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海被提拔为组长了,李伟如今成了他的下属。虽然对他的提拔背后有人议论,说比他早进仓库的人都没有提拔上来,他却提拔上来了,不公平。不过很快就没有人议论这件事情了,因为杨大海做得好,令大家心服口服。美中不足的是,到现在为止,他依旧没有谈女朋友。李伟想关心一下,他自己却说,家里的哥哥都还是单身,他着急干什么? “哥哥还是单身”成了他的挡箭牌。李伟笑他:“依你这样说,那得专门一户生了两个女儿的人家,你哥哥娶姐姐,你娶妹妹好了。”
哥哥杨小强的婚事一直是一家人的心病。自从去年和那个胖乎乎的代课老师分手后,杨二贵夫妻俩请人给杨小强介绍过几个对象了。说实在的,那些女孩子一点也不差。他就是不去相亲。家里对他说如果不去相亲就得自己去找一个女朋友带回家来。没有几天他果然带回了一张女孩子的照片回来看过,照片上女孩的模样儿也不差,高高的瘦瘦的,一幅秀气样儿,杨二贵让他带回家来看一下,他却不带回来,说还没有交往多久,人家不愿意来。杨二贵老婆对杨小强说:“她不肯来山上,我去看看她总行吧?”但是杨小强却说人家工作忙,没有时间陪他们。后来杨二贵他们才知道,照片上的那个女孩子,根本不是什么女朋友,而是他的一个同学。
过了好久,杨小强真的带了一个女孩子来家里了。杨二贵两口子好好招待了女孩子一顿。临走的时候他们问杨小强得给多少见面礼。有了上一次教训,杨二贵老婆也变聪明了。杨小强说不用给,他自有安排。没有过多久,要过年了,杨二贵准备了礼物,让杨小强去给女孩的父母辞年,杨小强却死活不去,一再追问才知道,那个女孩子也不是他的女朋友,而只是普通的同事。
杨二贵老婆又四处托人帮他找,逼着他去相过两次亲,这两次杨小强倒是低头头皮跟着母亲去相亲了。第一次去相亲的时候,是在媒婆家里,到了吃饭的时候,杨小强故意在饭桌上狼吞虎咽,专拣好吃的菜吃,一顿饭吃下来,女孩子摇了摇头说,做老师的,原来素质这样低,不同意。回家的路上,杨二贵老婆气得直咬牙,那一满桌子的菜可是她买好了送上去的,媒人只是帮忙做了一下。可是杨小强却一路回来的时候,却乐得屁颠屁颠的。第二次去相亲的时候,相亲的地点也是在媒婆家里。杨二贵老婆同样也是买好了一桌子的菜,这次杨小强在饭桌上倒没有出丑,斯斯文文地吃完了饭,看来女孩子对他的印象也不错,两个人聊得也还融洽。媒婆和杨二贵老婆在一旁看得也乐呵呵的,总以为这件事情可以办成,结果两个年轻人聊着聊着,杨小强故意冒出一句:“某某小学的代课老师某某某,你认识不,他可是我的前一个女朋友。不知她现在找到了男朋友不,好想去看一看他,和她重新合好。”两个人的交谈到此为止,女孩子先告辞了,杨小强又是屁颠屁颠地一路走回去。经过这两件事情以后,就没有媒婆给杨小强介绍女朋友了。而且因为家里老是逼他,他就很少回家了。
仔细算起来,杨小强自上次回家,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再踏进家门了。杨二贵夫妻俩以为他又在同家里人怄气呢,却听春平说,张家湾街上一个摆摊的女孩子经常去学校找杨小强,而且有好几次,他看见杨小强坐在女孩子的小店门口。杨二贵老婆听了,心中有了一丝高兴。这样听起来,小强似乎又在谈恋爱了。
没错,杨小强现在已经开始一段新的恋情了。那个摆摊的女孩子就是他新找的女朋友。那个女孩子的老家也是张家湾附近的某个半山腰的村庄里面的,只是她的父母年轻的时候头脑还算灵活,当初张家湾的马路两旁除了有一家国营的旅社,一家国营的供销社以外再也没有其他店铺的时候,他们两口子在马路边上搭了一个木棚开了一个杂货店。小店连个招牌都没有,店里面什么都卖,衣服鞋子、油盐酱醋、笔墨纸砚、冥币火烛,凡是日常要用到的东西,那里几乎都有。夫妻店也挣到了一点钱之后,在马路边上弄了一块地皮,推掉了木棚,盖起了房子,把一家老小从山上接到街上来了。他们依旧开着杂货店,因为男人姓王,所以给小店取了个名字叫“王记杂货店”,依旧是什么东西都卖。后来张家湾渐渐地发展起来了,马路边上有了街道,他们家的位置正好在街道的一头,因为地理优势,还有善于经营,他们店子越多越大,一楼的门面显然不够,于是在店门口搭了一个棚子堆放货物。王家只有一个独生女,当初他们两口子也想把这个独生女培养成吃公家饭的人,只可惜女儿天生不是读书的料,初中毕业以后就没有上学了,跟着父母学摆摊,几年下来倒也能独挡一面了。不王家的独生女儿虽然也继承了父母的经商头脑,但是她的相貌确实不敢恭维。她生就了一副干体力活的身材,人长得得牛高马大的,又黑又胖,虽然才满二十岁,但是身材却像一个在家里种地的三十岁的女人。就是这个女孩子,也有媒婆上门来提亲。因为家里就一个女儿,她的父母要找一个上门女婿。女孩子相了两次亲,有一个嫌她长得丑看不上她;另外一个愿意来做上门女婿,女孩家长却发现那个男的心术不正,因为两个人才见了几次面,男的就打听她家的存款数额,这次是女孩子不要男的了。女孩子的婚事就一直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