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在十里屋工地承接到了一整栋楼的建设,从打地基到封顶的建筑活儿他全包了。他上面的老板可正牌的建筑公司,所以他们现在是打着那家建筑公司的牌子来筑这栋楼。工期依旧很紧,老陈的人不够用,他又去外面找了一些工人过来。工人们说,看样子,老陈想把事业做大呢。他做大了,大家也跟着好过日子。
这天快放工的时候,老陈找到大师傅老刘,说有事情要谈谈,说着就拍了拍老刘的肩膀,老刘会意地走到工地门口等他。老陈并没有急着赶上老刘,而是做了一件令工友们非常奇怪的事情,他叫上了杨三贵和王小光,三个人在门口同老刘汇合了,走到外面去了。在工地,老陈最敬重的人就是老刘。这是有缘故的。当初老陈穿着一身粗布衣裳下广东的时候,老刘已经在广东混了几年了。老陈是跟着老刘学艺的,老刘是他的师傅。如今当了小包工头了,只是老刘还是一个大师傅。虽然自己的师傅现在成了自己的手下,但是他还是一直把他当成师傅。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秘密。老陈请老刘出去,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为啥却扯上了杨三贵和王小光呢?这件事情很奇怪。不知道老陈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
不仅仅只是工友,就连杨三贵和王小光他们本人,也不清楚老陈把他俩叫出去干什么。跟了老陈一年多了,还是第一次单独同他出去呢。在路上,老陈和老刘一直说着话,他们两个人就跟在他们的后面。很快他们就到了金头岗。老陈带着他们拐过了一条小巷,来到一家川菜馆,进了里面,找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
这是一家夫妻店。小菜馆很旧,墙顶上甚至连天花板都没有吊,抬起头就能看到梁。才走进门,有点土里土气的老板娘就上来同老陈打招呼,看来他是这儿的熟客了。桌上的菜单不知道用了多少年了,胶片上面都沾上了一层油污。这是典型的工业区小饭馆。老板娘同老陈寒喧了几句,才问他:“你要吃点什么呢?”老陈也懒得看菜单,随口说:“弄几个四川特色菜吧,红烧牛肉,麻婆豆腐,辣椒炒腊肉,炒一个大白菜,再来一个西红柿鸡蛋汤就好了。”老板娘应声进厨房去了。一会儿功夫,菜就上来了。每人拿了一支啤酒,老陈先敬了他的师傅老刘,然后又和杨三贵王小光他们敬了一杯,才开始渐渐地把话转入正题。老陈对老刘说:“老刘,这段时间工地上来了不少新人,你看那批新人怎么样?”老刘说:“依我看,那些个新人,除了一个年轻的做事不太老实,其余几个年纪大一点的,做事都好。”老陈说:“年轻人,恐怕是吃不起苦吧。”老刘说:“是呀,年轻娃子,只想玩呢。以后找人,干脆找那些四十来岁的,干活卖力些。”老陈说:“老刘,你是大师傅,平时干活的时候,你帮着盯一下那些人,不要让他们偷懒。”老刘说:“是的。”师徒二人又谈了几样事情,老陈才说:“老刘,现在工地上工人多了,师傅不够,我想从工地上提师傅上来,你帮着带一下,你看行不?”老刘说:“你说吧,提谁上来,明天就让他跟着我去干。不过,我先把话说在前面,做我的徒弟,可不是好做的,做得不好就会挨骂的。”老陈笑了笑说:“老刘,十多年前我就已经领教过你做师傅的模样儿了。当初你也没有少骂我,我不还是跟了你,而且还真学成了。当初你怎样待我,现在你就怎样待他们,我放权给你,谁敢说你半个不字呀?”老陈既然放了权,老刘也就答应了。老陈这才把目光转向杨三贵和王小光,对他们两个说:“三贵,小光,我想让你们跟着老刘学艺,你们有什么意见?”杨三贵他们还以为听错了呢,这样好的差事,怎么可能落到自己头上来呢?工地上不少小工,比他们早来一两年,他们都没有提上来,却提拔了他们两个?两个人显然是高兴得过头了,只顾张头嘴好笑。看到他们的这一副模样,老陈,老刘都笑了。过了好一会儿,杨三贵才小心翼翼地问老陈:“真的吗?”老陈说:“哪有假呀,还不快拜师傅。”于是,王小光,杨三贵二人各敬了老刘一杯,算是拜师,又敬了老陈一杯,算是感谢老陈的提拔之恩。事情就这样订了下来,第二天两个人就拿了瓦刀,跟着老刘砌墙去了。
老刘对两个徒弟要求很严,他们跟着码砖的时候,只要老刘看上去有问题,说上一句“拆来来,重新码”,他们两个人不得不拆下来重新做。都是老大不小的人了,还要给别人当徒弟,这在很多人看来,是接受不了的。男人最爱的当然是面子呀,不过杨三贵老实,他想:老陈让他学,就学呗,学会了就是一个合格的泥瓦匠。王小光见杨三贵都在勤奋地学,没有厌言,他也就没有厌言了。老刘这个人虽然对两个徒弟很严,但是私下里他挺喜欢这两个人的,两个徒弟干活从来不偷懒,而且学手艺学得快。私下里他常在老陈那里说一下两个徒弟的好话,老陈也就觉得自己的眼光没有错,这两个人日后肯定能给自己立下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