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阳光总是特别的猛烈,从地平线跳出来不过半刻时间,便将天空最后的一丝薄云烧去,烧出一片如宝石般透亮刺眼的蓝天,虽然漂亮,但却让人感觉热得可怕。
在树丛鸣蝉一片热不可耐的“叽叽”叫声中,一个娇健婀娜的绿色身影,尽管已经热得香汗淋漓,但脚下的步伐与手中的长枪却没有一丝停滞,钻刺点打,翻腾扫拔,毫不停歇。所谓“冬练三伏,夏练三暑”,在这炎热的天气下,更足以见其毅志的坚强。
随着“支呀”一声,院中最里间小屋的木窗轻轻撑开。一个女武探伸出身子四周望了一望,闪过一旁,窗口跟着出现一位银发斑斑、面带慈祥而不失庄严的老妇,正是董太后。
这个独院,便是唐荣为董太后专门准备,出于人员的信任考虑,只让小清小莲香儿三女与赵霖陪伴居住,再调派了武探中仅有的两名女成员贴身保护。而为了保密,唐荣与董太后商议,规定府内所有人一律只称老夫人,有人问起,就说赵家的远亲。
小清等人连忙入内,一边装备洗漱,一边纷纷问侯:“老夫人这一路辛苦,不多睡一会?”
“呵,这人老了,睡眠就少了,也惊醒的很,听这院里呼呼喝喝怪热闹,便就起来看看。这个舞枪的小姑娘是谁呀?”
“禀老夫人,这是我家四小姐赵霖,师从三哥的师傅,当世著名的枪术大师童渊,武艺精湛,可比我们这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丫头强多了,上个月为救兄长,还随唐公子远行河内,大败黑山军呢。”
“好好,真是想不到,唐大人一门虎将,男女都是英雄。”
“是啊,我家唐公子真是一门英雄,除了这霖姑娘外,还有一位赵三公子,现今游学在外,听说这从未见过的赵三公子,也是一个不输于唐公子、出类拔萃的虎将呢,将来也一定是象唐公子一样名扬天下,受万人景仰的英雄。”
“好啊,看你们说得这么好,你们替我叫赵小妹来,让我好好看看这个女巾帼,另外,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你们就给我讲讲你们唐公子的事迹吧。”……
东郡东城演武场。尘土飞扬,鼓声震天。今天,正是东郡新兵征募后的武场大校选拔之日。
这一边,一个个骑士驾着军马,于二十个场地中,按要求在马匹跑出二圈之内,连射十箭,没射中的,灰头土脸,射中的,鼓声大作。一时间,垛旁的金鼓此起彼伏,敲得震天介响。
那一边,一个个赤膊上阵的壮汉将百斤、百五十斤、二百斤……的石锁、巨木纷纷举过头顶、或者抱到指定地点后,得意扬扬,举手挥舞,又是响起一阵哄天喝采。
由于此次比赛成绩的前二十名,均可直授百人长起。而二十人之间,再通过对战淘汰,选出最后三名,即可获得军司马之职,所以在此高官诱惑下,大部分新兵均是踊跃报名,校场中处处都是比得热火朝天、欢声雷动。
右都尉王留坐在主台一旁,由身边围着的几个司马、屯长等亲信不停扇着扇子为其降温。一名姓杜的司马瞟了主台另一边的唐荣等人,不满地说:“大人,你看这似乎欠妥,这次新军的将领,理应由咱们旧军将领中升迁补上啊。原来还以为这姓唐的招募新兵,大家能有好处,谁知,竟是空欢喜一场,与我等毫不相关。”
王留悄悄地啐了一口,“XX的,不知这桥瑁中什么邪,对此人如此宠信,数月之间,三次升迁,由一平民而至都尉。原见他从督邮起家,到后来的功曹,也都不算武职,以为下一步要升做主簿之类,那么他做他的文官,我做我的武将,大家没有利益冲突,也就不以为意。
但想不到,老子这个都尉做得好好的,现在却多了他这一个人来抢,分我兵权,枉我当日还用心帮他选了二百五十个军中的精英好手,真是恩将仇报。原来还觉得此人也算个人才,现在看来,这些文人鬼心眼真是不少,实在信不得。”
一时众人纷纷赞同,那孙司马更道:“哼,此人据说上个月在河内大胜了黑山军,也不知是真是假。这年头,当官的惯好以一充十,杀了几个小蝥贼,就谎报歼匪成百上千,甚至连说上万的都有。”
王留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冤毒地看了一眼唐荣,“这个姓唐的,最好在新军给我好好呆着,如果有朝一日再踩过界,我可一定给他一点颜色。你们这几个给我听好了,今天起可一定要对下面的兔崽子交待清楚,离唐荣远点,否则到时别怪老子手黑,这帮家伙都有把柄在老子手中呢。随便找个理由,一本参上去,虽然不会掉脑袋,也包他们丢了官。”
孙司马等人立即指天顿地发誓:“咱们和手下几十个大小将领,在王大哥麾下这么多年,对王大哥都是忠心不二,所谓针插不入,水泼不进,铁板一块,别想进得来,您放心吧。可能他也觉得咱们在老军中根深蒂固,难以界入,所以才要招新军吧。
——只是,桥瑁不是吩吩过,因为新军人少,让我们划过三千人马给他吗?难道找个什么借口不给吗?”
“分兵当然要分,你们给我把那平日桀骜不驯、不尊军纪、最爱打架闹事的,还有病弱伤残的,都给我划出来给他,不就行了。”
“高,王大哥实在是高。”
“还有,军中新进了几个地方豪强,特别是那个别部司马李乾,你们可给我看好了,这军中他的族人有好几百,而且手下数千的门客,别让他投了唐荣。”
“听说他侄子李典倒走得挺近的。”
“哦?那你们可得盯牢了,你过两天,嗯,不了,就明天吧,约他出来,我在忘归居宴请他,再好好谈一谈。”……
看看时近中午,经过半天的大校,终于选出了前二十名及头三名,唐荣等人来到近前,看着眼前的第一名,不由心中赞叹好一员猛将。
只见此人身躯雄壮,直可比得过张飞的体格。近一米九的身高,如同小山一样,头上胡乱挽着个大髻,满脸劲虬,络腮胡须,双目转动之间,杀气深深,令人望而生畏。
身上虽是邋邋遢遢,不修边幅,但在地上随便一站,却时时透出一股狂野豪迈,蓄势待发的猛将气质。真好象是下界的金刚,又仿如那立地的太岁。只是面庞却略微有些消瘦,似是营养不良。
唐荣心中欢喜,看此人样貌体格,料不输于张飞的勇猛,连忙一抱拳,“请问壮士高姓大名,是何方人氏,从军有何要求?”
“在下田伟,时年30岁,陈留人氏。因家道中落,无以为生,所以四处游荡。五月中时,听说有东郡精骑,以二百余人败黑山军五千,十分敬仰,后来又听闻东郡募兵,想着东郡与陈留正是邻郡,也不太远,顺便也来看看东郡的英雄,就来了投军。
前几日听说新军大校比武,赢的有官做,唉,我也没其它要求,只是俺胃口太大,一人要吃三四人饭量,这些天一直吃不饱,所以我的要求,也不太高,只要能吃饱饭,什么官不官也无所谓了。”
一句话说得连赵霖也笑了起来,唐荣笑着点点头,口中喃喃念了几遍田伟的名字,心中猛然醒起,“哈哈,人都说你是个粗人,我却一直认为你是个有勇有谋之士,不然当初怎么能用计为友报仇?今日更以你改换姓名来看,实是粗中有细,绝对是个聪明人、机灵鬼啊。田伟,田伟,你以为这个名字瞒得过我么?”
…………
史实确凿、为何说是按《演义》?——十分不解。
有读者说大马哈鱼参照《三国演义》太多,您完全说反了,从石门山,到随公孙瓒战乌恒、再到蓟县、常山、徐州、东郡、河内,无一不是按历史写,而演义中根本没有这些内容——何来照《演义》?
简介中说的“以史实为本”绝对是本作宗旨,到目前为止,正文中,除了前段时间的刘备富于感性以及众将武艺排名二处,是以演义为主(这里道歉),其它均是以史书上的历史事件、背景展开,甚至连当时的社会现状、当时存在及使用的物品,都是以史为本(当然也有小说的杜撰,比如赵霖此角色。),毫无演义中的痕迹——何来照《演义》?
有些地方,演义是按史实写,那我也按史实写,是否就代换为我抄《演义》?没道理吧。其实说实话,大马哈鱼写本作时,身边放的不是《演义》,而是《三国志》、《汉书》、《后汉书》、《后汉演义》、《资治通鉴》以及其他史学家的相关作品!很多时候因为一个想法不能肯定,要查阅众多史实资料,就是为了不误导读者,也导致进度不能太快。
所以,决不能同意您说的本作按《演义》,不知您所指是何处,敬请提供证据,以便修正。
…………
…………
先把一些书评答一答吧,不然大家也一直误会。正文今天迟些再更新,大马哈鱼说过日日更新一定会做到。
1、答希望主角见一个收一个的读者“九叶”。
本书早在简介便说过不会见一个美女收一个美女。
可是真的写到这里了就有读者不满了,而您不满之下,写几句反对也完全可以,但有的人却要穿小鞋、政治化、上纲上线,甚至无中生有,这就过份了。
比如,大马哈鱼在写三射吕布期间,多次提到赵霖对李典的仰慕与好感,然后,又是李典主动求婚,最后,又是在李典多次追求下,赵霖主动答应(见64章)。虽然期间有赵成李乾等参与,但那也是以赵霖同意为基础。完完全全是赵、李的自由恋爱。
——却有“九叶”无中生有,说主角出卖妹子求人才,搞政治联盟,我请问一句,双方的自由恋爱,就因为不能满足你见一个上一个的要求、就因为嫁给了其他三国英雄,便要如此无中生有、颠倒黑白地践踏爱情吗?
双方的互相爱慕,就算没有李、唐的结盟,按照前面的铺垫,也一定会走到一起!!
而同样,李、唐的结盟,就算没有赵霖李典的婚姻,也是会走到一起!!
想看收尽天下美女的,这里没有。也请不要因此污蔑真正的爱情。
——另外,本作是《三国“清”》,又不是《三国“情”》,何必要在感情上纠缠不休。
………………
2、关于李典的才能(以下有较多拷贝,希望起点编辑在审核时通过,因为希望让读者了解历史真相。)
很多读者反对赵霖嫁李典,只因为李典是“二流武将”,大马哈鱼实在为李典受此不公而痛心。现将《三国志》中李典的介绍原文拷贝如下,请仔细阅读,可以说,如果李典不在36岁早死,很可能成为曹魏顶尖人物。(额外一句,既然唐荣来到,就绝不会让李典早死,那他以后的成就大家可以自己想象。)
而有读者说到火烧新野是李典中计,您完全弄颠倒了,中计的是于禁和夏侯惇,李典劝二人不听,见二人中计后上前相救,刘备一见李典来到就跑了。——由此也可见,李典与于禁之流谁高谁低。
原文如下:
李典字曼成,山阳巨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惧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从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
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典宗族部曲三千余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余口居邺。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增邑百户,并前三百户。
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年三十六薨,子祯嗣。文帝践阼,追念合肥之功,增祯邑百户,赐典一子爵关内侯,邑百户;谥典曰愍侯。
………………
3、诚询:
10月12日“秦始”读者留言如下——“说一句,所有写三国以及历史的作者普遍犯的错误原来的赏金多少斤,这里是指铜,不是黄金”。大马哈鱼读汉书,里面赏霍光便是清清楚楚写的黄金多少,所以有些不明白“秦始”所言,请教知情的专业人士不吝留言或发EMAIL到大马哈鱼邮箱。
4、有读者问“瞧不起的女人”,那是与抵抗外族侵略相关的,但观点肯定得罪一些人,所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