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沪军初建(下)
作者:猫儿怕吹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780

周中华顶戴花翎、补服朝珠,收拾停当后踱步来至前厅。客座上分别坐着两个人,一人蓝顶子,七品官服,四旬开外,狡诘的笑容中透着一丝精明;另一人则是红顶子,四品官服,五十左右,可是怎么看也像个暴发户,眼神中更流露出几分市侩气。周中华一看便知,那七品的官儿正是嘉定知县吴煦,那个四品的必是候补道员杨芳。

二人看到周中华走出,忙起身恭迎,周中华笑嘻嘻的拱手为礼:“兄弟怠慢了,二位大人久等。”

杨芳笑道:“周大人事务繁忙,下官冒昧而来,还请大人见谅。”

吴煦则甩袖打千:“下官参见周大人。”

周中华忙拱手还礼,他居中落座后吴、杨二人才分别坐下。

周中华笑道:“兄弟初次任官,除了办理团练,还要挑起军械局和船厂总办的担子,正在愁孤掌难支,二位都是蓝大人所荐,定然精明强干,以后还要多多仰仗二位。”

“当得效命。”二人忙欠身应承。

周中华乃道:“兄弟乃是军械局总办,只好委屈杨大人和吴大人分任会办、委员,二位意下如何?”

二人面露喜色,均道:“多谢大人栽培。”以常理度之,这种军务上的造办局向来花账繁多,会办和委员自是肥差,二人心中都有些窃喜。

周中华接着道:“办理这几件事,首要便是寻得一处交通便利的地块,兄弟这几日还有些杂务,此事不知二位大人可否代劳?”

吴煦站起身道:“大人既然示下,下官自当办得妥妥当当。”杨芳也唯唯诺诺。

又不咸不淡的聊了一会儿,周中华端茶送客,杨芳、吴煦站起身来道:“时近寒冬,这里是下官的一点炭敬,请大人笑纳。” 二人各自从袖筒里抽出几张银票,轻轻放在茶几之上,然后缓缓退出。

※※※

等二人退出客厅,周中华忍不住走到茶几边取过银票细看,两沓银票居然都有五千两之数。二人掏出银票时周中华就已经心中了然,只是没有想到这第一次受贿就有万两之多,周中华摇摇头似笑非笑,顺手便将银票揣入了怀中。

接下来两日,周中华频频与伍汉峰、伍汉骏、诸葛生瑜、容闳、李显章、李荣章、王韬、蒋敦复等商讨办理造办局的细节,伍汉川却因在苏州照应生意,一时不在上海。

这日周中华正在衙内和伍汉峰、谢泽谈论军械造办局和船厂的资金调度,自然便说起了江海关道和劝捐局的日常事务。

据伍汉峰所说,那吴健彰的确死有余辜,此人愚蠢颟顸之至,竟然在英、法、美三国诱骗胁迫下,以便于管理、打击走私为名,签署了三国海关税务监督协议。

这份签署着英、法、美三国领事阿礼国、伊坦、马辉和吴健彰名字的协议规定,由三国各提名一个海关监督委员,名义上是江海关道台的僚属、雇员,实质上则架空江海关道台。此时的三个委员乃是英国人威妥玛、法国人史亚实、美国人贾流意,威妥玛乃是英国副领事,又畅晓中文,于是被任命为第一任海关税务司,由此这个海关监督委员会很快便操控在英国人手中。

对于三国的这种欺诈行径,包括两江总督怡良和江苏巡抚许乃钊在内,都未能抵制抗拒,而是呈报朝廷。由于三国许诺将打击走私、协理关税,当时面临军费竭绌困境的清廷最终予以了默认。

周中华听到这里倒抽了一口凉气,本以为伍汉峰出任江海关道可以大展拳脚,没想到海关事权竟然被英法美三国篡夺,看来造办局和船厂的资金只有完全依靠劝捐和招募股份了。

三人正在议论感慨,忽然有人高声喊道:“东翁,我们回来了。”

※※※

周中华听见这一声大喜过望,这竟是唐景星的声音,他连忙和伍、谢二人迎出屋外。

果然,院子中正是唐景星,身旁还有一人,却是“长江号”船长亨利,在他们的身后,则站着十几个年轻人。

看到周中华走了出来,那十几个年轻人黑压压跪了一地:“周先生,我们回来了。”

周中华愕然不知所谓,半晌后才发现,这些年轻人竟然是早年跟随自己出洋,而后留学国外的部分学子!

亨利笑吟吟的走上前,与周中华热情拥抱,并将此次欧洲之行的情况一一告知。

此前周中华命亨利乘“长江号”返回欧洲,与英国米切尔船厂的两大股东托马斯爵士、梅尔森爵士及普鲁士克虏伯军火工业公司的总经理阿尔弗里特•克虏伯分别联系商洽,表明时机已然成熟,请两家公司将相关设备由“长江号”运来上海,并派技术、管理人员前来,按照此前协议,办理合作事宜。周中华还亲笔致函克虏伯,请他务必派遣数名精于炼钢的技术人员,以及一套炼钢高炉,一起同船装运。

周中华还嘱咐亨利代为关切在欧美求学的学子,若有学子愿意返回祖国,可以在“长江号”返航时搭船回国。

两家公司在与亨利接洽后都欣然允诺,尤其是克虏伯公司,除了设备、人员之外,还有四千支新式后膛枪和五十门最新的克虏伯大炮,一并随船装运。至于炼钢高炉,则搭乘另外一艘远航东方的货轮,稍后便至。

那些在欧美留学的学子,特别是原马礼逊学校的十二名学生,虽然散居各处,但在亨利赴普鲁士装载货物回到英国时,这些学子竟然全部会集伦敦,都表示已经学有所成,愿意搭船回国,一展所学。而那些幼童都已经成长为少年,只是学业尚未结束,假以时日,自然会陆续归国。

亨利也为这些爱国情深的学子所感动,于是立即启程返航。

“长江号”途经香港靠岸补给之时,唐景星竟然闻讯找来。原来唐景星已经在香港羁留数月,终于将周中华所托之事办妥,此时正好搭乘“长江号”一并返回上海。

得知此中情由,周中华感慨万千,一一辨认着数年未见的学子们:王家琪、夏茂才、海安、刘简督、薛煜浩、成柬林、卢同莫、仲正霖、孔丰平、范鼎臣、黄东如、程紫阳,共计十二名马礼逊学校的学生,昔日之莘莘学子,如今都已是风华正茂的热血男儿!

※※※

便在亨利等人回到上海的第三天,吴煦和杨芳也为造办局和船厂寻觅到了一块上好的地块。此地位于黄浦江边,苏州河以北,上海县与嘉定县交界之处,共约五百余亩。这里地势平坦,人烟稀少,滨江临海,正符合周中华所提要求。

周中华和众人现场勘察后,颇为满意,便是米切尔船厂和克虏伯公司的“洋专家”也深为赞许。于是就此决定,除划出一块地作为团练营地外,其余便作为军械局和船厂的厂址,择日奠基开工办厂。

当然,兴办军械局和船厂的先决条件便是煤矿、铁矿和钢厂,克虏伯厂的高炉即将抵沪,寻找矿藏便成为当务之急。其实周中华的心中早知道有几个著名矿藏,只是要考虑开凿取矿和长途运输的限制,于是便挑了两处相距不远、运输便利、矿质优良的隐约告知学习地质矿产的程紫阳。一处便是江西萍乡县一带,“可能有”优质煤矿;另一处则是湖北武昌府大冶县,也是“可能有”优质铁矿;乃命程紫阳陪同“洋专家”一同勘察。

办理造办局乃是秉承皇帝的上谕,拉着大旗做虎皮,周中华并不担心开取矿藏会有多少阻力;而程紫阳对周中华素来崇敬,竟也未曾怀疑他为何会知道矿藏分布情况。

周中华又名一众中外专家会商、核算,拿出预算方案和工程进度计划,毕竟此事攸关重大,还需向曾国藩一一禀明,再由他上奏朝廷。

※※※

各种工厂、矿厂的建设当非一日之功,而相对进展较快的,便是“团练”新军。

自确定了“团练”的驻营地后,周中华便大举招募新军。

由于克虏伯厂运来了四千支后膛枪和五十门火炮,加上此前周中华所有的一千支火枪,周中华最终确定了新军初步的规模:以一千人为一营,共计六营,其中陆军四营(全部装备新式后膛枪)、炮兵一营、水师一营,总计六千人。这种营制的划分,乃是为了避嫌,对外而言只不过区区六营,却不知此营已非彼湘军之营,只人数便已经翻了一番!

陆军四营分别为“中”字营,统领黄东如;“华”字营,统领范鼎臣;“显”字营,统领李显章;“荣”字营,统领李荣章。

炮兵一营则由周中华和刘简督分任正副统领;水师一营则由王家琪、夏茂才分任正副统领。

全军总教习则是周中华和亨利,而亨利手下那一帮原英国皇家海军的士官,统统摇身一变当上了教官。至于跟随周中华来到上海的一千人,都分散到了各营,成为军官、骨干。

至此,后来称之为“沪军”的这支新军,终于初见雏型!

※※※

喜欢这本书的朋友,请将他放入书架,猫儿谨致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