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军歌嘹亮 军魂辉煌
作者:陈一名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933

(十九)军歌嘹亮军魂辉煌

作者漂泊编辑陈一名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听着这激越豪迈的旋律,顿觉热血奔涌,活力勃发,英雄气概油然而生。眼前跃动着一个个活生生的面庞,年青、英俊、豪情满怀、气度非凡:董存瑞、黄继光、杨根思、史玉柱、刘胡兰、徐良……一个群体英雄的形象矗立在面前。

唱着“红米饭、南瓜汤……”唱着“井冈山上太阳红”,唱着“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从秋收起义的“红缨枪”、“梭镖”、“长矛”;从南昌城头响起的第一枪,到井冈山五次反围剿。

唱着“十送红军”,唱着“映山红”,唱着“红军不怕远征难”,从江西瑞金出发,从遵义城下出发,中国最早的武装渐走渐强,不断壮大。

“咱当兵的人……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灰布军装加红领章、红帽徽,成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十万红军穿越天险,穿越炮火硝烟。在红军长征第一渡,在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的途中;在抢渡湘江的浴血奋战中;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时;在四渡赤水的征战中;在南渡乌江、直逼贵阳、抢渡金沙江的战斗中;在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的征途中……中华民族的精英们,一路唱响着高昂的战歌,一路留下青春和生命。

他们的青春回响在崇山峻岭之中,他们的生命开放在绿树青藤之间。今天当我们回首往昔的岁月,他们的歌声就在我们耳畔回荡,他们的青春就在我们眼前飞扬,他们应该永远在祖国的心头,永远在鲜红的旗帜上,永远在后辈人的记忆里。

“在那密密的树林里”,“在那高高的山岗上”,在那无边的青纱帐,在那广阔的大平原,在那迂回的芦苇荡,那里是英雄的故乡,那里是“杀敌的好战场”;那里抗日军民共筑长城,保卫祖国;那里同仇敌忾,“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仇敌”;那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那里“母亲送儿打豺狼,妻子送郎上战场”;那里凝聚着中华民族不屈的力量,那里爆发出中华民族的愤怒的吼声,那里响彻着震撼世界的最强音。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觉醒了四万万华夏子孙,铸炼了铁的队伍。从此在遥远的东方有一支军队,一次又一次,引起世界的瞩目。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从当年的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走向中国人民解放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蒋家王朝的哀叹中,在举国上下的欢庆中,在经历过无数战争的洗礼,人民解放军壮大、壮大、壮大;人民解放军的军歌嘹亮、嘹亮、嘹亮。

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的里程中,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绿色的军装;哪里有危急,哪里就有军歌嘹亮。新时代的军人,依旧是“青春的年华”,依旧是“热血儿郎”;为了国家安宁,他们“头枕着边关的冷月”,他们“身披着雪雨风霜”,他们的足迹“留给山高水长”。

“只要父老兄妹欢笑多”,“当兵的吃苦受累算什么”;“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这“一颗博大的心,愿天下都快乐”。他们“付出的爱”在“共和国的土壤里”,他们长眠的英灵“化作了山脉”,他们不朽的军魂在共和国的旗帜上飞扬。他们是中国的长城,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军歌昂扬,军魂辉煌。

在共和国成立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无数军人为了国家的安宁、和平无私奉献,他们的家人也为此做出了牺牲。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向他们及他们的亲属表示敬意!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为我们营造了宁静祥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