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浴血阳平关 (一)
作者:一剑尘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087

蜀兵见上将军赵云冲阵,后面两千余军兵也呐喊着杀过来。山顶上蜀兵呐喊助威,蜀兵气势正盛,居高临下冲杀魏军。箭雨横飞、滚木擂石,山下的魏兵被打得血肉模糊。

蜀兵冲阵,魏兵败退一阵。赵云上关,吕安拜服,“大将军神威!”

赵云道:“阳平关为吴魏夹攻,东吴偷袭了汉中后路,魏国大军正在增援之中。为今之计,务必要马孟起据住汉水要路,我等死战阳平关,再飞报丞相,请起大军来汉中。”

于是,选快马分别去马超大营、阆中送信。

诸葛瑾大军退去,退去了哪里?原来诸葛瑾见阳平关援军已到,命令大军沿汉水后撤五十里,在山谷中安营扎寨。当天,大将丁奉捉住小卒数名。

解至诸葛瑾大帐,小卒哭诉,原来是赵云分别派往葭萌关调集援军和去绵竹报诸葛丞相的信史。

诸葛瑾皆命令杀了送信人,焚毁了书信。命令大军沿江岸布置,务必截断阳平关与汉中、葭萌关、绵竹的通路。

赵云守阳平关,次日曹真大军又至。赵云谓吕安曰:“阳平关居高临下,我军可以多备干柴引火之物,烧魏军于山谷之中。”

而吕安谏曰:“大将军,此时正是盛夏,草木茂盛,然西南风盛行,火攻则恐不能奏效。”

赵云道:“火攻未必就是杀人,凡用火攻者皆乱敌之心也。皆火势以壮我军威,到时候开关杀下去,则破魏军必矣!”

吕安大喜,遂引兵砍伐柴草。士卒在四周山上打柴。而赵云则力据关口。

不多时,吕安部就已经积柴木于关上。

魏兵攻关甚急,赵云命蜀兵将柴草尽力扔下关去,一束束火把、一抱抱柴草遮头盖脸地扔向了魏军。

魏军攻关的云梯多被烧毁,梯上军士烧死无数。霎时,阳平关下,大火熊熊。关下魏兵叠尸甚高。

火烧死了一些魏兵,但是火势更是阻止了魏军的攻关。值此盛夏,气温本来就高,魏军士兵皆汗如瓢泼。而蜀兵布置火墙,终于让魏军攻势稍缓。

盛夏,西南风甚大,火势并不向魏军而去,而是指向阳平关。但是山谷中,火势被收拢,而攻打阳平关的士兵大多数不是被烧死的,而是被热浪活活烤死的。

魏军攻势渐停,只见尸体满山遍野,一条血河直流向山下。而更兼炎热,一股发酵的腐烂味弥漫着阳平关,血腥之味令人作呕。

两军各举令旗,于是稍稍停战。双方士卒都在清理战场上的尸体,也来不及挖坑,干脆就山谷中草草掩埋。

然而,天气实在太热,早上阵亡士兵的尸体已经开始腐烂。魏军退军五里,蜀兵在关上闻尸体腐烂之味,士兵皆难以进食。都用一方布绢蘸着水捂在鼻子上。士卒尽显疲态。

吕安谓赵云道:“大将军,如果魏兵晚上攻关,如之奈何?”

“我也是虑于此也,”赵云曰:“今风向于我军不利,吴兵又在汉中腹地。如久持下去于我军不利,我欲夜间反攻,如何?”

“大将军,我军只有几千人,而曹真却拥有数十万大军。”

赵云笑道:“阳平关狭窄之地,曹真大军主力尚在五十里之外,关外不过是魏军的先头部队一二万人而已。”

“如果大将军出击,魏军乘虚来攻,如之奈何?”

“今夜关上要多悬旗帜,如魏军攻击,吕将军可以于关上居高临下滚山石阻击魏军。我自引一军从后面侧翼下关,伏于山岭险峻处。黄昏魏军来攻,吕将军可以尽力呐喊多举火把以助军威,我侧击魏军。则魏军不知虚实,必为我所破矣!”

赵云吩咐已毕,趁着魏军后撤,赵云率一队人马悄悄离开阳平关去埋伏。吕安多竖旌旗以为疑兵。

看看时间,不觉已是申时。烈日西斜,凉风渐起,人也渐渐觉得舒适。蜀兵皆抖擞精神守望各处山谷,而遍山的尸体味道也让他们习惯了。

而魏军也开始攻击了,阳平关外的山谷中,魏军络绎不绝,首尾相接。云梯如丛林一般密集,戈戟若杂草一般挥舞。

战在即!

蜀兵的箭只对魏军阵形几乎没有什么伤害,蜀兵虽然居高临下,但是迎着西风,弓箭很难射出一百步。魏兵的阵形也开始大胆掩上,前部离阳平关城墙只有三百多步远。

黄昏渐至,西风更大,魏军阵中鼓角齐鸣。曹真扬刀一指,魏军弓箭兵兵分五队,每队约有三五百人,各排起阵形向前缓缓移动,在离城墙只有二百步不到的地方停下。

关上蜀兵矢石如雨,然而除了砸死了极少数魏兵之外,大多数没有伤及敌军。而魏军弓箭手却拉开了弓,第一三五两队放箭,而第二四两队开弓,待一三五三队搭箭,二四两队再放箭。

箭雨呼啸着向阳平关疾飞而去。

蜀兵箭只迎着西风几乎伤不到魏兵,而魏军箭雨却借西风之利而笼罩了这个关隘。更何况黄昏时分西风更烈。

一时间,蜀兵尸体积山,未中箭者皆蜷伏于垛口下。

——魏军的箭雨压制住了关上的守军。<font style="display:none">[万卷书屋 http://wjsww.com]</font>

<div align="center"><u><font color=#E7F4FE>[万卷书屋 http://www.wjsww.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fon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