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解
作者:大马哈鱼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003

唐荣转过小院入口处的立壁,抬眼望去——只见门前环列数人,当先迎上一名将军,身高约有一米八左右,高大魁梧,举止威严,两只虎目炯炯有神,一张方面正气凛然。头戴笼纱黑漆武冠,一尺红缨绕过大圆葵纹搭耳,打个双环结系于颌下,身穿大红锦绣团花袍,外罩黄铜嵌就鱼鳞甲,四寸宽赤金软带勒腰,带下悬一口镶金玉鲨皮鞘斩将宝刀,腰间般革,外垂一尺青色印绶,举手投足之间,英姿勃发,豪迈雄壮。

来将一见唐荣进入院中,双手连连作揖,虎步龙行趋上,边走边笑:“昨日有幸得见唐少傅大展神威、勇退强敌,本应与众臣登门拜谢大人救护之功,今日反有劳尊驾光临寒舍,实是袁某之幸,亦令在下不安啊。”

唐荣一听此人便是袁绍,连忙还礼道:“本初兄名垂四海,天下谁人不愿一识,唐某早想拜会,今日得偿夙愿矣,实是唐某有幸才对。”当下二人一番寒宣谦让,再由袁绍为其介绍逢、许等数人。

入得书房,原以为这四世三公的豪门家居,必是富丽堂皇,骄奢淫逸,但实际却是除了三大柜书简、一鼎香炉、及几张书案凭几之外,便再无它物,对比袁绍今日之地位,如此简陋的居室,更彰显出主人儒雅好学、守礼慎独的谦谦君子之风。

袁绍见唐荣打量屋内,不由笑了笑:“陋室简漫,令唐少傅见笑了。”

“袁大人不尚浮华,秉持高风亮节、好学不倦,外有每日前来结交拜会之士络绎不绝,内有逢符录、许子远、陈孔璋等贤才智士相佐,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

几人听到“有龙则灵”一句,只觉语带双关,互望一眼,袁绍摇摇头道:“好一句水不在深,只可惜如今却是龙困于旱野,半点水也没有啊。”

唐荣呵呵一笑,“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所谓当局者迷,本初兄只是一时误中董卓奸计,难以跳出这个时局罢了,今日便是为本初兄解局而来。”

“哦?却不知浩延何以教我?浩延昨日勇抗暴兵,力斥董卓,再加上以前幽州七战,无愧是保家卫国的忠义之士,望今日万勿推辞,与我等为国为民、同除奸贼。”

瞄了瞄案上自己写的纸条,唐荣转向众人,“几位都看了,是否略有所得?”

“这——,适才虽见过浩延所写,却不知何解?”

唐荣将屋中众人一一看过,只见逢纪一副胸有成竹,“以符录兄大才,必有所料了吧?”

逢纪笑笑试探一问,“莫不是那董卓用‘无中生有’之计?”

唐荣一听佩服,暗道不愧是袁绍手下名列第三的谋士,当下拍手称是,将铁树开花之计娓娓道来,再把昨晚武探的所见所闻一说,袁绍等人齐齐恍然大悟,逢纪笑着点头道:“不错,不错,从洛阳快马至河东,最少也要两三日,一个来回四五日,加上兵马调动,没有六七日时间,董卓军马绝难到达。这董卓果然奸诈。”

“那既然董卓军力已然明了,不知袁大人何时发兵,到时小弟也必鼎力相助。”

“唉——”袁绍长叹一声,将联络京中各将领之事一说,“非是袁某不想出兵,实在自身兵力有限,尚不足以保证胜得了董贼啊。”

“原来为此事,本初如何忘了眼见有一大援,何不相求?”

袁绍两眼一亮,“哦,敬请浩延一解。”

“原何大将军属下武猛都尉,昨日皇上才封的执金吾丁原,其一向忠心汉室,而他手下八千并州军马,多年与鲜卑、匈奴作战,实力岂会在董卓之下?

“对啊,我们仅想到了京中,未想到城外这一擎天柱!我现在就去拜访。“逢纪说完一揖起身,便要离席而去。

“慢,有一点你要记住,丁原手下有一主簿,现兼司马之职,姓吕名布,此人原乃匈奴出身,豺狼成性,你须提醒丁原多加小心,最好是借故将其调走,过了这一非常时期再招回,此必能万无一失。”

唐荣见逢纪一路急急而去,心中暗笑,吕布,如此一来,看你再如何刺杀丁原、投靠董卓?而董卓,等到再有几日,刘协登基之后,便能将其一举擒获了。

只是如此一来,便再无关东诸侯讨董一事,而我原计划明年三月借讨董战功升为兖州牧,也再无可能,但是,若能因此挽救洛阳百万生灵,一个州牧,又算得了什么呢?而如果再加上平定董卓之乱,由此免除日后诸侯纷争、三国战乱,救下的数千万百姓,那么,更是义不容辞。

何况,凭今日讨董之功、少傅之职,加上自己日后的能力,相信刘协也不会亏待于我吧。到时,辅助刘协,做一个大将军、大司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算做不了皇帝,也是不错啊。

当下收起心中原有的一丝皇帝梦想,与袁绍等将各处行动细节一一谋划起来。同时,针对袁绍尚存的一点犹豫,更为其定下一条退路,便是让其次日奏请皇帝,出京去地方上任职,一方面减轻董卓的戒心,另一方面也能保证万一计谋失败,也有一立脚的根基。

中平元年八月三十日,董卓迎帝回都第二日,董卓所占的原何进大将军府上。董卓招集各大重臣,俨然以小朝廷自居,称刘辨只具小聪明,但于国家大事上愚笨糊涂,有失国体,提议效法伊尹、霍光之举,改立刘协为帝。袁绍记住唐荣叮嘱,暂时隐忍不发。尚书卢植却挺身而出,称昔太甲继立后昏聩不明,伊尹才放诸桐宫,昌邑王嗣位仅二十七日,罪过便达千余条,故霍光将他废去,改立宣帝。但如今皇上年龄尚幼,行为未有过失,不得与前事相比。

董卓闻言大怒,欲杀卢植,为李儒、彭伯等劝阻,称卢植为天下士人泰斗,杀了有失名声,董卓方才停手,但却免去卢植官位,打出洛阳。

袁绍一见,便假做害怕,趁机提出去地方任职,让董卓以为是被自己威势所慑,当即放下心中巨石,满心欢喜地任命为渤海太守,众人一见连司隶校尉袁绍也放弃了对抗,纷纷心灰意冷,要求外调,董卓也不在意,均一一应允,共计有陈留人孔亻由为豫州刺史、刘岱为兖州刺史、刘表为荆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颍川人张咨为南阳太守、袁术为后将军,曹操为骁骑校尉,更升远在冀州的刺史韩馥为冀州牧等不一一而足。

董卓眼见人人降服,更是心得意满,对着已经在野的昔日上司皇甫嵩、张温二人,哈哈大笑,“当日在二公帐下,素为二公小视,可曾想过也有今日?真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张温战战惊惊,悚不敢言,只有皇甫嵩刚烈依旧,慨然道:“当日又怎知仲颖如此成就,不过明公虽然已成了一只凤凰,但我也不是一只麻雀,而是一只苍鹰,只是比不上飞得最高、最贵气的凤凰罢了。”

董卓盯着皇甫嵩狠狠看了一晌,哈哈一笑,“还是当年皇甫子瞻,不骄不躁,不卑不亢,就算在人檐下,也是令人肃然起敬。希望子瞻能重新入仕,我必有重用。”

皇甫嵩似乎也不敢抗拒董卓的威势,想一想答道:“我老了,不想再理会朝中的事,就让老夫尽最后一点忠心,多陪陪皇上、多看皇上一眼吧。”

“唔——好吧,我就封你为卫尉,主宫内的警卫巡视及宫门的守卫,尽了你一份忠心吧。只是你可得将陈留王这未来的皇上保护好了。”

九月一日,董卓在崇德殿正式昭告群臣,称刘辨于守丧期间,未尽礼仪,有失伦常与君威,逼迫何太后下诏废帝,

二日后,董卓诈称何太后暴病,将其毒死于长秋宫,结束了这个恶毒女人的一生……

九月四日晚子时,西城敬翼门,袁绍与唐荣、逢纪等数人隐于暗处,见到近二千并州军马偃旗息鼓,偷偷开出城门,不久之后,亦得到袁绍在董卓营旁布置的细作回报,董卓军中仅有千余人马。

袁绍大喜,“为国除奸,将董卓一举成擒,功垂千秋,便在今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