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天道(2)
作者:唐诗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432

那最后一抹霞光虽然早就消失不见,西边的天空还残存着淡淡的胭脂红晕,空气中依旧飘扬着夜来香的气息,那些暗香洗涤了血腥,给人造成一种错觉:战争结束了,该是吟风弄月的时候了。

在城头,靠着垛口,一些哨兵甚至都已经睡着了。

三条人影默默地朝着北门城外飞纵,僧袍击风,啪啪作响,如同飞鸟的羽翅。

借着星光,可以看见当中就是那位灰衣老僧,左右两侧是他的弟子,一个斜背着禅杖,一个擎着木杵。

三人掠上城垣,站在谯楼的屋脊上略微顿了顿,然后轻飘飘地跳下城墙,待城头的士兵发现,人已经远远地落在百米之外的地面,砰砰两声,两团黄尘扬起。

围城的蒙古大军早已经退去,整片沙场在夜幕下寂静如死,偶尔会有几双黄色眼珠从某处闪现出来,那是寻找尸骸残渣的野狗。

“善哉善哉,未显师弟,同样一招‘佛光掠影’,比起恩师,我们差得太多!”

金脸的未明和尚语气透露着崇敬,又有些懊丧。

红脸和尚摇头笑道:“师兄又起争胜之心了。”

老僧微皱着眉头,面色有些凝重,没有说话。

三人朝着数里外的小山峦跑去。他们脚不沾尘,仿佛在御风飞翔,隐隐可以听见未明和未显深深地呼吸声,老僧则声息皆灭,恍若无物。

“师父,怎样?”

未明终究忍不住问了一句,他一张嘴,身形立刻见缓,落下了六尺。

老僧速度不减,沉痛地答道:“阿弥陀佛,恐怕樊城迟早难免遭到屠戮了……”

未显忧道:“没其它法子了吗?”

他话一说完,身形也已经落后老僧数尺。

老僧似乎没有在意他的问题,却自言自语道:“那个女人倒很神秘呐,神光内敛,身法怪异,绝非泛泛之辈,怎会甘作牛富的小妾?”

未明已经落后老僧数丈,没有听清,一愣,喊道:“什么神秘女人?师父,在前方等你的可是那个蒙古公主。”

未显笑道:“师兄,你又犯执着病了,管她神秘女人也好,蒙古公主也罢,有什么分别吗?色乃幻像,身份名姓更是空无。”

未明怒道:“就你懂佛理!”

两人言说之际,他们已经远远落后于师父。老僧连影子都看不见了。

当他们奔上横亘在眼前的小山峦时,远远晃见三条黑影立在山顶,一条枯瘦如木,自然是师父,另外两人则是女子的倩影,一个曲线迷人,一个娇小蒙面。

星光泻下,女子发髻上插着的宝钗,耳朵上穿着的珠玉,都萤火虫一般闪闪发光。

但最亮的,还是老僧的那一双眼睛,偶尔眨一下,目光闪烁,与天上流云层中的星辰交相辉映。

山丘不高,夜风不小,山顶的树木荒草一阵阵地起伏着,发出了流水般的沙沙声,晃眼就把三条影子淹没。

待未明和未显到达,却发现只有老僧呆呆地立在荒岗之上,目光遥望着远方,竟然有些失神。

两个女子却已经走了,仿佛山鬼,来时无声,去时无影。

未明把禅杖取下来,?地插在乱草里,吐了口粗气,瓮声问道:“咦,师父,她们这么快就走了吗?”

老僧收回目光,一抖袍袖,“我们就在这山岗上过一宿吧,明日离开。”

“到哪儿去?”

“龙虎山!”

老僧悠悠地吐出了那三个字。

未明和未显吃了一惊,相互打量了一眼,齐声问道:“为什么?”

老僧微微摇了摇头,叹道:“救人。”

未显和未明都闭上了嘴,不敢再问,他们知道师父的脾气,不想说的话你再问他也不会说。

不想老僧却自己说了起来,喃喃道:“那个昊云公主好生奇怪,竟然会求我去救一个无相干之人。你们可知我为什么会答应她吗?”

未明未显摇头。

老僧目光一闪,“她答应我如果攻下樊城和襄阳绝不会动老百姓一根毫毛!”

未显叹道:“有了这个条件,恩师果真不会拒绝。那小姑娘倒有些豪气,不同寻常啊。”

未明皱眉道:“可得罪了天师道,张鹤鸣岂肯善罢甘休?”

老僧仰首望天,朗声道:“为了天下百姓,牺牲我们三个又何足道哉?如果此举能够改变天道,我心传愿意烈火焚身,永堕地狱!歇息吧!”

当即盘膝坐下,闭目调息起来。

未明和未显脸上也露出凛然的神情,他们轻声念了句佛,各自找了处地方,打坐养神。

山峦上尽是些细木矮树,山风刮得它们前仆后仰,枝叶山响,不大一会儿就把三个和尚的身影给盖住。

风送来了幽香,也送来了一串銮铃的脆响,随后是车轮粗粝的滚动声。

如果站起来就会看见一辆马车,正顶着孤独的夜色,疾驰在樊城北五里外的官道上,朝着西南方跑去。

老僧心头忽然一动,似乎感觉到了什么,睁开眼帘,神光荡漾,穿过面前的乱草和荒树,剑一般扫了下去。

只有心传这种绝世高人才能感觉得到,从马车的车厢里面,散发出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仿佛一张由天蚕丝织就的无形天罗,以马车为中心,铺天盖地撒向方圆数里的空间。

随着马车的移动,那张无形天罗也在快速地移动着。

就在马车驶出小山峦半里路程之后,车窗的帘子微微析开了一条缝,一双黑玉般的眸子从重重银发的包裹中露了出来,散发出冷冷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