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风骑士团挫败张牛角的骑军后,也是声威大振。此时正逼到泰山郡后方。
最新战报传来,曹操大军连下黄巾数十万,现已攻入青州!然而黄巾残军集结在泰山,地形险要陡峭,曹操一时竟奈何不了进入泰山的黄巾军。
曹操攻入青州,前后共获得俘虏六十余万,然择其中精壮三十万,加紧操练,号称为“青州兵!”至此,曹操手掌五,六十万大军,作拥衮州,青州两州,名声大振!朝廷亦下来圣旨,竟封曹操为丞相!
北方两大霸主已悄然形成对立局面。
曹操最近又挥师二十万,合围泰山!
“报~~~~~”
盛志强转过身来,道:“调查的情况怎么样了?”
“报告团长,蜗居在泰山东南方的黄巾军,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加强了防御,各岗哨间也多增派了人手。”士兵报道。
“增派了人手……”盛志强深思着,他们这些散状的士兵一旦躲入山中,标风骑士团根本就奈何不了他们,只有在下守着等他们出来。现在有了这动静,肯定说明内部有鬼!
“士兵,传令下去,所有战士不要轻举妄动,全部用弓待命!”
“是!”
望着士兵远去,盛志向强持着战剑来到前头,但见前头山峦点点,最远之处消失在云霄间。
身后便是平阳县了。
远方隐约可见一些人影,竖起了少许黄色的旗帜。盛志强可不想派军队进山追击,毕竟他的战士驰骋于马上,而不像许褚的“从林小队”神出鬼没于山间。
身后突然大地震动,一个士兵跑过来敬礼道:“报告团长,我军东方出现一支打着刘字旗号的不明队伍!”
“哦?刘字?该不会是刘备吧?”盛志强自笑着,翻身上马,飞驰到前。果然,竟是关羽领着的部队!人数约莫有三千人左右。
“关将军!”盛志强兴奋地大喊着,拍马赶到前头。关羽一见是当年一起撕杀在长安的战友,也血上心头,高兴地应了一声,舞着青龙刀赶了上来。
“关将军!”盛志强转了转银枪,“一年没见,关将军仍是风采依旧啊!”
“诶……~~”关羽老脸更红了,“标风少年英才,关某不及也!”
“呵呵呵呵……不知关将军怎也率军到泰山地界来了?”盛志强切入正题。
“黄巾乱匪侵犯州郡,我大哥怕数万贼军犯向徐州,特派关某前来一探究竟。”关羽笑着,身上还是那件裹着铁甲的绿色长袍。
“我军在此驻扎多日的,本想来个守株待兔,谁想他们黄巾在山上不肯下来。真是令人担忧啊,今日他们还加强了警惕,不知有什么花头。”盛志强笑着道。
突然一名士兵急冲冲地跑过来,对盛志强行了一军礼后道:“团长!黄巾军突然朝西面一个口子突围出来了!”
“啊?”盛,关两人大吃一惊,面面相璩之中,盛志强向关羽抱拳道:“关将军,事不疑迟,后会有期了!”
“啊,厄……”关羽倒想带军一起过去,但盛志强的机动部队岂是吃素?烟尘滚滚中,千把人消失在眼前。关羽自顾叹息着,命令全军歇息。
标风骑士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迫感,猛然间,数千人犹如一柄尖刀,生生地曝露在外的黄巾军中刺开一条**裸的道路。
但见黄巾军们,个个面如土色,手中武器悄然坠地,一个个不要命地四处乱蹿!
盛志强阵前大吼一声,舞起枪花,跨下白马长长咆哮着,飞身跃起,犹如一阵劲风,风驰电掣地拦在众人面前!
英姿飒爽的青年将军,握着长长的尖枪,犹如一屏高墙,牢牢地封死了出路。
眼前一个手执环刀的黄巾,面色胆颤的站直了身躯,不高的个子,身躯倒也有几分斤两。似乎将生死抛之度外的眼神,让盛志强深深地怔了一下。
“你们逃什么?!”盛志强笑问道,看了看前头,但见黄巾大部曝露在外,战士们换上“掠夺者”,把他们尽数包围。
“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只不过,希望你能放过我这些弟兄。”那汉子眼中突然露出一丝恳求。
“敢情你是主事的?”盛志强笑着将枪靠于后背。
“没错,人我可以给你。”黄巾头领叹了口气。
“人?什么人?”盛志强一头雾水,左顾右盼,满脸无辜。
“你……”黄巾头领一怔,头中“嗡……”的一声,手往后一挥,道:“给我带上来!”
话音刚落,四个黄巾军拥簇着两个风尘仆仆的儒生走到跟前,盛志强满脸惊异,看着这两个身材高大,面容不凡的陌生人,他怎么也想不起什么时候见过他们。
两个儒生礼貌地朝盛志强揖了一下,盛志强尴尬地微笑相对,强笑道:“我不认识这两位先生啊!”
“啊?”黄巾头领这下可是全身冷汗了,看着两位神态自若,但却带着一丝微微愠怒的儒生,他不觉说道:“今天清晨我兄弟几个抓住这两人,他们说是要去江东,我们哥几个看他们这模样一定是江东什么大人,而后将军你们的骑兵包围了我们,我们哥几个还以为是寻这两人来的。”
盛志强呵呵一笑:“我们骑兵到这寻两个儒生干嘛?!”
黄巾头领急了,当下说:“兄弟们问了他们两人名字,才以为你们是来找他们两的。”
两个儒生当下露出傲然的神色,斜眼看着地面。
盛志强看了看这两个似乎有些自视清高的家伙,笑道:“你倒说说,他们高姓大名啊?”
“一个说是叫王烈,一个说是叫邴原。”黄巾头领话音一落,盛志强便是嗡然而怔,当下立即一定长枪,一把将那满面无辜的黄巾头领扯到一边,不等众人有何惊讶,翻身下马,一个箭步走到跟前,恭敬地朝两位儒生抱拳道:“原来是两位大贤,江东军标风骑士团团长盛志强盛标风见过!”
眼前一名身材略矮,穿着淡青色,几乎洗白了的儒服的儒生微微揖了一下,说道:“辽东王烈见过盛将军。”
旁边那名穿着白色儒服的青年男子也恭敬地拜过:“辽东邴原见过盛将军。”
“两位先生要去江东?”盛志强饶有兴致地问道。
“没错。”王烈点了点头,“接好友管宁邀请,再加之北方连年天灾**,实是无意相留,便萌生去江东之意。”
一旁邴原微怒着看着周围的黄巾军,不免无奈地说道:“谁想一路上竟遇此事,幸亏将军及时前来,不然恐怕早已蔽命于此。”
“多谢……”两人一齐拜过。盛志强忙掣住两人,恭敬道:“早闻两位大贤高名,然两位有意去江东,我们正好可以载你们一程!”
“哦?”两人欣喜地交换了一下眼神。王烈道:“那就多谢盛将军了。”
“哎,小事一桩而已,如今到处战乱爆发,生灵涂炭,而我豫州扬州都封锁边境,两位若不寻得我军,恐怕还难以入江东。”
邴原一听眉头一皱,怒气涌上脑门,瓮声瓮气地质问道:“早闻邵大将军多行善事,被人称为‘仁将军’,怎此战乱频发之刻却封锁边境,不让战乱灾民南下?”
王烈难为地看了邴原一眼,可后者拉着脸,有意让盛志强难堪。
“哎,邴先生真有所不知,我父亲的扬州豫州,人口加上一共有一千六百万之多,北方难民涌入,那我们储存的粮食就不够了,这样,我们一千六百万人不仅吃不饱,而且北方几百万的难民也吃不饱,这有何好?我父亲意在多屯些粮草,到时再放开边境。而且此刻战乱频发,若开放边境,对我两州新政岂不造成不利?”盛志强认真地解释道。
“父亲?新政?”两位大贤当下哑然与口,目瞪口呆地看着盛志强。
“没错,邵大将军是我义父,而我扬州和豫州实行新政,已有好几年了。”盛志强刚一说完,两位大贤急忙作揖,这尊卑概念,在他们的头脑里还是非常清晰的。
“士兵!各部分带黄巾俘虏尽快回豫州!”盛志强大步迈起,翻身上马,高高地指挥着。看着两位先生,又对身边一名警卫道:“安排车驾,护送两位先生。”
“多谢盛将军。”两人再次揖过。
这样,盛志强携带着数万俘虏,另加两位名士,浩浩荡荡开回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