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元年(1621)七月初就在李文波在抚顺劫杀资敌山西商队全歼接应建奴一百余人的一个月后。努尔哈赤率兵进攻沈阳,辽东最高长官袁应泰败退辽阳。
当年,辽阳的地位,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沈阳,是辽东地区的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也是辽东的首府。此地历经整修,壕沟围绕,防守严密,还有许多火炮,堪称辽东第一坚城。袁应泰率三万军队出战,被努尔哈赤的六万骑兵击败,退回坚守,城内后金奸细放火破坏,大乱,后金军乘虚而入占领辽阳,辽阳陷落。
袁应泰这个不称职的大明将领,一个称职的大明官员。在接连丢失辽东两座重城后,佩带着宝剑,面向南方,自缢而死。
辽阳的丢失,标志着局势的彻底崩溃,标志着辽东成为了后金的势力范围,标志着从此,他们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抢哪里,就抢哪里。
局势已经坏得不能再坏了,经过大明朝廷各党派内部的妥协决定一切以大局为重任命熊廷弼为辽东经略主管辽东一切军政,任命王化贞为辽东巡抚。
天启元年(1621)七月末,熊廷弼前往辽东任职。不得不说一下熊廷弼这个人。
熊廷弼字飞百,亦作非白,号芝冈,汉族,湖北江夏人,楚党。熊廷弼有胆略,知兵事,且善射,为明末“辽东三杰”之一。万历四十七年(1619),萨尔浒大战后,在一片混乱之中,新任经略熊廷弼带着几个随从,进入了辽东。他从京城出发的时候,开原还没有失陷,但当他到达辽东的时候,连铁岭都丢掉了。
他命令下属前往沈阳,稳定局势,叫来一个,竟然吓得直哭,打死都不敢去,再换一个,刚刚走出城,就跑回来了,说打死也不敢再走。
熊廷弼说:“我自己去。”
他从辽阳出发,一路走一路看,遇到逃跑的百姓,就劝他们回去,遇到逃跑的士兵,就收编他们,遇到逃跑的将领,就抓起来。
就这样,到沈阳的时候,他已经集结了上万平民,数千名士兵,还有王捷、王文鼎等几位逃将。
安置了平民,整顿了士兵,他去见了李如桢。李如桢是铁岭的守将,但后金军队进攻的时候,他却一直呆在沈阳。不但一直呆在沈阳,铁岭被敌军攻击的时候,他连救兵都不派,坐视铁岭失守,让人十分费解,不知是反应迟钝,还是另有密谋。
熊廷弼倒不打算研究这个问题,他只是找来这位仁兄,告诉他:你给我滚。
当所有人都认为,熊廷弼的行动已告一段落时,他却又说了一句话:“我要去抚顺。”大家认为熊廷弼疯了。当时的抚顺,已经落入努尔哈赤的手中,以目前的形势,带几个人去抚顺,无疑就是送死。
但熊廷弼说,努尔哈赤认定我不敢去,所以我现在去,反而是最安全的。说是这么说,但敢不敢去,那是另外一码事。熊廷弼去了,大家战战兢兢,他却毫不惊慌,优哉游哉地转了一圈。当所有人都胆战心惊的时候,他又下了个让人抓狂的命令:吹号角。
随行人员快要疯了,这就好比是孤身闯进山贼的山寨,再大喊抓贼,偷偷摸摸地来,你还大声喧哗,万一人家真的冲出来,你怎么办?号角吹了,后金军却一动不动。熊廷弼大摇大摆回了家。
几天后,努尔哈赤得知了事情的真相,非但不恼火发动进攻,反而派人堵住了抚顺进出的关口,严令死守,不得随意出击。
努尔哈赤之所以表现如此低调,只是因为他和头号汉奸李永芳的一次对话。
当熊廷弼到来的消息传到后金时,李永芳急忙跑去找努尔哈赤,告诉他,这是个猛人。努尔哈赤不以为然:辽东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这蛮子就是再厉害,也只有一个人,如何挽回危局?
李永芳回答:只要有他,就能挽回危局!
此后发生的一切,都证明了李永芳的判断,只用了短短几个月,熊廷弼就稳定了局势,此后他一反常态,除了防御外,还组织了许多游击队,到后金占领地区进行骚扰,搞得对方疲于奔命,势头非常凶猛。
于是,努尔哈赤决定,暂时停止对明朝的进攻,休养生息,等待时机。
在熊廷弼驻守辽东以来,努尔哈赤十分消停,因为这位熊大人做人很粗,做事很细,防守滴水不漏,在他的管理下,努尔哈赤成了游击队长,只能时不时去抢个劫,大事一件没干成。出于对熊廷弼的畏惧和愤怒,努尔哈赤给他取了个外号:‘熊蛮子’。
所以当辽东百姓听说‘熊蛮子’回辽东的时候都是很激动,因为有他在辽东就没事。
但是当有一个人当得知熊廷弼来辽东赴任的消息后却心情大坏。
“派出去的人回来没有!?问个事也这么墨迹,都不如一个老娘们!”李文波在屋子里不停的走动。
当李文波在第一时间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派人去合作伙伴银州城张知府家里去询问具体情况。
“还没回来,你不是说要问的仔细些吗!”看到李文波烦躁的模样连张成大都不敢跟他开玩笑了。
“回来了!回来了!”刚说完就看见大裤裆气喘吁吁的跑进屋子。
李文波赶紧走上前去拉住大裤裆紧张的问道:“怎么样?真的是熊廷弼来辽东赴任了吗?一同赴任的还有谁?!”
“确实是‘熊蛮子’来辽东任经略,还有王化贞任辽东巡抚!”大裤裆坐在椅子上大口的灌着凉水。
“没有别的了?”李文波还想再问出些什么,使自己想到更多能对自己有帮助的历史记忆。
“你不就让我去打探这件事吗?你也没让我问别的啊!”大裤裆有些委屈的看着李文波。
“你个瘪独子除了会繁殖下一代还能干点啥!”李文波几乎要抓狂了。
“哦!对了张知府说了,有关‘熊蛮子’的事你过去亲自问他就行。”大裤裆提了一下自己的裤子说道。
???????????????????????????????????????????????????????????????????????????????????????
在大明朝堂之上,党派林立党争纷乱。以刚上任内阁首辅叶向高为首的东林党一党独大,与东林党政见不合的是内阁大臣王锡爵、沈一贯和方从哲等人,他们被称为"浙党”。另外还有什么"秦党”,成员都是陕西籍的官僚,还有什么"齐党”、"楚党”、"宣党”,都是以首领的籍贯命名的。"秦党”的政见与"东林党”相吻合,其他各"党”都与"浙党”声气相通,党争之风甚嚣尘上。
在东林党的势利之下,其余各党皆为小党派,当然小党派也是要争取发言权的。但是想要有发言权就要有实力,实力怎么来?自然是要自己党派的人员有更多的官位。
辽东银州城知府张鹏飞字万里,四十五岁,湖北黄石人,正牌子楚党。为了自己党派的利益,与沈阳镇的东林党党员刘知县不同,这银州知府是张鹏飞主动请职的。
就是这位张知府在来到辽东的一年时间里,把被建奴掠夺得千疮百孔的银州城治理的又恢复了生机。在李文波看来这位府尊大人绝对是这个时代的实干型人才。
更难得的是张大人绝对没有一般读书人的迂腐,只要你不做伤天害理的事你就是土匪也可以和他交往,你送银子他就敢收!李文波就是一个例子。
用张府尊的话来说,你们打击土匪使得银州城治安大好,经商买卖促进银州城繁荣。而用李文波的话来说这就叫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