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明朝“九边重镇”之一,驻重兵,最多时有13.6万人,战马5万多匹,当时有“大同兵马甲天下”之说。不过那都是太祖皇帝时期的老黄历了,现如今大同兵最多不过五万,这其中还得算上空饷,老弱病残。马不到一万,其中有一半的马匹平日里只是拉车耕地的挽马。
兵强马壮才能对有野心的敌人起到震慑,才能对来犯之敌给予强硬的打击。而现在的大同却是兵不强,马不壮。这就造成了每年冬季如果蒙古遭灾,边墙外的蒙古各部就会对大同进行疯狂的掠夺自救活动。就算没有天灾,这帮鞑子也会到大同打秋风赚外快。
二百余年的岁月让眼下的大同兵马早没有了祖先当年追着蒙古鞑子一路穷追猛打的辉煌,相比老祖宗追打蒙古鞑子的战绩,如今这帮不肖子孙只能据守城里,眼睁睁的看着鞑子杀人放火后扬长而去。
对于官兵**不举的无能,老百姓却似那打不死的小强一般。粮食被抢了,来年接着种地一样会有的。金银货物被抢了,慢慢积攒还会有的。妻儿被杀了,再娶一个婆娘,照样子孙满堂。
可就是边镇百姓如此的麻木忍让,到最后也没有坚持多久。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哪一个官兵第一次杀死了大明朝自己的百姓,用百姓的人头冒充鞑子的人头换赏。犹如潘多拉的魔盒被打开,一发而不可收拾。
临近小年的时候,大同下起了大雪,边墙外的草原更是遭受到了传说中让牧民胆寒的‘白毛灾’。雪灾让整个草原的所有部落为了生存下去,抛除了平日的恩怨情仇兵和一处将打一家,出兵五万直奔大同。
大同官场上下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只要这伙强盗土匪抢几个小堡子吃饱了,临走再打个包也就没什么事了。可事实却不似大同官场想象中的那样美好,整个草原几十万人等着四万人打饭吃,根本就不是几个小堡子能够解决的问题。就在鞑子要冲关而守军根本无力抵抗的时候,为了顾全大局不让鞑子进入关内威胁到京城的安危,大同总兵史广利和巡抚沈国芳竟然跟鞑子做起了交易。大同开放几个城任由鞑子掠夺,但前提就是抢完赶紧滚蛋。
一时间太原大同几处中型城镇的城门从内处被缓缓打开,蒙古鞑子兵不血刃的冲进了城里。面对冲进成来的鞑子,城内的百姓几乎都先是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接着哭喊着四处奔逃。不到一日的时间,几座城就被洗劫一空。抢劫玩的鞑子并没有遵守约定滚回草原,反而是再一次集中兵力攻破杀虎口兵临娘子关前。
娘子关身后就是河北境内,可以说如果娘子关被公攻破,等同于鞑子已经攻到北京城了。被鞑子背信弃义的大同官员一面骂着鞑子祖宗八辈,硬着头皮死守娘子关,另一面紧急向总督九边的孙承宗告急。
孙承宗在接到大同的告急文书后,年近六旬的孙承宗在第一时间亲自领辽东边军三万赶赴大同救援。就在救援部队快要到达大同的时候,得知大明援兵来了的鞑子拍拍屁股回草原了。
照理说事情到这也就结束了,就等着孙承宗到大同后拍着桌子骂娘发发邪火,然后一切依旧如平常。可事情偏偏就出了点岔头,原来鞑子在进城洗劫的时候并没有把城里的人全部杀尽,杀鸡取卵的道理鞑子多少还是知道的,甚至于对商人只要交出金银粮食蒙古人连碰都不碰。
有活口留下来,开门放贼的事就会暴露于世。为了掩盖这见不得光的龌龊事,为了不让总督九边的孙承宗知道,大同总兵史广利下了杀人灭口的命令,巡抚沈国芳草拟了鞑虏屠城,边军热血抗战的折子。于是乎鞑虏没做的事情由大明官军做了,在鞑虏刀下苟活下来的百姓被大明的战刀砍翻。几万人冤死,但也有不少人侥幸逃生,为此大同专门派出兵马专门对这些漏网之鱼进行截杀。
独镇一路者为分守葛方便是追杀一伙漏网的商人而来到北京城的,在他原本的计划里,把人抓到后在城外僻静处一刀砍了也就算是完成任务了。不曾想横空出现一个顺天府尹插手这事,本来一件很简单的事被弄的复杂了。更要命的是自己的手下居然当街杀害官差,引得顺天府封城捉人,葛方忧虑的事态严重,不仅是因为封城捉人会让自己这一伙人的行踪暴露,更会牵扯到大同那见不得人的事情,大同官场几千颗人头落地,想到这里葛方浑身直冒冷汗。
“李大人这绝对是个误会!不用大人封城拿人,在下会亲自把杀害官差的人送到大人面前的。”心乱如麻的葛方下意识的就想补救一下,看看此事能不能有个转圜的余地。
“误会个屁!当街杀害官差这就是造反!”李文波看着葛方几人说道:“把这几个人都给老子绑了!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抓不到杀人的就把这几个砍了!”
李文波一声令下一群老兵上前就要捆人,眼看上来人要绑自己,大同兵里一个年纪较轻的人抽出腰中战刀对着围上来的老兵挥舞起来。
‘砰’的一声枪响。挥舞着战刀的士兵瞪着眼睛倒了下去。
“反抗者杀!”放下举枪的手臂,李文波丢下一句话后坐回了椅子上。随随便便的就杀了一个人,不仅看热闹的傻了眼,就连葛方等人也被吓住了,任由老兵们捆绑自己。
正在思量说辞葛方想要动用朝中山西籍官员压制李文波,还没等他想好说词,就见门外进来几个锦衣卫,其中一个千户装扮的人在看到李文波后快步走来。
“李大人我家督堂让我过来询问一下,何事封城?!”千户来到李文波身前哈着腰小心翼翼的问道。而李文波则稳稳当当的坐在椅子上对锦衣卫的千户说道:“有几个大同边镇的老西在城内公然杀害我顺天府官差,回北镇府司告诉你家侯爷让他也派些人手去东城搜查一下。”说完李文波挥手示意眼前的千户离去。
“大人放心,下官这就回去禀告我家督堂!”说完千户转身离去。
眼前的一切让葛方有些发懵,虽说顺天府尹是个正三品,千户是正五品。但是按照大明朝的惯例,李文波和刚刚离开的锦衣卫千户应该是调换过来的。什么时候顺天府的府尹居然像是对待自家手下一般指使起锦衣卫的千户来了。不等葛方反应过来,就见一个头戴尖帽,着白皮靴,穿褐色衣服,系小绦打扮的人走了进来。
“李大人我家厂公派小的过来询问一声,何事封城?!”特色的打扮,尖细的声调让葛方从蒙懵中清醒过来,现在站在李文波身前一副下人模样的竟然是一个东厂的档头。
“回去告诉邹义,他雪耻的机会来了!现有几名山西大同嫌犯藏身城内,我怀疑跟上次宫里的事有关联。手下报告说看见他们往东城方向跑了,锦衣卫的人已经过去查了,回去通知邹义去晚了可就便宜张澜那小子了。”
李文波依旧是坐在椅子上,东厂厂公邹义,那个掌印东厂五年的太监,怕是内阁首辅也是要客气的称呼一下邹公公,不曾想在李文波口里却是直呼其名。
“多谢李大人提醒,小的这就回去禀告我家厂公。”
看着东厂档头离去的背影,葛方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一个顺天府的府尹居然指使起东厂锦衣卫,如果不是做梦的话,那么所有的事情就要毁在这个府尹手里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大约一个时辰后,有顺天府差役进来喊道:“启禀大人,杀人重犯已被东厂和锦衣卫拿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