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名将对垒(五)
作者:凌烟阁书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764

端木淳熙沉吟道:“听太傅这么一讲,秦军目前展现的动向还真有这么点意思。不过令在下困惑的是,秦军大举兴兵十五万,这将耗费不少钱粮,秦风雪攻占黄坡城后就停滞不前,这如何能向隆兴皇帝交待?”

“这也是我有些不理解的地方。”李霄钩了钩火盆里的炭火,“西秦和北汉联盟,隆兴皇帝下令进犯江上郡不难理解。出动大军十五万,隆兴皇帝绝对不会只甘心攻占黄坡城区区一城,至少要夺取整个江上郡。”

顿了顿,李霄又道:“樊瑞将军虽然久经沙场,但不是秦风雪的对手。秦风雪突袭,十五万大军完全能做到一月之内就席卷整个江上郡,这时候我们就算要援救,也来不及了。”

“当然,”李霄倚靠在木椅椅背上,“这样秦军会多少付出一些代价的。西域之西有西秦迫在眉睫的大敌,西秦无论是财力人口都在我华夏三国居末,因此兵力和财粮十分宝贵。若从这个角度来讲,秦风雪强攻黄坡城后,以围城打援和骚扰的方式寻找付出代价最低的战机来全取江上郡也说得通。”

“不过,”李霄双手绞在一起,好整以暇的道,“以秦风雪的名头,在江上郡如此停滞不前,甚至让我大唐有了援救的机会,秦风雪在西秦朝廷将面临弹劾的压力。以秦风雪的智慧,她不会想不到这一点。”

端木淳熙思忖片刻道:“若是如此,那么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一定有一个我们目前还无法猜测的因素,迫使秦风雪不得不如此决断。”

“没错。”李霄颔首道,“秦风雪目前的举动,完全是保存实力的举动。坐拥大军而保存实力,要么是想拥军自重,要么是西秦有内忧。秦风雪家族也是西秦名将世家,在西秦历代为将,隆兴皇帝对秦家也一直不薄,突兀的判断秦风雪拥军自重也说不通。要知道,秦风雪虽为一代奇女子,在西秦为全军之帅是违背传统的。但是隆兴皇帝破例委任秦风雪为帅,这说明还是信任秦家的,那么秦风雪没有拥兵自重的理由。”

“难道西秦有内忧?”端木淳熙疑道,“可是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这方面的消息。”

“内忧不能如此理解。”李霄道,“若是内乱,秦风雪应该早率军回去平乱了。我想西秦目前的内忧应该是西域快要沦陷了,因此秦风雪不想和我们纠缠太多,以免接下深仇,顾此失彼。”

李霄抚掌道:“毕竟,我们目前首先想的是北伐,暂时无意和西秦开战。而西域沦陷,西秦将难以置之度外,所以,秦风雪在攻占黄坡城后驻军不前,用意就是不和我们结下深仇,以避免将来两线作战。”

“太傅可有依据?”端木淳熙想了想道,“听太傅所言,似乎很有道理,太傅如何能断定西域快要沦陷了?”

“曾经从马商得到消息,西域大国呼兰已经沦陷。”李霄没有直言曾经收到过秦风雪的书信,“我猜想,古斯远征军应该已经和西域联军有过交锋了,秦风雪应该非常清楚这一军情。”

“那太傅的意思是?”端木淳熙点了点头道。

“拖!”李霄站起来道,“现在新城之围估计能够解除,郾城和水原也不会有大碍,我们就对峙在黄坡城下等秦军撤军。”

“若秦风雪不撤呢?”端木淳熙提醒道。

“那也无碍。”李霄笑道,“我已经吩咐甫堂按计划行事了。若我们推测正确,那么就不能和秦军接战,这是内耗,还是让秦军精锐都投入到西域去吧。如果推测有误,一两个月后,我们也能攻破黄坡城!”

“看来太傅已经稳操胜券了。”端木淳熙笑道。

“其实这也是天意。”李霄笑道,“西秦有外患,北汉国力也已经严重衰退,这是天赐大唐良机。”

“那我们接下来就是等了。”端木淳熙笑道。

“不错,”李霄笑道,“传令全军,若遇见秦军退避三舍,不得主动出击。秦军若追,则伺机还击,若不追,全军也不得追击!”

“我这就去。”端木淳熙一口饮完杯中的茶,站起来躬身一礼退了出去。

端木淳熙离开后,李霄站起身来,走道营帐门口,看向黄坡城,陷入了沉思。

风雪,两军相隔不能面唔,我也难以完全看破你的用意。当初收到你的书信,深知你已经亲身体会到了古斯军队的强悍,我想或许进犯江上郡不是你的本意吧。

西域若失,战火将直接烧到西秦境内,这样的代价过于沉重,或许是顾虑到此,因此你才不想将宝贵的精锐兵力陷入江上郡来。

不过出动十五万大军,只取得黄坡城一城,隆兴皇帝势必会问罪于你,你将如何应对?你是聪慧之人,想必已经有应对之策吧?

坦率的讲,既期望能有和你对决沙场的机会,却又害怕和你直接对垒。

能与你这样的名将在沙场上一决高下,是为将者的夙愿。然而,两军对垒,总有一方会败北,这势必会造成无数伤亡。而目前,正值强敌东征之际,两败俱伤非是上策,或许我们应该言和罢兵才是上上之策。

不过若是这样罢兵,只怕西秦朝廷会责难于你。整个西秦,能够承担抗击古斯重任的非你莫属。若因为出兵江上郡未有寸功,被朝廷责难,甚至弃之不用,那就是我的罪过了。

或许,我应当为你制造一些有理由收兵撤退的机会。

望着黄坡城的方向,李霄思忖良久,便回到了营帐内去了。

南唐盛兴六年,二月二十五日,东海鱼台海岛。

自南唐盛兴五年,吴廷玉率红河水军解除了北汉水军都督崔德彝对安东城塞水寨的围困后,崔德彝和几个心腹将北汉唯一的一只水军牢牢掌握在手中,避开了红河水军以及东海水军,躲在东海鱼台海岛称王去了。

崔德彝的手中还有楼船十五艘,艨艟约三十艘,接近水师将军的编制。虽然有少数水军士卒半途逃走,不过几乎没有影响这支水军的战力。再加上崔德彝等人占据了鱼台岛后,先后收服了东海甚至南海海域部分海岛上的海盗,崔德彝手上竟然掌握了四五千人。

有了这四五千人,再加上多达四十来艘战舰,崔德彝一时横行于东海,甚至远达南海。当然,为了避免再遭到南唐东海水军甚至南洋水军的讨伐,崔德彝的活动范围都是尽量避免触及到南唐东海水军和南洋水军的巡逻范围。这对于曾经是南唐南洋水军都督的崔德彝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崔德彝自以为躲过了南唐东海水军和南洋水军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然而他还是被盯上了。

“都督,都督!”廖汀火急火燎的闯进书房,向正在赏玩劫掠来的珠宝的崔德彝急禀道,“我们被包围了!”

“哗啦!”崔德彝手中的珠串立时掉在了地上,崔德彝面色也倏的变了,“看清旗号了吗?”

“不是唐军的。”廖汀喘一口气道,“以前没见过!”

“来了多少人?”崔德彝有些吃惊,他初以为是东海水军或者南洋水军来围剿他了。

“很多!”廖汀苦着脸道,“估计战船不下五六十艘,其中和我们楼船相当的约二十多艘,余下的都是和我们艨艟差不多的战船。”

“召集弟兄们做好战斗准备!”崔德彝这时候镇定下来,“待本督看了敌情之后,听我号令!”

“诺!”廖汀见崔德彝镇定下来,情绪也稳定了不少,躬身一礼便匆忙离开传令去了。

“来人,取本督的衣甲和兵器来!”廖汀离开后,崔德彝高呼道。

不多时,崔德彝穿戴整齐,率数名亲卫策马来到了鱼台岛最高处的?望台。

“都督!”早已聚集在这里的各位将领和头领,纷纷躬身给崔德彝行礼拜见。

“敌情如何?”崔德彝从邱楷手中接过?望镜,询问道。

“回都督,”邱楷道,“从战船和旗帜来看,不是唐军,也不是汉军。在下怀疑是桑绥的水军,听说邦兹的水军战袍为水蓝色,而对面的敌军依稀可见是银白色战袍。”

“桑绥?”崔德彝吃了一惊,接着问道,“我们虽然把住各路航道,但是还没有和桑绥邦兹有过接触。既然没有招惹过他们,他们怎么如此兴师动众?”

崔德彝的疑问,诸位将领头领均面面相觑,无从应答。

崔德彝举起?望镜,凑到眼睛前,观瞧对面的动静。

只见对面多达五六十艘战船,一字排开,将鱼台岛团团围住,银白色的战旗高悬于战船之上,在战旗正中隐隐约约看见一抹紫红色。

在崔德彝仔细观瞧之时,对面战船队列中出来了一艘小船,船上隐隐约约有一两个人,正对着鱼台岛划来。

崔德彝道:“传令下去,不要放箭,且看看对方来意!”

“诺!”身边有人领命一声,便飞奔着将命令传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