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有作为的太监
作者:贤良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22

“大爷太谢谢您了!”在茅房里一通天崩地裂,翻江倒海完事,李文波迈着八字步,一脸轻松的走回屋子。

昏暗的灯光下,老者盘坐在炕上,一条胳膊搭在炕桌上,一双浑浊的眼睛打量着正在系着裤带的李文波。而李文波正低头跟手中的裤腰带较劲,并没有发现老者正在观察他。

“你宽松完了(你拉完屎了)。看你也不像值守的卫士,你是什么人,进宫干什么来了。”老者用不温不火的语气伴随着缓慢的语速问起了李文波。

急的一头大汗的李文波总算把手里的裤带系完了,虽说打了一个死结,但是好歹不怕裤子掉了。听到老者的问话,李文波一边走到火炕,一边回答道:“我是信任的旅顺总兵,皇上做了一个四轮马车,把我弄进宫里来帮他看看。我跟皇上聊的挺来劲,聊完了皇上请我吃饭,大爷你是不知道,咱皇上请我吃的都是肉!这一吃就吃多了,实在是憋不住了,要不然也不能到您老这丢人现眼来。”

“哦!新任旅顺卫总兵?!!就是那个与官军共守开原城,炮轰老奴酋,奉天殿上羞辱言官的义士。”听到李文波说自己是新任的旅顺总兵,那个朝堂之上就辱骂官员的人,老者从话语里就有些不待见的感觉了。

也没问老者让不让自己坐下,李文波一屁股坐在炕上,对着一旁的老者摆摆手说道:“正是在下,但是义士二字可不敢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就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而已。那几个言官提不上羞辱,他们自找的,‘杀熊保王’党派之举,太下三烂了!”说完李文波大概的看了老者一眼。因为李文波知道,在宫里住的都是太监,盯着人看是很不礼貌的,也是让人很反感的。老者的相貌在李文波脑海里转动起来,年龄实在是看不出来,但是长得倒是像一个胖老太太。给人一种很慈祥的感觉。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好一个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好!好!好!”老者先是小声的念叨,最后竟是拍案连说三个‘好’字。

老者最后的音量把正在打量屋子的李文波吓了一跳,看着身旁的老者问道:“大爷你没事吧!”

“你可知我是何人。”老者可能是身子不大好,连着大声说了三句好字,就有些气喘了。

“大爷你拿我开心是不,我要是能知道你是谁,我早摆摊算卦去了。还请问大爷贵姓。”说罢李文波起身对着老者抱拳询问。

“咱家就是王安。”老者宛如隔壁大婶一样笑眯眯,慈祥而平静静。

王安――大明朝少数几个被文人士大夫所尊敬的太监。王安是雄县人,当初隶属冯保的名下。万历二十二年,陈矩把他推荐给皇帝,命令他做皇长子的伴读。当时郑贵妃图谋让自己的儿子即帝位,多次派人收集皇长子的过错。王安善于调理保护,贵妃没有得到什么结果。“梃击”光宗案件一起,贵妃心中害怕。王安替太子撰写草稿,下达好的旨意,消释群臣的疑宝,来安定贵妃的情绪。皇帝十分高兴。光宗即位,提升王安为司礼秉笔太监,待他非常优厚。王安采用他的门客汪文言的话,劝告皇帝实行各种好的政令,发国库藏金去救济边境,举用正直的臣子邹元标、王德完等,朝廷内外一致称赞贤能。大学士刘一燎、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都尊重他。

当初,西宫李选侍依仗受宠而欺凌熹宗的亲生母亲王才人,王安内心忿忿不平。到光宗崩,李选侍同心腹太监李进忠等图谋挟持皇帝的长子自尊,王安向杨涟揭发他们的阴谋。杨涟同刘一?等一起入宫哭临,王安欺骗李选侍抱皇帝长子出来,选择吉日即位,把李选侍移居到别宫去。事件详细记载在刘一?等人的传记裹。熹宗心中感激王安,言论没有不接受的。

王安为人正直而疏放,又多病,不能多次见皇帝。魏忠贤才进宫,开始依附在王安名下的魏朝,魏朝日夜赞誉魏忠贤,王安就信任魏忠贤。到王安愤恨魏朝同魏忠贤争夺客氏时,强迫魏朝离去,而魏忠贤、客氏一天天得志,十分忌惮王安。天启元年五月,皇帝命令王安掌管司礼监,王安用先例推辞。客氏劝皇帝听从他的请求,同魏忠贤图谋杀害王安。魏忠贤迟疑不决,不忍心,客氏说:“你我谁如西宫李选侍,而想遣留后患吗?”魏忠贤的心意才坚决,唆使给事中霍维华判王安罪,降职发配到南海子由闯入编成的军队服役,而用刘朝做南海子提督,派他杀死王安。刘朝是李选侍的私人太监,足过去因移居仁寿殿盗窃库藏被捕入监牢而被宽宥放出来的人。已到了南海子,就断绝王安的饮食。王安就取篱笆中的葫芦来吃,三天还没有死,就打死了他。王安死后三年,魏忠贤诬叽东林众人同王安勾结,兴起大讼案,清流的灾祸太惨烈了。庄烈帝即位,赐给王安祠堂匾额叫“昭忠”。

历史上的王安很有名,可是李文波的历史知识里却根本没有这位王公公。因为李文波有限的历史知识里只有魏忠贤和客氏这二位很出名的反派人物,因此对于王安的介绍,李文波并没有什么反应,只当他是一个普通的老太监一样。相反李文波居然一副安慰的表情对王安说道:“大爷看你一个人也不容易,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在宫里当差。以后有什么需要托个人去城西隆福寺的旅顺卫驻京办找我就行,去长安戏院和东风百货也行,都是我的买卖。”

“你既是知道我在宫里当差,却为何叫我大爷而不叫公公?!”对于李文波的好意,王安没有接话而是问了李文波一个问题。

“看您老说的,您老这么慈祥,还让我上茅房,这样的恩情我不叫你大爷叫你啥?!”

“就是让你用了一下茅房而已,这算得哪门子恩情。”

“咋就不算了!大爷这可是紫禁城,你说你要是嫌埋汰,就是不让我用,我要是拉在外面,让人抓着就是个死罪!您老分明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啊!啥也别说了,以后您老就是我的亲大爷了,我就是您老的亲大侄儿!干脆你就别在宫里遭罪受累了,跟我享清福去吧!”越说越来劲的李文波居然站起身给王安收拾起衣物来。

“我一个‘六根不全的人’怎么能给你当大爷。”面对李文波的歪理和认亲王安只是一笑,在他这个在紫禁城历经沉浮的人看来,不能轻易相信一个人的话,因而对李文波的好意王安也并没有当真。

“大爷这话可不是这么说的,太监怎么了!就算是‘六根不全’他也是个男人。你要真是较真的话,那我们这些根全的人还不如你们不全的了!”

“哦?!你们怎么就不如我们这些‘六根不全’的人?!”王安饶有兴趣的询问起李文波。

“大爷知道【史记】是谁写的不,司马光??哦不!??是司马迁写的!太监吧。纸张谁发明的,蔡伦。太监吧。‘忠节中官’张承业,太监吧。被欧阳修赞为‘一字活千人’的张居翰,太监吧。本朝七下西洋,扬我国威的‘三宝太监’郑和。还是太监。这都是根不全的人所做的。李永芳倒是根全,马拉戈壁第一个叛国投敌的就是他!所以说别总合计什么根全不全的,再说了谁规定六根不全的就不能给人当大爷!你就听我的,跟我走得了!”在李文波看来,他对此时大明朝的那些风俗规矩和人们的思想根本就是免疫的。太监算啥,老子还见过人妖那!有的人有**反倒跟没有一样。

“我这样的人不能轻易离宫,就照你说的,有事我派??我托人去寻你就是了。”看到李文波正在翻箱倒柜的给他收拾东西,王安苦笑着制止了李文波。

“王????哎呦喂!我说李大人您怎么跑这来了,可把小的急坏了,赶紧走吧,一会宫门落闸就出不去了!”李文波正要说话,领路的小太监就进了王安的屋子,刚要给王安请安,就被王安用眼神制止住了。

“赶紧走吧!晚了就出不去了,明天还得被人询问麻烦的紧!”王安示意李文波早点回去。

“那我就先走了,大爷你要是有事就去隆福寺找我。”看到王安坚决不肯跟他走的样子,李文波只好跟随小太监离开。

????????????????????

“他路上可与你说了些什么?”送李文波出皇城后,小太监回到了王安的住处。坐在炕上的王安正在询问进来请安的小太监。

“回王公公的话,路上李大人给了小的五十两银子,让小的多照顾一下王公公。要是在宫里有谁敢欺负王公公就让小的去隆福寺的什么驻京办告诉他,还说如果王公公衣食上有什么需要尽管去东风百货拿。”小太监跪在地上,把李文波给他的五十两银子也拿了出来。

“银子你拿走吧。你也回去休息吧。”王安对跪在地上的小太监摆了摆手。

“奴婢谢过王公公!”

看着离去的小太监,王安红着眼睛自言自语的说道:“你这个大侄儿我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