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军人就要敢于上战场(一)
作者:灏雨长长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472

一份辛苦,一份收获。杨润东得到‘枪感’的这几天时间,仔细回味,原来这枪感和球类运动员的球感、武林高手的刀感、创作者的灵感一样,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意识类东西,虽然有点唯心,但它确实存在,存在就一定有它的道理。嗯,有道理的东西一定要好好悟一悟。

三年多了,杨润东当初自制的小刀,由于随时带在身边,稍有空闲,就拿出来把玩,现在,虽然达不到‘小李飞刀’的水平,但也如臂指使,5米范围内的杀伤力绝不下于枪,随着精神力也就是意识能力的提高,正气功力的提升,基本上也能够做到指哪打哪,这也是一种感觉,咱们也称它为‘刀感’吧,在当今的时代,他勉强也能算个武林高手了。

杨润东回想再过几年将有一场可以充分展示军人风采的战事,那就是‘两山(老山和者阴山)守卫战。一九七九年春季的那场对安南的自卫反击战,结束的太快,双方伤亡人数较多,华方伤亡军人25800人;安南伤亡军人52000人,没有一点领土收获,战役效果也不是很明显,但战略意义及政治意义深远。

1979年的世界还是个冷战的世界,当时的苏联和美国两大超级大国对立,形成东西方阵营。华国自命为第三世界弱小国家的代言人,但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还远不足以与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匹敌。相反,由于华苏交恶,苏联又拼命拉拢中南半岛小国安南,从战略上对华国形成了一种合围的态势。

70年代的乒乓外交为华美恢复正常邦交拉开了序幕,华美相互靠拢无疑令苏联和安南感到担忧和恐惧。安南的统一战争结束后,在苏联的支持下开始在中南半岛扩张势力,推翻柬普寨波尔布特领导的红色高棉政权,试图建立印度支那联邦。这当然为华国所不能容忍,并且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北平政府当时是支持红色高棉政权的。华国领导人认为,是到了该制止苏联的“亚洲古巴”、教训教训这个安南“小霸王”的时候了。

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是安南越来越疯狂的排华活动,以及双方的领土争端。1975年安南统一后开始排华,这是华国担心的一个问题。刚开始时安南在刚刚统一的南方将比较富有的华人排走,后来连北方的华侨也被排走,华国与安南关系开始恶化。此外,在南海上也有领土纠纷,涉及到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这也是华国与安南敌对的原因。

在排华浪潮中,华裔政府官员被解职、独立开业的商人被迫停业,华人学校被关闭。在所谓的战略要地,华人要接受“忠诚测试”,直至被驱逐。而在南部,大约3万家华人商店被迫关闭。在政府的授意下,富有的华人被迫缴纳多达数百万美元的出境税,并被赶上破旧的渔船驶向怒海。此外,安南军在边境不断骚扰。因此,华国在阐述战争理由时将这场战争定义为“自卫反击战”。但是,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指责华国入侵安南,为数众多的西方国家也持同样观点,亚洲国家如印度、日本和蒙古等也要求华国从安南撤军,苏联则更不用说。当然,华国之所以敢对越南动手,而不怕华苏边境出现战事,部分原因是由于苏联把注意力转向阿富汗问题。

当时国内情况是三中全会才结束,国家面临的是要拨乱反正,迫切有待发展的时期。当时邓**刚恢复工作,对军队不抱好感;皆因军队在特殊时期中所扮演的角色使他很不满,也使很多刚出来工作的老干部不满。军队在特殊时期中的地位使全军上下有一种优越的飘然感,大批纨绔子弟为逃避上山下乡而流入部队也给部队造成非常不良的风气影响,部队突出政治学习使得军事荒疏战斗力严重下降。让这种和平惯了的部队突然要去流血打仗,无疑是在“整”军,邓老也是想掂一掂军队的份量,用时髦话讲就是标准的“接受考验”。

邓老是一个军事家,他利用这个机会灭一下部队的傲气,同时也是排除一下部队对改革开放可能会有的阻碍作用。果然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军无斗志,“再见吧妈妈”这歌其实和苏联二战时的“共青团员之歌”在中心思想上没有多大差别,但是这次效果竟然是天壤之别。军事技术不过硬,越怕死伤亡越是多。广州军区某军标兵团尖兵营遭遇安南9人游击队(民兵)骚扰性伏击,300余人居然以密集队形暴露在对方火力之下造成严重伤亡损失。

1979年2月17日,华国解放军动用20万人的兵力,在772公里长的战线上对安南发动了进攻。在两个星期的战斗中,虽然华**队伤亡惨重,但向安南一方推进约40公里。2月20日,西线大军攻克老街,经朗多、封上,3月4日攻克沙巴,东线大军同日攻克谅山,安北各重镇为解放军控制。而谅山以南皆为平原地带,适合华国装甲部队作战,安军再也无险可守。

但华**队没有将初期战果保持下去,而是从容撤军。主要原因是:“那时候解放军刚刚从特殊时期的破坏中走出来,解放军的作战能力不强,在攻打谅山、老街等其它边境城市的时候付出的代价很大。比如说解放军的坦克很容易就被安南军打垮了,坦克质量很差,有的炮弹不会爆炸,有的炮兵部队在战争头一天所发的炮弹的数量比过去20年所发的都要多。而安南军方面自1975年统一战争刚刚结束,作战经验丰富,手中握着缴获美军的装备、苏联援助的大量军火、以及过去华国的支援。所以如果在打下谅山之后进一步行动,对解放军是很不利的。”

从武器装备上来说,安南军士兵当时普遍装备AK冲锋枪,而华国士兵还在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

技术上来说,1979年时华**队作战的方法还跟50年代差不多。仍然依赖队形密集的步兵,用“人海战术”冲击敌人的阵地,这种战术在安南付出了巨大代价。

也曾尝试发动联合兵种进攻,但均未成功;而且高级指挥人员、特别是刚恢复工作出来的一些老将年龄老化,不愿放弃传统的防御战,虽然个人骁勇善战,但对进行一场现代化战争毫无准备。

军队军服没有军衔识别符号,官兵都是一身橄榄绿,军官与士兵的区别在上衣的口袋上,军官是四个兜的军上衣,士兵是两个兜的军上衣,指挥官大都是从本单位挑选出来的,士兵籍此来辨认自己的指挥官。作战中指挥官阵亡后,作战单位也随之解体,士兵不承认新来的陌生人是他们的长官,由此产生的混乱状态也是华**队遭受伤亡的原因之一。

在军队内部从未真正建立起进攻的理论,虽然能够实现有限的目标,但在重武器装备和用兵理论方面同安南人相比大为逊色。空军也没有全天候作战能力,现代化的战争素养不高,所以解放军不可能在安南有什么做为。

对华国人来说,1979年华国与安南的战争其惨烈程度直逼朝鲜战争。昆明军区在自卫反击战进行总结时提到:“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我军牺牲6900余人,伤14800余人。2月17、18日两天,伤亡达4000人,后勤部门措手不及,无力全部救治,伤员死亡很多。”许多华国人至今都还记得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描述的浴血场景,电影所宣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背后是无数士兵生命的代价。

为此,邓老在部队占领谅山以后,就宣布自卫反击战结束,从安南国土撤回部队,只是在边境上长期保持占领一些边缘地带,以防止对方骚扰,保障边境边民的安全。同时下令裁撤军队100万人,恢复军衔制。

作为军人能参与战事,那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价值体现。身为草根出身的杨润东要想在仕途上有所发展,只有建立军功,才能有一个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舞台,才能实现自己强国富民的人生理想。因此,现在就要时刻准备着,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