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九十七)故乡的春节
作者漂泊编辑陈一名
明天就要回家过春节了,不由得想起了童年时代,爷爷奶奶都在农村,每逢过年我总是去爷爷奶奶家去过,因为农村过年比城里热闹,再说那里也是我的出生的地方,是我的故乡。
故乡的水,清澈醇甜清爽可口。故乡的路,蜿蜒曲折布满泥泞。故乡的建筑,青砖黑瓦古朴简单。故乡的人,清贫质朴热情好客。
故乡的春节,固守传统而又充满现代气息、宁静安详而又蕴涵几分热闹和喜庆。
故乡的人大都用农历来计算日子,正月初一才是新的一年开始。进入农历十二月是开始年终总结、新年倒计时的时候。虽然不是大张旗鼓,但是扳着指头心中有数:今年收成多少。欠谁家钱该在新年初一前还清或者和人家说个明白。谁家欠我几石稻谷多少钱过问一下以防人家忘记。春节准备花销多少购买些什么年货。等等诸如此类。
大年三十傍晚,重要的事便是上坟邀请祖先回家过年。叔叔们拿着烧纸和贡品蜡烛来到祖先坟地,把坟地旁边杂草、杂树清理一遍,然后摆放好贡品点上两根蜡烛,燃放一挂鞭炮,饱含深情鞠三个躬,嘴里念念有词,邀请祖先回家过新年。
天还没黑,全家除了小孩之外就开始准备晚饭。这顿饭又称年夜饭、团圆饭,是最为丰盛的,家里所有的人都要到齐。十几口人围坐在一张大桌子旁,爷爷先盛上几碗饭,斟满几杯酒,点上一盏煤油灯或者一根蜡烛,燃烧一张黄草纸,轻声细语邀请已故长辈先用餐。待草纸烧完,再过上两、三分钟,吹灭点燃的灯或者蜡烛,然后才开始吃饭。先人吃过的饭和喝过的酒,只能由大人吃,小孩不能吃,说是吃了小孩记性不好。团圆饭吃得比较慢,有鱼有肉(意指年年有余),彼此有说有笑。偶尔有小孩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大人也只是笑笑说碎(岁)碎(岁)平安好兆头,全然没有了平时的威严。吃完饭几代人在忙活除夕的饺子,为了让新的一年过的素素净净,这饨饺子必需是全素馅,一家人切菜垛馅和面,彼此你一言我一语,说说一年来的大事,明年有什么打算等等。过了十二点便是新的一年开始,家家几乎同时吃饺子燃放起鞭炮,平时宁静的村庄一下子沉浸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
大年初一,大人起得比平时还早,一家人吃完早饭,到街坊邻居家相互拜年,路上碰见熟人,彼此道声恭喜,说些喜庆吉祥的话。
拜年都有不成惯例的礼节。初一是儿子、孙子给长辈拜年,初二女儿女婿才回家拜年,初三以后才开始走亲访友。给每个小孩的压岁钱,多少不一,视主人家境而定。
新年的时间比较长。俗话说,“拜年拜到十七、八,洗掉坛子换掉塔”,是说走亲访友到正月十七、八,坛子里储备的东西都吃完了。不过现在生活节奏快,很少有到十七、八的了。
故乡的新年难以有声有色地详尽描绘。只有亲身经历了,才能感受到这种气氛的传统和浓厚,感受到这种文化的真实和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