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罗婷不叫罗婷,她的原名叫罗光婷。
爸爸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红孩子,烈士的后代,从小生活在延安保育院中,是在马背的颠簸中长大的孤儿。
在一次战略转移过程中,他们遭到敌人追杀,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这些孩子隐蔽的山洞,小战士李光,故意暴露自己,骑马向相反的方向跑去,结果壮烈牺牲。
那时,爸爸已经完全懂事,他透过掩映在洞口的树枝,亲眼看见小战士李光的身体,被敌人的子弹打成了筛网。
这个影像,一直铭刻在他幼小的心灵,直至成年。
为了纪念李光,当年那些躲在山洞里幸存下来的红孩们,长大成人后相约,如果有了后代,在起名时,无论是男是女,都要带一个“光”字。
罗婷四岁那年的春节,她爸爸邀请了六、七个当年的小伙伴,带着他们的“光”字辈的后代,来到陕北,来到当年李光牺牲的山坡上,纪念和缅怀这个勇敢、无私的小战士,如果他还活着,他也会儿孙满堂的。
长大后,罗婷觉得“罗光婷”不好听了。
从上学时起,她就把中间这个“光”字悄悄的去掉,尽管户口本、身份证还是罗光婷,但所有的同学包括后来的同事和朋友们都知道她叫“罗婷”,亲密一点的人索性就叫她“婷婷”。
罗婷从小到大,得到了最好的教育和舞蹈熏陶,考上舞蹈学院后,情窦初开的她,暗恋上了比他大六岁的舞蹈教练,直至坠入爱河。
这段美好的初恋,遭到了爸爸强烈的反对。
他讨厌甚至是厌恶跳舞的男人,他的女儿就是嫁不出去,也不嫁这样的男人。
她不明白父亲为什么对跳舞的男人深恶痛绝。
面对从小娇生不惯养的爱女,他不可能让步、更不可能妥协,表现出了一个父亲十足的家长权威!
任她怎么哭、任她怎么闹,爸爸就是不同意。
面对深爱的男人和威严的父亲,罗婷最终放弃了爱情,她退却了。
因为她深知父亲的脾气。
这是个凡事都讲原则的人,平时他对她可以听之任之,但涉及到原则的事他一点都不溺爱她,就像她可以叫“罗婷”,但她永远都不敢想去改户口簿和身份证一样。
轰轰烈烈的初恋,就这样断送在父亲强硬的铁掌下。
这些故事,还是后来听秘书小甘说的。
自从看了罗婷的舞蹈后,秘书小甘和若干个小甘们,就疯狂地迷恋上了罗婷。
怎奈,无论他们燃起的爱情之火多么的热烈,他们发起的爱情攻势多么的强劲,都难以融化和攻破罗婷冰冷的心。
小甘们都说罗婷优雅的像诗,寒冷的像座冰山,气得老首长大骂他们是一群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