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郭嘉妙计
作者:一剑尘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250

“哀哉!”魏帝大哭曰:“文和休矣。”

众皆不信,忽宫人来报:“大司马、太子太傅贾文和昨夜病重驾鹤矣。”

言未了,贾诩侄贾谙哭拜而来,“叔父昨夜三更病重身故。”

魏帝放声大哭曰:“我大魏之所以立国,皆文和之功也。今文和舍朕而去,朕失臂膀矣,虽土木之人宁不动容乎。”

魏帝伤感不已,众文武也心伤落泪。贾诩故去,魏国谋士皆自惭不如。

于是魏帝下令追谥贾诩为丞相、太傅、关西侯,按三公之礼下葬。贾诩之族人,仍供月俸,以彰魏恩。

早有细作报入武昌,吴王孙权闻之大喜:“贾诩已死,曹丕无谋臣也,东吴不足以忧也。”

众官皆贺喜。

唯陆逊奏曰:“贾诩已死,然魏有能征惯战之将,曹操智囊大多还在,尚不可轻敌也。”

孙权不以为意,“伯言多虑了。”

陆逊又曰:“愿主公早作与吴蜀的战守大计,今正是我东吴图霸业之时。”

“伯言勿要多心,”孙权摆摆手,谓左右曰:“贾诩已死,魏国能奈我何?孤所虑者,唯魏国兵多耳。不知诸葛子瑜可有奏章。”

顾雍曰递上奏章:“子瑜先生尚在会稽,不过已有奏章。”

诸葛瑾老小俱在吴郡,孙权皆佑之。而孙权平日猜忌心重,有兵权者皆俱聚其老小于吴郡,吴王尽皆厚赏,但是不许离开吴郡一步。诸葛瑾不愿跟老小相聚,今没有了兵权,讨得一个粮草官在会稽察视。诸葛瑾和不愿回吴?只因现在之诸葛瑾并非诸葛子瑜也。

孙权打开,只见奏章曰:“贾诩虽死,然魏更要复夺合肥,夏侯元烈、郭嘉二人,为当世所不知,魏帝调回曹仁、夏侯惇之目的,欲松懈我军防守,以让夏侯元烈偷渡淮水也。愿主公命韩、周二将详加提备。”

“子瑜先生杞人忧天也!”孙权合上奏章。

张昭谏曰:“莫如趁此时伐魏,魏国无有了贾诩,兵无战心,可以成功也。”

“不然,孤已经取得合肥,魏国震动。如此时北伐,则吴魏主力交战矣,反而让蜀趁机幸免矣。”

而言未了,合肥有人报来:“主公,黄公覆病重去世矣。”

孙权听闻黄盖去世,目瞪口呆,半晌方才放声大哭,“黄公覆,三世老臣,非公覆孤何以安坐吴王宫也。”

众官听黄盖死,也都黯然神伤。

孙权退朝,“你等勿复多言,今黄公覆已去,我东吴更不应北进也。”

孙权命将黄公覆遗体运回会稽安葬,追谥会稽侯。

东吴名将去世,三军痛苦。魏国谋臣陨丧,前线兵士也都挥泪如雨。

夏侯则又命三军上船,战鼓惊雷,响彻淮水两岸。又兼北风骤起,各船起帆,望对岸驶来。韩当周泰大惊,急命抵敌。吴军匆匆列阵。

然而,魏军战船驶到淮水中央,夏侯则、郭嘉又下令大军返航。在一阵鸣锣声中,魏军退去。韩当周泰也收兵。两岸又平静了。

吴军五座大营,兵士皆日夜训练。魏军也五座大营,也昼夜练兵。不几日,魏军又上船,乘顺风直奔淮水南岸。吴军又忙活一阵。最后魏军接近淮水南岸,吴军也派水军上船,而魏军退去,吴兵也收兵还营。

如是几次往返,不觉双方对峙已有一个月有余。这天,夏侯则又命令士兵上船,三军怨言不断,但是平日里受赏不少,只得听命而行。

魏军战船一百只接近南岸,李典问郭嘉道:“大将军可以收兵了吗?”

“收兵?”郭嘉大怒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天谁如果后退,斩首示众!”

众皆大惊:“大将军,难道这次不是练兵?可是将士们不曾有所准备。”

“众将听令!”夏侯则站在战船顶蓬上大呵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今日一战,众将务必奋死杀敌!如果得胜,重重有赏!如若不胜,死在这儿也!各营牙将、裨将传令将士们,今天他们只会听到擂鼓,不会听见鸣金!”

郭嘉也道:“我们三千死士,只要等上南岸坚持半个时辰,后面数万将士们就会过淮水增援我们!向前的个个都有赏,退后者杀无赦!”

帅船上,夏侯则命令左右:“擂鼓!”

近百只战船一起擂鼓,淮水上又一次战鼓隆隆,喊杀声又一次由北而南,渐渐接近南岸。

吴军这边也在备战,战鼓也响着。但是,吴兵皆习惯了魏兵的临战训练,这次只调动了部分军队以应对,而大部队尚在军营中休整。直到魏兵就要到了岸边了,吴军也没有全军列阵。因为魏兵不过数千人,一股小部队而已。

然而,魏兵竟然下船了,而且是在南岸下船了。吴兵还在指着魏兵哈哈大笑。周泰也谓韩当曰:“此欲躯羊群斗虎狼也。”

韩当曰:“解决此部,如何动要用我主力部队。来这样的部队,羞杀人也,亏郭奉孝还是魏国知名谋士,什么大将军夏侯则不过纸上谈兵而已。”

韩当大笑一阵,命副将徐飞、宁堪二人带五千人马迎敌,务必将魏兵全歼于淮水之中。

吴兵看着魏军的人数,皆掩面大笑,数千人马皆喧哗不止,慢慢吞吞向前迎敌。<font style="display:none">[万卷书屋 http://wjsww.com]</font>

<div align="center"><u><font color=#E7F4FE>[万卷书屋 http://www.wjsww.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fon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