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学习学习再学习
作者:灏雨长长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385

九月份很快过去,十月中旬,杨润东奔赴京南,老将军病危,虽然只是名义上的孙子,但京南军区还是通知了他。首发历史并没有因为杨润东的重生而变化,老将军还是如期发出病危通知。

杨润东请假后,打电话告知丈母娘,以避免再受‘虐待’,然后立即赶赴京南。在京南中山陵8号和大别山区一呆就是近一个月,在帮助田奶奶整理老将军遗物时,那些有关武术心得的书籍、笔记最后都留给了杨润东。一是他因武术而拜在老将军门下;二是现在家中数他功夫最好;三是也只有他最爱好这些东西,也最有可能把它发扬光大。

从京南回来后,紧接着就是年底了,学校寒假也开始了,86年的春节来得比较晚一些,除夕在2月8号。今年杨润东带着芙蓉师妹一起在石门市过年,主要是想让芙蓉师妹离开故土,淡忘一下逝去爷爷的悲哀。

春节期间,杨润东带着芙蓉、李灵、李馨除随着父母拜年走亲戚以外,基本上都是在疯玩,几乎游览了北平所有的景点。长城、故宫、博物馆、**城楼都留下了他们游玩的足迹。随着时间的飞逝,芙蓉的心情慢慢得到了缓解,再一次变成了乖巧、粘人,与哥哥姐姐的笑语满天飘,她只比李灵李馨小一岁。

春节过后马上就要开学了,杨润东有幸成为合并后新的国防大学第一批学员之一,那是一种荣耀,也非常具有纪念意义。要知道当时的校长,后来成为华国新一代的上将之一,还成为华**委副主席,这些都是非常难得的人脉。

由于国防大学的学员年岁都比较大,杨润东除以外,最年轻也都35岁以上了,有的还接近50岁了。所以,学院在住宿管理方面相对宽松,住校自愿,毕竟这个年龄大家都有家了,**人也有七情六欲嘛,这也是一种人性化管理吧。

学院宿舍相对特别宽松,学员大多住的都是单间。学习环境和氛围特别好,一个班29个人。在报道前,丈母娘他们都让杨润东租房住在外面,又有车上学放学很方便,她们去看他时也方便,特别是李灵去看望他时,更加需要方便。可杨润东现在要负担师妹的生活费,虽说房租很便宜(相对现在来说,那是非常便宜),他还是不想花这个冤枉钱,就以住学学习氛围好为由,谢绝了一干人要求租房外住的好意。

灵儿乘没人时一边发嗲,一边嗔怪的说:“你不租房外住,人家来了怎么办?总不能每次都在爷爷、姥爷、舅舅他们家里约会吧!”。杨润东只好给她解释,说:“现在有车了,每月我回石门看你一次,平时你要工作,我要学习,也没多少时间相聚啊!”。

由于学院宿舍多,杨润东也混上一个单间,邻居是一个海军学员,北海舰队护卫舰副舰长,充电学习回去可能就提舰长啦。四十挂零的年纪,叫黄建军,那年代叫建国、建军的人真多,一见面就笑称杨润东是个娃娃军官,说刚开始在报道时,还以为是陆军那个首长的警卫员呢。

哎,没办法,谁让咱小呢?本来想留点胡子,显老一下,没想到重生后,原来满脸的络腮胡不见了,很中性的一张帅气脸庞,从面相上看一点都不‘MAN’。看来只能归结到自己练习的正气功了,不过也好,这样显得帅气不是,加上个头穿上军靴已经达到185厘米,高大着呢。哈哈,再YY一下。

第一届学员的开学仪式开始了,首先对着国旗一通宣誓,然后是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的开学报告,什么意义啊、重要性啊讲话持续了近1个小时。然后是校长、副校长,其他学院领导。大家坐姿很直,目不斜视,但有多少人在听他们讲话那就不得而知了。这种无聊的公式化的套话,大家差不多都能背了。

为提高学员现代战役的组织指挥能力,学校将来自陆,海,空三军的学员混合编班,统一施教。杨润东班上空军有5人,海军4人,海军陆战队5人,空降部队4人,陆军部队有8人,武警部队1人,边防部队2人。从军服上就‘楚汉分明’,空军蓝色,海军白色,海军陆战队蓝白相间。野战部队,武警部队,边防部队都是墨绿色。其中大部分都是上校,只有空军和海军各有一个大校。不包括杨润东,他们年纪最小的36岁,最大的已经45岁了。杨润东理所当然再次成为‘老妖’(哦,应该是老幺)。

开学典礼以后,先是组织聚餐,大家开始互相熟悉,然后,就是有针对性的结交,这里面不乏华国红色家族的子弟,也不乏华**事大佬的嫡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杨润东对他们每一个人都客客气气,处处都彰显出尊重,但却不谄媚,自然而然,不卑不亢。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大家都反映,国防大学很多教学内容“够不着、推不倒、用不上”。‘够不着’是说“高”了;‘推不倒’是说都“对”;‘用不上’是说远离部队的迫切需要。有些学员说得更加尖刻:“回部队要想用得上,非得把一些教员教的东西忘光才行!曲高而和寡,正确而无用。反观学校的课程设置,不管什么班次的教学对象,课程设置几乎相同,教员都要从战略、主要战略方向讲起。

远不像后来课程改革后,针对部队在转型中遇到各种复杂问题:如应急作战、反恐维稳、攻防兼备、精确打击……。这种大而化之的教学,显然与部队的期望存在着巨大落差。“马克思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战争充满了变数,要想让我们培养的学员具备透视战争迷雾的慧眼,在与未来对手的博弈中把握胜券,我们就要敢于抛弃驾轻就熟的东西,直面部队重大现实问题,把国防大学变成一个探索新问题的大平台。”

如今,国防大学的教员们往往“只讲半小时”就离开讲台。但是,这节课并没有中断:

“周边热点问题”战略课想定教学。教员只讲一节课,学员熟悉情况,剩余时间全部用来作业,在沙盘、地图前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马列理论案例教学,教员把“顾郎之争”、“欧美发展陷阱”作为案例,学员在讨论中出现了“抢话筒”争着发言的现象。课程结束了,还追着教员“谈想法”,感到意犹未尽。

“指挥员怎样面对媒体”情景模拟教学,教员把中央电视台节目组记者请到课堂,扮演世界各大通讯社记者,向学员提出各类问题,学员轮番扮演“军事新闻发言人”,课堂上出现了唇枪舌剑的“火爆场面”。

改革最大也是最有意义的就是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虚拟教学,教员针对电子领域战斗的典型案例,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把学员带到逼真的电子对抗斗争环境中,引导学员探讨对策。讨论中,学员奇思迭出,妙计连篇……。

开放式教学活跃了学员的思想,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国防大学积极开展问题前导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进一步激发了学员的创新能力。开设“百名院士讲坛活动”,荟萃了各方学术精华;组织出国考察,开阔学员视野;对一些重大问题,邀请国内外政要、军内外专家学者一起讨论,学员们得以博采众长。

这样的好时光,杨润东非常遗憾的没有赶上。他上学时的年代还没有实行教学改革……。

(感谢冯雄化吉的鼓励,灏雨拚命啦!提前上传1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