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游历汴京
作者:二月柳絮A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002

我看到李师师又累了,便猛地朝她胸前吹了一口热气。

李师师再次变得鲜活起来,再次变得妩媚起来。

我忙问:“李老板,柳永去世后,刻丝图的雕刻版,传给了谁?”

李师师叹了一口气:“不说他了,你看,我们去都城汴京吧,有人来了——重要的人物。”

公元1056年春天,在北宋的都城汴京,出现了三个装束另类、神采飞扬的人,他们一老二少,好像是父子。

不要忘了,在我们这个故事中,宋都汴京是除定州、清河之外的又一个重要根据地。

李师师说:“对于汴京,那里有我凄苦的童年,那里有我朦胧的初恋,那里有我成名成凤的摇篮,那里有我寸断肝肠的宫殿!”

我也露出对李师师万份同情的样子,讨好地说:“李老板,不要悲伤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我们知道,北宋都城汴京,是人口超百万的国际大都市。

在这个大都市里,有着宽200步的街道,被人们称作御街,路两边还有数不胜数的御廊,御廊后边才是林林总总的店铺。

我数了一下儿,店铺竟有6400多家!

京城周围,又布满了星星似的乡村小镇。在这些城镇里,商业也极为繁荣,市肆极为发达。

《东京梦华录》记载:“东华门外,市井最盛,凡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衣着,无非天下之奇。其品味若数十分,客要一二十味下酒,随索目下便有之。其岁时果瓜、蔬茹新上市,并茄瓠之类,新出每对可直三五十千,诸阁纷争以贵价取之。”

你看:白天,成千上万头活猪,被赶入都城肉市,变成了白花花的**,变成了人们餐桌上的佳肴;成千上万担的活鱼,被挑进了大街小巷,变成了款待亲朋的美味。夜里,一片灯火阑珊,大家闺秀在凭栏远眺,盼着梦中情人的到来;如织的平民百姓,则挤满了“超市”,商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交易公平而繁盛。

你听:那名叫“瓦肆”的说书游艺场,正在播讲许多脍炙人口的评书,正在传播启人心智的历史故事。台下观众数千,一段完了,掌声雷动。经过说书艺人的精彩演绎,帝王将相的雄才大略、绿林好汉的骁勇善战、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瞬间传遍了千家万户。

二月柳絮,你是知道的,我朝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时汴京市肆的昌盛和繁荣。

再说,北宋政权改变了周秦汉唐以来,居民不得向大街开门、不得在指定的市坊以外从事买卖活动的旧规矩,允许市民在御廊开店设铺和沿街做买卖。这就为活跃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

北宋还放宽了宵禁,城门关得很晚,开得很早。

御街上,又每隔二三百步,设一个军巡铺,铺中的防隅巡警,白天维持交通秩序,疏导人流车流,夜间警卫官府商宅,防盗、防火、防止意外事故,真正担当起了“人民卫士”的重大责任。

我二月柳絮也知道:“汴京”就是河南的开封,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700多年的历史。

它曾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建都之地,号称七朝古都。其中,北宋在此建都168年,是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

这时,只听那装束有点另类的三人中的老者说:“古都开封,名胜众多,其中的精华就是‘汴京八景’——艮岳行云,夷山夕照,金梁晓月,资圣熏风,百岗冬雪,大河春浪,吹台秋雨,开宝晨钟。”

那三人中的大儿子说:“后来,旧八景又演变成了新八景——繁台春晓,大河涛声,铁塔行云,金池过雨,州桥明月,汴水秋风,隋堤烟柳,相国霜钟。”

小儿子听了,高兴地说:“爸爸,大哥,让我们到八景瞧瞧去?”

于是,他们父子三人,来到了开封城东南的第一景——“繁台春晓”:

老者说:“这里是一座长约百米自然形成的宽阔高台,因附近原来居住姓繁的居民,故称为繁台。早在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在此曾修建了一座寺院,叫天清寺。北宋开宝年间,又修建了一座繁塔,成为开封现存最古老的标志性建筑。”

只见繁台上一片春意盎然:桃李盛开,杨柳婆娑,红云碧树,殿宇峥嵘。

京城里闲暇的居民,有的在郊游踏青,有的饮酒赋诗,有的听戏看舞,有的赏花观草,有的烧香拜佛……他们尽情地享受春天的无穷乐趣。

随后,父子三人来到了附近的第二景——“大河涛声”:

望着苍莽的大运河,听着河水的浪涛声,他们谁也没有说话,只是驻足沉思。

听完了“大河涛声”,他们又来到了开封城东北角的第三景——“铁塔行云”:

老者说:“这座铁塔位建于北宋皇佑元年,是一座铁色琉璃砖塔,俗称铁塔。铁塔原是北宋开宝寺内,存放佛舍利的宝塔。塔身为等边八角十三层,高55•88米;塔体由铁色琉璃釉面砖筑砌而成,砖面绘有佛像、飞天、乐伎、降龙、麒麟、花卉等多种图案。”

铁塔塔身挺拔华丽,犹如一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直刺云空,像柳絮似的白云,在塔顶轻轻擦过,摇曳在塔腰的悬铃,发出“叮儿当儿”的响声。

父子三人站在铁塔脚下,仰望高耸入云的塔顶,只见塔顶青天,腰缠白云,景致巍巍壮观。

三人不由地沿梯道拾阶盘旋而上,走进了塔内。随着塔级的攀升,扑入他们眼帘的是不同的美景:到了第5级,是开封城内的街景,到了第7级,是郊外苍翠的沃野,到了第9级,便看到了像条丝带似的黄河,到了第12级,顿觉祥云缠身,瑞风扑面,犹若身临太空幻境。

离开“太空幻境”,三人来到了开封西郊的第四景——“金池过雨”:

老者说:“金池即金明池,北宋四大皇家园林之一,是水上游戏、演兵操练的场所。”

只见金明池周围九里三十步,中有仙桥,桥面三虹,朱漆阑楯,下排雁柱,中央隆兴,谓之骆驼峰,若飞虹之状。

桥头中央有五殿相连的宝津楼,重殿玉宇,雄楼杰阁,奇花异石,珍禽怪兽,战船龙舟,样样齐全。

金明池四周春意盎然,桃红似锦,柳绿如烟,花开蝶舞,黄鹂婉鸣;金明池内莲藕袅娜,阴雨绵绵,听雨打荷声,观鱼戏龙门,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父子三人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金明池,就来到了京城内的第五景——“州桥明月”:

老者看了看大儿子,高兴地说:“州桥是东京城内横跨汴河、贯通皇城的一座石桥,位于大纸坊街东口至小纸坊街东口之间。其桥低平,不通舟船;其柱皆为青石,石梁石榫楯栏;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牙、水兽、飞云之状。”

你看:州桥真是一座镌刻精美、构造坚固的石平桥,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桥下汴水奔流,桥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两岸店铺酒楼林立,笙歌连绵不断。站在桥头,南望朱雀门,北望皇宫宣德楼,顿有心旷神怡之感。

州桥也是汴河上13座桥中最壮观的一座。每当浩明当空,人群纷至沓来,熙熙攘攘。仰望明月,嫦娥飞舞,俯瞰河面,银波琳琳。

观赏了“州桥明月”,三人来到了开封第六景——“汴水秋风”:

老者介绍说:“汴水就是汴河,它是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一段,东西横穿东京城。如果是深秋季节,秋风吹来,波涌浪卷,芦花似雪,波击风鸣,水声清越,就会给人以如歌似舞的享受。”

现在正是春天,只见汴河里,舟船如织,昼夜穿梭,两岸城镇林立,绿树成荫。

听完了“汴水秋风”,三人来到了第七景——“隋堤烟柳”:

老者说:“这里,因隋炀帝开通运河时,沿河筑堤而得名。它不仅是贯穿南北交通的水上大动脉,也是景色秀丽的游览胜地。白居易在《隋堤柳》诗中写到:

西至黄河东至淮,

绿影一千三百里,

大业末年春暮月,

柳色如烟絮如雪。”

只见隋堤之上,杨柳成荫,叠翠成行,风吹柳絮,烟波缥缈。登堤遥望,翠柳笼罩在烟雾之中,仿佛半含烟雾半含愁。

最后,三人来到了开封的大相国寺,领略了第八景——“相国霜钟”:

老者说:“霜钟,指的是这座寺院里的铜钟。铜钟相寺,浑然天成,身处其中,不知是人间还是佛境。”

只见铜钟红润,伸手触摸,冰凉若霜;轻轻敲击,钟声浑沉。

看着那父子三人渐渐远去的身影,我痴痴地问:“李老板,这三个观赏‘汴京八景’的人,到底是谁呢?”

李师师笑起来,笑得灿若牡丹花。

她说:“他们啊,就是从巴蜀走出来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