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回 见天子燕王窝火 争废立仲达谏言
作者:冷西风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456

孙坚见孙策、周瑜、鲁肃等人都想随刘准出征西域,也不阻拦,一再嘱咐几人多多小心。然后告别刘准等人,率领出征南洋的人马登上舰船,顺长江而下,出长江口,沿着海岸线向着南面驶去。刘准见孙策、周瑜、鲁肃等人愿意留下随自己西征,不由的心中大喜过望。

刘准立即安排将江东、交州军马暂时编为两个军团,组成暂编第三集团军,抽调魏延担任右征南将军,统领该部,任陈武、董袭为副将,陆逊为右南军师将军,统领暂编第三集团军,潘漳、士徽担任统领军团的将军。周泰、蒋钦、徐盛、丁奉等人全部编入水军。加封孙策为征逆大将军,从江东士卒中精选四万精锐,组成中央集团第六军,由孙策统领,调武安国担任副将。尚书台又任命顾雍为扬州刺史,调张昭、张纮、诸葛谨等其他众人到朝廷任职,接着又抽调大量的官员、学子进入江东、交州等地担任郡县官员,在两地推行新政。

安排完江东和交州的各项事宜,刘准与曹操商量后,命令幽州海军舰队将军柳毅、副将丁奉将曹操的五万征倭大军用大型战船运送到辽东,由曹昂、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人率领,先行进入幽州的乐浪郡,进行一个冬天的寒冷气候的适应训练,然后来年春天等刘准、曹操等人到达之后,向三韩发起进攻,消灭三韩之后,由幽州海军运送,渡过对马海峡,对倭国发起全面的进攻。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随刘准先去长安,然后由刘准陪同参观冀州、幽州各地之后,在来年开春之前抵达乐浪,然后指挥展开灭韩、灭倭战役。

送走曹操的远征军,刘准带着文武官员,率领中央集团军六个军、二十四万大军班师返回京城长安。沿途路过许昌、洛阳等地,百姓夹道迎送,热闹非凡。大军急行一个月,与十一月底,抵达长安。长安城万人空巷,迎接刘准等人班师,庆祝大汉重新走向一统。

离城三十里,荀攸率领留守京城的文武官员孔明、法正及六部官员,以及先期到达的原许昌朝廷的官员杨彪、孔融等一应人等数千官员在列队相迎,长安百姓更是不计其数。孔明在襄阳接受了司马懿的投降后,按照刘准飞鹰传书的指示,将襄阳归降的五万人马交给徐晃带回豫州整编之后,遵照刘准的指示带着司马懿先期回到了长安,这时也前来迎接刘准。

刘准与众人见礼之后,在文武官员的簇拥之下,进入城中。正要向自己的大将军府走去,忽然旁边的杨彪说道:“燕王殿下!圣上正在皇宫等待燕王觐见,还请燕王先行去觐见圣上为好!”刘准猛然想起现在自己的上面还有个皇帝需要侍侯,心中顿觉不爽。自己征战天下,迎回个天子,现在顾不得回家,还得先去拜见这个晚辈!但是大庭广众下面不好多说,连忙笑着说道:“孤王在长安时日不多,还真不知道皇宫在什么地方!还得劳驾杨太尉前面带路!”

孔融说道:“皇宫设在西南方向的未央宫,燕王真是为大汉劳心劳力!居然连皇宫所在都不知道!在下为燕王殿下带路!”刘准听着孔融的话,又觉得心中又是一阵不快。在众人的带领下向着皇宫所在走去。来到皇宫,刘准抬头看去,只见一座破旧的宫殿映入眼帘。来到宫门前,看见守卫皇宫的将士,都是自己麾下的亲卫部队,心中这才觉得畅快了一些。

到了正殿前,只听得一声尖利的传唤声响起,只见一个小黄门高声叫道:“宣汉大将军、燕王刘准觐见!”刘准自从来到这个异世,除了当年觐见过一次死去的汉灵帝,二十年来都是别人给自己见礼,今天第一次给别人行三叩九拜的大礼,而且这个人还是自己救出来的晚辈,觉得十分的别扭,勉强行礼完毕,跪在阶下低着头颅,一言不发。旁边的太监又高声喝道:“刘准见驾,为何不呼吾皇万岁?”刘准更加难受异常,正要开口,殿上的皇上说话了。

只听天子说道:“罢了!皇叔久不朝见,不熟悉朝廷的礼节,还是不要难为皇叔了!皇叔免礼平身!”这话刘准还听得明白,立即站起身来。还没站直,太监又说话了:“刘准还不谢恩?”刘准心中骂道:“这是那个混蛋定下的礼节,这不是折磨人吗!将来一定要把这些莫名其妙的礼节废除!”无奈只好说道:“谢皇上之恩!”太监又说话了:“刘准应说:‘谢主隆恩!’”刘准几乎按耐不住,凌厉的目光向着那个太监扫了过去!那个太监不由打个冷战!

原来刘准回来之前,天子准备颁诏,允许刘准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几个旧臣和亲近的太监一起劝谏:“圣上千万不可!想那曹操当初就是由于天子过度加恩,才更加跋扈。现在刘准虽然是皇叔,又立下大功,但是君臣大礼不可偏废!圣上就是要加恩,也不能在这次第一次见面就加恩,这样一定让刘准产生藐视皇权的念头!圣上一定要从头遏止!”小皇帝觉得有理,于是才有了刚才这一出给刘准上课的场面。没想到没有让刘准这个未来人产生任何畏惧,反而在心中产生了极大反感。见礼完毕,天子抚慰几句,开始询问战事情况。

天子说道:“皇叔为大汉征战八方,救寡人于水火之中,立下不世之功!不知对曹操、孙坚二人的战事是如何结束的,这二人是如何处理的?”刘准答道:“曹操摄于臣大军的压迫,阵前归降,并愿意为大汉开疆裂土。为臣已经同意表奏他为魏王,前去讨伐倭国!孙坚并未抗拒臣的大军,于为臣开战之前就已经效忠大汉,所以为臣答应他,表奏他为吴王,前去讨伐南洋,并将此二地设置为大汉属国,倭国改称做魏国,南洋诸岛改称做吴国!”

天子还没说话,只见杨彪说道:“起禀圣上!臣有话说!”天子说道:“杨爱卿请讲!”杨彪说道:“燕王殿下!对于曹操、孙坚二人的处理是否有些草率了?那曹操当初欺凌天子,囚禁皇后!现在怎么可以不罪反封?那孙坚也是长期不遵朝廷号令,怎么也可以加封王爵?”

刘准轻蔑的看着这个老头说道:“曹操纵有天大的罪过,他还为大汉平定过四郡之地!曾经迎奉过圣上!此次在最后关头放弃了抵抗,终止了使得大汉遭受祸害的大战,使得数十万士卒生命得以保全!而且愿意去为大汉开疆裂土,难道不能赦免他的罪过吗?孙坚就更不用多说了吧?”孔融说道:“我大汉高祖曾有约定,非刘姓者不得为王!燕王岂能擅专?”

刘准看着这些迂腐的清谈之士,不由的火望上冲,声音不觉高了起来:“高祖是有此诏!但是我认为那是说在大汉的疆土上,决不能出现异姓之王!我大汉加封的那些番王哪个又是刘姓?在大汉现有的疆土之外,新开辟的疆土,应该不在此列!臣请陛下发诏,今后凡为我大汉开疆裂土,够一郡之地的即可封侯!够三郡之地的可以封公!达到一州之地的即可封王!曹操、孙坚二人臣已经承诺他们,还请陛下准奏!否则我们何以取信于天下?此事当时是在战场上,陛下还在曹军手中,为臣也没有时间或机会向陛下请示,这不能说是为臣擅专吧?”

小皇帝看着阶下几个大臣激烈的辩论,一时目瞪口呆,不知说什么好。这时见刘准向自己提问,于是说道:“诸位爱卿不要再争论了!皇叔刚刚征战回来,有些事情可以慢慢商量!寡人以为祖宗成法不可擅变!加封曹操、孙坚王爵之事,皇叔虽然没有提前向寡人请示,但是事出有因,寡人就不追究皇叔擅专之罪了!至于封与不封,可以交给众臣廷议一下再定!”

刘准几乎被气得发晕,大声说道:“陛下!为臣已经说过,当时是为了尽快结束大汉内部的纷争,为臣是在不违反高祖训令的前提下做出的决定!当时的情况只要能够达到不战而定的目的,我们应该可以变通!现在陛下不肯答应加封曹操、孙坚二人,这就是让为臣失信于人!此事请陛下务必准奏!”太监大声插言:“刘准!你是在和天子说话!注意你的语气!”

刘准四下看看,只见朝堂之上都是天子从许昌带回的大臣,自己的人员还没有进入朝堂的、曹操的旧人还没有明确使用,知道再争下去也是难以让这帮蠢材接受自己的意见,于是说道:“陛下!为臣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大汉的利益,请陛下还是认真考虑为臣的提议!”

天子说道:“今天就到这里吧!皇叔鞍马劳顿,还是请先回去休息吧!退朝!”太监高声尖叫:“退朝!”众人一起退出朝堂,刘准离开朝堂,出了宫门,翻身上马,也不理睬众臣,带着自己的属下扬长而去!朝臣众人对刘准在朝堂上的表现议论纷纷,初次朝会不欢而散!

刘准回到自己的大将军府,立即召集自己的属下开会。刘准开口说道:“今日孤王去见陛下,还真是见识到了大汉朝堂的威严!朝堂上的腐儒,真正是一帮误国蠢材,靠他们我大汉江山早晚还要陷于混乱。”于是将朝堂之上的情况讲给大家。最后说道:“这种现象绝对不能再继续下去!照此下去,孤王不要说出征远方,就是呆在长安恐怕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张飞大声说道:“我们征战八方,打下这万里河山,为什么要请个皇上来指手画脚?这帮腐儒他们能够救大汉?大哥!依我看还是赶紧把这帮混蛋统统赶走,他们凭什么在你面前胡说八道?今后再有谁敢对大哥不敬,老张去揪下他的脑袋当夜壶!他***混蛋!”

郭嘉说道:“看来我们与这些朝臣,主公与陛下的关系,发展下去早晚必然会走到曹操当初的路上去。这些矛盾我看是不可调和的!既然如此,我看不如一不做二不休,我们立即上表要求天子禅位与主公!不要等到将来矛盾激化了再解决,就不好了!”孔明、法正、庞统、沮授以及众将一起赞成。荀攸却说道:“主公刚刚班师,就做这禅让之事,恐怕要让天下说主公是莽、卓之徒,我看我们还是缓一缓,看看情况再动作为好!” 荀彧、田丰、关羽等人微微点头表示同意。曹操、孙坚的旧谋士也参加了会议,只见从曹操旧部中站起一人说道:“尚书令之言是让主公重走曹公老路!这样下去,要么主公就什么事情也不要想做,要么就成为曹公第二!因此,与其到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解决,还不如现在就按前军师的意见,立即解决问题!把那些无用之人和天子一起废黜!避免以后更多的杀戮!”大家一起看去,原来是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