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亮虽说是支书助理,毕竟是一个外人,在村里一些事情的讨论上,他本不方便发表意见,但他也很关心村民的生活,对大家业余喜欢赌钱有所了解,赌钱确实会滋生一些家庭矛盾,甚至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商亮忍不住插话说:“李书记,我有个建议。”李爱民感兴趣地说:“哦?你说,什么建议?”商亮说:“我觉得村里应该建一个老年活动室,现在村里的老人很多,就是一些种田种瓜种蔬菜的,忙的时候忙,空闲的时间也很多,给他们提供一个娱乐活动的场所,比如打牌、下棋、打乒乓球、读书、看报等等,有专人负责管理,不允许在活动室参与赌博,是不是情况会有所好转?”
李爱民笑道:“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你的建议不错,不过,建老年活动室需要钱,钱从哪里来?其它的村干部有油水可捞,咱们村是清水衙门,就一个塑料厂村里能收点房租,给村里补贴点办公费,给村干部发点福利,哪还有余钱?”商亮真不知道村里居然和自己一样穷,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没钱还真是办不成事,商亮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李爱民接着说:“花桥镇的经济水平,在全区的乡镇来说,也是排在上游的,但老爸富不等于儿子富,咱们江湾村的经济相对落后,这并非村里不努力,而是由江湾村一贯的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模式局限的!农业只能混饱肚皮,不能带领大家致富!咱们村一年20万元的办公经费,还是由其它经济发达村支援的,加上上面给村里农业、民政、水利等方面的资助款,村里就这点家当,要支付五位联防队员的工资,还有老马、老郭、桂宝和门卫老陈的工资,要不是我压缩了招待费开支,恐怕村里要入不敷出了!”
马会计说:“我是村里的会计,村里的收支帐,我是小葱伴豆腐,一清两楚!自从李书记上任后,一是村里的账目公开透明,二是村里不再欠钱过日脚了,不但还清了多年前的旧帐,帐上还有十来万余额,这点钱,可能还不如有的村民家里的储蓄多,但李书记作为一个农业村的支部书记,做到这点已经很不容易了!”王根林说:“老李的为人和能力,我是佩服的,他要是不当村支书,或许早就发了,但老李刚才说要解放劳动力,对于这点,我是不理解,空闲的人多了,挣钱的机会就少了,还怎么谈发展?”
李爱民笑道:“我的话还没讲完,解放劳动力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要利用劳动力!”郭兴元说:“咱们村既不靠近商业区,又不靠近工业区,没法开店做生意,闲人一多,怎么安排是个问题啊。”王根林说:“怎么利用劳动力?你阿舅开的塑料厂,不需要那么多人吧?”李爱民说:“发展经济既可以利用优势条件,也可以无中生有,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王根林说:“老李,你说,怎么创造条件?”李爱民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江阴的华西村,为什么能在二十年间,发展为中华第一村?就因为他们搞工业发展起来的!”
张桂宝说:“李书记想搞工业?咱们村穷得丁当响,我担心能行吗?”郭兴元说:“是啊,咱们既没厂房,又没项目,更没技术,搞工业能行吗?”马会计说:“我拥护李书记的决定!这些年我看在眼里了,只要李书记想做的,就一定能说到做到!”王根林不以为然地说:“想法虽好,但要符合实际啊!咱们比不得那些依靠地理条件发达的新农村,江湾村自古就是个农业村,就应该以粮为纲,围绕农业生产找思路,村里要是搞养殖业或是种植业,我倒是一百个赞成,要是搞工业,我看有点脱离实际!”
李爱民说:“咱们要解放思想,要敢于尝试,不去想不去做,哪有成功?村里的农田重新规划后,除了满足大农户的需要,还有多余出来的地块,我们可以建造厂房,对外出租!先有梧桐树,后有凤凰来!有工厂来经营后,这里的富余劳动力,就能找到工作,有了工作,就能增加收入!”王根林说:“说得轻巧,办老年活动室的钱都没有,哪有钱造厂房?”郭兴元说:“是啊,没有钱怎么办?”李爱民说:“这个我已经设想好了,一向银行贷款,二向村民集资,只要把厂房造起来,再招商引资,咱们村就有希望改变现在温吞水的面貌!”
王根林说:“我看这个项目有点玄!向银行借贷,村里拿什么做抵押?向村民集资,现在上面不是不允许集资吗,这么搞能行吗?我觉得还是稳妥点比较好,村里就现在这样没什么不好,老话说‘想发财,穷得快’,你可不要让大伙背上一身债啊!”李爱民摇摇头说:“老王,你太保守了!带领江湾人走上致富路,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对农村人员再就业和创业有扶持政策,如果造厂房的预算是一百万元,那么,贷一半的款,我还是能办到的,另一半就要靠大伙的集资,平均下来每户一千元,就能凑够五十万元,这个不是一般的集资,这个实际上是投资入股,将来的租金收入,除了偿还贷款和利息,剩下的利润,按入股比例全部分红给村民,村里不取一分钱的截留!”
马会计笑道:“李书记这么一解释,我更明白了,李书记这么做,全是为了咱江湾人啊!我还是那句话,李书记的主意,我支持!”王根林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还是觉得这事要慎重一点,致富要一步一步来,比如多养几头猪,多种几亩瓜,要是欠了一屁股债去造厂房,万一租不出去怎么办?我是江湾村村委会的主任,我也有责任为村民负责,我投反对票!”郭兴元说:“虽说我不知道村里造了厂房后,有没有人来开厂,但我还是支持李书记,李书记是为了二千三百多个江湾人,才想出这办法,到底行不行?要试了才知道!”
张桂宝说:“平时我都支持李书记的,这件事,我觉得老王讲的也有道理,借钱办的事,总让人不放心,再说,一户集资一千元,有的人家要是不愿交钱怎么办?”李爱民说:“我说的是平均数,愿意多交集资款的不限上数,不愿集资入股也没关系,反正按入股比例分红,公平公正的。”张桂宝说:“现在村里就一家塑料厂,有时飘出的气味就让人难受,要是厂子多了,是不是气味就更重了?我也觉得,咱们要是在养殖和种植方面,带领大家发展或许有戏,要是招来工厂,这个很难说啊。”王根林瞟了眼商亮,说:“我早说过了,要是镇里派个懂科学种田的大学生来,说不定能帮咱们村里大忙,派个懂文学的,有什么用呀?”郭兴元反驳说:“谁说小商没用?我觉得小商很好啊,不是他解决了村里农户的卖瓜难问题吗?”
李爱民说:“关于我刚才说的事情,大家表决一下吧,举手的表示赞成,不举手表示反对,弃权的请站起来,我自己肯定是支持自己的,为了公平起见,我就不参加表决了。”马会计和郭兴元各举起了一只手,王主任和张桂宝没有举手,李书记看了看,笑道:“现在是二比二,小商,还有你呢?你现在也是江湾村支部的人,你也有权表决,请表个态吧!”
商亮当然明白,李书记是希望他举手的,但从内心讲,对李书记的这次决定,商亮是持保留意见的。造厂房招商引资办厂,的确是好事,但靠贷款和集资做这件事,风险较大,万一不成功怎么向村民交待?村里也将陷入经济困境!张桂宝提到的气味的事,商亮早有察觉,塑料厂带来了空气污染,村民并没有警觉,如果引进的工厂,再次带来各种污染,这对江湾村的环境是一种伤害!
最近,商亮在网上浏览了很多网站,看过许多关于农村建设的文章,商亮觉得,如王主任所言,江湾村有江湾村的特色,村民可以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养猪、养鸡、养鸭、养鹅等,这里草多,小河多,采取放养式的生态养殖,在江湾村是可行的,种植方面,可以种瓜、种果树,还可以搞大棚蔬菜,反季节种植蔬菜,可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商亮如果举手赞成,实非出自本意,曲意逢迎,这有违他做人的原则,但是,如果不举手赞成,又非常过意不去!自他来到江湾村后,李书记对他十分器重,如对待儿子一样维护他,李书记这次的发展计划,似乎志在必得,如果商亮公开反对,如何面对李书记的厚爱?他在江湾村以后的日子,也将陷入尴尬!商亮思前想后,有点拿不定主意。
当商亮站起来时,李爱民愣住了!他没想到商亮会弃权,他以为商亮会坚定地站在自己这边!在李爱民的心目中,商亮不单是支书助理,他一直看好这个新来的大学生,认为这个年轻人值得培养,小商的未来有更大的发展前景,自己和这个后生有缘分,俩人会有很多合作,小商将是自己的好帮手,能帮助自己完成一些事业!可是没想到,眼下,小商竟然弃权了!这是为什么?是自己看错了人,还是小商城府太深?
商亮站起身,神色有点不自然,说:“李书记,王主任,我先声明,我站起来不是弃权,我是想说话。”李爱民松了口气,说:“你想说什么?”王根林笑道:“坐着不能说吗?你一站起来,我以为你要弃权了。”商亮说:“李书记的心里装着江湾的老百姓,时刻为村民的利益着想,让我十分敬佩!”李爱民笑道:“我是江湾村的支书,为大家着想是理所当然的。”商亮接着说:“现在办事都讲究*,李书记刚才说的事,能不能先征求一下村民们的意见,看看是否有大多数人支持,然后再作决定?”
李爱民听到商亮这么说,有点不高兴,说:“小商,你也是**员,你不懂*的实现是要经过一系列程序的吗?在村党支部内部还没统一思想之前,就拿到全体村民面前去投票表决,你认为合适吗?那还要咱们这些带头人干什么?村党支部先做出决定,内部通过了,再向村民公开,征求他们的意见,这样才能干成事,就好比打仗,领导先讨论决定打不打,再争取群众的支持,你让群众决定打不打,那还要部队领导干什么?小商啊,我要听的是你个人的意见,你扯群众做什么?”
商亮有点局促不安,他从李书记的语气判断,李书记对自己站起来说这番话很失望,但商亮不是个为了讨好领导就违心说话的人,这是他的性格。商亮为了表达完整自己的真实意思,继续说道:“李书记,请原谅我刚才的无知!您想方设法为村民谋福利,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李爱民打断说:“少说没用的恭维话,你想说什么就直接说,不要拐弯抹角!”
商亮咽了口唾沫,接着说:“村里打算造厂房,如果把厂房都租出去,确实有可观的收益,不过,村支部承担的风险也很大,因为钱不是自己的,而是银行和村民的,这就意味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李爱民插话说:“干什么事都要有信心,前怕狼,后怕虎,成不了事!”商亮说:“李书记,刚才张姐说过,工厂有可能给村里带来污染,现在提倡可持续发展,如果江湾村的环境被污染了,空气和水不干净了,人就很容易生各种疾病,挣的钱就得用来治病,那村里做的好事就前功尽弃了。”
郭兴元说:“小商说的也有道理,现在村里穷是穷点,但大家都很健康,长寿的人有不少,要是厂开起来了,生病的人多了,咱们就是好心办坏事了。”李爱民不悦地说:“小商,你的意思是反对我造厂房的决定了?”商亮说:“不是反对,我觉得,能不能折衷一下?”张桂宝说:“怎么折衷,你说来听听?”张桂宝对商亮的话很感兴趣,觉得有文化的想得就是多,看问题也比较远,不是只顾眼前。
商亮继续说道:“我来江湾村快两个月了,这里土地肥沃,河水清澈,物产丰富,是个典型的鱼米之乡,我深深地爱上了这里!我觉得,是否可以考虑在河里发展养鱼、养鸭和养鹅,在岸上养鸡和养猪?禽畜的粪便可以当庄稼地的肥料,不会造成污染和浪费。农业方面,除了大农户,以及现有的西瓜、蔬菜和西红柿的种植,还可以发展大棚蔬菜,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供应,我在东吴上学时,就发现逢年过节时,蔬菜卖的比平时贵一倍多,这个应该很有利润。”王根林闻言笑道:“小商,你是赞成我的看法了?”
李爱民冷冷地说:“小商,你什么意思?这就是你折衷的办法?你忘了自己是什么职务吗?你是支部书记的助理,还是村主任的助理?”商亮连忙说:“李书记,我当然是您的助理!”李爱民说:“那你认真考虑过我的计划吗?现在讨论的是造厂房的事,不是讨论怎么搞种植养殖!”商亮说:“我考虑过了,所以,我建议能不能工业和农业一起搞?厂房照造,但留一半的钱,放到发展种植和养殖业上,这样可以降低投资的风险,万一……”李爱民腾地站起身,不悦地说:“你别说了!油腔滑调,没有主见,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商亮怔立当场,不知自己说错了什么?只听李书记又说道:“今天的讨论先到这里,我要去镇上向黄书记和罗镇长汇报一下工作,改天再接着讨论!”
商亮一整天都在想这事,有点神思恍惚,他百思不得其解!他不明白自己说错什么,做错什么,惹得李书记这么不高兴?我说的都是实话,难道说真话就不受欢迎吗?我知道李书记希望我支持他的发展规划,但真的这么做了,带给江湾村的不知道是福是祸?毕竟那一百万元不是村支部出的,那是银行和村民的集资,出不得闪失,万一厂房租不掉,或者招来工厂把江湾村的环境污染了,那是得不偿失的!我只是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分摊风险,同时发展工业和农业,这有什么不对吗?
商亮很苦恼,这是他来江湾村后,第一次情绪低落。晚上,他吃过晚饭后,无心上网,走到院外想吹吹风。老陈在大门口摆个方凳,上面摆着一碟花生,两只鸡爪,他坐在一张小矮凳上,正怡然自得地喝着酒。老陈看到商亮有点闷闷不乐,招呼说:“小商,怎么啦?怎么像打了败仗,垂头丧气的?”商亮说:“陈老伯,我,我有点想不通。”老陈笑道:“年纪轻轻的,有什么想不通?这儿没人为难你吧?”商亮把心事一说,老陈听了呵呵大笑,说道:“就为这呀?你也太放不开了,李书记说你骂你了吗?”商亮说:“他是没骂我,可我心里比他骂我还难受,我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老陈笑道:“你真是年轻,这点挫折都经不起,同志之间有意见不同很正常,你犯得着烦恼吗?”商亮说:“我感觉李书记这次很生气,他说我油腔滑调,没有主见,可我没有做错什么呀?”老陈呷了口酒,慢条斯理地说:“你知道李书记为什么生气吗?”商亮说:“我就是不知道才想不通,陈老伯,您知道李书记为什么生气吗?是不是因为我没举手支持他?”老陈叹了口气,说道:“李书记是复员军人出身,你没当过兵,你不了解战士的心情!你可以反对他的观点,只要你说出理由,他不会怪你的,但你两边讨好,左右摇摆,听上去有道理,实际上你没有立场,这是军人最讨厌的,当兵的不喜欢两面三刀的人,是敌是友必须有明确的表态,不能糊稀泥!”
商亮委屈地说:“我也是为村里考虑呀,并不是反对李书记。”老陈说:“该你表态的时候,你就要拿出立场!你是**员,不是政协委员,李书记要你表态,是把你当自己人,把你当江湾村的人,没把你当外人,你却说这也要搞那也要上,那比弃权都不好!”商亮有点疑问,说:“是不是李书记和王主任不和睦?”老陈摇了摇头,说:“你呀,就是太年轻,看问题太片面,李书记和王主任分管的工作不同,他们个人之间没矛盾,有时为了各自的工作,可能会发生争执,这是正常事,你别用放大镜看待小问题。”商亮笑着说:“我明白了,陈老伯,谢谢您的开导!”
记得李书记临走时说,他去跟黄书记和罗镇长汇报工作,商亮很担心李书记在罗镇长面前批评自己,那对自己今后的工作会产生不利的后果。老陈笑道:“小商,你怎么又低着头不高兴了?”商亮说:“我担心李书记今后不理我,我在村里就被动了。”老陈笑道:“你呀!要我说,你这个担心完全多余!你跟了李书记这么久,还没摸透他的脾气吗?他是那种小鸡肚肠、给人穿小鞋的人吗?你放心,他不会跟你计较的,假使他觉得自己错了,说不定还会向你道歉呢!”商亮想想也对,李书记不是那种排斥异己的人,他对我情同父子,我怎么能去无端猜忌他呢?商亮惭愧地说:“是啊,我相信李书记会谅解我的。”
老陈把碗里的酒一仰脖子喝干了,抹了抹嘴,说道:“小伙子啊,江湾村只是你一生当中的一个小站点,你肯定还要朝前走,记住,一定要把心胸放开阔,千万别在小事上绊倒了!”商亮感激地说:“陈老伯,谢谢您!我会记住您说的话!”老陈转回屋里盛了碗饭,叭了几口,说道:“你看我这把年纪了,胃口还这么好,想不想知道有啥秘诀?”商亮笑道:“想!”老陈笑道:“少说话,多做事,吃饱饭!这就是我这个糟老头子笑口常开的秘诀!”
第二天,商亮和郭兴元一起去踏看江湾村的地形。郭兴元对昨天商亮的发言很赞赏,觉得小商考虑问题很全面,他虽然支持李书记的规划,但内心也倾向于搞种养业,他约商亮去野外相地方,看哪里适合搞养鹅场?实际上,商亮并不懂养鹅的相关知识,但郭兴元就是信任他,拖他一块去。郭兴元的工资虽能养家糊口,但也难有积蓄,儿子长大成人后,要给他造房子、娶媳妇,没有钱怎么行?所以,他想搞点副业,改善一下家庭的经济状况。
商亮回到宿舍后,就上网去查找关于养殖和种植方面的资料,保存到电脑的文档里,方便日后查阅。白天他就去办公室一次,但没看到李书记。王主任看到商亮后,表现很热情,称赞他有文化有见识,商亮只是客气地敷衍着,并没多说话就出来了。
商亮坐在床沿上,拿过桌上一根黄瓜,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清爽的味道,使他的心情渐渐明朗起来。手机铃声响了,是李春燕打来的。商亮说:“春燕,有事吗?”李春燕笑道:“你是不是把我忘了?没事我就不能找你吗?”商亮说:“你是李书记的女儿,我能忘记吗?”李春燕不满地说:“你是爱屋及乌吗?你是因为我爸才记起我吗?”商亮连忙解释说:“不不,你是我到花桥镇后认识的第一位女孩,我能忘记吗?”
李春燕笑道:“这还差不多!咦,你嘴里叽哩呱啦在吃什么?”商亮把最后一节黄瓜扔进嘴里,一边咀嚼,一边含糊不清地说:“黄,黄瓜。”李春燕笑道:“黄瓜?商大哥,别吃黄瓜了,你赶快换身新衣服,我过半小时后去接你!”商亮疑惑地说:“我换新衣服干吗?又不是去相亲!”李春燕沉默了几秒,说:“你来了就知道了!”商亮开玩笑说:“你不告诉我为什么,我就不去,万一你把我绑架了怎么办?”李春燕笑道:“我哪敢绑架你?你不绑架我,我就万幸了!”
商亮说:“春燕,真的什么事?”李春燕说:“今天是我生日,我请你参加我的生日派对!”商亮说:“有钱人就是好,还过生日,我长这么大,从没过过一个生日。”李春燕惊讶地说:“是吗?那你把生日告诉我,下次我给你过!”商亮笑道:“这哪行?”李春燕催促道:“不多说了,你快洗澡换衣服吧,我一会儿去接你。”商亮说:“在哪儿过生日?还是那家江南春饭店吗?”李春燕笑道:“不在那儿,在我家!”商亮说:“哪个家?江湾村还是你在镇上的家?”李春燕说:“镇上的,月亮小区2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