郡,纠察考核各属县官吏、审视检举各民间冤情;其次,也可让唐荣在不同治所,学习处理各种公务的流程及方法;第三,让唐荣为全郡官吏逐渐熟悉接受,并暗中考查官员的任职能力与品行,以便日后调整官员任命。一番商讨之后,约定先由唐荣熟悉一下官程,二日后正式任命起行。
当下二人言及其它琐事不表。唐荣回到府上,却见一名年约二十五六的糜府武师走上前来,“唐先生,在下糜府武卫糜怀,有事想与先生商议。”
唐荣点点头,领先走向书房,正行间猛然醒起,此人不是三日前在宝翠镇欲为友报仇,刀拼吕布的血性汉子么?难道他仍不肯放手?
入得房来,糜怀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唐荣刚想伸手去拉,糜怀却头一低埋首地上,“请先生就让我跪着吧,待我说完您同意了再让我起身未迟。”
“哦——好吧,糜怀,难道你还想的找那吕布,报三日前的友人之仇吗?”
“正是,唐先生,您不知道,当日受伤的人中,有我一名儿时邻居姓糜名安,我二人本是姓方,青州北海人,光和年间北海大旱,加之后来瘟疫、以及黄巾之乱,到中平年间,全村少年就只剩下我兄弟二人,不得不一路辗转南下徐州,其数年间多少饥寒冷暖,病苦辛酸,均是相互救助才能活得下来,故我二人虽非血缘,但却是换命之交,更亲过兄弟。
三日前糜安被那吕布踢爆肝脏,成为废人一个,虽然保住性命,今后却是再也做不得武卫,甚至粗重一点的活计也是做不得。我二人自幼贫困,也未曾读过私塾,不知日后以何为生?本来,糜大老爷交待我们尽心尽力保护公子,但挚友之痛,实在令我日夜煎熬,寝食难安,所以,我经过三日思考,已下定决心。
这次来,便是想辞了先生,去寻那吕布报仇。同时再跪请先生日后能将那吃不完的残羹剩饭,破布烂被,留一些给我兄弟。我等从先生来糜府之日起,这十数日里,都知先生是一位当世的英雄、君子,所以,只好厚颜相求,望先生仁德,允了糜怀。我糜怀来世定衔草结环,报先生大恩。”说完,虎目圆睁,坚毅地望向唐荣。
唐荣默默注视着糜怀,想了想,“看来你已下了决心,我多劝你也是不能,那你准备如何计划?”
“我想今日便起程到甄城,那丁原不是在募兵么,我便去参了军,一步步接近吕布,终有一日能刺杀于他。”
“那你有未想过,吕布如此武艺,你行刺又如何能够成功,既使成功,又哪能全身而退?”
“我已报定死心,学那专诸刺王僚、要离谋庆忌。况且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就算杀身成仁,为友报仇,也万死无憾。”
……
“可你应记得,当日那丁原曾见过你面。”
“在下已有计较。”糜怀说完一低头,肩头一阵耸动,再抬头时,右脸已满着刀痕,鲜血长流。
“你……”唐荣心中痛惜,连忙取出随身上好刀伤药,给糜怀敷上。望着长叹口气,“好吧,既然你意已决,我也不多说,只请你放心,唐某但凡还有一口气,决不让你兄弟忍饥挨冻。只是,我希望你能谋定而后动,必竟刺杀吕布,只能一次。另外……我也坦言相告,吕布此子狼子野心,我也容他不得,如果他日你得知唐某有能力为你报仇,也可以回来找我。”
糜怀闻及,眼中亮了一亮,点点头,“先生,我记下了,祝您好人有好报,前程无量。”说完,叩下三个响头,留下满地的鲜血,断然而去。
…………
次日,与唐荣在下邳分手,带着自己一个锦囊而去的纪平一路寻来濮阳唐荣府上,禀报说琅琊之行已然顺利完成任务,令唐荣万分欣喜,不由凭栏东望,轻轻叹息:“多么希望那一天能早日到来啊!当遇时你时,你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
二日后,唐荣通过彻夜苦读,已对官事略为了解,正式走马上任督邮之职,开启汉末政治生涯的第一天行程。
成行之前,唐荣为桥瑁献上自己整顿官风的两条计策:一是从内部瓦解,二是从外部破坏。
中国有句俗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唐荣的观点却是“疑人要用,用人要疑。”美国有句政坛名言,真正清明的政治是建立在互不信任的监督机制上。人无完人,诸葛亮、焦裕禄、雷锋等没有私心的人必竟是少数,大多都是有贪心的,但只要建立了完善的监查、奖惩机制与相关法律法规,则人人的品行道德都可以成为诸葛亮、焦裕禄。
下一章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