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怪胎之二
作者:木公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167

那么可不可以不选择呢,或者两个方向都选择,亦或选择之后绝不会懊悔之初的举动?答案都是否定的,一定要选择,就算你两个方面都不考虑,也是一种选择。做过之后自然会悔不当初,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从来不伤心当年的行为,我从来不犹豫在这些模棱两可的事情上,我从来不举棋不定,我从来不……

实际上他从来都是在睁眼说瞎话,他从来都是在阳奉阴违着,他从来都是在碰着运气踏冰过河,他从来都是在……成功的人士自然是为自己最初的“英明之举”而沾沾自喜着,失败的寇者可见是对之前自我的“千古失足之恨”而遗憾终生着,可谁会料得到最后的结局,只能是以成败而论英雄。假如环境稍微改变一下,英明之举完全有可能成为昏庸之招,失足之恨则转变为人人颂扬的果断明择。

最好的例子,就是赤壁之战,风流才子杜牧写得更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哪轮得到后面的文人骚客感叹“人生如梦,一樽还捋江月”、“生子当如孙仲谋”,更别提愚弄世人(既指当世之人又括世世代代之人,罗贯中的水平还是够可以的啊!)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当然如果是另外一个结果,说不定引更多、更优秀的佳作出来,比如“东风怎不周郎便,铜雀春深奈二乔。”“生子当如曹孟德”肯定不会在这现世,因为用在此景下不合意,但北方怀才不遇的骚人估计会有此佳句。

而我们中国人最讲究、最追求、最欣赏、最……的就是以成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显然外国人也爱玩这一套,似乎没有我们中国人这么过火。就像德国足球明星埃芬博格所说的,不管什么杯,都是十五个球队的葬礼,一个球队的婚礼,我干嘛要去追求这个婚礼和葬礼呢,多纠结啊(以前的杯赛一般是十六只球队竞争)。多经典的话,多形象的对比,多会刻画世人的嘴脸和贪婪(同样既指当世之人又括世世代代之人,埃芬博格的水平岂是一般文学家所可比拟的?诺贝尔文学奖专家们的水平确实不敢恭维,而我们中国人还在一直纠结这个奖而不努力去发展自己的实力,整天喊口号有什么用。其实这个奖拿不拿无所谓,拿了能代表我们的水平真的是世界级的了?不拿也没什么啊,又不会少半斤肉,关键是科技真正的进步、人才的大量涌现、人民生活水平真正地提高、全民素质大跃进。而不是什么GDP、股票、国家外汇储蓄、房价、又抓了一个大贪、XX门、OO圈、赴死坑跳楼之类乱七八糟的事情,做点实事吧,每个人!)。

扯得有点远,回到正题,完了,无话可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