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发财大计
作者:等待爱飞翔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665

白银磨损?蒋穿林苦笑了一声。理论上这个问题非常容易解决,发行纸币就行了,再次一点发行银币也行,但事实上却没有一条行的通。

蒋穿林见过赵宋王朝发行的“会子”,印刷粗糙,没有任何防伪技术,他以前不止一次生过伪造的念头,只是当时实力不够不敢偷印,现在实力够了又不忍心打击风雨飘摇的南宋。自己有过这种念头,别人肯定也有,说不定现在的几大帮派当年发家的时候都曾做过,蒋穿林甚至怀疑当年十五、六届会子的大贬值就是他们在背后推波助澜的结果。当然了,这只是怀疑,但不可否认的,如果自己用那种拙劣的技术发行会子,不出半年整个琉球的经济体系就会被人摧垮。

理论上银元要比纸币保险许多,但琉球目前的工业水平并不适合制造银元,或者说制造出来的银元质量水平会非常之差,辨别标志会非常不明显,外人完全可以利用其他廉价金属进行伪造。要研究出实用的、防伪的、容易辨别的铸造技术,乐观的说,再过两三年之后或许可以,不乐观的说,可能二三十年都不会有什么明显的进展。这么长的研究周期,还不如利用南宋先进的印刷技术发明出一种可行的防伪方案。再说了,就算他现在能够发行银元,恐怕时间上也来不及了,银元的普及至少要两三年的时间,而自己要钱就是这一年半载的工夫。

发行债券?更是笑话,至少有三个问题他无法解决。其一,直到目前来说,大多数人恐怕还是把他当作一个土霸王,和巨鲸帮海沙帮的地位差不多,因为“立帮”不久,甚至还要低一些,发行大宗的债券,恐怕众人对他没有这个信心,不会认购;其二,借了那么多钱,却没有做任何看得见的行动,这不明显告诉别人他要打仗吗?其三,同上面一样,他同样面临着防伪技术的问题。

蒋穿林忍不住又用拳头揉了揉脑袋。肚子已经开始呱呱叫了,是在提醒他该吃饭了。无论肚子多么饿,饭始终都得一口一口吃,吃的太快会被噎到;无论情况多紧急,事情始终都得一件一件做,什么都想做只会导致什么都做不了。

吃完饭回到总管衙门,蒋穿林头一件事就是让人送信给崔孝遂,计划继续执行,如果届时无法自己仍旧无法筹到资金,就将纺织厂卖掉七八家的,这么多的企业握在政府手里,本来就是一件非常不正常的事情,只是他们的收入实在可人,蒋穿林一直都舍不得将他们卖出去,既然现在迫不得已,干脆就顺水推舟好了。如果还不够,两个中队的编制暂时缩减为一个中队,十六艘战舰是少了点,但只要让船队游走两下,消灭巨鲸帮的船队并不困难。

接着蒋穿林又派人将范文虎的火枪和图纸全部送往火器研究所,告诉黄一炮迅速改进火炮的点火设置,他相信这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毕竟炮兵营那帮年轻后生都能轻易做到的事情,他们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将更是没有连抄袭都不会的道理。

总管衙门每天都有许多事务,蒋穿林接连数日没有办公,公文已经堆积了好大一摞。好在上面都已经写好了郭贤齐的评语,蒋穿林只需要拿着印章在上面一阵猛盖就行了,反正大家也都知道他经常这么干,评语写的不对自然会有人过来找人重新理论。

蒋穿林现在已经根本没有心思细看了,只要一看是郭贤齐的笔迹,直接就拿印章在上面一戳,脑子全都是如何赚钱的事情。纺织厂的利润虽然谈不上什么暴利,但一年百分之五十的平稳收入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一件一本万利的事情,所以崔孝遂才会认为大家只会拼命的扩大生产,而绝对不会象乡下土包子一样把钱存在钱庄里。卖掉纺织厂虽然能解燃眉之急,但也意味着从此以后永远失去了一大笔极其稳定的收入,如果不能找到新的赚钱方法,扩张很快就会重新遇到资本障碍。

在大宋除了香料私盐茶叶之外,最能赚钱的恐怕就是军火买卖了。四大帮派不过是小打小闹,但大宋朝廷却就不同了。根据情报部门的统计,目前大宋恐怕有不下四十万的军队,其中一线作战的精兵就有不下二十万,他们又是经常作战,兵器消耗速度极快,一旦能做成这笔收入,一年有个二三百万的收入绝对不成问题。但这也只是yy一下而已,恐怕各地军队都会自己的关系网和进货渠道,即便自己的产品真的能够打动朝中大佬,恐怕这些朝中大佬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出兵灭掉自己,抢走这个摇钱树。到时候墙倒众人推,可能不等朝廷出兵,其他几个帮派就会联手过来攻击自己。

蒋穿林接连想了十来条,要么是不可行,要么就是赚钱不多,根本无法填上这个缺口,最后想来想去,觉得自己完全有必要从小事做起,积少成多,便拉来了胡仲云,列出了如下八条计划:

1、正式组建技术人员研究摆钟。一年多前他就有了这个计划,只是当时做了市场调查之后,觉得完全市场很不开阔:当时蒙古和日本的市场都没有打开,而内地两年多前又闹了一场极其严重的饥荒。所以当时就觉得,这么早就开始研究产品,恐怕即使有些收益,也是得不偿失,倒不如好钢用在刀刃上,让这些技术人员在其他地方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加上当时的工业技术并不成熟,设计出来的产品肯定笨重无比,而且误差奇大,计划就一直搁置了下来。经过这两年的恢复,灾荒在内地留下的影响已经渐渐消除,大的战事很快就要停止,再过两年蒙古和日本的市场很快就要全部向自己敞开,而经过这两年的发展,琉球的工业水平渐渐能够支持这类产品的开发,蒋穿林便决定重新启动这个计划。

2、启动伪币计划。以大宋每年两三千万的收入,投进去个五六百万和没有似的,这个时代的防伪技术几乎为零,只要控制好流通渠道,完全不担心被人识别出来。

3、研究纸币防伪技术。只要消灭了巨鲸帮船队,就等于是称霸了海上,蒋穿林的威望和信誉必定会提到一个很高的层次,到时候发行纸币绝对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只要避免了贵重金属磨损的问题,钱庄事业也能跨入一个新的时代。而且防伪技术也可以用于债券的发行,到时候已经不存在什么保密的问题,信誉度也还可以,完全有必要利用发行债券来迅速扩张。

4、研制玻璃。原来的想法只是把玻璃当成了一种奢侈品,由于技术上的难题和市场对奢侈品需求的暂时萎缩,蒋穿林一直都在拖延这个计划,但直到火炮的研制成功,蒋穿林这才郝然发现如果没有合适的观测工具,火炮的射程已经没有了提升的必要——更远的目标火炮手已经看不见了。尤其是将来和蒙古人的对抗,更是缺乏远距离的观测工具。蒙古骑兵是出了名的机动力强,战术机动倒也罢了,在大规模会战中作用非常有限,但战略机动就比较麻烦了,一个措手不及很可能导致整个战役的失败。望远镜并不存在无色玻璃的技术难题,想来当年人们刚刚开始使用玻璃制造眼镜的时候同样不存在无色玻璃,只是纯碱原料的问题有些棘手,恐怕要费些周折才能弄到手。

5、研制蒸气机。蒸气机的原理并不复杂,但想要他进入实用阶段并不容易,单单使用什么东西代替活塞上的橡胶就够蒋穿林头痛的。[注1]但他的回报也是巨大的,一旦发明实用的蒸气机,蒸气机船也就不远了,届时不光中国海,就连印度洋和太平洋也会整个落入自己的手中。而火车的发明,不单单是交通上的革命,自己可以通过铺设铁路网络轻松地剥夺那些愚昧的游牧民族的生存空间。

6、研制硫酸和硝酸的生产方法。虽然目前来说还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但并不表示硝化甘油和硝化纤维没有作用,这些东西用于开矿,应该能够节省不少的劳动力。虽然蒋穿林的部队不停地在麻逸练兵,但琉球的劳动力一直都呈现出缺乏的趋势,而且麻逸已经逐渐呈现出凋零的趋势,恐怕如果不能尽快找到新的地方,连鸡肋都要没的吃了。在这种情况下,节省劳动力已经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个计划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硫酸的生产,化学课本中只教给了他硫酸生产是二氧化硫加氧气,然后加上催化剂就行了,但真的准备付诸计划的时候才发现他根本不知道这传说中的催化剂到底是什么东东,所幸来到这个时代后他又听到了另外一个制造硫酸的方法:煅烧绿矾石。本来他还有些担心绿矾石缺乏的,但后来经过化验,发现绿矾石其实就是硫酸亚铁,而之前他在视察黄铜生产的过程中发现很大一部分使用的都是湿法炼铜,这其中就有无数的硫酸亚铁副产品,所以根本不担心原料的问题。现在唯一需要考察的就是这些东西用于开矿到底是否划算?如果火炮的秘密泄漏,这些东西还可以用于出口,毕竟知道了自己能够生产这么恐怖的武器,仍旧敢打自己主意的人恐怕是绝无仅有。

7、研制水泥。这种东西投入可能大了一些,但回报绝对不比军火差,因为他的用途实在太广泛了。近的说,自己修路铺桥,修建码头,他都可以用的上,远的说,可以卖给大宋,他们目前修建坚固城墙的法子恐怕还是糯米浆或者鸡蛋清,这样不光成本昂贵,就连速度也慢的很。如果他们能买到水泥,就能在数日之内修筑一座坚城,防御必定会大大增加。

8、研制电池。他虽然记不得干电池是什么原理,但硫酸溶液电池的原理却是再简单不过。有了直流电池,有限电报也可以很快生产出来,毕竟他的原理和硫酸溶液电池一样简单。有线电报配合火车的使用,绝对可以很轻松的扫平整个野蛮民族。[注2]

这八条计划虽然个个庞大,但理论上却完全可以同时实施,因为他们分别属于不同的行业,需要的也是不同行业的人才,即使有些短缺,也不会太过严重。再说了,这八个计划也不需要全部实行,只要能够实行四五个,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就绰绰有余了。

写完这八条计划,天色已经变得发黑,蒋穿林伸了伸懒腰,打算回家吃饭。这个时候恐怕那个姓范的少年也已经到了,枪管的事情他还想问一下呢,说不定一不小心,火枪就能流行了呢!当然了,这只是幻想而已,但这的确是一件非常吸引人的秘密。

[注1]其实这又是蒋穿林对产品需求的错误估计。瓦特改良蒸气机是在十八世纪中叶,1807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建造的蒸汽机船下水,1814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但一直到1839年美国人查理•固特异才发明了硫化橡胶。

[注2]有线电报的另外一个技术难题就是金属丝线的生产,目前琉球还没有这个生产技术,所以即使有了电池也不可能铺设电报,但却不是我忽略了,而是蒋穿林自己没有想到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