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自咸丰三年十月始入值军机处,虽年轻缺少历练,因其爵位最尊,故领班军机,如同首辅。此时穆荫等人各怀心计,一派诚惶诚恐的看着恭亲王,静等示下。
恭王正待开口,忽听军机处的“苏拉”在门外禀报:“王爷,各位中堂大人,皇上已临御养心殿,传旨王爷和各位中堂大人即刻进见。有紧急军情。”
恭王一听,沉声应道:“什么军情?”
那名苏拉回禀道:“听说是僧王大捷,活捉了长毛的一个头子。”
军机处的所有人都展颜欢笑,僧格林沁一直在与北犯的长毛鏖战,此次大捷,终可以解除这一路长毛对京师的威胁。恭王朗声道:“知道了。”回头对众人道:“各位中堂大人,咱们先见皇上去。”文庆却已经回府休息,此时自有苏拉专程去请。
※※※
养心殿内,恭王等人终于看到了详细军报。
还是在咸丰四年年初之时,北伐的太平军被清廷钦差大臣胜保、参赞大臣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大将军惠亲王绵愉等重兵合围于天津杨柳青一带,鏖战近百日,终因孤军深入、后继无援、粮草缺乏、隆冬少衣,无奈于是年二月在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春官副丞相吉文元等率领下,突围南走。迭经数战,败走至山东阜城,再次被清军重兵所围,春官副丞相吉文元战死,太平军几被击溃。
幸喜此时天平天国北援之师在夏官正丞相曾立昌、夏官副丞相陈仕保统率下,约七千八百余人,自安庆出发,经桐城、舒城、入河南,后又入山东,接连攻克巨野、郓城、阳谷。皆因此时淮北、鲁西清军兵力空虚,此路太平军才得以一路北上、势如破竹,且招降纳叛,声势大振。
清廷急调参与围攻林凤翔、李开芳部太平军的钦差大臣胜保,率万余清军迎头防堵,乃与曾立昌部对峙于山东临清州。胜保旋即以奇兵纵火焚毁太平军的粮草、弹药,曾立昌无奈,只好放弃临清,退守清水集。一场血战,太平军新近归附的数路人马全部溃散,兵败如山,曾立昌渡黄河时落水而亡,陈仕保也于安徽凤台县阵亡,只有少数太平军逃回天京,北援之师几乎全军覆没。
听闻天京已有援军北上,北伐太平军乃从阜城突围东走,并分为两路。一路由地官正丞相李开芳亲率骑兵千余人南下接应援军,一路由天官副丞相林凤祥率七千余人占据东光县连镇,坚守待援。李开芳连番血战,至山东高唐州时才得知援军已经覆灭,无奈只得困守高唐州。由此北伐太平军兵分两处,其势更弱。
连镇太平军被清廷参赞大臣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部三万人团团包围,插翅难飞。见太平军军心已乱,僧格林沁乃设计诱降,自咸丰四年五月,至咸丰五年三月,累计有三千多太平军出降。
是月,僧格林沁发起总攻,连镇失陷,林凤祥突围不成,伤重被俘。北伐太平军只剩高唐州李开芳所部,不足一千五百余人,可谓名存实亡,在胜保的猛烈攻击下已然是朝不保夕。
这封军报,便是僧格林沁以四百里加急送来的大捷喜报。
(按史书,林凤祥被俘其实早于太平军再次攻占武昌,猫儿此处稍加调整,且“历史已经被架空”,时间错乱也属于可以理解。)
※※※
“皇上大喜,僧王生擒匪酋林凤祥,全歼连镇匪患,如今已经移师高唐州,与胜保合兵一处,肃清这一股北犯的长毛余匪只在旦夕之间。”恭王首先在地上碰头赞贺,其余的军机大臣也随声附和,无非是皇上圣明,圣天子恩泽四方,剿灭洪杨、海晏河清指日可待。
咸丰嘴角含笑,叹着气道:“僧格林沁果然统兵有方,没有辜负朕的期望。这几年用兵,咱们的八旗和绿营实在是差得很,只有一个曾国藩还打了几场胜仗。谁知曾国藩竟然在江西也吃了败仗,连武昌都丢了,唉。还好僧格林沁这次大捷,也算争了一口气,嗯,要好好赏他,你们说呢?”
在咸丰的心中,相比丢失武昌,这次的大捷不亚于一场及时雨,尤其是生俘了林凤祥这员太平军的猛将,彻底解除了对京师的威胁,令咸丰欣喜不已。
恭王道:“是,皇上圣明。僧格林沁这次功劳卓著,是应当好好赏他。”
咸丰又道:“嗯,早上让你们议一议湖广出的缺,总督和巡抚的人选都有了么?”
恭王道:“臣等议过了,以荆州将军官文署理湖广总督,以侍郎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请皇上圣裁。”
咸丰轻轻哼了一声,道:“官文署理总督自然可以,曾国藩么,还是让他把心思放在领兵打仗上,湖北巡抚另选他人吧。”
恭王倒吸了一口气,低下头道:“皇上圣明。湖北按察使胡林翼颇具才干,谙熟兵事,深堪任用,可署理湖北巡抚。”
“准了。曾国藩那里,把御史们参劾他的事告诉他,还要严词催促他用兵,不能吃了一次败仗就逡巡不前。对了,一个小小的高唐州,胜保打了这许多日子都没有打下,也太不成话。你们议一下,给他个处分。” 咸丰越说越是严厉。
“是。”
“老六,你说封僧格林沁为亲王怎么样?”咸丰的语气又渐转柔和。
跪在地上的众人都心中一惊,僧王的圣眷之隆当真非同一般。僧王僧王,以前其实只是个郡王,这下可是实至名归了。“皇上圣明。”如同排演好的一般,跪在御前的大臣们异口同声道。
咸丰道:“你们是不是觉得朕这次封赏僧格林沁有些太过?”未等大臣们回答,咸丰接着道:“何止于僧格林沁可以封王,只要打下江宁,功劳最著者,一样可以封王。”
军机大臣们这次震惊的连“皇上圣明”都忘了呼喊。
清朝自平定三藩后便有定制,除荡定边徼、开拓疆宇,此外非有殊勋,臣子不得封王,汉臣就更别说了(皇子阿哥宗室除外)。康熙朝至今,以臣子而封王的也不过乾隆朝一个福康安而已,且是死后哀荣,赐封郡王。此时咸丰居然说出谁攻克江宁,便可以封王,着实令众人惊讶,万一是汉人打下江宁,难不成也要封王?
咸丰轻轻咳嗽了两下,有些激动地说:“如今北犯的长毛已经被僧格林沁剿灭殆尽,只要再打下高唐州便可以领军南下;曾国藩屯兵江西,沿江东进,扬州有托明阿的江北大营,江宁城外有向荣的江南大营,朕布下了这四路进剿,对江宁城南北夹击,莫非只有曾国藩可以打下江宁?”
众臣这才明白咸丰的深意,四路大军中,除曾国藩是汉人外,其余三路都是满蒙统帅。这四路之中,曾国藩以团练起家,粮饷自给,且新败之后,实力最弱,远远不能与其他三路相提并论。咸丰摆明了是看好满蒙人能够打下江宁,所以才没有顾虑汉人不可封王的成制,提出这种诱人的许诺。
“皇上圣明。”众人这次才是发自内心的欢呼,恭王也不得不佩服这个四哥,玩政治权谋果然比自己更胜一筹。
咸丰掩饰不住一丝得意,笑道:“曾国藩已经把匪首石逆的重兵吸引到了湖广一带,可命托明阿和向荣俟机进兵,务必攻克江宁。”
恭王灵机一动,道:“皇上,镇江为江宁之屏障,宜先克复,江南大营方可后顾无忧。”
咸丰点头道:“老六说得不错。就命吉尔杭阿襄助江南大营,进剿镇江。”
恭王接着道:“松江府海防同知周中华奉旨团练,已经卓有成效,不如就命他前往江南大营效命。”
咸丰阿了一声,道:“这个周中华不就是今儿早上吉尔杭阿弹劾的那人么,怎么,你们议处了么?”
恭王道:“臣等以为,吉尔杭阿所奏,无非是道听途说,并无真凭实据,苏松太道蓝蔚雯所奏亦殊难采信。只是周中华办理江南制造总局,的确靡费甚巨,且此人向洋人借贷,虽是为朝廷办理军务,终不免其擅专恣自之罪。可命其助剿镇江,夺职效命,以观后效。蓝蔚雯危言耸听,也一并革职军前听用。所遗苏松太道和制造局总办,可由江海关道兼署办理,事权相率,则可事半功倍。”
咸丰略一思忖,道:“准了,你们拟旨来看,跪安吧。”
※※※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将它放入书架,猫儿谨致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