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动作快点!”
管家一边忙着,一边指挥着下人,整个府邸可是热闹非凡。
“客人都到齐了吗?”
“小姐,你怎么这么心急?”
“我随口问问罢了。”
“小姐,今天是你的笄礼,你怎么一点也不开心?”
“小禾,没什么值得开心。”
“小姐说的对,举行完笄礼,就要选姑爷,可是能配上咱们家小姐的,恐怕也没几人。”
“姑爷?”她仿佛没明白过来。
看小姐茫然的表情,小禾懂了,小姐肯定不想离开老爷和夫人。她同情的看着她“小姐,你别担心,回头就算小姐出嫁了,也可以经常回来看老爷和夫人。”
她撇嘴“出嫁?我才不要!”
“云纾,起来了吗?”一位端庄的老妇人头戴金钗身穿紫色长衫,边说边踏了进来。
“见过夫人!”小禾弯下腰。
“孩儿见过娘!”
“云纾,外面都等着呢。”
“娘,为什么要行笄礼?”
“傻孩子,笄礼表示纾儿长大了,可以选夫婿了。”
“娘,纾儿想陪您一辈子。”
“为娘何尝舍得你,只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娘可不能误了你的终生。”
“夫人,老爷有请!”
妇人吩咐道:“云纾,你该去沐浴了。小禾,动作快点!娘去外面等你。”妇人说完就离开了。
参加笄礼的宾客已经到了,云纾的父亲已经坐于上方,旁边是大娘,和三娘, 紧接着是自己的姨娘慕容夫人,听说慕容夫人德才兼备。
旁边站着有司,手持托盘。
另外一边是赞者,她是三娘的女儿,也是自己的妹妹,星辰。
古时笄礼在“家庙”之中进行,并且在正堂东边还需搭建设施,称为“东房”。建议在庄严肃穆、安静开阔、文化气息重的场地。如孔庙、学校等。
1)采衣:采衣即未行礼之前穿的童子服。根据冠礼的资料:样式是短褂裤,缁(黑)布为衣,朱红色的锦边,外为明丽的色彩。
2)初加:发笄和罗帕、素色的襦裙,似中衣。衣缘没有文饰,腰带用普通的细布带。
3)再加:发簪、曲裾深衣。
4)三加:钗冠。正式的大袖长裙礼服,上衣下裳制。佩绶等饰物。
衣服的摆放:按顺序分别叠好、衣领朝东,由北向南依次置于席上,席置于场地东侧;要加的发饰,由有司捧在盘里,立于场地西册,面朝南,从东到西排开,依次是:发笄、发簪、钗笄。
三次加笄的服饰,分别有不同的蕴义,象征着女孩子成长的过程――采衣色泽纯丽,象征着女童的天真烂漫;色浅而素雅的襦裙,象征着豆蔻少女的纯真;端庄的深衣(尤其是曲裾的),是公认的最能体现女子之美的服饰,象征着花季少女的明丽;最后隆重的大袖礼衣则反映了汉族女子的审美取向――雍容大气,典雅端丽。
小几一个:作为置醴酒席的几案,上面放醴酒1杯,饭1份
席子3张,1张置于场地东侧,用来放置要穿的三套服饰。另2张并列置于场地中央偏西侧,放座垫(是用来跪坐的)。
盥1个,置于放汉服的席子北侧。
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华夏的礼乐文明是一个整体,礼乐不可分。整个仪程中当然少不了丝竹管弦。选择的古曲,如《高山》《流水》等。琴、筝等乐器最好。
沐浴后,云纾换好采衣采履,安坐在东房内,此时音乐演奏已经开始。
正宾来到,云纾父母上前迎接,相互行正规揖礼后入场,主宾落坐于主宾位;客人就座于观礼位;宾客都落坐后,主人才就落座。
现在是开礼,云纾父亲卷萧然起身,微笑道:今天,小女卷云纾行成人笄礼,感谢各位宾朋佳客的光临!下面,小女的成人笄礼正式开始!”
“请小姐!”
赞者,卷星辰先走出来了,以盥洗手,然后立于西阶。
云纾走了出来,至场地中,面向南,向观礼宾客行揖礼,然后面向西正坐(就是跪坐)在笄者席上。
赞者,卷星辰走了过来为云纾梳头,然后把梳子放到席子南边。
宾盥,就是正宾洗手做准备。正宾先起身,主人随后起身相陪。正宾于东阶下盥洗手,拭干。相互揖让后主宾与主人各自归位就坐。
初加,云纾转向东正坐;有司奉上罗帕和发笄,正宾走到云纾者面前,高声吟颂祝辞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颂罢,然后跪坐下(膝盖着席)为云纾梳头加笄,然后起身,回到原位。
云纾起身,宾客们向笄者作揖祝贺。
作者题外话:谢谢收藏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