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当哲宗皇帝眯着眼睛、用不温不火的语气询问苏轼的情况时,蔡京就吓了一大跳。
他想:是不是哲宗皇帝又想起了仁宗说的“两个宰相”?是不是哲宗要为苏轼的“乌台诗案”平反?
不明所以的蔡京,壮着胆子说了一句“苏爬灰”如何如何……以来试探哲宗皇帝的反应。
可是,哲宗皇帝的眼睛又闭上了。
哲宗只是从嘴角挤出了几个字:“大学士也‘爬灰’……”
哈哈,这就已经足够了!
听着哲宗皇帝的话,蔡京高兴得真想手舞足蹈。因为他从哲宗的神态看出,苏轼的皇帝学生对他的老师,还是不怎么“感冒”的。
于是,第二天,蔡京手拿一份凑折,“扑通”一声跪在哲宗的跟前,痛哭流涕地诉说了苏轼在定州的种种劣迹:
1、制造矛盾,挑起事端——以“改变边备松弛”为名,增修弓箭社,并组织18——45岁的青壮年,轮番在宋辽边界公开演习,制造政治摩擦,有时遇有“虏情”,还擅自击鼓相召,集聚数千人向辽国示威。
2、压制言论,消除异己——以“警众革弊”、“严明法纪”为名,对驻地的高级官员随意打击,无情处置,并波及下级军官,使一批大宋的良才“付狱按治”。
3、鼓动群众,收买民心——以“扶危济贫”、“开拓生产”为名,减少朝廷赋税,免税五谷,减价出卖大米,还把自己家乡的劣质大米运到定州,充斥稻种逼迫当地百姓栽种。
4、生活腐化,思想堕落——以“超越时空”、“寄情寓理”为名,游山玩水,赋诗作画,并日夜与自己的“女秘书”、妖冶女子李瓶儿饮酒作乐。
5、讥讽朝廷,直言皇帝——以“忧国忧民”、“匹夫有责”为名,上书言谏,讥讽我朝“时具亡国之形”,大唱“除壅蔽为急务”的高调,还冒天下之大不韪,指责皇帝“厌听人言,轻意边事”。
6、无视君纲,肆意妄为——以“娱乐百姓”、“提高效率”为名,干扰百姓的正常劳动,强令稻农唱秧歌、扭秧歌,还无视当今皇帝的病情,大规模地举办“秧歌舞会”。
听着蔡京的汇报,哲宗皇帝原先眯缝着的眼睛,就慢慢地睁开了,并且越睁越大。
听到蔡京汇报的最后两条,皇帝的眼睛几乎就成了一个刺目的聚光灯泡。
“蔡爱卿,真有此事?”哲宗震怒了,他那本来就蜡黄的脸色,变得煞白煞白的。
蔡京心里一乐,但表面上仍然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咬牙切齿地说:“千真万确,皇上……这苏爬灰,真是胆大妄为!”
想起苏轼自请出知“重难边陲”时的切切之情,哲宗心头猛然一阵:“啊,原来如此!”
蔡京不明白皇上的话,只是跪在地上痛哭着。
见皇帝沉默了,蔡京的哭声更大了,好像他刚刚死了亲娘。
“蔡爱卿,你说,苏轼的事情……?”哲宗沉默过后,又发话了。
“调虎离山!”蔡京仰起头来,狠狠地说,“我看苏爬灰还诋毁皇上不?还扭秧歌不?”
“好……好吧……”哲宗昨晚和一个嫔妃热乎了好一阵子,此时下体又在隐隐作痛,“我们……就来个‘北官南调’……”
“吾皇万岁!吾皇圣明!吾皇圣明加万万岁!”蔡京挥手抹一把双颊的眼泪,猛地站起来,伏在哲宗的耳边说,“以小臣之见,‘儋耳’荒无人烟,就让我朝杰出的伟大诗人苏大学士‘孤身走天涯’吧。”
“儋耳”就是号称“天涯海角”的海南岛。
它是在远古地质时代,由于地壳断裂而与大陆分离形成的孤岛,中间有15~30公里的琼州海峡与之隔开。历史上的“海南岛”有三种称谓:珠崖、儋耳、琼台。
“珠崖”一名出自“郡在大海崖岸之边,出珍珠”的传说;“儋耳”一名源于海南岛古部落的一种绣面习俗,传说那里的人们在脸面上刻上花纹,涂上五彩的颜色,还在耳朵上戴上装饰用的耳环,故而以“儋耳”得名;“琼台”一名则源于“境内白石有琼山,土石皆白而润”。
据《琼州府志》记载,秦代海南属其遥领的范围,没有任何建制。西汉元年(公元前110年)始设儋耳,珠崖两个郡。到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撤郡仅设一个县叫“朱卢县”。南北朝梁武帝时,设制为州,称“崖州”。隋朝时设临振、珠崖两郡,唐代设崖州、琼州、振州、儋州、万州五个州。
到了宋代哲宗的父亲宋神宗熙宁年间,才在琼州置“琼管安抚都监台”,遂称为琼台。下设一州和三个军,琼州领五县,南宁军领3县,万安军领2县,吉阳军领3镇。
自汉初在琼崖置郡县,到大宋设“琼管安抚都监台”时,历时已1200多年了。可是,随着朝代的变更,地名也常有改变,故海南地名又称“崖州”、“琼州”、“琼崖”。在诗文和题词中,也称“海外”、“南极”、“天涯”、“海角”、“南天”等。
由于“寻花问柳”的癖好和“寻花问柳病”的折磨,哲宗皇帝是无暇研究这些破地名的,所以他并不知道“儋耳”究竟是个地方,还是个“性用具”。
也是凑巧,哲宗听到蔡京说的是“蛋耳”,他猜测这“蛋”上挂着“耳”,一定是荒无人烟的;否则,人们为什么敢**示众呢?
哲宗下体的“阵痛”刚刚过去,就微笑着问:“蔡爱卿,这个词儿真是个别,男人们都‘蛋耳’了,那女人们呢?嘻嘻……”
蔡京一听,心里不禁暗骂:“弱智!这大宋的皇帝,真是‘九斤老态,一代不如一代’啊!”
但是,表面上蔡京还是摆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轻声说:“万岁,‘儋耳’是海南的一个地方……”
“哈哈哈……”哲宗大笑了起来,“蔡爱卿,什么时候你也学会了‘跩文’了?苏大学士跟朕讲课时总之‘之乎者也’,弄得朕总是头梦脑胀的……”
“对啊,我听着这名字也是怪怪的,干脆……干脆就叫‘海南’吧。”蔡京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给“儋耳”起了个新名。
“好,好啊!‘彩云之南’叫云南;‘大海之南’叫海南。这真是蔡爱卿对我大宋的杰出贡献啊!”哲宗可能是意识到了自己的孤陋寡闻,把神宗跟他讲的“彩云之南”搬了出来。
于是,“海南”一名,在宋代的历史上开始出现了。
蔡京也认为这是自己对大宋的巨大贡献,所以,他仿佛看到宰相的“乌纱帽”,正向自己频频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