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
与结拜小弟马均一起在深山中浑浑噩噩度日的张虎,也年满十八岁。
而此时的曹操,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不过,他并不满足于丞相的称谓,于是便有了汉天子下罪己诏,痛诉自己治国无能并派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曹操为魏公的闹剧。
这中间还有个小插曲,曹操当时不知道手下人到底怎么看待他想要当魏公这件事。因此,他私底下指派心腹董昭等秘密的询问他手下最重要的幕僚群。
其中,第一个被私访的,便是身居尚书令一职的幕僚长荀?。
曹操想知道这位对他的曹魏江山有着无上贡献的重臣,在看待他进位公这一件事上的意见如何。
不想,曹操自己认为对他最忠诚的心腹老部下荀?,却认为此事万万不可。更甚至进而反对他进位魏公。
本是他曹操最器重的首席心腹,却在这等关键问题上,给他投了反对票。这自然引得本来肚量就不怎么大的老曹大为不满,更做出了让后世唾骂千古的【空食盒索命】这一荒唐事件,让本是他最重要的谋臣荀?,丢掉了小命。
这段故事在三国志魏武本传和荀?传上都有记载,此处也不再细述。
一直以来,很多历史文献总爱把【身在曹营,心在汉】又或者【心忧天下,匡复汉室】等等华丽字眼送给徐术和诸葛亮这两个人。
其实,不论是比忠于汉室的决心,还是比以身作则的行动来讲,荀?才是堪当这两项美名的人。只不过是因为罗老先生一厢情愿的褒刘贬曹,才把这忠君爱国的美名,都给了刘家班底人员戴上了。
荀?的一生,其实才真正是为了匡扶正处于倾倒边缘的汉室江山而奔波努力。只是可惜,他错以为自己一直跟随的曹公也是胸怀与他一样高尚理想的同志。
曹操是什么样的人,历史早有公断。
不过,无论褒贬与否,但至少起兵初年曹操还是有做管、乐之人的雄心和自觉地。
只是随着他地位一步一步的攀升,随之而来的他手中的权利,也一步一步的加大。这样的结果,让他最终还是成为了权利欲的俘虏。这样的现实,让一直忠心跟随于他,勤勤恳恳为他劳苦奔波了大半辈子的荀?,大失所望。
荀?此刻的心情,宛如一个嫁作人妇几十年,到头来还没得到善终的女人。
他那份悲凉和哀怨,确实足以叫人痛不欲生。
是以,即便老曹不送来空食盒,这已经心灰意冷的荀令君,恐怕也早就有了自裁的死心。
不过,猜测只是猜测,历史也只是人写的历史。
不是亲眼所见的事情,你我又如何说的清真假?
闲谈完毕,书归正传。
【三国志,吴主传。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初,曹公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征令内移。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余万皆东渡江。江西遂虚,合肥以南惟有皖城。】
这是历史记载,其实这次濡须会战,曹操也不是徒劳无功。
实际上曹操的中央军不但攻破孙权的江西营区,还生擒了孙权麾下叫公孙阳的都督。
但是曹操看到孙权的舟船、武器、士兵及部队的纪律整齐肃然,深知这种军容训练有素的军队,不力拼苦战,很难下咽。不如敌强则避之,待可趁之机,再图江南,于是传令收兵北还。
曹操北归后,留张辽、乐进守备合肥以防孙权,独命李典巡游滨江郡县,以督察百姓内移完成情况。
话说这日,李典带着一队小兵巡查完薪春郡后,欲借道庐江郡六安城折反合肥,一路上看见城镇村落皆已十室九空,心中自不免闷闷不乐。
队伍正在一个山脚的村落行着,忽见村后一高山拦于路前,问左右小卒此是何处,小卒答[天柱山]【注,其实就是现在的大别山,只是那时候不叫这个名。】
李典抬头遥望,见一山峰高耸入云,谓之天柱实至名归。又见此山峰后仍是群山连绵不绝,心中盘算怕是走错了路了。
正欲传令改道,却见有一小路若隐若现,又蜿蜒直达山林深处,李典寻思莫非此山中仍有百姓居住?当即命令继续沿山路前行。
又行半日,天色以近申时[下午4点]
李典见林中小路仍旧蜿蜒不见尽头,正思索是不是还要继续前行。突然,坐下马愕然止步不前,如何催打也不见所动。
见自己的坐骑居然不听他的使唤,李典正自奇怪,就听得左边树林传来一声沉厚的虎啸,惊的他坐下马人立而起,险些将他抛下马去。
一旁小卒见状,忙上前将马安抚住,李典这才能从容下马。
寻常人听闻如此虎啸山林,恐怕早吓得失魂落魄。但李典却不同,当他听得虎啸,觉此物应当距此不远,当下大喜。他从小习武之人,于老虎之类本就不怕,此刻更盘算着若能得虎皮一张,岂不美事一桩。于是,乃命小卒们看好坐骑,他只带长弓钢刀只身一人寻声而去,留下小卒们一个个面面相觑。
他往前行得数十步,又闻一声虎啸,这次更绝觉近在咫尺,忙止住脚步。跟着又猫着腰,将身体隐于长草之中,蹑手蹑脚缓慢的往前挪动。
又挪动约十来步远,绕过一棵大树后,他已经能听见那老虎的喘息声。
由于面前杂草太深,阻挡了向前视线。不得已,李典慢慢往上探出脑袋,想一窥此兽究竟。
哪知,这一抬头不要紧,他却瞅见自己左前方数步远处正立着一个背向他的兽皮大汉。在这大汉对面三步远处,更有两只斑斓大虎成左右包夹的态势紧盯着这兽皮大汉。
看情形,这一人二兽相持应该有一阵功夫了,李典心中如此揣测。
那两只老虎正低埋着脑袋,前爪不断抛地,长尾左右急甩,看样子就要准备攻击对面的目标。
而这大汉竟然赤手空拳只身立在如此猛虎面前,只这份胆量就令李典钦佩不已。
由于从他藏身处只看得这大汉右脸颊少许,故此刻李典只知道此人面色黝黑,且脸颊上满是鬓髯,乃是一个身材长的极为雄壮之豪汉。
因为此人是背对着他,且此刻这兽皮大汉正全神贯注的注视着对面的猛虎。是以,李典认为此人应当全然不知道他的存在。又想及此处乃深山,而此豪汉身着兽皮,显然此人当是此山中猎户。若能得此人帮助,要穿过此山当是非常容易的事。
想到此处,李典悄然将自己长弓握在手中,又将背上箭囊中拔出一只利箭搭于弓玄之上,只待此大汉搏虎如有意外不利时,好施援手。
正当李典心中盘算停当,那兽皮猎户对面右边的老虎却慢慢的往这猎户右侧,也就是往他李典藏身这边移动。
这样一来这,两只老虎已经完全形成对大汉的一前一后的完美包夹势态。
而此时这猎户居然象睡着了一样,对老虎的包夹动作视若无睹。这令李典大讶,一来惊异老虎如此狡猾,居然懂得这前后包夹。二来,也为这猎户心下担忧。
但是,由于这只主动迂回包夹的猛虎是尾部向着李典。也就是说,从他这个角度射去的羽箭,最多只能将这只老虎射伤,却断不可能将之射死,因为他无法瞄准老虎的胸腹要害。
正当李典考虑是不是有必要就算得罪此猎户,也要抢先出手射伤他面这只前老虎的时候,那两只老虎发动了对猎户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