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使用的多是‘五四’式手枪,这是一种好枪,可是它有个缺点,就是保险装置采用的是‘二次击锤’,使用不当,很容易走火。训练时为防止意外,出枪和射击是分开练的,快速出枪训练射击使用的是教练弹,走火也不会伤人。
那天,一队和三队的两个学员兵,比谁出枪快,比了几次,没分出胜负,旁边看热闹的开始扇风点火,嚷着打实弹比环数,输人不输阵,俩人子弹上膛,到了靶位,做好准备,没等喊‘开始’,一队的学员兵手刚搭到枪套上,“砰”的一声,枪响了,大家惊心动魄吓了一跳,结果是学员兵枪走火,自己把自己吓倒在地上。
学兵队领导一商量,觉得‘堵不如疏’,干脆举行一场反应射击(俗称快枪)比赛,让大家再过一个快枪瘾。
比赛那天天气很适合射击,没什么风,云彩刚好遮住太阳。比赛自由报名,全队参赛学兵激情涌跃,有一百二十四个学兵报了名,杨润东当然也参加了。为了防止乱中出错,再次发生走火事故,枪都由教官们亲自检查,装弹,关保险,插在参赛队员的枪套里。规则很简单,25米胸环靶,平举双手立姿站在靶位上,听到口令后,拔枪,瞄准,射击,枪里只有一颗子弹,拔枪没有固定方式,自由选择,成绩主要看速度,但必需上靶,速度一样才看环数,机会相等,每人一次。
‘砰砰’的枪声中伴随着教官报时的声音,‘1.8秒’、‘1.5秒’、‘2秒’、‘1.3秒’……;杨润东静静地站在队列里,看着每个队员的动作,分析怎样才能提高速度。
很快轮到杨润东上场了,他背好枪,来到靶位,立正姿势下平举双手,听到‘开始’的口令后,快速放下双臂,右手五指并扰,沿裤缝向上,过枪盖位置,迅速向下,用无名指一弹,挑开枪套上的系带,掌面向里,带起枪盒盖,中指顺势带住扳击后方位置,将枪拿出,四指握住枪把,食指置于扳击,拇指顺势下压保险,迅速瞄准,击发,整个过程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一丝停顿。
“杨润东,0.9秒,10环!”杨润东打出了场上到现在的最好成绩,随后几名选手虽然憋足了劲,依然没能超越他的成绩。最后,好几名不服气的学员和教官死缠烂打的‘蘑菇’了半天,又打了一轮,还是没进入1秒以内。手枪射击教官上场也只打了个1.0秒,9环,教官总结说,杨润东年轻,身手灵活,所以比他快了那么一点点、准了那么一点点!但这没影响杨润东赢得这届学员队的‘第一快枪手’的称号。
很快开始突击射击的训练了,这种方法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的攻坚、冲刺、垂降或水下突击,突击射击的方法最容易训练,但也最难练成。
学校战术射击训练场,这里有仿照野外战场建好的战壕、碉堡、弹坑、坟场、铁丝网、断墙;各种障碍和模拟地形,学员们携带冲锋枪和手枪向前突击,应对各种敌情,选择适当的武器消灭敌人。
这次是贺队长先做示范,只见他表情严肃,目光阴冷,进行卧倒动作训练时是有个准备口令的,听到队长‘准备’的口令后,贺队长右脚后撤一步,成弓步,右手持枪、左手成掌在左膝前,两眼直视前方,这个动作特有精神,如同一只随时扑向猎物的豹子,听到一声卧倒后,右脚一蹬,身子往前一扑,向前滑出一二米停住,右手快速出枪,呈卧姿射击。
“天呐,他是怎么做到的?”一个学员不由的发出感慨。
“前方30米发现敌哨兵一名!”话音未落,贺队长已将靶子击倒。
“继续向前冲击!”…随着不断变换的口令,贺队不断的调整射击方式,采用各种战术动作,不停的向前突击…动作漂亮,枪响靶落,如行云流水般,没有一丝拖泥带水。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示范表演结束了,可他的表情依然平淡,看不出喜怒。
看似容易的训练,到实际时却包含了四百米障碍,五公里越野,持枪卧倒、端枪卧到;低姿匍伏、高姿匍伏、侧身匍伏、高姿侧身匍伏、滚进(停止间滚进和行进间滚进)等等各种单兵战术动作,不断的利用各种地形隐蔽自己,消灭敌人。在快速移动的过程中,真正与敌人接触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两秒,而在此期间对目标射击的结果只有打中或打不中两种结果。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从发现运动的目标,到瞄准开枪射击需要三秒左右的时间,这就要求突击射击时,要有‘有我无敌’的气势,发现目标先敌开火,打中了,问题好说,打不中,对方也会被吓的躲起来,但也不是乱放一气。
虽然射击时没有对姿势提出固定的要求,但是在射击时学员在第一时间射出的两发子弹中至少要有一发击中视线范围内随机出现的目标,而且不能恋战,每一个靶子只有一次射击机会,射击两发,最多三发。在射击的同时,要保持自身的机动性,减少被对方击中的可能,即使更换弹匣时也不能停下脚步。
学员们在教官的口令下,不停的前扑后仰的做着各种射击动作,那时的训练场地,还没有实现草地化,那地上散着的不平整的石子时常硌得学员浑身疼,衣服的膝盖,肘部先常常是磨得发白,然后跳线,最后变成一个个透明窟窿。一天训练下来,身上的汗水浸透了衣服,沾上尘土,在猛烈得阳光照射下,很快结成硬壳,一动起来,配上大窟窿和小眼子的‘乞丐装’真是土的掉渣,可是谁也没时间洗,早晨起床后,把干透了的衣服揉搓揉搓接着穿。
只要枪在手,枝头的麻雀,线杆上的瓷瓶,晚上的路灯,甚至枝头不停摇摆的一片枯叶都是杨润东练瞄准的靶子。那时没有移动靶,杨润东只有自己跑动起来,在跑动中不停重复据枪、瞄准的动作,根据感觉和身体精神反应,快速出枪、快速描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杨润东的突击射击水平,提升很快,其技能与贺队也相差无几了,在其他学员羡慕的同时,也获得了贺队长的赞赏。
为了丰富学员业余时间的活动,把娱乐与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官与通讯系的教官联合制定了开展无线电测向和定向训练的计划。实施这个计划,让学员除了可以进行身体训练外,还可以学习无线电方面的知识,更能够掌握测向机或其它电子制作技能,培养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逻辑思维及识图能力,这无疑即能给这帮学员兵找点事做,又可以让他们学点新知识。那时代的侦察兵只有AN/PRC-174、AN/PRC-731等无线电机,多靠无线电联络;与后世特种兵的PRC-104卫星通讯器以及PRC-90型求生用无线电话机相比,那是天上地下没法比啊。
定向借助指北针确定方位,测向借助的是无线信号确定方位。定向必须按地图上标定的路线完成,测向没有地图。无线电测向比赛场地是在学院旁边一处空旷的林地,比赛时会把电台放置在相对隐蔽的地点,电台相距都很远。每个比赛队员就拿着测向机、指北针、地图等比赛指定工具,从出发点依次找到每个电台,用时最短的人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