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创一流”理论
高中时期,同学袁耀得给我们介绍他初中时的事情,提到他们初中语文老师给他作文的评语是,“二把手”的功力。什么意思呢,就是他的实力是二流的水平,但有时能够写出超一流水平的文章来。
其实社会上很多的事情都是这样的一种现象,二流水平的人员通过一些灵感、努力的汗水、时机等因素最终创造出具备一流实力的同行者也无法复制和比拟的作品、理论、事业等东西。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时的成绩并不突出,连工作都找不到,可他后来提出的相对论改变了整个物理学大厦的构建结构。而达尔文青年时期游手好玩,他爸爸甚至对他已经基本上感到绝望,认为他将来一事无成的结局会给整个家庭带来羞辱,达尔文在一次环球考察后,他写出了《物种的起源》,让世人都知道物种是向前进化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等道理。
在我记忆中最为明显的例子莫过于,美国某实验室对某个理论的知识了解得非常的清楚,也知道验证这个东西只有通过观测并记录到某太空位置某个雷达还是什么波的频率,他们辛辛苦苦地工作了十几年一无所获。哪知某海军退伍员和其同伴偶然间就得到此数据,当然海军员不当兵后进了大学,美国的政策好像都是这样的,当兵退伍就可以免交学费、轻松进高校,骗得人家那些黑人、华裔、没实力的青年全都帮他们到战场上去“送死”。有点偏离主题,回到正道上来说,相信这个退伍员的水平、学识怎么也比不上实验室的博士、博导、教授级的人物,可机遇首先降临在低水平人的身上,而且他牢牢地抓住着,只能怨天不怨人啊,这就是所谓的“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最后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刚才提到的那两位,实验室的只有艳羡的份儿。
在考研时期看到的一篇文章,里面说道很多的名人在开始时期都是表现平平无奇,完全不能预示将来有这么大的作为,可后来他们却建立一番令人只能望其项背的事业,而那些开始比他们表现优异的人,后来的成绩反而比他们要小得多。文中讨论到:“过去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将来的不成功,以前的领先并不表示着以后一直领先,《新约全书》中福音说过,‘但是,许多领先者可能成为落后者;最落后者可能成为领先者。’”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二流创一流”理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现象呢,很简单。这些人起初的不成功,只是他们并没有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这时重要的表现方面,而且某些自身的环节还未达到最佳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后,他们的各个环节都处于最好的境界,主要的心思也花在关键的事情上,很好的结果自然而然地出现的。
整个事情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磨练,没有经过磨练他们就不会各个方面都处于成熟的状态,没有经过磨练他们就不会清楚自己的长处在哪儿;只有经历过磨练他们才能有所感悟、有所获得,只有经历过磨练他们后面才会成功。也可以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当然不经过磨练他们后来可能也会达到一定的高度,但这个高度明显要比磨练过的低一些,就像那些一帆风顺的、坦途无阻的人,他们的事业只能停止在某一个程度上,要想再前进,必须突破瓶颈、经历磨练,这就是二流实力的人员为什么能搞出一流水平的同行也无法做到的东西的原因,因为等待他们的磨练比一流的要多得多、难得多。
也并不是每个二流成员都能创出一流作品的,只有那些本身具有一流潜能的人,在开始没有表现出来,磨练一段时间后,在后来的日子里把自己的实力发挥地淋漓尽致。我感觉自己就是二流的成员,不论是在小说上面,还是在科学方面,都是中等水平的实力,并没有具备一流的暗力,所以努力争取创出一流的成果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
其实你、我都是二流的水平,大家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嘛,只是绝大多数人早就放弃拼搏的心态,过着麻木不仁的日子,度着放荡无望的生活,只能是一代不如一代、一日不如一日、不进步,就是后退着下去。
“天下第一”理论
第一是很多人都想得到的,是每个行业的成员们所梦寐以求的。就拿高考来说,君不见每年各省的高考状元被各名校踊跃相争、打得头破血流,各高校开出来的条件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优越,好多企业也来插一手,状元楼、庆功宴、赞助费等项目令人应接不暇。一家之中只要出一个状元,全家下一辈子都不用愁,因此每年参考的“高材生”们都想把这个名号抢占在自己的手上,甚至有的人参考两、三次,不把它拿下来不甘心就此上大学。
其他行业也是雷同,每年要花上一大笔钱财、一大段时间、一大批人员来搞一个该行某某方面第一能手、第一高人、第一……全面第一、安全生产第一、……第一的拼比,反正什么东西、什么竞赛都来一个第一,不把第一进行到底,誓不罢休。得到第一的既有金钱、实物等物质方面的嘉奖,又有荣誉、证明等精神上的表扬。把这个第一亮给常人一看,啧啧不绝,了不起啦,好家伙,跟着他屁股后面干是不会错的,或者就要这位仁兄,万里挑一的人才啊!因此为了争到这个第一,各人都是八仙过海――尽显其通,使出全部的力气、所有的心思、能会的东西,不惜一切的手段。
体育竞技比赛更是如此,每年这个赛、那个赛的,非得比出一个第一来。得第一的不仅拿的奖金多,而且有很高的荣誉,冠军的那个受欢迎度完全是亚军所不能想象和比拟的。时间的一流逝,几年之后一问当年的亚军是谁、哪个队、何国家,众人哑口无言,因为大家都忘记得一干二净,好像冠军是某某人、那个队、某国家,这个在各人的头脑里还多少有点印象。因为这些事情,因此每个参赛运动员、球队、国家队都是想尽一切办法、挖空整个心思,不把这个第一拿下是没脸回去见“江东父老”的。
可你真觉得他们是第一吗?他们的水平是世界最一流的吗?
下面这段对话是真实的写照,A、B两君走到一起来,
“王公,您老是某某界的泰山北斗啊,我一直敬仰的很!”
“过奖,过奖!木公,您老才是某某圈的领军人物,敝人素来欣佩得不得了!”
“不敢当,不敢当!那么你、我不都就是……,哈哈,哈哈――”
“确实,你、我……,呵呵,呵呵――”
……
两个无耻的家伙。
恐怕很多人都没看懂上面的对话,说简单一点就是两方相互吹捧一下对方,天下第一的帽子就戴在自己头上。更有一些无耻者,自我把天下第一的名号标榜在自己的额头上,到处转悠着、吹嘘着,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作者简评:这两个歪理,反正我是比较喜欢的,第一个说明只要努力、坚持,什么水平的人都能最终的成功;第二个揭露了残酷的现实、无耻的鼠辈、肮脏的手段、恶毒的人性、世俗的短浅……
对于第二个里面所说的道理,足球界某球星的言辞最有代表性,这些所谓的杯有什么意思叫我去参加的呢,只不过是一个球队的婚礼,其他球队的葬礼而已。我干嘛还去凑热闹,看人家的高兴,思自己的痛苦,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