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的法器
由于密教特别重视修法仪轨,因此其法器的种类就也更加丰富,甚至让人以为“法器”就是专指密教的法器。
从诸佛菩萨本尊的一般供养到修法,乃至护摩法,密教的法器琳琅满目,将佛法出世间的解脱意义,以极致具体的表徵显现出来。
如铃与杵,分别代表慈悲与智慧,如同母和父一般,和合出生无上大乐,成就圆满佛果。而灌顶时,上师为学人开眼用的金?,原本是古代印度用来治疗眼疾的医疗工具,在此则象徵阿?梨为学人除去无明眼医,具足清净智慧之眼。
而藏密的法器,除了晚期印度佛教的传入之外,更吸引了西藏当地笨教的法器,而产生了不同的风貌。藏密法器的种类,约可分成六种:
(1)礼敬时所用者:如袈裟、挂珠、哈达等。
(2)叹赞时所用者:如钟、鼓、铎、人骨喇叭等。
(3)供养时所用者:如香炉、花、幢、盖等。
(4)持验时所用者:为修法所用,如曼荼罗、念珠、金刚杵、金刚铃等。
(5)护摩时所用者:火坛、护摩杓、宝瓶等。
(6)弘化时所用者:如摩尼轮、祈祷石等。
佛教的法器,是实践佛道的器物,除了于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之外,更象征著出世间的意义,使修行者不但在世间的生活安稳,透过戒律的规范,形成一种不互相侵扰的生活,维持简朴却合乎健康的生活条件,安心办道,来圆满佛法生活。在修法法会时,行者透过法器来实践佛法的仪轨,以法器象征的内在意义,使行者之身、器、意趣入佛菩萨本尊的圆满境界。
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详解
九字源自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卷篇登涉篇,云:「祝曰:「临兵斗者,皆数组前行,常当视之,无所不辟」。意思是说,常念这九个字,就可以辟除一切邪恶。东密受到我国道教的影响(使用护咒法),可是在抄录这九个字时,把「数组前行」误抄成「数组在前」或「阵裂在前」,而沿用至今。这九个字分别的意思是:
临
(りん)身心稳定
表示临事不动容,保持不动不惑的意志,表现坚强的体魄。
结合天地灵力------降三世三昧耶会
手印:独钴印
咒语:金刚萨?心咒
兵
(びょう)能量
表示延寿和返童的生命力。
行动快速如镖------降三世羯摩会
手印:大金刚轮印
咒语:降三世明王心咒
斗
(とう)宇宙共鸣
勇猛果敢,遭遇困难反涌出斗志的表现。
统合一切困难------理趣会
手印:外狮子印
咒语:金刚萨?法身咒
者
(しゃ)复原
表现自由支配自己躯体和别人躯体的力量。
万物之灵力,任我接洽-----一印会
手印:内狮子印
咒语:金刚萨?降魔咒
皆
(かい)危机感应
表现知人心、操运人心的能力。
解开一切困扰------四印会
手印:外缚印
咒语:金刚萨?普贤法身咒
阵
(じん)心电感应/隐身
表示集富庶与敬爱于一身的能力。
透视、洞察敌人心理------供养会
手印:内缚印
咒语:莲花生大士六道金刚咒
烈
(れつ)时空控制
表示救济他人的心。
分裂一切阻碍自己的障碍------微细会
手印:智拳印
咒语:大日如来心咒
在
(ざい)五元素控制
表示更能自由自在地运用超能力。
使万物均为平齐------三昧耶会
手印:日轮印
咒语:大日如来心咒
前
(ぜん)光明/佛心
表示佛境,即超人的境界。
我心即禅,万化冥合------根本成身会
手印:宝瓶印(或隐形印)
咒语:摩利支天心咒
其实密宗向来讲究祭礼咒语,倒未必是受道教的影响,反而是道教跟佛教学了不少东西
中国古代神话植物、器物
九穗禾
时代:炎帝时
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
《拾遗记》卷一
三桑
时代:上古
洹山,其上多金玉,三桑生之,其树皆无枝。
《山海经?北次二经》
三桑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无枝。
《山海经?海外北经》
竹(帝俊竹林)南有赤泽水,名为封渊。有三桑无枝。
《山海经?大荒北经》
三珠树
时代:上古
三珠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一曰其为树若彗。
《山海经?海外南经》
大茗
时代:上古
丹丘出大茗,服之生羽翼。
又: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吾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蚁之余,不相遗也。”因立奠祀。后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
《古小说钩沈》辑《王浮神异记》
大椿
时代:上古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年为春,八千年为秋。
《庄子?逍遥游》
大桃树:
时代:上古
桃都山有大桃树,盘屈三千里。
《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河图括地图》
女树
时代:
海中有银山,生树,名女树。天明时皆生婴儿,日出能行,至食时皆成少年,日中壮盛,日昃衰老,日没死。日出复然。
《旧小说?戊集二?笔?》“海中银山”条
车马芝
时代:
车马芝生于名山之中,此尧时七车马化为之。能得食之,乘云而行,上有云气覆之。
《太平御览》卷九八六引《仙人采芝图》
名山生神芝、不死之草。上芝为车马(形),中芝为人(形),下芝为六畜(形)。
晋张华《博物志?物产》
木禾
时代:上古
昆仑之虚,……上有木禾,上五寻,大五围。(郭璞注:木禾,谷类也,生黑水之阿,可食。)
《山海经?海内西经》
黑水之阿,爰有野麦,爰有??(原注:?谨二音),西膜之所谓木禾。
《穆天子传》卷四
不死草
时代:上古
南方有不死之草。
《淮南子??形训》
禹诛防风氏。……防风神见禹,怒射之。……神惧,以刃自贯其心而死。禹哀之,?以不死草,皆生,是名穿胸国。
《艺文类聚》卷九六引《括地图》
祖州,……上有不死之草,……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当时活也。服之令人长生。
《十洲记》
不死树
时代:上古
昆仑开明北有“不死树”。
又:“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
《山海经?海内西经》
甘木即不死树,食之不老。
《山海经?大荒南经》
有员丘山,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亦有赤泉,饮之不老。
《山海经?海外南经》
不尽木
时代:上古
南荒鲇谢鹕剑?渲猩?痪≈?荆?缫够鹑迹?帽┓绮幻停?┯瓴幻稹?br/>《神异经?南荒经》
南方有炎火山,四月生火,十二月火灭。火灭之后,草木皆生枝条。至火生,草木叶落,如中国寒时也。取此木以为薪,燃之不烬。
《述异记》卷上
不沉木
时代:
即?木
《》
王母桃:81
时代:
即蟠桃
《》
无患
时代:
栌木,一名无患者。昔有神巫,……能符劾百鬼,得鬼则以此为棒杀之。世人相传,以此木为众鬼所畏,竞取为器用,以却厌邪鬼,故号无患也。
晋崔豹《古今注》卷下
五木
时代:上古
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
《尸子》(清孙星衍辑)卷上
五谷树
时代:明
金陵有丞相府,明胡惟庸所居。园有五谷树,一树而兼五种,为五谷丰歉之征。如其年麦熟则发麦叶,黍熟则发黍叶;五谷皆然。
清褚人?《坚瓠续集》卷四“五谷树”条引《异识资谐》
反魂树
时代:上古
聚窟洲,在西海中。……洲上有大山,形似人鸟之象,因名之为人鸟山。山多大树,与枫木相类,而花叶香闻数百里,名为反魂树。扣其树亦能自作声,声如群牛吼,闻之者皆心震神骇。伐其木根心于玉釜中煮取汁,煎如黑饧状,令可丸之,名曰惊精香。……死者在地,闻香气乃却活,不复亡也。
《十洲记》
月桂
时代:汉
月中有桂树
《太平御览》卷九五七引《淮南子》
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焉。
《太平御览》卷四引《虞喜安天论》
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
月桂子
时代:
月桂峰,在(杭州)武林山,(僧)遵式《月桂峰诗序》去:“想月中桂子,尝坠此峰,生成大木,其花白,其实丹。”一说云,天圣中天降灵实于此山,将如珠玑,识者曰:“此月中桂子也”
《舆地纪胜》卷二
垂拱四年三月,桂子降于台州临海县界。
唐封演《封氏见闻记》卷七
月中骞树
时代:
《云芨七?》:月中树名骞树,一名药王。凡有八树,得食其叶者为玉仙。玉仙之身,洞彻如水精琉璃焉。
《潜确类书》卷一“月中骞树”条
丹木?
时代:上古
?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
《山海经?西次三经》
丹木?
时代:上古
崦嵫之山,其上多丹木,其叶如谷,其实大如瓜,赤符而黑理,食之已瘅,可以御火。
《山海经?西次四经》
风声木
时代:汉太初
太初三年,东方朔从西那国还,得风声木士枚,实如细珠,风吹枝如玉声,有武事则如金革之响,有文事则如琴瑟之响。上以枝赐大臣,人有病则枝汗,将死则枝折。里语曰:“年未半,枝不汗。”此木五千岁一湿,万岁一枯,缙云之世生于阿阁间也。
《渊鉴类函?木部六》引《洞冥记》
长春树
时代:春秋
燕昭王种长春树,叶如莲花,树身似桂树,花随四时之色,春生碧花,春尽则落;夏生红花,夏末则凋;秋生白花,秋残则萎;冬生紫花,遇雪则谢。故号长春树。
《述异记》卷下
文玉树
时代:上古
昆仑开明北“有文玉树。”郭璞注:“五彩玉树。”
《山海经?海内西经》
邓林
时代:上古
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海外北经》
甘木:154
时代:上古
不死树,食之不老。
《山海经》42
甘华:154
时代:上古
神草名,作用不明。
《山海经》42
甘?:154
时代:上古
食之即为地仙
《述异记》319
甘?:155
时代:
即甘?
《》
玉树:161
时代:上古
作用不详
《淮南子》518
玉桃:161
时代:上古
服之长生不死
《太平御览》89
玉红草:163
时代:上古
食其实可醉卧300岁而后寤。
《尸子》48
龙刍:166
时代:春秋穆天子
草名,马食之,一日千里。
《述异记》319
龙须:168
时代:上古
草名,其茎可以为席。
《山海经》42
龙(修去彡换月):168
时代:
草名,即龙须
《》
龙公竹:169
时代:唐
巨竹也,无它
《北户录》
龙耳李:170
时代:宋
天罚罪龙,割其耳所化。
《云仙杂记》
龙肝瓜:170
时代:上古
食之千岁不渴。
《洞冥记》423
四味木:179
时代:
即仙树
《》
仙树:184
时代:唐
食之可饱,不同的刀的剖之味即不同。
《酉阳杂俎》258
仙桃:184
时代:汉武帝时
3000年一生。
《汉武帝内传》195
白鹤老松:193
时代:宋
古木精也。
《说郛》420
?林:194
时代:上古
大片林地,方三百里
《山海经》42
圣木曼兑:201
时代:上古
食之令人圣智
《山海经》42
吉云草:213
时代:汉武帝时
草名,马食不饥。
《洞冥记》423
地日草:215
时代:尧时
神草名,三足日乌所食。
《洞冥记》423
肉芝:220
时代:
山中仙芝为小人车马型,食之成仙。
《抱扑子》320
朱木:235
时代:上古
木名,赤枝,青华,玄实。
《山海经》42
交让树:237
时代:
山间半荣半枯之树也。
《述异记》319
刘(左忄右尽繁写)草:520
时代:
即鹿活草
《》
刘寄奴草:247
时代:宋
药草名,专治金疮。
《本草纲目》
寻木:249
时代:上古
神木,长千里
《山海经》42
寻竹:249
时代:上古
即长竹也。
《山海经》42
如何:250
时代:
神木名,食之者地仙,刀枪不入,水火不伤。
《神异经》433
(左王右于)琪树:256
时代:上古
作用不详
《山海经》42
声风木:257
时代:
即风声木
《》
苍梧:261
时代:舜
舜九疑山之墓
《山海经》42
寿木:161
时代:
食其实者不死
《吕氏春秋》224
杜宇项:271
时代:春秋
壶楼别名,越王头所化
《酉阳杂俎》258
护门草:271
时代:
置门前,人过,草必叱之。
《格致镜原》446
扶木:272
时代:
即扶桑。
《》
扶桑:272
时代:上古
扶桑者,大木也,日之所居。
《山海经》42
返魂树:286
时代:
死者闻其香气乃活。
《十洲记》5
怀梦草:296
时代:汉武帝时
怀其叶,可知梦之吉凶。
《洞冥记》423
沙棠:299
时代:上古
木名,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
《山海经》42
灵芝:307
时代:上古
食之延年益寿
《西游记》219
灵寿:307
时代:上古
木名,作用不详
《山海经》42
枫木:321
时代:上古
蚩尤所弃其桎梏,化为枫木。
《山海经》42
柜格松:321
时代:上古
日月所出入之所。
《山海经》42
若木:325
时代:
即扶桑
《》
范林:327
时代:
即?林
《》
明茎草:341
时代:
即洞冥草
《》
采华草:342
时代:
药名,服之通万里。
《汉唐地理书钞》195
采华树:343
时代:
即采华草
《》
服常树:343
时代:上古
树名,其上有三头人,作用不明
《山海经》42
空桑:358
时代:帝颛顼时
空心之桑树也
《吕氏春秋》224
建木:368
时代:上古
神木名,花实皆为神药
《山海经》42
屈轶:371
时代:黄帝时
草名,可入朝以指奸佞。
《玉函山房辑佚书》164
屈佚草:371
时代:
即屈轶
《》
始皇蒲:373
时代:秦
始皇曾用与系马
《说郛》420
胡芦枣:381
时代:古代
此枣比普通枣贵三倍
《夷坚三志》208
挂甲柏:383
时代:黄帝
传说是为黄帝挂甲之处
《古今图书集成》151
指佞草:383
时代:
即屈轶
《》
指星木:384
时代:汉武帝
星出之夜,以木指星,星则寻没也
《洞冥记》423
荒夫草:384
时代:
即(?去臼换缶)草
《》
荀草:384
时代:上古
草名,服之美人色
《山海经》42
?稼(左木右匚内若):389
时代:上古
神木名,食其实,寿12000岁
《神异经》433
相思木:391
时代:战国时
传战国时夫妻相思而死化为此木
《述异记》319
相思草:391
时代:
即断肠草
《》
相思树:391
时代:春秋
夫妇二人死后相思所化。
《搜神记》529
迷(毂去车换禾):414
时代:上古
木名,佩之使人不迷
《山海经》42
活人草:421
时代:
即不死草
《》
洞冥草:423
时代:黄帝时
仙草名,可照见鬼物之形
《洞冥记》423
帝休:424
时代:上古
木名,食之可忘忧
《山海经》42
帝屋:425
时代:上古
木名,佩之可以御凶
《山海经》42
帝女桑:426
时代:上古
赤帝女成仙之桑树
《山海经》42
帝俊竹林:426
时代:上古
生竹,大可为舟
《山海经》42
神护:430
时代:
异草名,置之门,每夜叱人
《初学记》296
珠树:445
时代:上古
树名,生长珠玉之树。
《山海经》42
桐柏:446
时代:
山名,意未详
《书?禹贡》
桂林八树:446
时代:上古
八树而成林,言其大也。
《山海经》42
桃林:446
时代:上古
地名,生桃树,广三百里
《山海经》42
积石山桃:457
时代:上古
神桃,食之使人不老
《古小说钩沈》151
栾:465
时代:上古
神木名,言树花实皆为神药
《山海经》42
娑罗树:468
时代:
即月桂月桂
《》
冥灵:470
时代:战国
木名,以千岁为一年
《庄子》239
涕竹:475
时代:帝俊时
食之可以止疮疠。
《神异经》433
酒树:475
时代:
取其叶,数日可为美酒
《太平广记》89
(旋去方换王)树:491
时代:
盖不死神树之属。
《淮南子》518
琅?树:492
时代:上古
神木名,其子似珠,有三头人守之。
《山海经》42
?莆:492
时代:尧
草名,瑞草也,主于饮食清凉,驱杀虫蝇。
《太平御览》89
?脯:492
时代:
即?莆
《》
黄节:495
时代:春秋
木名,天旱祷雨多应
《枣林杂俎》
黄精:497
时代:古代
草药名,食之可成仙
《舆地纪胜》579
黄中李:497
时代:上古
李名,生于西王母处,实之益寿
《云仙杂记》
蛇衔:505
时代:
草名,治疮皆验。
《异苑》249
断肠草:517
时代:
草名,巨毒之物
《述异记》319
鹿活草:520
时代:宋
草名,可治疗伤折
《酉阳杂俎》258
隐身草:524
时代:
即翳形草
《》
雄常:527
时代:上古
木名,此木皮可制衣
《山海经》42
斑竹:527
时代:舜
舜之二妃,娥皇女英泪滴竹而生
《群芳谱》
琼枝:528
时代:上古
神木名,凤鸟以此为食
《说文》
植楮:530
时代:上古
草名,食之不厌梦
《山海经》42
越王头:532
时代:春秋
即椰实,传越王头颅所化,其浆类酒
《南方草木状》
越王竹:532
时代:春秋
可盛酒
《南方草木状》
越王馀算菜:533
时代:
曾为越王所用占,作用无它
《异苑》249
韩终李:536
时代:春秋
韩终常以食,食之成仙
《洞冥记》423
掌中芥:538
时代:古代
草名,食之可足不沾地,空中孤立。
《洞冥记》423
紫梨:541
时代:春秋时
梨名,食者身轻
《洞冥记》423
湘妃竹:554
时代:
即斑竹
《》
媒竹:556
时代:
竹可成抱,传说为夫妇所化
《两般秋雨(上今中酉下皿)随笔》
?荚:557
时代:
瑞草名,王者以是占历。
《绎史》371
榆树:558
时代:上古
树名,一日食一叶,酣卧不欲觉
《古今图书集成》151
(?去臼换缶)草:559
时代:黄帝时
草名,食之媚人
《山海经》42
摇钱树:561
时代:宋
树可摇钱
《警世通言》
嘉禾:577
时代:春秋
巨大之禾,大几盈车
《白虎通》
(?去臼换缶)木:577
时代:上古
大木也。
《山海经》42
?木:577
时代:
即扶桑
《》
碧桃:577
时代:
即蟠桃
《》
碧螺春:578
时代:清康熙
茶名,名贵香茶
《郎潜纪闻》
聚宝竹:578
时代:古代
宝物名,可聚宝
《夷坚支丁》
瑶草:580
时代:
即(?去臼换缶)草
《》
(磐去石换木)木:585
时代:
即蟠木
《山海经》42
雒棠:586
时代:
木名,作用未明
《淮南子》518
影木:595
时代:古代
木名,食之骨轻
《古今图书集成》151
摩顶松:603
时代:唐
此枝东向,佛门盛传
《独异志》404
豫章:606
时代:上古
神木名,斫之可复生。
《神异经》433
?木
时代:
东海沧浪之洲,生?木焉,洲人多用作舟楫。其木方一寸,可载百许斤。纵石镇上,不能没。
《神异经?东荒经》
时代:
强木,不沈木也,以之造船,木方一寸,以百斤巨石缒之,终不没。
《渊鉴类函?木部六》引《汇苑详注》
翳形草:617
时代:古代
草名,食之可以隐形
《淮南方》
(上艹下宾繁体)草:617
时代:上古
草名,食之已劳
《山海经》42
蹑空草:618
时代:
即掌中芥
《》
赡披国异果:618
时代:古代
果名,食之身体暴长
《酉阳杂俎》258
蟠木:621
时代:上古
大桃树,盘三千里
《十洲记》5
蟠桃
时代:
西王母居龙月城,城中产黄中李。花开则三影,结实则九影,花实上皆有“黄中”二字。王母惜之过于蟠桃。
宋王?《云仙杂记》卷八
时代:汉?光武
即入蟠桃园内查勘,……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间一千二百株,层花甘实,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缃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
明吴承恩《西游记》
?木:627
时代:上古
木名,其实食之多力
《山海经》42
器物名:
十二时炉:5
时代:上古
香炉名,焚香可报时
《述异记》319
人石:9
时代:古代
石名,一家三口所化
《太平广记》89
九钟:16
时代:上古
钟名,霜降则钟鸣
《山海经》42
九鼎:17
时代:禹
上古神器,刻天下精怪于上
《史记》148
九曲珠:19
时代:春秋
珠中有九曲,使蚁通之
《广博物志》47
九鹭香:21
时代:明
宝物名,郑和三宝之一,用途不详
《坚瓠七集》280
力珠:21
时代:夏
增加力量的珠子
《说郛》420
工布:22
时代:春秋
宝剑
《越绝书》533
干将:22
时代:春秋
宝剑
《吴越春秋》284
莫邪:22
时代:春秋
宝剑
《吴越春秋》284
三岛石:27
时代:春秋
吴山试剑之石
《青城山记》
大贝:32
时代:
宝物名,巨大之贝
《艺文类聚》66
上池水:39
时代:不详
可见鬼物之水
《史记》148
千日酒:44
时代:禹
饮之醉千日辄醒。
《搜神记》529
马宝石:54
时代:不详
宝物名,马中可产马
《耳新》
飞车:56
时代:56
可飞之车
《博物志》530
女娲石:64
时代:上古
大风雨后,可闻弦管声
《太平御览》89
支机石:67
时代:古代
织女支机之石
《太平御览》89
巨阙:73
时代:春秋
宝剑
《文选》139
不借:76
时代:不详
会飞的鞋
《(左王右郎)(寰去宀左加女)记》528
不死药:76
时代:上古
长生不死之药
《山海经》42
不须鞭:78
时代:不详
马鞭名,扬鞭马即走
《(左王右郎)(寰去宀左加女)记》528
太乙余粮:89
时代:上古
增加食物的东西
《玉函山房辑佚书》164
天衣:92
时代:不详
无缝天衣,穿上可飞翔。
《月令广义》124
天酒:96
时代:无意义
甘露
《神异经》433
五兵:100
时代:上古
各种兵器
《太平御览》89
五色笔:102
时代:晋
五彩色之笔
《南史》
五色露:102
时代:汉武帝
可治疾病
《太平御览》89
五块石:103
时代:不详
宝物名,可呼风雨
《古今图书集成》151
五谷石:103
时代:不详
似五谷之石
《古史辩》
五弦琴:104
时代:神农
古老之琴名
《世本》148
五曜神珠:107
时代:黄帝时
意义不详
《(左王右周)玉集》528
日林国石镜:110
时代:不详
巨大石镜,可照人脏腹,能探之病处
《述异记》319
乌号:113
时代:黄帝
弓名
《淮南子》518
风狸杖:128
时代:不详
鸟兽随指而毙,有所欲者,指之如意
《酉阳杂俎》258
火龙:135
时代:不详
宝物名,可聚日光
《洞冥记》423
火齐镜:137
时代:春秋
宝物名,视物如昼,语可应答
《拾遗记》383
火浣布:137
时代:春秋周穆王
宝物名,不畏火,遇火则洗
《列子》216
孔子屐:143
时代:春秋
长大之鞋,传为孔子
《太平御览》89
水玉:144
时代:上古
即水晶,贵重矿物
《山海经》42
水珠:145
时代:古代
宝物名,埋之泉涌
《旧小说》174
水精:146
时代:
即水晶
《》
石人:155
时代:不详
石人,可预测天气
《初学记》296
石盂:156
时代:不详
可聚食品,类聚宝盆
《舆地纪胜》579
石鱼:156
时代:不详
鱼化石,可使鱼复活
《(上艹下卯)亭客话》326
石笋:157
时代:不详
巨重之石器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225
石船:157
时代:不详
圣姑所乘之石制之船
《水经注》146
石雁:157
时代:不详
霜降则飞
《古今图书集成》151
玉(吨去口换犭):161
时代:南朝
宝物名,类聚宝盆
《异苑》249
玉酒:161
时代:
即玉膏
《》
玉膏:161
时代:黄帝
酒名,令人长生
《山海经》42
玉横:161
时代:不详
盛不死药之器
《淮南子》518
玉馈酒:163
时代:上古
酒名,取之不尽
《神异经》433
玉醴泉:163
时代:不详
酒名,饮之令人长生
《十洲记》5
龙工:164
时代:舜时
作用不说
《列女传》217
龙珠:168
时代:不详
龙所吐者,作用不明
《述异记》319
龙渊:168
时代:春秋
宝剑
《越绝书》533
龙穴石髓:172
时代:晋
可增力气十倍
《古小说钩沈》151
电母:175
时代:帝俊时
琴名,电照则自鸣
《格致镜原》446
鸟工:182
时代:舜时
衣名,衣之可飞翔
《列女传》217
仙人镜:184
时代:
即日林国石镜
《》
仙人承露盘:185
时代:汉武帝
和露与玉屑服之,可成仙道
《三辅黄图》
玄珠:197
时代:黄帝时
黄帝之宝珠作用不明
《庄子》239
司风鸟:199
时代:
即相风
《》
圣鼓:200
时代:秦
巨大之鼓,可飞翔
《太平寰宇记》90
吉光毛裘:213
时代:汉武帝
裘名,入水不沉,入火不焦
《海内十洲记》
地脂:214
时代:不详
神药名,食之不死
《云间杂记》
曲盖:220
时代:商
曲柄华盖
《古今注》150
伍子胥剑:228
时代:春秋
剑名,取之必病,弃之则安
《茶香室三钞》
华盖:234
时代:黄帝
黄帝所制仪仗
《古今注》150
安阳王神弩:240
时代:不详
弩名,一发万人死,三发杀万人
《水经注》146
观日玉:249
时代:不详
宝物名,可观日中宫殿
《太平御览》89
阴阳石:254
时代:不详
石名,可预测天气
《水经注》146
轩辕磨镜石:267
时代:黄帝
黄帝磨镜之石,作用不说
《古今图书集成》151
吴刀:281
时代:春秋
宝刀名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225
吴钩:282
时代:
即吴鸿扈稽
《》
吴鸿扈稽:284
时代:春秋
宝刀名
《吴越春秋》284
秃尾龙:286
时代:不详
龙名,未详
《子不语》
鸠杖:286
时代:秦末
作用无意义
《群书拾初》
龟历:289
时代:不详
宝物名,龟背上的文字
《述异记》319
龟宝:289
时代:元
宝物名,希世之宝,作用不详
《虚谷闲抄》
沦波舟:300
时代:秦
舟名,可在海底航行
《拾遗记》383
庐山石梁:304
时代:不详
作用不详
《水经注》146
驱山铎:304
时代:
钟名,可驱山
《天中记》
纯钧:306
时代:春秋
宝剑
《太平御览》89
灵鼓:307
时代:春秋
宝物名,可化为蛇
《穆天子传》612
张氏钩:313
时代:不详
钩名,使人子孙昌盛
《太平御览》89
张骞槎:315
时代:汉
木筏,乘之可上天
《因话录》
纸鸢:316
时代:汉
即风筝,传韩信所创,可飞
《事物记原》
画鸡:318
时代:晋
画鸡于牖,可辟邪
《拾遗记》383
画马石:318
时代:不详
传所画之马,可夜活。
《古今图书集成》151
青泥:328
时代:
即息壤
《》
青田酒:329
时代:三国
青田核所注水而成
《古今注》150
青金镜:330
时代:不详
镜名,可照出鬼魅
《初学记》296
青磁碗:330
时代:
即石盂
《》
鸣石:333
时代:上古
石名,撞之其声可传七八里
《山海经》42
昆吾:340
时代:春秋
刀剑名,昆吾之石所冶,切玉如切泥
《十洲记》5
昆仑铜柱:340
时代:上古
昆仑山之石柱,广三千里,周围为削
《神异经》433
明月珠:341
时代:不详
宝珠名,光可照千里。
《神异经》433
鱼石:348
时代:清
这是一种鱼化石
《池北偶谈》
鱼肠:349
时代:春秋
宝剑
《越绝书》533
金蚕:354
时代:上古
使养蚕人昌盛
《续事始》
金犀:355
时代:不详
宝物名,作用不详
《神异经》433
视肉:358
时代:上古
巨肉有眼,食之不尽
《山海经》42
宝鼎:360
时代:黄帝时
宝物名,可占吉凶存亡
《世本》148
定水带:361
时代:不详
宝物名,可使苦水变甜
《(上艹下专繁体)乡赘笔》
定更石:362
时代:三国
宝物名,可夜间报时
《耳新》
定海铁柱:362
时代:唐
镇海之宝柱
《西游记》219
夜光:364
时代:不详
即鲸鱼目,夜可放光
《述异记》319
夜光杯:364
时代:春秋
宝杯名,夜可放光,可自出酒
《十洲记》5
泣珠:364
时代:不详
鲛人之泪所化之宝珠
《洞冥记》423
贯月查:370
时代:尧时
浮于海上之查(查为何物不详),可放光
《拾遗记》383
咸阳宫方镜:383
时代:秦
可鉴人五脏,可看病
《西京杂记》220
指南车:383
时代:黄帝时
风后所制,可指方向
《古今注》150
相风:390
时代:舜时
古占风之器,可占风
《拾遗记》383
相风鸟:391
时代:
即相风
《》
临平石鼓:396
时代:晋武帝
石鼓名,击之声闻数十里。
《异苑》249
追复:400
时代:不详
脯,食之不尽
《神异经》433
俪皮:402
时代:伏羲
古时之一种聘礼
《世本》148
禹余粮:411
时代:
即太乙余粮
《》
炮烙:415
时代:商纣
商纣时所制的一种刑法
《太平御览》89
洗石:420
时代:上古
石,用于洗澡,可去污
《山海经》42
洞穴珠:423
时代:汉武帝
宝物名,作用不明
《古小说钩沈》151
洞光珠:423
时代:春秋
宝物名,可使百神不能隐其精灵
《锦绣万花谷后集》570
帝台之棋:426
时代:上古
石名,五色文之石。
《山海经》42
绕指柔:437
时代:不详
宝剑,可绕于指上
《潜确类书》604
破山剑:444
时代:不详
宝剑名,可断石
《太平广记》89
破雾珠:445
时代:不详
宝珠名,可破雾
《格致镜原》446
桥车:446
时代:尧时
上山可不摔跤,谓当今之钉鞋也
《阚(左马右因)十三州志》
桃涪:447
时代:后羿时
桃木做成大木棒,可驱鬼
《淮南子》518
秦淮古镜:449
时代:不详
镜名,可鉴五脏六腑筋骨
《太平广记》89
秦始皇洗头盆:450
时代:秦
传为秦始皇洗头之用
《太平寰宇记》90
泰阿:450
时代:春秋
宝剑
《越绝书》533
赶山鞭:453
时代:秦
秦始皇用于赶山之宝鞭
《古小说》
息土:462
时代:
即息壤
《》
息石:462
时代:
即息壤
《》
息壤:462
时代:禹
可生土之宝物
《拾遗记》383
旃檀鼓:469
时代:不详
鼓名,敌至可自鸣
《酉阳杂俎》258
宵练:470
时代:春秋
宝剑
《列子》216
眼明袋:502
时代:不详
可洗眼,使明目
《续齐谐记》524
铜雀:509
时代:秦汉
可报丰收
《太平御览》89
鸾胶:516
时代:
强力胶,可续琴弦
《通俗编》484
清水珠:518
时代:不详
宝物名,可使浊水变清
《宣室志》416
隋侯珠:523
时代:隋
宝物名,作用不详
《淮南子》518
续弦胶:524
时代:
即鸾胶
《》
博石:530
时代:上古
石名,作用不详
《山海经》42
越王八剑:533
时代:春秋
越王之八柄宝剑。
《拾遗记》383
超屏:533
时代:战国
古琴名
《广博物志》47
遗玉:538
时代:上古
玉石名
《山海经》42
黑玉书:542
时代:禹
作用不详
《水经注》146
锁云囊:544
时代:战国
可收集云气
《战国策》394
焦尾琴:547
时代:春秋
古琴名
《搜神记》529
焦湖枕:548
时代:宋
枕名,可使人入梦
《太平广记》89
湛卢:553
时代:春秋
宝剑
《文选》139
游仙枕:554
时代:炎帝
宝物名,若枕之,可梦游五湖四海
《开元天宝遗事》
瑟:557
时代:黄帝
古琴名
《世本》148
(左扌右上老下日)机石:561
时代:
即支机石
《》
雷车:563
时代:晋
司雷雨之车
《北堂书钞》177
蜈蚣珠:566
时代:晋
宝物名,蜈蚣腹中之宝珠,夜放光
《坚瓠秘集》280
照石:567
时代:不详
石名,光可鉴人
《拾遗记》383
照妖镜:567
时代:不详
可照见鬼魅,不获隐形
《洞冥记》423
照骨宝:567
时代:
即咸阳宫方镜
《酉阳杂俎》258
照海镜:568
时代:不详
宝物名,可照见海中怪鱼即一切礁石
《续子不语》
辟邪:575
时代:汉武帝时
宝剑,可辟诸邪
《格致镜原》446
辟疟镜:576
时代:汉武帝时
镜名,照人可治病,照疟可辟鬼
《庚巳编》
綦卫:576
时代:春秋
箭名
《列子》216
聚宝盆:579
时代:明
宝物名,可聚钱财
《坚瓠余集》280
蜘蛛珠:583
时代:不详
宝珠名,蜘蛛腹中之宝珠
《癸辛杂识续集》
豪曹:590
时代:春秋
宝剑
《文选》139
赭鞭:592
时代:神农
神农以辨百草之宝鞭
《搜神记》529
樗蒲:593
时代:春秋
作用不详
《太平御览》89
(左王右上雨下亏)(左王右孚)玉:593
时代:上古
玉名,所未详也
《山海经》42
履水珠:606
时代:唐
宝物名,着之可履水而行
《杜阳杂编》
磬石:607
时代:上古
石名,击之若奏乐
《山海经》42
獬豸冠:612
时代:春秋
以獬豸为形为冠,法人束之
《后汉书》233
燃石:615
时代:不详
可燃烧之石
《异苑》249
藻玉:623
时代:上古
古用祀神之物
《山海经》42
?车:623
时代:
即桥车
《》
霹雳车:628
时代:
即雷车
《》
霹雳尖:629
时代:不详
所谓生霹雳之用
《太平御览》89
夔牛鼓:630
时代:黄帝时
以夔牛之皮所制之鼓,击之声闻五百里
《山海经》42
奇门遁甲全揭秘
序
奇门遁甲是易学中衍生出来的一个影响较大的占测门类。它大约产生于汉魏以后。
奇门遁甲以后天八卦,洛书,二十四节气时,空。数相配以构成基本格局和构架。这个格局和构架是多维的。占测时把具体时日置于这个格局之中,判断以某一点为中心,宇宙中具体时间具体方位万物的流变规律并构成的吉凶环境,从而给人们提供抉择行为的动向和时间的依据。
这个占测门类为什么叫“奇门遁甲”?“奇门遁甲”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由“奇”,“门”,“遁甲”三个概组成。“奇”就是乙,丙,丁三奇;“门”就是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遁”是隐藏的意思,“甲”指六甲,即甲子,甲戍,甲申,甲午,甲辰,甲寅,“遁甲”是在十干中最为尊贵,它藏而不现,隐遁于六仪之下。“六仪”就是戍,已,庚,辛,壬,癸。隐遁原则是甲子同六戊,甲戍同六已,甲申同六庚,甲午同六辛,甲辰同六壬,甲寅同六癸。另外还配合蓬,任,冲,辅,英,芮,柱,心,禽九星。奇门遁的占测主要分为天,门,地三盘,象征三才。天盘的九宫有九星,中盘的八宫(中宫寄二宫)布八门,地盘的八宫代表八个方位,静止不动,同时天盘地盘上,每宫都分配着特定的奇(乙,丙,丁)仪(戊,已,庚,辛,壬,癸六仪)。这样,根据具体时日,以六仪,三奇,八门,九星排局,以占测事物关系,性状,动向,迭择吉时吉方,就构成了中国神秘文化中一个特有的门类----奇门遁甲。
第一讲定局概说
我国古代把每天二十四个小时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酉、辛、亥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时家奇门是一个时辰一个格局,按奇门历法,每年冬至上元到第二年冬至上元为一个循环,总共是360日。每天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一个格局,全年的局数是12*360=4320,为四千三百二十局。但在这4320局中,实际上每一局是重复了四次的。拿阳遁一局来说,冬至上元、惊蛰上元、清明中元、立夏中元,都完全一样,皆属于阳遁一局。这四个元共二十天,但落实到时家奇门排局,其格局类型以每个时辰一个格局计算,并不是12*20=240,而是12*20/4=60(因每一局重复了四次)。即六十个格局,正好占据了从甲子到癸亥这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六十种结合。阳遁一局是如此,其它各局也无不如此,即都重复了四次。所以全年360日,4320个时辰,因为就格局讲都重得了四次,全年时辰的格局类型则为4320/4=1080(局)。这就是传说的黄帝命风后创立的一千零八十局。又据说传到姜太公吕望时,将这一千零八十局简化为七十二局。这七十二局不难理解,因按二十四节气论算,每个节气为十五天,一节又分上、中、下三元,每元为五天。一节三元,全年二十四节气的元数则是3*24=72。
全年1080个局,但并不是每一局都要用一个盘去演示,如果用活盘演示,每个活盘可演示从甲子到癸亥60个时辰的格局,1080/60=18,用十八个活盘就可以演示整个年所有时辰的格局。一共十八局,就是阳遁九局、阴遁九局。
虽说是时家奇门,却不能不顾日,不同日干的日,会产生不同时干的时,如甲、己日和乙、庚日的子时并不相同。甲、己日子时为甲子;乙、庚日的子时为丙子。所以每个时辰定为几局,是受节气和日干的制约的,即看这个时辰所在的这一天属于哪一个节气,是这个节气的哪一元,上元、中元还是下元。
从大的方面说,从冬至开始到芒种结束为阳遁;从夏至开始到大雪绳带为阴遁,局的序数与节气的关系是:
阳遁:
冬至、惊蛰一七四,小寒二八五,
大寒、春分三九六,雨水九六三,
清明、立夏四一七,立春八五二,
谷雨、小满五二八,芒种六三九。
阴遁:
夏至、白露九三六,小暑八二五,
大暑、秋分七一四,立秋二五八,
寒露、立冬六九三,处暑一四七,
霜降、小雪五八二,大雪四七一。
即冬至、惊蛰的上元为阳遁一局,中元为阳遁七局,下元为阳遁四局;其它以此类推。
这是把后天八卦、洛书、二十四节气相配,来确定每个节气中不同日的局数。二十四节气中的二至、二分、四立分别居于八宫正中,也就洛书中的八个数。冬至居坎卦数一,立春居艮卦数八,春分居震卦数三,立夏居离卦数九,立秋居坤卦数二,秋分居兑卦数七,立冬居乾卦数六。这八个节气上元的局数,就是它所居的洛书数,即冬至上元为阳遁一局,立春上元为阳遁四局,夏至上元为阴遁九局,其它以此类推。
至于这八个节气中每个节气后面所接的两个节气的上元局数,都可据八个节气的上元局数按阳顺阴逆的规律依次推出。如冬至上元为阳遁一局,接着冬至后面的两个节气是小寒、大寒,那么依次排列,小寒上元为阳遁二局、大寒上元为阳遁三局。其余以此类推。
在奇门排局时,五天为一局。为什么五天为一局呢?因为每天十二个时辰,都是从子时到亥时,这是说的时辰的地支;至于这五天之内这一天和那一天同一地支的时辰,天干却是不相同的。如昨天夜半为甲子,今天夜半为丙子,后天夜半成了戌子。这样每天十二个时辰,五天就是六十个时辰,正好把从甲子到癸亥60个花甲子用完。到第六天,夜半的时辰又从甲子开始,这就是五天为一局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