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历朝历代的尚书府官员那都是朝内脾气最牛的官员。
为何?
慨因这些尚书大人们,不是身兼百官监察录用、薪俸赏罚这等实权,就是主掌人口户籍、兵马粮草等等国家厉害之关键。
更重要的,是因为尚书府是最接近中央的内阁,俗称‘凤凰台’,这些人可都是天子天天能看到的人物。
因此,他们可以时不时跟领导人吹吹耳旁风、打打小报告。
故而,虽然各部尚书甚至其尚书令论品级都不算大,但文武百官见尚书大人们往往还是点头哈腰。
他等怕的不过是担心自己莫名其妙的就被扣了点俸禄,又或者丢掉了头顶的乌纱。更甚至丢官是小,掉了脑袋那就罪大了!
不过,这时魏国才刚刚兴建,国务中正真主事的还是曹操那丞相府还仅存的东曹,及其下属的令、丞。
所以这时的曹魏政府,只设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并安置了自己人做统领各曹尚书的尚书令和尚书仆射,这一正一副两个要职。
最早出任尚书令的是曹操非常信任的大谋士荀攸,只可惜这荀公达命不长寿,当上尚书令不久就病逝。【注,荀攸,字公达。】
而在他之后,便是有三龙之首美誉的华歆接任。
然而,这尚书令往下身有总督下属各部办理事务的职能,对上则还有汇报朝务的职责。
因此,这尚书府内,多数时候都是各曹尚书在主事,而这尚书们的头头那尚书令和尚书仆射二人,却多在身为百官之长的丞相身边听后调遣。
具体到五曹,又分别是主掌选用官吏的吏部曹,又称选部;
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的左民掌;
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的客曹;
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的五兵曹;
以及掌管军国支计的度支曹。
当然,这其中以吏部尚书最为重要,是为首曹。并且这时候的吏部尚书,乃是三国大名人之一,大名士崔琰,崔季?。【注,虽然三国志中有‘尚书歆至,拜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荀?为尚书令。’这段记载以考。但魏氏春秋中却又有荀攸为尚书令,凉茂为仆射,毛?、崔琰、常林、徐奕、何夔为尚书,王粲、杜袭、?觊、和洽为侍中这样的说法。再加之,这些记载上面,都没有明确标注毛?这些人到底身兼哪曹尚书,故而笔者在这里只能根据故事的后情来考量了,还望诸位读者朋友不要过多较真才好。】
张虎听完夏侯?为其解说尚书府的各曹职能后,顿感头大如斗。
好在他想到,有夏侯?这样的权贵重臣亲自带路帮他办事,那还有哪个尚书大人敢在其眼皮底下为难他。这么一想,才算把闹哄哄的脑袋渐渐安定下来。
夏侯?带着张虎一路闲庭信步的来到尚书府,进得府内,直接就找这主管官员事务的吏部曹尚书,崔琰。
话说,此刻这崔琰正在埋头审理公文,听到门外的护卫唱到‘伏波将军有事求见’。
听到夏侯?这样的大贵人亲自来找他,吓得崔琰赶忙放下了手头的公文,就打算出门迎接。却见到那夏侯?已经带着一个毛黑脸的巨汉走进门来,遂赶忙离开自己办公的书案,又恭谨的准备依礼数给夏侯?下跪请安。
看到对方如此尊敬自己,再加之这崔琰乃是大名士,故而夏侯?也客气的将对方揽住,不让其下拜,更好言笑道
[夏侯?此来,别无它事。只因昨日曹公钦点这位马壮士为武威校尉,老夫恐他马云初来乍到找不到门路,不知道如何倒换这官文手续,故而亲自领着他来找你曹办理,还望崔尚书你不要责怪老夫多事才好。]说完捋着胡子,笑呵呵的看着这吏部曹尚书。
崔琰闻言,赶忙说道[确然刚刚收到曹公手谕,下官正在为何人是这马云而头痛,不想夏侯大将军竟然亲自将他带来,这却省去了下官不少的功夫啊。如此,下官感激还来不及,又怎么敢埋怨大将军哟。]说完一捐到地。
夏侯?笑着摆手道[罢了罢了,崔尚书不用说这些客套话,赶紧办正事吧,少时老夫还要带马云兄弟去他曹办事。]
那催然赶忙应是,转身吩咐手下人被好文书笔墨,又准备好那些奖品和印信绶带,这才对张虎满脸堆笑的说道[马壮士请来画押,下关也好将文档归案保存。]
打从一进这吏部曹尚书府内,张虎看到这个吏部尚书那副官场的嘴脸就一肚子恶心,几乎要吐。
但转念想到别人终究是给他办事,那他也不便发作,故而【哦】了一声,就大刺刺的走到文案前,准备签字画押。
哪知道,他一看到那公文上满是些密密麻麻的小篆行文,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画押。
不得以,他转头问这吏部曹尚书道[某粗人一个,不懂得如何画押,还望崔尚书教导一番。]
崔琰听到张虎如此说,慌忙躬身向前,指着行文下一处略空白的地方说道[马壮士将自己名讳写在此处,再按上手印就可以了。]
张虎一听说这当官还要按手印,心中犯嘀咕,转身就对这个尚书大声说道[又不是卖身契,干嘛还要按手印?]心中有此顾虑,他只是看着那款文书,却迟迟不肯动笔,更不肯按手印。
这崔琰见他面前这个长相异常凶猛的毛脸汉子这样瞪着他大吼,当时就吓得他肚子里的一颗肉心【噌】一下就到了嗓子眼。走神了好半响,他才挤出一句[此乃朝廷定下的规矩,下官也不敢擅自做主呀!]说完转头看着夏侯?,露出一张苦瓜脸。
夏侯?看到这等情形,意味深长的笑着对他道[确然有这些规矩,马兄弟不可胡闹。若兄弟嫌麻烦,直接按个手印也可。]
夏侯?之所以这样说,其实还真以为他这毛脸的汉子是个不识字的粗人一个,自然不相信他会写字,因此才怕他难为情而让其只是按手印即可。
哪知张虎在听到夏侯?都这样说了,觉得他不好再倔强,竟然出乎夏侯?的意料一把将书案上的毛笔拿好,俯身下去一阵乱画。
夏侯?在一旁看到此景,心中暗笑,那自然不会对他的签名抱什么期望。
张虎草草将名字划下又按了手印后,才对那吏部曹尚书道[喏,完了,还要咋办?]
崔琰将公文接过来一看,发觉他那【马云】二字竟然写的龙飞凤舞,苍劲有力,心中暗忖[没想到这面相如此粗鲁的莽汉,尽然也写得一手好字。]遂抬头大有深意的看了他一眼,才笑呵呵的说道[真看不出马校尉好文采啊,写得一手好字。]
本来还在一旁等得不耐烦的夏侯?听到这一向严肃的崔尚书居然如此说,讶道[当真?]
那催然闻言,赶忙捧着刚才张虎签的那份文书,递送到夏侯?面前恭敬的说道[下官怎敢在大将军面前打谎语,夏侯将军请过目。]
夏侯?接过这文书一看,也如那吏部曹尚书般一脸震惊,好半响才对张虎道[真看不出啊,马兄弟如此粗豪的侠士竟然写得出这么华丽的好字,难得,难得!]
张虎本来对自己写的那两个字不觉得什么稀罕的,经过这尚书和夏侯?如此一炒作,搞得来连他自己都不敢坚持己见了,慌忙跑过来认认真真的看了看自己写的【马云】两字。
但不论他怎么看都觉得他这名字写普普通通,又再横向与这公文上其他人写的字做一比较,也不觉得他这字没有什么十分特别好的地方。
据此,他暗自思忖[这字在洒家印象中,最多也就只能算中上之品而已,他两人犯得着如此大惊小怪么。莫不是他二人有意吹捧洒家?]
他正思考着这其中奥妙,忽然脑子里闪过一道灵光,让恍然明白这两人为何对他书写如此普通的字大惊小怪了。
此刻,他已经恍悟,似他面相如此粗旷之人,以对方看来,也定然是认定他乃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莽汉。别说字写成这样中规中矩,在他等看来,只要他能把字看懂就算不错了。
心有此念,他暗自决定以后还真要注意下这些细节上的问题才好,不然别人怎么会相信他是个莽撞的武夫?
张虎心中一番思索得出如此答案,又看到这两人惊讶的表情,马上信口胡扯道
[少时马某人还在扶风,家父教导颇严,是以马云这名字还是能写的周全。不过,也断不至于像二位说的如此之离谱,还什么好字连连,那就简直把我马某人捧上了天咯!]说完假装得意一般的哈哈大笑。
夏侯?和这尚书崔琰见张虎如此说,这才不再怀疑有他,都若有所悟的点点头,连道‘原来如此’。
PS,从这一章开始,书中涉及到的一些汉朝的条文制度颇多,如果大伙儿有兴趣详细了解的话,可以参见笔者另外上传的一些杂记。希望对大家看懂本文有帮助,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