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众官齐跪奏曰:“请让子瑜先生避嫌!”
“孤欲撤子瑜先生回,卿以为如何?”吴王说着,目视张昭。
张昭奏曰:“主公,此事易耳!如今会稽、豫章、吴郡三郡之地闹匪患已有月余,据程老将军来报,说贼众聚众达数万。”
吴王曰:“孤也听闻此事,不知程老将军战况如何?”
步骘:“贼众闹事月余,而贼将又武艺高强,程老将军还在与贼众相峙。”
“他们都是孤之子民,为何不招降来充作军队。”
张昭曰:“主公,此次征发了五十万大军,可谓是倾国之兵。民众之捐税是稍微大些,然而此是为了国家!”
吴王曰:“可以公告贼众,从此回归乡里或从军者,待孤平定天下之日,免三年征赋。”
顾雍曰:“布告已发出多时,贼众数量竟然增多,据估计,可能有两三万之众。”
“孤平生最恨反贼、乱民!”吴王大怒道:“即刻召回子瑜先生,命其去会稽,和程老将军共同执掌兵权,削灭贼众!”
张昭曰:“我军已得南郑,正厄汉中要路,谁可镇守?”
吴王曰:“孤命凌公绩为南郑太守,以周幼平、丁承渊、蒋公奕辅之。”
陆绩使者至南郑传诏书,见了诏书,书曰:“诸葛子瑜征战劳苦,孤甚思念之。此月余不见子瑜,孤心深切,望回武昌一见。会稽、吴郡、豫章贼众作乱,望子瑜率兵平叛,勿使孤失望也。”
诸葛瑾顿足长叹曰:“此番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得了南郑厄汉中要路,使孔明只得退守巴中,吴王此番召回,必有原因。”
众将因急于求战,不意大败,皆低头不语。
“借一步说话。”诸葛瑾将陆绩约至帐外,问道:“吴王召我何意?”
“子瑜多心也!吴王书中意思甚是明了,一来是思念子瑜,而来是使子瑜平叛,而今会稽贼众已经聚众数万……”
“胡说!”诸葛瑾大呵道:“此必是有人向吴王进谗言,说我与孔明同胞兄弟,战败是故意为之,告诉我谁是进馋之人?”
诸葛瑾说着,抽出了刀架在了陆绩脖子上。
陆绩冷汗如雨,“子瑜,冷静些!吴王,乃,多心之人,自,知道,知道,诸葛,诸葛亮大军,大军至,至汉中……,吴王……,吴王便欲,欲,召回……”
“够了!”诸葛瑾呵道。
陆绩见了寒光闪闪刀在眼前晃荡,早已吓得屁滚尿流,说话结结巴巴了。
“我大军千里偷渡汉阴,出其不意才取了汉中,我军将士们血洒东川,才换得了今天的城池。孔明是我同胞兄弟,然而我正欲生擒孔明以报主公。然而北有曹魏虎视眈眈、南有诸葛亮兵进之地,南郑虽然厄汉中要路,然也在魏蜀夹攻之中。”
诸葛瑾说着撤去了刀,陆绩擦把冷汗,问道:“现在吴魏是盟友……”
“放屁!”诸葛瑾大怒道:“此是引狼入室也,我之所以偷袭汉中,就是为了将来有朝一日跟魏国争天下时,我东吴可以占尽地利。”
陆绩战战兢兢,不敢搭话。
诸葛瑾摇摇头,也笑道:“吴王本多心之人,何用谗言?此乃天命也。”
诸葛瑾交割了大将军印,叮嘱凌统等,“我所立之事不可轻废,蜀兵不来,你等也不可擅离南郑,稳守南郑,后面在汉水渡口扎营以为犄角之势。西南面定军山,务必要戒备严密,无论何时,决不可使魏兵进入南郑城。”
众将唯唯诺诺。
诸葛瑾交待完毕,上马引数百亲兵随陆绩回武昌而去。
进入武昌城,诸葛瑾来不及休息,直入吴王宫中,跪见吴王,曰:“不知主公此时召子瑜回来,有何事?”
一边薛琮曰:“子瑜,吴王之命你也敢问吗……”
“薛敬文,你给我闭嘴!”诸葛瑾大呵道。
薛琮急退到一边去了。
“子瑜,”吴王下台来,拉诸葛瑾起身,执其手曰:“孤念你最近为国事东征西讨,子瑜辛苦了。”
诸葛瑾顿时感到一股暖流在身上激荡,热泪盈眶,“主公,前方将士们奋死拼杀,才使我吴国占据了半壁汉中。而如今诸葛亮兵锋甚急,不可不防也。”
吴王拍拍诸葛瑾,“我料凌公绩等必不会废了大事。”
“子瑜呀,西川早晚是我吴国所有,”张昭笑道:“主公身边少不了你子瑜出谋划策。今大都督陆伯言已经打到涪水关,西入蜀境两千余里矣。”
“大都督何进兵之速也?”诸葛瑾闻言顿时惊诧不已。
“大都督用兵如神呀!”顾雍看着诸葛瑾,说道:“大都督一路上兵不血刃,深入蜀境两千余里。子瑜呀,你要好好跟大都督学学了。”
诸葛瑾摇摇头,“不可能,蜀兵不可能那么没有战斗力。”
“嗤!”薛琮笑道:“当年关羽兵马可比西川蜀兵强过百倍,还不是让吕子明给擒杀了!当年吕蒙那一招,正是好使,大都督也来了个白衣渡江……”
“还有,阵前驱百姓以瓦解敌军!”诸葛瑾打断了薛琮。
吴王笑曰:“子瑜真好记性也,真乃孤之子房也。”<font style="display:none">[万卷书屋 http://wjsww.com]</font>
<div align="center"><u><font color=#E7F4FE>[万卷书屋 http://www.wjsww.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fon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