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412年(公元206年)七月,玉门关外的大道上,一支三十多人的队伍向着天山北路急急行进。
路边来往的行人惊异的看着这支队伍,只见队中将士个个骑着高头骏马,人人身背长弓,腰间左悬宝刀,右挂箭壶,马上左吊长兵,右垂连弩。身着银甲,外罩锦袍。马上端坐的都是二十左右岁的年轻骑士。为首一人却是书生打扮,面目眉清目秀,身材却很高大,手持一把羽扇。旁边一人却是西域人打扮的汉人,手持一支节仗,上面飘着一条长长的貂尾。
路旁有年纪大的百姓议论:“这好象是大汉的使节呀!几十年都没有见过大汉的使节出过玉门关、前往西域了!听说大汉新天子将要西征,大军已经到了敦煌。怎么又派出使节了?”
一个中年人插言道:“老爷子,这叫先礼后兵!先派使节说降,如果不听劝,后面大军就跟上了!”
“好啊!大汉扬眉吐气的日子又回来了!听我爷爷说,当年大汉都护镇守西域的时候,西域各国的王公见了汉人都要行礼!那时侯我们汉人在西域可是神气的很!” 老者激动的说。
行进的队伍中,西域打扮的人骑在马上对摇动羽扇的文士说道:“尚书大人,此次陛下派你为主使出使西域各国,可是把最精锐的大汉飞骑都派给你了!这里面全是未来的爵爷,现在都来给尚书大人当保镖了!”
“班副使,陛下派你我带领大汉飞骑,给征西大军的打前站,出使西域诸国。就是希望借用大汉在西域的威仪,慑服西域各国!如果能够兵不血刃的安定西域,我们就是首功一件!你对西域情况比较熟悉,此次还需要你多多费心,争取早日达成陛下的目的!”羽扇文士认真的说道。
西域装扮者连忙说道:“尚书大人放心,思汉定当全力以赴,配合尚书说服西域各国!想当年属下的先祖,就是带着三十六名吏士安定了被北匈奴控制的西域,今天尚书大人亲自出马,加上大汉飞骑,后面还有陛下的三十万大军,我们定能不辱使命!”
原来这支急急向西赶路的队伍,正是大汉尚书院尚书副令、征西军尚书令诸葛亮和征西军军师祭酒班繇,带领着大汉飞骑的三十六员小将,作为大汉英武帝的主、副使者,出使天山北路的西域各国。
大汉英武帝刘准率领征西大军,于六月底抵达凉州的敦煌郡。
此时班繇向刘准建议:“西域诸国原来一直从属于大汉,后来虽然由于大汉内部出现问题,无力管理西域,撤消了西域都护府。但是当年大汉在西域的影响还是存在的!现在陛下向西远征,应该利用大汉在西域威仪,派出使者迅速收复西域各国!这样征西军就可以用最小的代价获得西域!”
“思汉所言正合我意!我看为了表示大汉对西域各国的重视,我派孔明为主使、思汉为副使,带上大汉飞骑的小将们前去说服西域各国。思汉你觉得如何?”刘准高兴的问道。
班繇说:“这可是大汉有史以来对西域派出的最高级别的使节,孔明先生乃是大汉的副丞相,而大汉飞骑又都是少爵爷,臣看可行!”
刘准又询问孔明意见,孔明沉思片刻回答:“出使西域确实是应该走的一步,臣也愿意担负此责任!但是大军的后勤补给,现在由臣与思汉负责,还请陛下考虑接手人选!另外大汉飞骑中的皇子和几位王子就不要随臣前往了,否则出使的级别太高了也不合适!而且皇子和王子们跟去了,臣还得照顾他们的安全!”
刘准说:“后勤辎重之事交给甄妃处理!在军中的各位夫人协助她即可!几位王子就按你的意见,留下来就是了!等你们使节团出发之后,我也带几个人一起去西域走走!征西大军就交给威西王来统领吧!”
帐中文武闻言大惊,“陛下!有孔明、思汉出使西域各国就可以了,陛下怎么可以孤身涉险?西域虽然应该无力抵抗征西大军,但是,北匈奴的呼衍部还盘踞在乌孙、车师的北面,按思汉的介绍,乌孙、车师现在都处于匈奴呼衍部的控制之下,一旦被北匈奴人知晓,陛下将面临巨大的危险!请陛下务必取消这次行程!”作为中军师的郭嘉首先出言反对。其他几个军师纷纷出言劝阻!
“陛下,你不是又要把几位大将军都带走吧?你还是让参军部来带领大军,臣还是跟你一起去西域看看吧!” 吕布嘿嘿一笑,出言说道。
刘准笑着回答:“我这次只带子都、仲康二人,另外你把特种部队的几个高手派给我!我们化装前往,只要你们不说,谁能知道我们进入了西域?西域虽然没有太强的敌人,但是奉孝刚才讲的有理,我们还是要提防大汉的老对手北匈奴人趁机捣乱。奉先你还是留下主持大局吧,六军主将我不带就是了!”众人苦苦劝阻,见刘准态度坚决,只好依命执行。
司马懿这时问道:“陛下坚持西行,是否考虑语言不通的问题?思汉随孔明出使,何人为陛下做通译?还请陛下考虑!”
刘准想了一下:“我们化装成商人,路上请一个就是了!”
“陛下!这恐怕不妥!陛下身边怎么可以跟随不明底细之人?” 庞统连忙劝阻。
“臣以为还是请敦煌郡多选派几个通译,征西大军也需要通译人员!”鲁肃插言说道。
孔明笑着说:“尚书院的礼部早就考虑这个问题了!月初已经通知凉州刺史孟公威为陛下准备这样的人才,公威已经招募了一批熟悉西域情况、通晓西域语言的通译,现在已经到了敦煌,通译不存在问题!”刘准非常高兴,对尚书院的工作赞扬不已。
孔明接受出使西域的命令之后,将手头的后勤补给等事项交给了甄妃,开始孔明还担心甄妃担负不了这样的重任,几天后立即对甄妃的商务才干赞叹不已。数日后放心的带着班繇和三十六飞骑踏上了出使西域的道路。刘封、刘禅、曹彰、孙翔等人懊恼不已。
此时使节团刚刚出了玉门关,按照既定计划,孔明等人首先向紧靠着北匈奴的天山北路的车师后国、乌孙等国行进。
路上班繇给孔明详细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情况,天山北道共有十三个大大小小的西域国,从东到西依次是蒲类、蒲类后国、车师后城长国、车师后国、郁立师、单桓、乌贪訾离、卑陆、卑陆后国、劫国、东且弥、西且弥、乌孙,其中只有车师后国、乌孙两国较为强大,车师诸国以车师后国最为强大,车师后国与车师前国、车师后城长国、卑陆两国、蒲类两国、且弥两国结为联盟,对外号称车师六国,其实还有其他几个小国。
孔明微笑着说道:“思汉先不要急于说的太多!我一下难以搞清楚这些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前面的第一站是车师地区,你可否就先给我讲讲这里的情况?
“我太急于让尚书大人了解西域各国的情形了!”班繇抱歉的一笑:“天山北路其他各国都是几千户甚至几百户的小国,他们都分布在车师附近,依附于最强大的车师后国。车师前国虽然在天山南路上,但是由于靠近北路所以也是依附于后国!因此属下以为只要解决了车师后国,其他小国自然就解决了!”
孔明赞成的点点头:“思汉说的有理!那么你就详细说说车师后国具体情况!”
“车师后国拥有二万多户,十万多人口和一支三万多人的军队,王城在务涂谷。历史上与大汉时战时和,一直在匈奴与大汉之间骑墙观望。孝武击败匈奴时,车师归附了大汉,王莽乱汉之时,大汉无暇西顾,车师又归附了北匈奴。”
“建武二十一年(大汉252年,公元46年),光武帝中兴之后,与鄯善﹑焉耆一起派王子入朝,光武帝遣还之后,车师又附属了匈奴。”
“明帝永平十六年(大汉280年,公元74年),大汉攻取伊吾卢,再通西域,车师才又归附汉室。北匈奴派兵攻击,车师再次投降了北虏。”
“和帝永元二年(大汉297年,公元91年),大汉大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车师举国震慑,车师王派遣王子入朝奉侍,大汉宽恕了他们,并赐予印绶金帛,同时为了震慑车师,设立戊己校尉,镇守车师后国。”
“永元八年(大汉303年,公元97年),戊己校尉索頵准备废掉车师后部王涿鞮,立破虏侯细致为车师王。涿鞮恼怒车师前国国王尉卑大出卖自己,于是出兵攻击车师前国,俘获了尉卑大的妻子、王子。第二年,大汉派将兵长史王林,从凉州调集六郡兵和羌胡共二万多人,讨伐涿鞮,俘获车师后国一千多人。涿鞮逃入北匈奴,汉军乘胜追击,将其斩杀,立他的弟弟农奇为王。”
“到了安帝永宁元年(大汉326年,公元120年),车师后国国王军就在其母匈奴公主沙麻的挑唆下再次反叛,杀死大汉的戊己校尉的属官后部司马和敦煌行事。”
“安帝延光四年(大汉332年,公元126年),属下的祖父西域长史班勇出兵攻击军就,大破车师后国,将军就斩杀。顺帝永建元年(大汉333年,公元127年),属下祖父率领车师后王农奇的儿子加特奴和八滑等人,带领精兵攻击北匈奴呼衍王,大破匈奴。祖父于是上表朝廷,立加特奴为后车师王,八滑为车师后部亲汉侯。”
“顺帝阳嘉三年(大汉341年,公元135年)夏,车师后部司马率加特奴等人带领一千五百人,在阊吾陆谷袭击北匈奴,斩首数百人,俘获单于的母亲﹑叔母以及妇女数百人,牛羊十多万头,车一千多辆,兵器杂物不计其数。”
“阳嘉四年(大汉342年,公元136年)春,北匈奴呼衍王率兵入侵车师后部,顺帝认为车师六国接近北匈奴,是西域比较偏僻的地方,于是命令敦煌太守调集诸**兵,以及玉门关候﹑伊吾司马,集合了六千三百骑兵救援车师,在勒山阻击北虏,汉军作战失利。当年秋天,呼衍王再次率领二千人进攻车师后部,将其击破。”
“桓帝元嘉元年(大汉357年,公元151年),呼衍王带领三千多骑入寇伊吾,伊吾司马毛恺派吏兵五百人在蒲类国的海东与呼衍王大战,不幸全军覆没,呼衍王于是进攻伊吾屯田城。夏天,大汉派敦煌太守司马达带领敦煌﹑酒泉﹑张掖属国的士兵四千多人救援,出塞刚到蒲类海东,呼衍王闻讯而去,汉军无功而返。”
“永兴元年(大汉359年,公元153年),车师后国王阿罗多与戊部候严皓闹僵,于是再次反叛,围攻大汉屯田的且固城,杀死击伤大量大汉士兵。车师后部候炭遮率领车师百姓不肯随阿罗多反叛,归降了大汉官吏。阿罗多被迫带着母亲、妻子、儿女以及随从一百多骑逃走到北匈奴,敦煌太守宋亮上表立后部故王军就在朝中为质的儿子卑君为后部王。”
“后来阿罗多又从匈奴返回,与卑君争夺王位,大力收买车师国人。戊己校尉阎详得知他招引北匈奴,将要再次祸乱西域,于是写信告之,答应他继续为车师后王,阿罗多于是向阎详投降。朝廷收回赐给卑君的印绶,再立阿罗多为车师后王,把卑君送到敦煌,以车师后部人三百户另外隶属卑君。后来大汉内部反叛不断,就从西域撤走了所有官员,退守玉门关!”
孔明听班繇详细的讲述了西域车师地区近两百年的历史大事,不禁赞叹:“思汉真乃奇才!居然对西域的历史情况了解的如此清晰,更难得对这些事件发生的年代,都用大汉历和仙历(刘准为了便于自己了解历史事件的时间,将公元说成仙界历法)一一对照。英武帝有了思汉,安定西域就简单多了!”
“尚书大人过奖了!属下祖上都是大汉史官,曾祖超公、祖父勇公虽然投笔从戎,但是还是继承了祖上的这些习惯。留下了大量的在西域征战建设时的笔记,家父也记录了很多这方面的史迹,因此属下了解的比较多一些。而且属下一直相信大汉迟早还要返回西域,因此在经商过程中也处处留意西域各国的情况!”班繇谦逊的说道:“大人,前面就要到达蒲类的王城天山疏榆谷了,我们是否进城?”
“蒲类的情况又是如何?” 孔明问道。
“蒲类原来是西域大国,后来蒲类王因为想要归附大汉,与北匈奴敌对,被北匈奴击败,匈奴人强行迁移走了六千多户蒲类人,当时蒲类国只剩下八百多户,现在大概繁衍到二千五百多户,一万多人,两千多兵,只好依附车师后国。但是蒲类人都十分仇视匈奴人!”
孔明一听,立即说道:“既然蒲类与匈奴有仇,我们当然要去!关平!你去城门通报,大汉使节到达!”关平、张苞二人答应一声,驱马向城中奔去!孔明等人也向疏榆谷城奔去。
就在诸葛亮、班繇抵达蒲类王城疏榆谷的时候,玉门关外又有十数骑富商打扮的人向着西面行进,这就是乔装打扮的大汉英武帝刘准一行人马。
后续章节可看新书《新三演义Ⅱ涤荡中亚》,书号:7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