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杨家福老人起了个大早,他要下张家湾去。三贵他们来信,让把家里最大的那头猪卖了。其实他也正在这样想呢。他们出门的时候留给家里的几百块钱呢,买了种籽农药化肥,给了孙子生活费,前几天他感冒了,吃了一回药,钱就用完了。他和老伴在家倒是不需要什么开销,但是两个孙子每个星期都要生活费,虽然不多,两个人总共要二十来块,但是他在家里面除了会干活,就挣不到现钱了。得想办法弄一点钱才行。他们这山上,做买卖的都懒得主动上来呢,所以每次要卖猪的时候,要么去叫在张家湾开肉店的王老金,要么叫食品公司收肉猪的张大个子。农村人,都喜欢吃大膘肉,认为吃肥肉了干农活才有力气。所以卖的猪要大,而且一定要肥。去叫了他们,他们自然会上来看。中意了,就会点头。不中意呢,那就得再喂几天吧,等到勉够大够肥了再说。杨家福家的这头猪,村里很多人都帮他看过,这头猪有两百多斤了,而且长得好,又白又肥,春天就有这样肥的猪卖,在杨家庄还没有几户呢。
老人乐意找王老金。因为把猪卖给他,不用跑那样多手续,王老金去看了猪,如果中意了,就会选个时间让他们把猪抬到肉铺,过了秤,然后算了帐,就把钱结给他了。当然,老金在结钱的时候,会少结一点钱给你,让你等着猪杀了,割一点好肉给你带回去。他把话说得好听“家里的女人喂猪可辛苦呢,香让她尝尝自己喂的猪是个什么味道。”其实肉都是一个味道,哪有自己家和别人家的差别呢,老金是在想办法从你身上捞一点钱罢了。把猪卖给食品公司也是一样,末了还让你买两斤肉回去。这个做法几乎成了张家湾这一带的规矩。不过所有卖猪的人都乐意提两斤肉回去呢,所以也算不上强买强卖。到食品公司卖猪,手续可就多了,先得去秤上过了秤,称猪的人开了收条,然后拿着收条,把猪抬到后院,收猪的人签了名,再拿着这张签名的收条去拿钱。杨家福老人来到王老金的肉铺子。老金肉档的肉也卖得差不多了,只有两块很差很不像样的肉还懒洋洋地吊在那儿。老金无聊得很,没有人同他说话呢,他躺在躺椅上,把腿跷得老高,有一口无一口地抽着烟。见杨家福走进他的肉铺,他一下子就来了精神,从躺椅上坐起来,对老人说:“大叔,我们来吹吹牛。”老人搬了一把椅子挨着他坐下了,老金就和他说昨天打麻将又输了多少,这个月又卖了多少头猪,然后就是他一个人守铺子玩得心里烦,反正他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嘴里总有说不完的话。正因为他的话多,所以才得了这个外号“老金”,金口玉言的金。去求他去办事,一定得等他把他的一番牛吹完了,你才能开口说话。老金说完了自己的那一大堆话,才问杨家福:“大叔,你来找我有什么事吧?”杨家福笑了笑说:“你这家伙真聪明呢,怎么就知道我来找你一定有事情呢?”老金说:“我猜的。”老人说:“我来找你可真的是有事儿的。你现在要不要买猪呀,我家那头猪长得可好呢,两百多斤了,你有时间就去看一下吧。”一听说老人有猪卖,王老金的眼睛马上放光了,他在想:不知这头猪能赚到多少钱呢!一想到钱,他就不吹牛了,想去挣钱。反正肉档上也没有多少肉,而且不新鲜了,他守在这里也等不到多少生意,于是把肉摊上的肉收进冰箱,锁了门,跟着杨家福老人上山去了。
老金对这头猪很满意呢,他想:明天正要杀一头猪呢,刚好他还没有找到好猪,不如就买这头。不过他不会对老人说让他明天把猪送到肉铺去。如果说出来了,他们肯定给猪多吃一点食,一头大猪一顿可以吃二三十斤呢,他的赚头就小了。他想了想,说:“这头猪还行,我看哪天要买的时候,再上山来找你吧。”然后就回去了,他想着:赶明天,我一定要来个大早,让他还没有喂猪的时候,就到他家,买一个饿盆(也就是没有吃食的猪)回去。王老金下山去了,两个老人也在商量着:这几天得老早起来喂猪了,而且一定得把猪喂得勤一点,不要被王老金买了饿盆。两个老人商量着,春华和春平也在旁边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