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魏帝曹丕又得了谋士郭奉孝和将军夏侯元烈,心中大喜。——前面已表过,韩孝鸣和赵襄智早已知晓他们各自的身份,无须多言,他们很快便进入了角色。
魏帝曹丕和郭嘉、夏侯则整日议论国家大事,他们眼光独特而长远,魏帝甚为佩服,而众文物百官、老臣贾诩也称赞。
一日散朝,魏帝请夏侯则和郭嘉入内宫,分主宾坐定,魏帝曰:“今东吴孙权上表,曰两国愿讲和共同伐蜀,二位卿家以为如何?”
夏侯则曰:“此是孙权害怕刘备再起兵报仇,故意欲亲近我大魏以求外援。虽然西蜀元气大伤,但是刘备者枭雄也,只要一息尚存,天下英雄便不敢轻举妄动。更兼赵子龙十万大军屯兵白帝城,如若赵子龙犯吴,孙权仍然是寝食难安也。陛下宜通好西蜀,而我出兵伐吴,赵子龙必出兵攻荆州。而东吴将遭制也。”
“夏侯将军言之有理,”郭嘉曰:“今我大魏于东吴交战不利,且从樊城至淮水,以南尽属东吴矣。如此,跟东吴讲和,则我大魏屈于人矣。然和蜀伐吴,还不是我大魏为主力?就刘备手中那点残兵败将,已经是无能为力了。”
魏帝曹丕叹曰:“不想朕丧失国土。”
郭嘉曰:“今刘备病危,陛下不如乘机灭蜀,则东吴荆州必不会为我大魏威胁也。”
夏侯则谏曰:“陛下欲跟东吴讲和,也须夺回合肥,让孙权不得觊觎长江以北。然后,我再命孙权起兵取白帝城以入涪水关,则我大魏全力攻取汉中可也。”
次日,魏帝乃召华歆、王朗、贾诩、刘晔、司马懿,问同东吴当讲和与否。
华歆、王朗、刘晔皆反对跟东吴讲和,华歆奏曰:“东吴已经攻破合肥,淮水之南尽归孙仲谋了,孙权为主要敌人。”
而司马懿则力主伐蜀:“陛下只宜伐蜀,孙权乃好利之徒,大魏伐蜀,孙权便坐观成败,待我军攻占汉中,孙权便大势已去矣。”
“唉——”魏帝叹曰:“朕也后悔割樊城于东吴了,如果收复合肥、樊城,则我许都安矣。”
“陛下,”贾诩奏曰:“陛下当先灭蜀,后灭吴,然陛下宜派军队攻打合肥,合肥收复,孙权必求和。让孙权来求和,总比我跟东吴讲和要好。孙权求和,必将听命于我大魏,到时候命孙权跟西蜀火拼,我再于中取利。”
魏帝大喜:“文和所言极是,朕将御驾亲征,收复合肥。”
“陛下不可,”司马懿奏曰:“攻合肥何劳陛下御驾亲征,派一上将军去足矣,若陛下御驾亲征,则太抬举孙权了。”
魏帝点点头,“谁可为将?”
华歆奏曰:“夏侯元让、徐公命、张隽义皆可为将,陛下可命夏侯将军南渡淮水。”
“陛下不可!”贾诩曰:“夏侯惇非是陆逊敌手,且我军出师,许胜不许败。”
“末将愿往!”一人厉声说道。
此人说话声如洪钟,众人视之,乃夏侯则也,夏侯则出班奏曰:“我自从入朝以来寸功未立,愿攻下合肥。”
贾诩曰:“陛下,派夏侯将军挂帅,此去必成。”
司马懿也奏曰:“陛下宜调回夏侯惇、徐晃、张郃三位将军,只派夏侯元烈将军去可也。”
“这是何意?”魏帝问道。
贾诩曰:“陆逊通晓兵机,不在周郎之下。夏侯惇、张郃、徐晃乃能征惯战之将,陆逊必然防备。又,夏侯惇等乃战功赫赫之将,夏侯将军未必能调动。不若三将调回,则陆逊以为吴魏讲和、我大魏无有南下之心,必疏于防守。让夏侯元烈将军乘虚攻之,必取合肥也。”
魏帝大喜,便命夏侯则启程,到军中之日,便命夏侯惇、张郃、徐晃三将返回。夏侯则又保举郭嘉为副将,魏帝准奏。郭嘉又请魏帝拨大量粮饷,魏帝也准。于是夏侯则、郭嘉上马,引三千骑兵往淮水而来。
夏侯则一走,魏帝问于贾诩道:“夏侯元烈未战而讨军饷,不知何意?”
贾诩笑曰:“实乃提高士气也,我军数败,正欲使夏侯将军如此也。”
魏帝及众谋士皆点头称善。
夏侯则、郭嘉到了淮水军营,兑了虎符,夏侯惇交割了兵权,便与徐晃、张郃上马同回洛阳。而魏帝又飞报来传令,命曹仁部回兵洛阳。夏侯则和郭嘉查看军营不在话下。
早有细作报入武昌,孙权在王宫大会群臣,张昭、顾雍、陆绩、虞翻、步骘皆至,此时孙权命诸葛瑾去会稽征集粮草未归,但是,荆州大都督陆逊已到。
孙权便将细作探报略说大概,“孤以为吴魏讲和,短时间内,魏军不会南下。”
张昭奏曰:“主公,听说魏国新近得了两个人,一个是夏侯元烈,一个是郭奉孝。”
“孤从未听说过此二人,你们谁为孤说来听听。”
虞翻惊曰:“郭嘉,字奉孝,是曹操手下第一谋士,早在十**年前便已经死去,当时三十六岁。后来,主公在赤壁击破魏公,魏公回到许都便放声大哭郭奉孝,曰若奉孝在,我不至于此大败也。众谋士自惭。可见,郭奉孝之智谋也。可惜,此人已故。今天又见了郭奉孝,我想多半是魏国的疑兵之计。”<font style="display:none">[万卷书屋 http://wjsww.com]</font>
<div align="center"><u><font color=#E7F4FE>[万卷书屋 http://www.wjsww.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fon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