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乃我朝太祖高皇帝所设,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寄禄无常员。凡朝会、巡幸,则具卤簿仪仗??????。”也许是情报这个新名词让张澜没有听明白,不过锦衣卫是干什么的,身为一个勋贵世家,这张澜还是知道的,马上就如背书一般说道起来。
“打住吧你!就你说的这些,北京城里随便找个人,只要不是疯傻之人谁都知道。今天我就给你当回先生,好好给你上一课!”李文波打断了张澜对锦衣卫的解说,一副博古通今的高人模样对张澜说道:“首先所谓的情报就是已获得的敌方军事、政治、经济、技术、地理等方面的情况。并通过整理,分析后来制定相应的对策或部署。”
张澜看见李文波那副牛逼的劲头本想准备反驳,可随着李文波的讲述,张澜却是若有所思的听了下去。直到李文波喝茶的工夫,张澜看着李文波问道:“那依你所说,锦衣卫当为收集,整理,分析之处?!”
“恭喜你!都会抢答了!”李文波猛的放下茶碗,如同老师发现了一个聪明的学生一般说道:“你小子不愧是名门之后,一点就透!”
对于李文波的夸奖,张澜没有一丝反应,反而用十分不屑的眼光看了一眼李文波说道:“今儿个哥哥我也给你小子当回先生。”李文波对于张澜的反应很意外,原本以为自己挖空心思,根据后世谍战剧总结出来的内容会让张澜这个古人折服,不曾想人家根本不当回事。
“你所说的情报应该也叫谍报吧!谍报者分‘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种?????。。所谓“生间”,是探知敌人情报后能够生还的人。五种间谍同时都使用起来,使敌人莫敌我用间的规律,这乃是使用间谍神妙莫测的方法,是君国胜敌的法宝。
张澜的话让李文波相当的震惊,相当的震撼,相当的疑惑。震惊的是因为看谍战剧的关系,李文波特意查过相关的资料。情报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学科,至今仍在发展完善中。第一个在世界上较早提出情报学概念的国家是苏联,而我国情报学起步稍晚,始于50年代。不曾想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关于情报学的雏形,而且还细致的进行了分类,这完全是‘五间道’!
让李文波震撼的是,万历三大征的战役里,就已经使用了谍战获取情报配合作战,并获得最后的胜利。事实再一次给李文波敲响了警钟,千万不要小瞧古人,尤其是自己的老祖宗,自己无能不代表老祖宗也跟你一样。但让李文波感到疑惑的是,既然锦衣卫已经具备后世中情局的能力了,却为何不对后金展开大规模的间谍战,对后金战争起到一定的作用,反而最后被后金打败并统治。
“安排暗桩,布置人员我锦衣卫并无银钱支撑此事。来往路途遥远,所获谍报也往往马后炮一般。更主要的是锦衣卫乃皇帝亲卫。说来惭愧,此次所获后金之谍报,乃为兄私派心腹所得。”见到李文波神情迷惑的样子,聪明如张澜又怎会不知道李文波所想,立刻说出了其中的原因。
张澜的话让李文波从沉思中醒了过来,摇着头轻轻的叹了口气说道:“我大明拥有如猎鹰一般的锦衣卫却不用,可惜。只重内却不重外,可悲。百年后只留骂名于后世,可叹。”
为什么锦衣卫有能力成为明朝的中情局,却并没有真正的实施。李文波已经清楚的明白了。古时的信息传递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谍报的作用,从而也限制了古人对情报作用的认识。但更主要的是锦衣卫这把利剑是皇帝的私人武器,能发挥怎么样的作用,发挥到什么样的程度完全取决于握剑的人。
可以说当年为了三大征情报而死去的锦衣卫,他们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一个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民族的想法,他们完全是遵循皇帝的旨意去做。
“你要我探取后金谍报为了什么?!难不成你想?????。”屋里的气氛有些哀伤的味道,张澜也不想提起让人伤感而又无奈的往事,就问起了李文波为什么想知道后金的事。
“前几日我在茶馆从两个行脚商人的谈话中偶然得知蒙古,后金两地遭受雪灾。以往这都是两地鞑子叩关劫掠的前兆,可这都过了多日朝廷却并没有调兵应寇的消息,因此我才让你去帮我打听一下。”李文波无精打采的对张澜说起了原因。
“那你分析我探来的谍报,可有什么看法?!”张澜兴致勃勃的问起了李文波。
“此次后金和蒙古遭受的雪灾很严重,怕是能坚持到开春都不容易。”李文波站起身不停的走动着,同时嘴里念叨起来。想了一会李文波说道:“按照情报来看,两处的鞑子最起码现在就已经在边关掠夺了,可目前的情况却是两伙鞑子根本没有什么动静。”
“会不会是准备来个突然攻城,准备打我们各措手不及?!”张澜说出了自己看法。
“不可能的事!”李文波停住脚步说道:“行脚商人都知道要打仗了,难不成这些个打了多年仗的丘八们会不知道!不可能似你所说的那样。”
“他们不会是在准备打一场打仗吧!?”
“不可能,他们要是想度过雪灾,支持到开春的话就必须靠掠夺。这一个前提就表明了后金只是以抢为主,他们不可能死太多人。如果为了抢劫而死太多人的话,那不是他们能曾受的了的。”李文波说着走到了书案的位置坐了下去,想不出为什么的李文波顺手翻看起桌面上的东西,无意间,李文波看到了那张原版的辽宁省旅游地图,突然李文波像是发现了什么,猛的站了起来对张澜大喊道:“我知道了!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