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词坛是一个群芳竞艳,姹紫嫣红的百花园。多彩多姿、千娇百媚的婉约词,为
我国古典诗歌增添了无限光彩,也为我国文学的发展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自唐五
代以来,直至近代,婉约词继承民歌的优良传统,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的特
色。
首先是它具有“可歌性”。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从其诞生之日起,就
跟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旧唐书?温庭筠传》曾记载飞卿“能逐弦歌之音,为侧
艳之词”。天才的作家们既有文学素养,又都洞晓音律。每填一阕,往往锤字炼句
,审音度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既表情达意
,又悦耳动听,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婉约词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曲
新词酒一杯”,这些温柔香艳之曲,怀人赠别之调,又多是歌伎舞女们在花间、樽
前,轻歌曼舞中弹唱的。
一曲之后,余音绕梁,沁人心脾。“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便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浅斟低唱。这类“旖旎近情,铺叙展衍”的新曲,
往往使闻者**。婉约词音节谐婉,“语工而入律”。情调柔美,容易为人们所接
受。唐五代词早就具有这一特点。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说:“……绮筵公子,
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手,拍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两宋时期,婉约词空前繁荣,风靡全国。柳永的
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之。可见当时传播之广。直至近代,婉约词依然具
有“可歌性”。这是它的突出特点。
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
欢离合,喜怒哀乐。文采灿烂的《花间集》,就是一部言情之作。五代词人韦压,
善于运用各种抒情手法,成功地抒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晏殊的《珠玉词》,抒情
委婉。如明珠美玉,光艳照人。欧阳修是一位领袖儒林、肩负文统道统的中心人物
。在他的诗文里,只能看到他严肃的护道面孔,而他的抒情小词,却写得婉媚轻柔
,情致缠绵。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工文章,精骑射,而小词却委婉传情,凄恻
动人。盖“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查
礼《铜鼓堂词话》)。作家们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与欢愉,通过抒情的婉约词,
曲折细腻地透露出来,赢得古今无数读者的同情与共鸣。
爱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抒写爱情,反映在封建礼教统治下,人们对爱情的热
烈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遭到迫害、受到挫折时的悲愁与哀怨,也就成为
婉约词的重要内容。它首先表现在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与歌颂。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的作者,大胆坦率而又委婉曲折地写出“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表达了爱情永恒不变的心愿。冯延巳的《长命女》,写夫妻祝酒陈愿,地久天长
,永不分离。韦庄的《思帝乡》“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歌颂了天真少女对爱情的热烈追求。李清照的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是对爱情的表露,抒写她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
多情的词人,往往通过抒写离愁别恨,歌颂爱情的真挚。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秦观《江城子》)离歌一曲,动人心魄。柳永的名作《雨霖铃》,抒写了
浓烈感人的游子离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与情人
阔别、流落江湖的痛苦心境。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抒写了他对
亡妻“不思量,自难忘”的一片真情。“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
几道《鹧鸪天》)写当日的相亲相爱,别后的相思相忆,凄婉哀怨而又妩媚风流,
轻柔自然。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等
抒情小词,虽是儿女私情、离愁别绪,却写得清丽婉媚,情深意长。“夜夜相思更
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写爱情生活
的回忆,离别相思的痛苦,洋溢着真情实感。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妇女特别是那些被压在社会低层的歌伎们的不幸遭遇和文人
失意的痛苦,也常常在婉约词中如泣如诉地表现出来。柳永仕途坎坷,长期浪迹于
下层社会。
他的词往往以极大的同情,表现歌伎们身受的痛苦和精神面貌,以及与她们的爱恋
之情。“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悔当初不把雕鞍锁。”“镇相随,莫抛躲,彩
线慵拈伴伊坐。”
(《定风波》)词中既写出歌伎们所遭受的身心折磨,又表现出她们对爱情的热烈
追求、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全词倾诉了“黯然**”的无限伤离之情。显示了婉约词“状难状之景,达
难达之情,而出之自然”的艺术效果。
婉约词也往往抒写感时伤世之情。作家们把家国之恨、身世之感,或打入艳情,或
寓于咏物,表面看似抒写爱情,描摹物象,实际上却别有寄托。“多少恨,昨夜梦
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望江南》)、“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
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
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李煜在词中
以鲜明的形象,炽烈的感情,借花月春风,抒写亡国之恨。宋徽宗《燕山亭》,委
婉悲痛地写出了国亡被俘后的无限感慨。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运用比兴手法,以“美人香草”喻君子贤人;以男女喻君臣,抒
写家国之事,身心之感,情致缠绵,哀婉含蓄。
词人们又往往借咏燕、咏柳、咏梅、咏杨花等,寄寓身世之感,抒难于明言之意。
如陆游的《咏梅》词,以梅花自喻,意在言外,引人深思。作家们常以花草、闺房
、送春、惜春为题材,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寄寓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爱恋以及受到
挫折时的悲伤情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抒写了惜春伤春之情,怀恋歌姬之感,表现了作者的淡淡哀愁。此词温润秀洁,风
流蕴籍,言情闲雅而不轻薄,辞语工丽而不淫艳,最为人们所赞赏。
战争破坏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国破家亡之恨,生离死别之
情,不断在婉约词中反映出来。蒋兴祖女的《减字木兰花》“渐近燕山,回首乡关
归路难”,将自己被虏离乡北去的无限痛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地反映了
那个离乱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民身受的痛苦。
婉约词的又一特点是“以美取胜”。它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展观自
然美与生活美,歌颂人物的心灵美。
作家们把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和谐地统一起来,创作出大量具有诗情
画意的绝妙好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帘外雨潺潺,春意阑
珊”(李煜《浪淘沙令》)、“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
鸪天》)、“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晏几道《蝶恋花》)凡此,皆美妙动人,绚丽多彩。往往片时佳景,一语留住;
万端情绪,一语吐出。一首词,可因一妙句而千古流芳。“红杏枝头春意闹”(《
玉楼春》),作者宋祁因而得到“红杏尚书”的美称!“云破月来花弄影”(《天
仙于》),作者张先遂有“张三影”之称;“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贺铸因而被称为“贺梅子”。
还有李清照“莫道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等等。
爱美是人之天性。美的艺术形式,是沟通人类感情的桥梁。创造美的意境,是婉约
词的基本特征。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把读
者带入美的意境。“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
见欢》),创造了凄凉而又幽美的意境。“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
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清平乐》),作者通过奇妙的想象,把惜春之
情、寻春之意,熔铸在一起,意境极美。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
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全词绘出暮春景色,在美的意境中,蕴含着伤春情绪。王
渔洋在《花草蒙拾》中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
必能过。”苏轼《江城子》“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人物的形象美和生活美,在这美的意境中再现出来,鲜明、真切,如在眼前。“料
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凄凉意境,令人**、断肠。作者以美的语言
、美的形象以造成意境美,使读者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纳兰性德怀恋亲人、歌咏
自然的小令,清新婉丽,格高韵远,极富情味与美感。他的《长相思》“山一程,
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在塞外风光的描绘中,透露出离愁别恨,一片
乡思,于情景交融之中,展现出美的意境。
婉约词是按照美的法则来反映生活的。作家们用精炼的语言、真挚的感情、美丽动
人的艺术形象,反映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社会生活,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华彩
纷呈,百卉竞妍,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为我国人民所喜爱,世代传诵,历久不衰
。以上仅就婉约词的特点,略作阐述。
本书从唐五代以至晚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部分优秀作品。共选257家词人的作品5
18首。书中有作者简介、注释、评解、集评。在编写过程中,曾参阅了夏承焘、唐
圭璋、俞平伯、龙榆生以及薛励若等先生的有关著述,并得到安徽文艺出版社有关
同志的多方面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水平和资料所限,在选词、注释、作者简介和评解中,肯定有不当或错误之处
。殷切期望读者、专家们批评教正。惠淇源
婉约词一
唐玄宗好时光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①画,天教入鬓长。莫倚倾国②
貌,嫁取个,有情。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作者简介】
唐玄宗李隆基,睿宗李旦第三子。天宝间,安禄山反,幸蜀。太子即位,尊为上皇
。谥曰明皇。【注释】
①张敞:汉宣帝时,为京兆尹。曾为妻子画眉。后来成为夫妻恩爱的典故,传为佳
话。②倾国:极言妇女之美貌。【评解】
此词取篇末三字为名。词中着意描写一位倾国丽人,莲脸修眉,年轻貌美。希望她
能及时“嫁取个”多情郎君,莫辜负“好时光”。这首小令,抒情委婉,描写细腻
,对后世词风有一定影响。【集评】
南卓《羯鼓录》:上(玄宗)洞晓音律,由于天纵。凡是丝管,必造其妙。若制作
曲调,随意而成,不立章度。取适短长,应指散声,皆中点拍。至于清浊变转,律
吕呼召,君臣事物,迭相制使,虽古之夔旷,不能过也。
顾梧芳《尊前集序》:音婉旨远,妙绝千古。
《开元轶事》,明皇谙音律,善度曲。尝临轩纵击,制一曲曰“好时光”。方奏时
,桃李俱发。后所度诸曲皆失传,唯“好时光”一阕仅存。
刘毓盘《词史》:玄宗皇帝好诗歌,精音律,多御制曲。今传者有《好时光》一词
。王建调笑令
团扇①,团扇,美人并②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③?弦管,弦管,
春草昭阳④路断。【作者简介】
王建,字仲初,唐代颍川人。代宗大历十年进士,官陕州司马。所作官词百首,以
诗纪事,是其创格。与韩愈、张籍齐名。著有《王司马集》。【注释】
①团扇:圆形的扇子,古代歌女在演唱时常用以遮面。②并:作“伴”字解。
③管弦:用丝竹做的乐器,如琴、箫、笛。④昭阳:汉代宫殿名。【评解】
这首小令,描写宫廷歌女的痛苦生活。“谁复”一句,描述被摈弃后百无聊赖的愁
苦况味。“弦管”一转,说明春虽再来,而自身却再无召幸的希望。“路断”,绝
望之词,情极哀婉。【集评】
顾起纶《花庵词选跋》:王仲初古《调笑》,融情会景,犹不失题旨。
《玄烟过眼续录》:杨元诚家所藏王建亲书官词一百二十首,极其婉转夭丽,令人
罕能及。
黄花庵《花庵词选》:仲初以宫词百首著名,三台令、转应曲,其余技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节短韵长,独弹古调,以“团扇”起笔,《诗
经》之比体也。意随调转,如“弦管”、“管弦”句,音节亦流动生姿,倘使红牙
按拍,应怨入落花矣。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王仲初《调笑令》云:“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结
语凄怨,胜似宫词百首。
许彦周《彦周诗话》云:张籍、王建乐府宫词皆杰出,所不能追逐李、杜者,气不
胜也。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①。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②,能不忆江南。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德宗贞元十六年进士。历
任翰林学士等官。由于他反对苛政,以诗歌指斥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又知苏
、杭,以刑部尚书致仕。他最工于诗,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中坚。在民间词的影响
下,倚声填词,通俗平易,清新隽丽,流传较广。【注释】①谙:熟悉。
②蓝:蓼科植物。其叶可制青绿色颜料。【评解】
这首小令写出了对江南的美好回忆。作者以比喻手法,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
。
“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色彩明丽,写尽江南春色。全词以平易的语言
表现了优美的情韵,唤起人们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集评】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运用贴切的比喻和工整的对偶句
,把明媚、艳丽、温馨、柔美而富有生气、诗情画意般的江南水乡春色,凝练成寥
寥十四个字,成为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佳句。读之,令人心驰神往。
《唐宋词鉴赏集》:《忆江南》属小令,只有二十七字,三韵,但在白居易手中,
运用得流转自然,既有词的意境,又有浓郁的民歌风味。
既通俗易懂,色彩鲜明,又讲究音律,刻意求工。按韵,这首词的结构是两句、两
句一句。作者把头、身体和尾巴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白乐天诗集》卷五,日人近藤元粹云:诗余上乘。长相思
汴水①流,泗水②流,流到瓜州③古渡头。吴山④点点愁。思悠悠⑤,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注释】
①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②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③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④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⑤悠悠:深长的意思。【评解】
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
,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
的情韵。
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
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
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若“晴空冰柱”,通体虚明,不着迹象,而含
情无际。由汴而泗而江,心逐流波,愈行愈远,直到天末吴山,仍是愁痕点点,凌
虚着想,音调复动宕入古。第四句用一“愁”字,而前三句皆化“愁”痕,否则汴
泗交流,与人何涉耶!结句盼归时之人月同圆,昔日愁眼中山色江光,皆入倚楼一
笑矣。黄?《花庵词选》:此词上四句,皆谈钱塘景。
《词谱》卷二:《长相思》,唐教坊曲名。此词“汴水流”一首为正体,其余押韵
异同,皆变格也。此词前后段起二句,俱用叠韵。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六十引黄?云:乐天此调,非后世作者所能及。
《蓼园词选》引沈际飞云:“点点”字俊。
《白香词谱笺》卷一谢朝征云:黄叔?云:此词“汴水流”四句,皆说钱塘景。按
泗水在今徐州府城东北,受汴水合流而东南入邳州。韩愈诗“汴泗交流郡城角”是
也。
瓜州即瓜州渡,在今扬州府南,皆属江北地,与钱塘相去甚远。叔阳谓说钱塘景,
未知何指。《放歌集》卷一陈廷焯云:“吴山点点愁”,五字精警。
刘禹锡忆江南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①。弱柳从风疑举袂②,丛兰?③露似?巾。独坐亦含颦④。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九年登进士第,官监察御史。晚年为检校礼
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他是一位具有进步思想的政治家、文学家。早期流放于巴山楚
水之时,曾深入民间,学习当地民歌,创制不少新词,如《杨柳枝》、《竹枝词》
等。词中描绘了地方风光,反映了人民疾苦,歌颂了劳动妇女健康的爱情。他的词
轻柔流畅,语语可歌。今存《刘梦得集》,词作集于两卷乐府中。【注释】
①多谢:殷勤致意的意思。洛城人:即洛阳人。②袂(mèi):衣袖。
③?(yì):沾湿。④颦(pín):皱眉。【评解】
这首词,作者曾自注:“和乐天(即白居易)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词
中写的是一位洛阳少女的惜春之情。她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又觉得春天对她
也有无限依恋之情。诗人通过拟人化手法,不写人惜春,却从春恋人着笔。杨柳依
依,丛兰洒泪,写来婉转有致,耐人寻味。最后“独坐亦含颦”,以人惜春收束全
词,更增添了全词的抒**彩。这首小词,抒发了惜春、伤春之情。构思新颖,描
写细腻,手法多变。
充分体现了诗人乐府小章的“清新流畅、含思婉转”的艺术特色。【集评】
况周颐《蕙风词话》:唐贤为词,往往丽而不流,与其诗不甚相远也。刘梦得《忆
江南》“春去也”云云,流丽之笔,下开北宋子野、少游一派。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作伤春词者,多从送春人着想。此独言春将去而恋
人,柳飘离袂,兰?啼痕,写春之多情,别饶风趣,春犹如此,人何以堪!
沈雄《古今词话》:“春去也”云云,刘宾客词也。一时传唱,乃名为《春去也》
曲。陈廷焯《别调集》卷一:婉丽。潇湘曲
斑竹①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②怨,满江深夜月明时。
【注释】
①斑竹:即湘妃竹。相传舜崩苍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哭啼极哀,泪染于竹,
斑斑如泪痕,故谓“斑竹”。②瑶瑟:以美玉妆饰成的瑟。古代之管弦乐器。
【评解】
刘禹锡《潇湘》一曲,借咏斑竹以寄怀古之幽思。“深夜月明”,潇湘泛舟。诗人
触景生情,怀古抒怀。全词哀婉幽怨,思绪缠绵,体现了梦得词的风格特色。
【集评】
黄山谷《山谷琴趣外篇》:刘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以独步。
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杜子美《夔州歌》所谓同工而异曲也。昔子瞻
闻余咏第一篇,叹曰:“此奔逸绝尘,不可追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九疑怀古之作。当湘帆九转时,访英、皇遗迹,
而芳草露寒,五铢?远,既欲即而无从,则相思所寄,惟斑竹之“泪痕”;哀音所
传,惟夜寒之“瑶瑟”,亦如萼绿华之来无定所也。李白诗“白云明月吊湘娥”,
与此词之“深夜月明”同其幽怨。刘长卿谪仙怨
晴川①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②远近,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
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③谪去,江潭春草萋萋。【作者简介】
刘长卿字文房,唐代河间人,开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终随州刺史。据《全唐
诗话》载:长卿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皇甫?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
玉为老兵矣;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其名重如此。著作有集。
【注释】①晴川:指在阳光照耀下的江水。②平芜:指草木繁茂的原野。
③长沙: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④萋萋:草盛貌。【评解】
长卿任鄂岳观察史期间,遭权臣吴仲儒诬奏,贬为潘州南巴尉,寻除睦州司马。去
国怀乡之思,有感而发。“白云千里万里”,“人随流水东西”。祖别筵上,歌此
一曲,委婉含蓄地表露了怀才不遇,远离乡国的感慨。全词写眼前之景,抒不尽之
意。情思悠远,内含丰富,耐人寻味。【集评】
《填词名解》卷一毛先舒云:《谪仙怨》,明皇幸蜀,路感马嵬事,索长笛制新声
,乐工一时竞习。其调六言八句,后刘长卿、窦弘余多制词填之。疑明皇初制此曲
时,第有调无词也。说详康骈《剧谈录》。案此调即唐人六言律,盖权舆于《回波
乐》词而衍之,郭茂倩《乐府》称《回波乐》为商调曲,疑此调亦商调。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长卿由随州左迁睦州司马;于祖筵之上,依江南所
传曲调,撰词以被之管弦。“白云千里”,怅君门之远隔;“流水东西”,感谪宦
之无依,犹之昌黎南去,拥风雪于蓝关;白傅东来,泣琵琶于浔浦,同此感也。
温庭筠梦江南(二首)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依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①脉脉②水悠悠,肠断白?洲③。
【作者简介】
温庭筠本名歧,字飞卿,唐代太原人。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
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
,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
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
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
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注释】①斜晖:偏西的阳光。
②脉脉:相视含情的样子。后多用以寄情思。
③白?洲:长满了白色?花的小洲。【评解】
《梦江南》是温庭筠的名作。写思妇的离愁别恨。第一首,写思妇深夜不寐,望月
怀人。第二首,写思妇白日倚楼,愁肠欲断。两首词以不同场景塑造同一类人物。
一个是深夜不寐,一个是晨起登楼,都写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
雕琢辞句,却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刻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物心
理,细腻、逼真,足见作者技巧纯熟,既擅雕金镂玉的瑰丽之作,又有凝练的绝妙
好词。【集评】
《唐宋词鉴赏集》:温庭筠《梦江南》,情真意切,清丽自然,是温词中别具一格
的精品。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满怀深情盼望丈夫归来的思妇形象,充
分揭示了她希望落空之后的失望和痛苦心情,表现了诗人对不幸妇女的同情。同时
也寄寓着诗人遭受统治阶级排挤,不受重用的悲凉心情,也是感慨怀才不遇的作品
。黄叔?云:飞卿词流丽,宜为《花间集》之冠。
栩庄《栩庄漫记》:“摇曳”一句,情景交融。
陈廷焯《别调集》卷一:低回宛转。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千帆”二句,窈窕善怀,如江文通之“黯然魂消
”也。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①。惊塞雁,起城乌,画屏②金鹧鸪。香雾薄③,
透重幕,惆怅谢家④池阁。红烛背⑤,绣帘垂,梦君君不知⑥。【注释】
①迢递:远远传来。②画屏:有画的屏风。③香雾:香炉里喷出来的烟雾。
④谢家:西晋谢安的家族。这里泛指仕宦人家。⑤红烛背:指烛光熄灭。
⑥梦君君不知:又作“梦长君不知”。【评解】
这首词描写古代仕女的离情。上段写更漏报晓的情景,下段述夜来怀念远人的梦思
。
先以柳丝春雨,花外漏声,写晓色迷朦的气象。再写居室禽鸟为之惊动的情景。不
独城乌塞雁,即画上鹧鸪,似亦被惊起。这种化呆为活、假物言人的写法,实即指
人亦闻声而动。夜来怀人,写薰香独坐之无聊,灭烛就寝之入梦。通首柔情缱绻,
色彩鲜明。【集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庭筠工于造语,极为绮靡,《花间集》可见矣。《更漏子
》一首尤佳。胡元任云:庭筠工于造语,极为奇丽,此词尤佳。
《花间集评注》引尤侗云:飞卿《玉楼春》、《更漏子》,最为擅长之作。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更漏子》与《菩萨蛮》同意。“梦长君不知”即
《菩萨蛮》之“心事竟谁知”、“此情谁得知”也。前半词意以鸟为喻,即引起后
半之意。塞雁、城乌,俱为惊起,而画屏上之鹧鸪,仍漠然无知,犹帘垂烛背,耐
尽凄凉,而君不知也。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惊塞雁”三句,此言苦者自苦,乐者自乐。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①,鬓云欲度香腮雪②。懒起画娥眉,弄妆③梳洗迟。照花前后
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④,双双金鹧鸪⑤。【注释】
①小山:指屏风上雕画的小山。金明灭:金光闪耀的样子。
②鬓云:象云朵似的鬓发。度:覆盖。香腮雪:雪白的面颊。
③弄妆:梳妆打扮。④罗襦:丝绸短袄。⑤鹧鸪:这里指装饰的图案。
【评解】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
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帽唐
代仕女图。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
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
手法。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
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集评】
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
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
。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飞卿词如“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心,
溢于言表。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这首《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
”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
《中国历代诗歌各篇赏析》:在这首词里,作者将许多可以调和的颜色和物件放在
一起,使它们自己组织配合,形成一个意境,一个画面,让读者去领略其中的情意
,这正是作者在创造词的意境上,表现了他的独特的手法。南歌子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①,不如从嫁与②,作鸳鸯。【注释】
①暗形相:暗中打量。②从嫁与:就这样嫁给他。【评解】
待嫁的女子,带着心爱的金鹦鹉,穿起了绣着凤凰的彩衣,暗中左顾右盼,偷偷打
量,心想就这样嫁给他,作一生的鸳鸯吧。这首小令,明丽自然而富于情韵,具有
浓郁的民歌风味。一说“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二句指贵公子,即拟嫁与之人
,亦通。【集评】
胡国瑞《论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因为感情的充沛,使那浓丽的辞藻适当地发挥
了它们光辉作用。这首词所描写的青年男女恋爱情节及其所表现的既缠绵而又真率
,颇有民歌风味的余风,这应是它所以令人感到新鲜活泼的重要原因。
《栩庄漫记》:“不如从嫁与,作鸳鸯”,盖有乐府遗风。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温庭筠写爱情的词,最明朗的象“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
与,作鸳鸯。”他至多只能说到这样,与韦庄的作品比较起来,仍是婉约含蓄的。
司空图酒泉子
买得杏花,十载归来方始坼①。假山西畔药阑东,满枝红。旋②开旋落旋成空。
白发多情人更惜。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③。【作者简介】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虞县)人。咸通末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黄
巢起义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朱温代唐后,召其任礼部尚书,不食而死。他是晚
唐著名的山水诗人,词亦清雅可爱。著作有《一鸣集》。【注释】
①坼(chè):裂开。②旋:俄顷之间。③从容:舒缓,不急进。【评解】
司空图生于晚唐,身经乱世,对眼前事物易生感慨。这首小词,感时伤世,借花抒
怀。明知满枝红杏“旋开旋落旋成空”,却依然从容酹酒,遥祝东风,愿留春光暂
驻。画意诗情,深深吸引了读者。【集评】
唐圭璋《唐诗纪事》,司空图隐王官谷。每岁时词祷歌舞,与闾里耆老相乐。有《
酒泉子》云云。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表圣为唐末完人。此词借花以书感。
明知花落成空,而酹酒东风,乞驻春光于俄顷,其志可哀。表圣有绝句云:“故国
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与此词同慨
,隐然有黍离之怀也。杨柳枝
桃源①仙子不须夸,闻道惟裁一片花②。何似浣纱溪③畔住,绿阴相间两三家。
【注释】①桃源:桃花源。
②一片花:陶渊明《桃花源记》谓桃源洞外有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云
云。③浣纱溪:又名若耶溪,在浙江绍兴市南,即西施浣纱处。【评解】
江南山青水秀,风光旖旎,胜似传说中的桃源仙境。词人用淡雅的笔墨,传达出人
间春色的无限情韵。司空图诗宗王维山林隐逸之风,其词亦然,清新自然,雅洁可
爱。张曙浣溪纱
枕障薰炉①隔绣帷②,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相知。天上人间何处去?旧
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作者简介】
张曙小字阿灰,四川成都人。侍郎张?之从子。唐昭宗龙纪元年进士,官至拾遗。
曙工诗善词,才名籍甚。颇为乡里所重。【注释】
①薰炉:炉烟薰香。薰:香草,亦香气也。
②帷:屏幔,帐幕。绣帷:锦绣的帷幔。【评解】
这首小词,委婉地抒写了相思之苦。眼前房帷依旧,花月如常,而斯人隔绝已两年
。
人间天上,何处寻觅!“旧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此情此景,益增相
思。全词情思缠绵,真挚感人。【集评】
孙光宪《北梦琐言》:唐张?侍郎,朝望甚高。有爱姬早逝,悼念不已。因入朝未
回,其犹子右补阙曙,才俊风流,因增大阮之悲,乃制《浣溪沙》,其词曰:“枕
障薰炉隔绣帷”云云。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第三句问消息于杏花,以年计也;
诉愁心于明月,以月计也。乃申言第二句二年相思之苦。下阕新愁旧恨,一时并集
,况“帘垂”、“微雨”之时,与玉?生“更无人处帘垂地”句相似,殆有帷屏之
悼也。陈廷焯《别调集》卷一:婉约,对法活泼。吕岩梧桐影
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作者简介】
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
山学道,不知所终。【评解】
夕阳西沉,秋风萧瑟,期待故人之来,心情焦急。词中人搔手踟蹰,徘徊徜徉,其
久盼不至而又不忍离去的缱绻之情,微嗔之意,呼之欲出。北宋柳永《倾杯》词中
“愁绪终难整,又是立尽、梧桐碎影”,即袭此意。【集评】
《竹坡诗话》:大梁景德寺峨眉院壁间,有吕洞宾题字。其语云:
“落日斜,西风冷。幽人今夜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字画飞动,如翔鸾舞鹤
,非世间笔也。宣和间,余游京师,犹及见之。
陈岩肖《庚?诗话》亦载此事,与此小异,“落日斜”作“明月斜”。
婉约词二
无名氏菩萨蛮
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含笑问檀郎①,花强妾貌强?檀郎故相恼,
须道花枝好。一面发娇嗔,碎?②花打人。【注释】
①檀郎:晋代潘岳小名檀奴,姿仪美好,旧因以“檀郎”或“檀奴”作为对美男子
或所爱慕的男子之称。②?:揉搓。“挪”的异体字。【评解】
这首《菩萨蛮》,生动地描绘了折花美女天真娇痴的神态,讴歌男女间的爱情。写
得流丽自然,面又细腻入微。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集评】
杨升庵曰:此词无名氏,唐玄宗尝称之。盖又在《花间》之先也。
《词品》“美人”作“佳人”,“须道”作“只道”,“一面”作“一向”。
醉公子
门外?①儿吠,知是萧郎②至。?③袜下香阶,冤家④今夜醉。扶得入罗帏,不
肯脱罗衣。醉则从他醉,还胜独睡时。【注释】
①?(wō):一种供玩赏的小狗。②萧郎: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
③?(chǎn):光着。④冤家:女子对男子的爱称。【评解】
这首词题为《醉公子》,即咏醉公子。诗人着意于“醉”,刻画人物内心活动,极
有层次,写得辗转多姿,曲折有致。于朴素自然中,体现深厚的情味。【集评】
《怀古录》:此唐人词也。前辈谓读此可悟诗法。或以问韩子苍,苍曰,只是转折
多耳。且如喜其至,是一转也。而苦其今夜醉,又是一转。入罗帏是一转矣,而不
肯脱罗衣,又是一转。后二句自家开释,只是一转。直是赋尽醉公子也。
皇甫松梦江南
兰烬①落,屏上暗红蕉②。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③。人语驿④边桥。
【作者简介】
皇甫松一名嵩,字子奇,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唐工部郎中皇甫?之子。工
诗词,尤擅竹枝小令。能自制新声。【注释】
①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②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③萧萧:同潇潇,形容雨声。④驿:驿亭,古时公差或行人暂歇处。【评解】
烛光暗淡,画屏模糊,词人于梦中又回到了梅熟时的江南;仿佛又于静谧的雨夜中
,听到船中笛声和驿边人语,亲切无比,情味深长。【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调寄《梦江南》,皆其本体。江头暮雨,画船闻歌
,语语带六朝烟水气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情味深长,在乐天(白居易)、梦得(刘禹锡)上也。
陈廷焯《白雨斋词评》:梦境化境,词虽盛于宋,实唐人开其先路。
徐士俊《古今词统》:末二句是中晚唐警句。采莲子
船动湖光滟滟①秋,贪看年少信舡流②。无端③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注释】①滟滟:水光摇曳晃动。②信舡流:任船随波逐流。③无端:无故。
【评解】
一、二句与三四词写采莲秋湖,情态淳朴天真,一如荷之出水,不沾尘染。词中句
末原有小字“举棹”和“年少”均为传唱时的和声,以加强词的音乐效果。
【集评】
万氏《词律》:“竹枝”之音,起于巴蜀。唐人之作,皆言蜀中风景。后人因效其
体于各地为之,非古也。皇甫子奇亦有四句体。所用“竹枝”、“女儿”,乃歌时
群相随和之声。犹《采莲子》之有“举棹”、“年少”等元遗山《遗山集附录》:
皇甫松以《竹枝》、《采莲》排调擅长,而才名逊于诸人。《花间集》所载,亦止
短歌小令耳。
况周颐《餐樱庑词话》:写出闺娃稚憨情态,匪夷所思,是何笔妙乃尔。
李存勖如梦令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①。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
落花烟重。【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