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篇、“饿死政策”蒋贼狠…
作者:怪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7830

进入一九三三年,苏区局势再逆转。

湘鄂西和鄂豫皖,红军主力已撤完。

1】摘自吴承恩著《西游记》。

介石再悬霸主鞭,集中兵力五十万。

锋芒直指中央区,再次“围剿”起狼烟。

军事“围剿”大杀戳,“经济封锁”饿殍翻。

“杀死”“饿死”下双管,光天化日阎王殿。

周朱前方主军事,主席经济担重担。

中央苏区接高天,内部情况已大变。

一月下旬寒料峭,博古在沪立足难。

一行来到瑞金城,直接领导大决战。

二月中旬发函电,主席被召出医院。

一直被撂在长汀,四个多月光阴转。

召他回来有条件,现有文物作证见。

十一月份曾发电,至今藏在档案馆。

虽然残缺纸发黄,白纸黑字意骇然。

公开批评“错误观”,说服教育改从前。

吸引继续作贡献,不然我们地位艰。

中央政府抓经济,苏区军民保饭碗。

不要再管军队事,不要影响现路线。

带着妻儿住叶坪,放下行李就苦干。

抓住人民委员会,使得机构能运转。

纠正各部散乱状,同心同德抓生产,

打破“围剿”和“封锁”,挑起这副千钧担。

虽然领导不信任,压制排斥等闲看。

宇宙自有真理在,实践人心作答案。

二十六日山微翠,寒风料峭少花卉。

中央政府人委会,第三十五次常会。

经过酝酿作决定,提交执行委员会。

鉴于国民党军阀,对我苏区大剿围。

极尽残暴之能事,呈请执行委员会。

通电于全国人民,号召全国工农友。

团结起来反“围剿”,推翻反动之统治。

议决向富农募捐,充实粉“剿”之战费。

提请执行委员会,审批此项解燃眉。

会后发布告众书,号召支前不推诿。

加紧春耕大生产,增产增收硕果累。

组织消费合作社,集股经营相互惠。

输入油盐和洋布,输出本地土特最。

“经济封锁”要摧毁,持久战争做准备。

只要军民携起手,再大“围剿”能粉碎。

等到打破“围剿”后,苏区生活更完美。

各部正常运转后,不断督促与检查。

健全工作之制度,各项工作有计划。

面向人民委员会,每月报告不马哈。

责成政府*,组织纲要来颁发。

责成政府土地部,春耕工作大检查。

责成国民经济部,方针纲要不虚华。

各部发挥其职能,计划落实和检查。

若无长远失方向,若无近期必抓瞎。

事事做到实对实,杜绝走马来观花。

雷雨过后天如洗,日影七彩飘天际。

群山苍翠汁欲滴,湿气宜人沁心脾。

主席重游大柏地,几丝惆怅心头起。

教条主义执权柄,不懂军事却染指。

钦差大臣满天飞,谁知民心不可欺。

根据地在开创初,曾经鏖战在此地。

无限美色成诗意,一首绝唱出心底:

“菩萨蛮

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就在这段时间内,前线红军战绩佳。

临时中央、中央局,强攻南丰把令发。

伍豪、朱德顶压力,若无把握仗不打。

避实就虚寻战机,主席思想放光华。

在黄陂和草台冈,两次成功大伏杀。

击败敌军三个师,歼灭敌人两万八。

蒋系精锐陈诚部,也被红军来打垮。

反第四次大围剿,胜利巨大慰万家。

中央“左”派幼稚病,却要盲人骑瞎马。

“进攻路线”旗号下,“罗明路线”大*。

全党开展大批判,“代理书记”被拿下。

谭震林和张鼎丞,也被撤职受审查。

并且斗争扩大化,江西也把“罗明”抓。

几个中心县书记,支持主席犯了法。

邓、毛、谢、古【1】四个人,“逃跑路线”大棍压。

1】指*、毛泽谭、谢维俊、古柏。

红军将领肖劲光,党籍军籍都被刷。

甚至还被判了刑,囹圄之中受王法。

各个苏区有“罗明”,革命干部纷纷下。

邓子恢、曾山等人,也受株连任戳罚。

党的“七大”召开时,博古会上做检查。

回忆起当时情况,说了下面几句话:

“教条有功,钦差弹冠相庆;

正确有罪,右倾遍于国中。”

这次路线大斗争,锋芒直指**。

虽然没点他的名,但是谁都看得清。

不是不想点名字,而是恐怕麻烦生。

**运动中,,国内国外影响重。

共产国际执委会,发电干预这事情。

对于那个**,必须忍让莫生硬。

运用同志式影响,使他完全有可能。

在党中央领导下,负责工作显神通。

中央政府机关中,主席呕心沥血重。

经济建设效如何,生死存亡系众生。

苏区人口三百万,机关军队十万灵。

生产如果不发展,让人去喝西北风?

饿着肚子去打仗,想打胜仗万不能!

战争第一故可讲,须知粮草应先行。

生产如何大发展?怎样结合于战争?

人说世上泰山重,比起吃饭还算轻!

经济封锁日趋重,饿死苏区众神灵。

不能库存一粒米,想吃食盐万不能!

建立纵深封锁网,往来人员瘦身行。

设立食盐公卖局,每月不得十两称。

农民得地洒血汗,辛苦换得卖粮难。

粮食价格天天跌,几乎跌到本里边。

食盐洋布和煤油,生活急需无来源。

价格暴涨买不到,满肚苦水倒不完。

当时流传一句话,食盐短缺见一斑。

“有人拿走一粒盐,店主赶过三家店。”

家人得病无药用,只好跪地拜苍天。

为了扭转这局面,主席夜夜难合眼。

欲抓经济找关键,领导机构先健全。

过去忽视商和产,沉痛教训记心间。

成立国民经济部,子恢同志挑重担。

还有设计局,调查统计局,

粮食调剂局,国营企业局,

合作社指委,对外贸易处。

现有奸商,惩教不推诿。

官僚主义止,命令主义费。

领导群众化,热情高百倍。

扎根土壤内。经得台风吹。

有事多商量,杜绝瞎指挥。

曾在瑞金城,召开经济会。

南部十七县,乘风下翠薇。

苏区经济会,这算头一回。

也曾在宁都,举行建设会。

北部十一县,经济行家醉。

撰文话经济,党内头一回。

农业大生产,上升第一位。

粮棉麻蔗竹,库存要充沛。

畜产的增殖,森林的育培

都在范围内,不可偏与废。

私人搞经济,也是允许的。

只要不违法,奖励并护维。

财政的收入,一定要赢累。

财政的支出,绝不许浪费。

贪污和浪费,是个大犯罪。

为民理好财,政府才有威。

百姓才拥戴,河山才壮美。

经济大会后,处处绽蓓蕾。

生产要大上,劳力成问题。

平时顾零工,价钱很便宜,

等到割禾时,价钱忒昂贵。

两者相比较,高达十几倍。

虽有耕田队,难应众人催。

地方越先进,参军人数最。

到了农忙时,困难扎谷堆。

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

应运而生辉,为民挺脊椎。

推广此经验,主席大小会。

再苦不觉苦,再累不喊累。

为了搞经济,宁可人憔悴。

江西妇女们,下田习惯没。

通过动员会,添了生力队。

明媚阳光下,银铃田间飞。

苏区企事业,东风得意吹。

山山绽百卉,岭岭蜜蜂醉。

一九三三年,稻香瓜儿肥。

一九三四年,果实更肥美。

对外搞贸易,必需品购回。

派人国统区,套购军需类。

鼓励小商贩,适当减免税。

全国总工会,想方兴百废。,

少奇委员长,为此鼓与吹。

陈云和朱琪,跋山并涉水。

不管啥方法,只要得实惠。

一九三一年一月,召开二次全苏会。

主席会上作报告,经济政策绽百卉。

群众生活要关心,工作方法要和美。

要使群众认识到,党和人民通肺腑。

党为人民谋利益,党为人民解燃眉。

人民跟党闹革命,消灭一切害民贼。

同心踏碎旧世界,海北天南迎朝晖。

主席越讲越激昂,语言生动使人醉。

高天滚滚展气韵,大地纷纷绽红梅: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都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

对于苏维埃政权建设,

**废寝忘食倾全心。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性质,

是工人和农民做主人。

一九三三年六月八日,

中央执行委员会作出决议。

召开第二次全苏会,

要倾听人民的呼声和建议。

大会前各级地方苏维埃都要改选,

要选出能代表人民利益的领导人。

这工作重千斤马虎不得,

稍不慎就凉了群众的心。

执委会在七月二十一日,

又作出重新划分行政区域的决议。

强调各级苏维埃政府,

都要为一切群众谋利益。

应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不论省县和乡区,

都不能有过大的区域。

行政区域划分完毕后,

进行选举投精力。

八月九日发训令,

掀起选举大运动。

各级执行委员会,

实行改选要认真,

要充分发动群众。

预先公布候选人,

使群众知其为人。

到了实行选举时,

不能草率走过程。

须按名逐一提出,

逐一讨论。

逐一表决,

使选民发表意见很充分。

还要收集选民的提案,

不得推诿阻梗和刁难。

要倾听他们对实际生活的意见。

要倾听他们对政策法令的意见,

乡、市一级先进行,

然后区、县、省三级再改选。

为了发动选举运动,

**瑞金大会作动员。

到会苏南十八县,

人人胸中有涌泉。

动员大会开过后,

选举运动春潮涌。

九月十月达**,

十一月上旬告成功。

中央苏区内,

选民参选占八成。

制定政策靠全苏,

实际执行靠乡镇。

乡镇如果搞不好,

美好愿望成泡影。

乡镇如何做工作?

先做调查后推行。

中央政府检查团,

主席率领下田埂。

十一月中旬到江西,

兴国长冈抓典型。

十一月下旬到福建,

上杭才溪问民情。

召开市井人物调查会,

走访贫苦农民众家庭。

与红军家属拉家常,

同吃同住同劳动。

乡级政府干什么?

生产生活可上升?

农民还有啥意见?

什么隐情在胸中?

调查报告认真写,

到全苏代表中。

在长冈乡的调查报告中,

**总结出了一个成功的经验。

我们的任务提出了,

怎样动员群众去实现。

任何问题的解决,

不是在脑子里凭空臆断。

而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去收集新鲜的具体的经验。

去发扬光大这些经验,

去扩大我们动员群众的领域,

使之适合于更高的任务和挑战。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也要捕捉各方面的信息与观点,

去开发利用这些信息与观点,

使我们的计划更周密更客观。

长冈乡的经验,

就是一个鲜活的样板。

在才溪乡的调查报告中,

**特别重视建设最基层的村政权。

将乡的全境划分为若干村,

依靠于民众自己的乡苏代表及村委委员

在村的坚强领导下,

积极建设自己的政权。

全村民众像网一样组织于苏维埃的旗帜下,

休戚与共息息相关。

各显神通肩并肩,

去执行苏维埃的一切决议案。

苏维埃的基层政权,

就会越来越健全。

能够形成一个周密的同群众有血肉联系的网络,

人人有各自的神圣的使命与*。

最大限度的把民众组织起来,

这是村政权最艰巨的任务最伟大的实践。

苏维埃制度优胜于历史上一切政治制度,

这是一个璀璨的闪光点。

在第二次全苏大会上,

**总结了苏维埃政权建设的真谛。

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

都是苏维埃应该注意的重要问题。

假若苏维埃对这些问题,

注意了,

讨论了,

解决了,

满足了群众的需要,

苏维埃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

群众就会真正地围绕在苏维埃的周围,

热烈地拥护苏维埃。

**在讲话中,

谈到了当前的革命战争。

他高瞻远瞩地告诉我们,

“战争是群众的战争,

只有动员群众,

才能进行战争,

只有依靠群众,

才能进行战争。”

**在主持中央政府工作期间,

还展开了查田运动,

由于长期的处于“围剿”与反“围剿”的拉锯式作战中,

中央苏区的土改工作的发展并不平衡。

依着土地革命发展的经验,

农村阶级斗争的发展,

农村的土地革命,

大致的要经过三个阶段;

一、没收分配土地阶段;

二、检查土地阶段;

三、土地建设阶段。

在没收分配土地工作告一段落后,

就到了全面检查的阶段。

再加上临时中央提出“左”的土地政策,

在苏区又通过查田运动进行“重新分田”。

实施“地主不分田”,

“富农分坏田”。

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扩大了革命的敌对面。

**回到瑞金后,

对查田运动布置得更周全。

经过调查,

进行试点,

取得经验,

推广全面。

阳春三月,

派遣土地部副部长王观澜。

来到瑞金叶坪乡,

查田运动搞试点。

主席亲临视察后,

把经验推广到三区并全县。

六月一日,

政府把《关于查田运动的训令》颁。

坚决执行阶级路线,

向封建半封建开战。

各级政府的主席,

都要用最大的注意去领导查田。

强调要求发动群众的大多数,

要倾听大多数群众的意见。

在通过地主富农成分和没收财产时,

都要经过尽可能多数群众的同意与参干。

训令中也有不正确的内容。

这还是临时中央极“左”路线的残余与体现。

主要是“地主不分田”。

“富农分坏田”。

不过在查田运动过程中,

进行了适当的纠正与改变。

查田运动是查阶级,

不能按亩来查田。

在查阶级之前,

一定要经过宣传阶段。

查田人数要尽可能的多,

不要引起群众的恐慌与不安。

查的是地主富农剥削者,

查的是隐藏在农民中间的不是农民的权奸。

不能只看表面生活和政治势力。

要看其剥削数量达到什么比例之间。

富农与地主应区别对待,

富裕中农受到保护田不变。

为了纠正“左”的路线,

中央政府连发了两个文件。

一个是《怎样分析农村阶级》,

不能把阶级阵线混乱。

实际查田工作中,

扑朔迷离眼花乱。

成分标准不具体,

容易错划成屈冤。

不如把“查”改为算,

草原晴夜望蓝天。

另一个是《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

对地主、富农、富裕中农的剥削比例划定了界限。

被错划的翻了案,

没收多的被退还。

查田运动结束后,

打击面积大削减。

划定地主富农的剥削家庭,

百分之五是上限。

赢得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拥护,

赢得了革命的大发展。

胜利县原来划定地主、富农两千一百六十家,

复查后地主、富农只有八百六十家。

会昌县乌径区,

由富农改为中农的有三十五家,

改为贫农的有四家,

由地主改为富农的有十八家。

于都县段屋区,

由地主、富农改为中农和贫农的有四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