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评论
作者:猫儿怕吹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940

wlmwcy 发表于 2005-11-18 04:29:00内容很努力地看完了小说现有的所有内容!对作者对这段历史,以及书中涉及到的一些世界历史,科学技术表示赞赏。这是很难得的东西,因为要写那么一点点小典故,便需要将前后整个事情都了解得清清楚楚,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再有,作者对于男女之情的描写,也精于许多其他作者。并且,对于情节跌宕的构造手法,也深有造诣。另外文笔,以及文章的塑造的环境气氛,都是极为有手段的。

所以极其期待作者的下一本书。但是对本书,期待则不是那么多了。

怎么说了,作者从某种程度说,算是一个文人吧!有文人的习性、以及文人的直属储备,以及描述习惯!所以由作者塑造出来的主角,一开始是不错的。但是写到后面,因为作者本身心性的缘故,使得主角的性格并不能如同主角想要表达的那样,成为一个推动历史的元勋。这个主角,不善权谋、手段一般,政治眼光则更是让人痛苦。所以作者硬要将他往政治堆里面推。可读性弱了许多。甚至看多了主角的诸多表现后,让人觉得作者在赞扬主角英名(通过其他人的嘴里)的时候,说他不是池中之物的时候。看这本小说便成为一种思想折磨。我能够接受一本粗糙无比的YY小说,但是不能接受在某方面蹩脚的精密小说。或许作者的长处,不在于写政治哦。不过看来仪云盟里面还是藏龙卧虎的,想当初它刚刚成立的时候,盟里的人找我介绍写手,我真的没有想到以后会出现这么许多高手(其中《龙戏九凤》就不错,虽然在他那边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但是就事论事)

——————————————————————dragon254 发表于 2005-11-16 12:29:10内容仔细的分析一下周中华,其个人最大的优势在于海外,在国内的影响力始终要小于曾国藩的,无论朝堂还是士林,无论名望还是学识(国学),所以,他要成功的独领一方,他要改造国民,他要振兴中华的话,就必须走一条自己的路。而这条路的最佳七点就是现在回到上海,此战之后,被大力保举后的官衔当为正三品了,放到上海独领一军的资格也有了,而且武昌收府后,适时地提出以一偏师牵制天国,在战略上形成南北夹攻之势无论是曾国藩还是清朝廷都不会看不到好处的,而既有洋人支持,又有上海本土支持,能文还能武的周中华就是不二人选。

在上海全面的整军,开市,治民,选吏,并以战争为借口试验一些新的行政体系,2-3年将可获全功。2-3年的时间用于培植实力,培养亲信,形成制度应该已有所成。而海外之关系也可在上海之港口获得最大的优势体现,军工和民用工厂也可在2-3年内形成初步基础,几年的潜伏时间应该是可以获得的,无论是清廷还是太平天国方面此时都是拉锯形势,战争经验可以通过不间断的小规模军事冲突来获得和修正,并且以此为借口向清廷要钱要饷要权。在基础稳固之后,在获得大规模复制能力之后,即可以大展军威,以雷霆之势横扫太平天国。

通过对待俘虏和民众的态度与曾国藩和其他清军对其态度的对比后,再加上强横的军力,绝对的亲信统治(留学生和孤儿们也该长大了),以科技为带动的高速的生产发展,再加上海外友好集团的呐喊助威,周中华之路将不再灰暗!

———————————————————————————————thucydides 回复 saisaisai 于2006-01-15 01:11:02内容民主和共和并不只是一个简单抽象的原则,也不是依靠口号就能撑起来的。一个人如果真的能够沿时间之河而上,那么他或她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影响(对这些人能够起多大的影响我持怀疑态度,大体说来,才智高绝的人在旧时代大抵会有所作为,平庸者则归于平庸),如果小说仅仅只是把历史演进作为满足个人**的一种手段,那不过是在意淫历史,玩弄历史,只是伪历史而已,而不是描述“可能的”历史。我个人觉得,架空历史小说是一种很好的题材,不能只是为了满足读者或者作者的出名欲、权力欲或者**这些趣味而存在的,一部好的架空历史小说应该对时代背景有清醒的认识和刻画,对社会运动规律有足够的理解,对新旧社会思想、技术交替所造成的冲击有了解,对社会和人生的复杂性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什么圣人一出,应者云集的描写最好不要出来,不同的人都会走不同的路。凡是小说的作者在描写中有这种心态的,可以相信这决不是一本好的小说。

让主角在小说中扮演上帝是在侮辱自己的和读者的智商,作者本身的历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知识和修养都因此值得怀疑,在这方面,《国色》的作者值得许多人的学习)。

——————————————————————————————thucydides 发表于 2005-12-28 04:38:36内容又,单从第一二章看来,无论文字功底还是立意,都可以媲美于《新宋》,从第三章开始,就立刻落了下乘。原因无他,《新宋》无论写到那,都围绕着一个主题:新旧社会的冲突。而本小说从第三章开始就把自己下降到仅仅是一部情节曲折的趣味小说的低度,而主人公的人格尤其变得不堪,叙事也是拖拖拉拉。这儿说这些话,原因就是两字:失望。一部好好的小说被糟蹋了——————————————————————————————saisaisai 发表于 2006-01-14 13:44:02内容回thucydides兄,我觉得周中华有倾盖天下之心正是此书的亮点。想我辈之人,不过碌碌。谁人有得圣贤之节?然现时诸作者,言必称民主,凡事皆共和。

每每读之让人尽觉虚妄。试想,大权在前有几人得脱俗尘?如此,觉周中华方可为人。余者不过书画壁刻,不必当真————————————————————————————dragon254 发表于 2005-11-16 13:23:11好好安排一下李鸿章,个人认为李鸿章历史上的表现是要比历史书的要强,最起码放眼当时,中国除了他以外,找不到比他在全局做得更好的,包括左宗棠和张之洞等人。一省督抚和朝堂执政的区别实在是很大的,历史上慈禧可以大胆的全面支持左,却要处处掣肘李鸿章。让李鸿章投奔中华吧,再让中华安排他出国一次,做一次欧洲周游,他的眼光和看事方法会不同的,而且会感受到周中华在海外的地位,这样此子可用矣!

--------------------------------------------------------------------------------[精华] dragon254 发表于 2005-11-16 14:35:09李鸿章很难真正的对手了,已经没有他的土壤了。时势造就了李鸿章,李鸿章推动了时势。事易时移了,就像你安排的慈禧会改变一样,即使是历史上的慈禧也是一步一步来的。

--------------------------------------------------------------------------------[精华] dragon254 发表于 2005-11-16 14:42:45李鸿章在书中的这个阶段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了,投靠曾国藩。这时候就看周中华怎么和李鸿章交流了,很有可能的一条路就是李鸿章以周中华副手的身份回上海,而不是成为曾国藩的幕僚。无论从书中还是史实上,李鸿章的大改变是从成为曾国藩的幕僚开始的,所以从这里开始“改造”李鸿章成为了可能,而且极有可能二人能够保持朋友关系。这个年代如果真的要找能够理解和接受周中华思想和理念的历史名人的话,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无疑是最有可能的。

好好写写胡林翼,这个人物不简单,对新事物的敏锐性非常强烈。

———————————————————————————————————————kencheng2002 发表于 2005-11-17 03:24:46矛盾暗伤太多。自第三卷开始就慢慢的不想看下去了。认为主角有挫折是正确的。错却错在主角的错误就连普通人都不会犯的。尤其是对傅善祥的感情描写,只能说不通。一个男人可能会被美色迷惑,可是一个回到过去的军人会在国家和女色面前还选者女色,简直是不可能的,好了,感情也许特别,人们处理方式对,就当主角昏头了,就算你对。那接下来,居然和天地会搞到一起。我只想问,主角那时候是怎么想的。他是考虑什么为主,他做这些事情出发点是什么。

可是想来想去,都没有道理要这么做。而且这么简单的利益关系都处理不了。怎么看下去。也许是人们观点不同吧。总之看到这里就不想看下去了。后面没有看就不评论了。 很郁闷看了头两卷觉得不错。可是后面…

--------------------------------------------------------------------------------[精华] kencheng2002 发表于 2005-11-17 04:07:08最可笑的是,作者太强调文笔,老是听从那些腐儒读者的建议。认为,无论什么事情都要曲折,主角最好被人打得半死,老婆被抢,儿子被杀。这样才能是一本好书。真是佩服阿…到了三卷后一点也不合理。先不说一个军人怎么能够忍受家人被小刀会囚禁。而且像一个汉奸一样的跟在小刀会。你竟然这么写,就应该修改第一二卷。第一二卷,结交了这么多人,尤其回国后,有钱有势还变成这样不是主角找到,而且作者硬加的。一个白痴都知道一艘铁甲舰还有一些先进的军火。怎么会沦落到一个要乞讨,讨好一些不重要的势力。可笑阿。不过最可笑的是这个主角的信念是保家卫国,可是居然连家都保护不了怎么卫国。亏他还是特种大队的分队长。最可笑的,作者居然认同现在的对周中华是常化,一个特种大队的分队长,一个回到过去的人,一个要立志报国的人,居然用常人化,那么你还是直接写一个那个时代的平民,那样能让人感觉常人化。白痴的想法。就算希望自己的书独特也不用这样的。写书不是为了独特。如果那样,你可以写个论文或者,写本书关于一个细胞变化的故事。那些应该会非常好看。

————————————————————————————————wlmwcy 发表于 2005-11-18 03:24:54作者写书的本事本来是不用我多说的!但是有一点不得不提,就是在迂回上使用得太多了。就是为了制造波折,强制压住主角的势力。本来应该回国之后,马上到曾国藩那边的。但是作者却去了南京和一个女人发生了一段并不讨好读者的感情,然后又有小刀会!并不是说作者写得不好,而是有背逻辑,强制压抑情节的爆发来制造情节和曲折,实际上也是压抑读者阅读的心思!不过总来说,这本书是幻剑中极少的精品!

--------------------------------------------------------------------------------[精华] wlmwcy 发表于 2005-11-18 03:35:31天那?我看到天地会了?作者真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写天地会,为什么要和它涉及。这一涉及,足足将作者这本书的精品程度下贱了许多!说句实话,我看到这段,甚至有种荒诞的感觉。

--------------------------------------------------------------------------------[精华] wlmwcy 发表于 2005-11-18 03:56:12又看到自刎那段了?!怎么会这样的?前面写得明明很好,怎么现在一连串让人哭笑不得(程度没有那么重)的情节出现了。看来作者受到七八十年代的武侠小说影响很重(君子习性)!其实不止作者一人,现在绝大部分的作者,尤其是有势力的作者。为了将自己的小说写得深刻,所以不惜用一堆深刻的事情去堆砌它。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将美好的事情悲情化。但是不知道有人想过没有,这些悲情的情节就算再深刻,也逃脱不了市井女儿的哭恼情调。真正的真刻,是要发觉事情潜在的规律。就以本书而言,要发觉的东西当于新旧势力的冲击,中国人思想的利和弊,新技术革命给整个社会权力分配的冲击等等。我很苦恼的时候,中国的文人为何就不能痛快的嬉怒笑骂,而要绕着弯子,贴上一层层门面。

(这本来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文学手段,但是变身到现在,却沦为故作深刻的呻吟)。彷佛不这么做就不够文人的身段。在封建王朝时候,那些文人在阐述自己的观点,都要用一层花团锦簇来装饰(迎合帝王,显得博学,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迎合帝王)。发展到后来,反而舍本求末,在这花团锦簇上耗费功夫。其实作者现在就也是这么一个吧!大部分都是如此。或许到现在,我才明白了部分的鲁迅。怀念他的深刻、犀利、和直接!(参促写成,有些没有逻辑)或许,我可以写一本新书,努力不去花团锦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