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赴宴(一)
作者:宁寻阑珊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690

?晨。

曾家村。

通往县上的驿道。

密密麻麻聚集起全村老小。

“唯哥,好唯哥,你就带上我吧!”曾树死死拉住曾唯的衣袖,小小人嘻皮笑脸,声声哀求在向曾唯耍赖,而穿着略宽大短衫的曾唯,一脸苦笑无可奈何的任其拉拽。

“啊唉呢,树崽,介个别闹了,你唯哥还要赶路呢!”布裙妇人气急败坏在身后高叫着。

“藕唉嫩,小崽子,你再不归来,看老子我怎么收拾你。”人群中一个高大结实的短衫汉子暴跳如雷,正左顾右盼找寻趁手的物什,半晌,竞寻了一细枯枝,执在手中,看那架势,是想上前来抽打顽皮曾树,却不料被身旁心慈面软的一婶子平空夺去,那年老的妇人夺了细枯枝还不罢休,竞手指着短衫汉子鼻子连连呵斥,这高大结实的短衫汉子俯首听命,弯下腰低下头却是乐呵呵听那老妇呵斥,老妇说道一阵后,便也罢休自去了,听到声息,高大汉子方伸直腰,窥见老妇远去,却是长吁了一口大气。

那小小人曾树眼见自家阿爸、姆妈似发火生气了,吐了吐舌头,向众人做了个鬼脸,竟欢蹦乱跳回到一群孩童中,与小伙伴们嘻嘻哈哈欢欣雀跃说着话不提。

人群前,站着几个人,有老态龙钟的老族长曾早义、有高大魁梧壮年汉子曾宪良、有黑瘦短小精悍脸上透着隐约精明的灰衫汉子曾宪荣。

老族长曾早义离了众人,举步踱来曾唯面前,不急说话,先用手在曾唯的旧衣拉皱了处抚平,又端详一番,自感这件衣衫虽干净整洁,美中不足是小人穿大衣,是有些不妥,可老族长心下一恸,这衣裳是日子稍宽裕大房二子家的,已是算得上村里最好的衣裳了,再也找寻不到适应曾唯身材,又无太甚破烂的衣裳了。现曾唯身穿的衣衫,只有几处打了补丁,平日劳作时大房二子根本舍不得穿,只有圩日得空赴圩、走亲访友才会穿上这身衣衫,现为了曾唯的体面,欣欣然地拿来与曾唯,虽然懂事明礼的曾唯连连推辞,但在大房二子执意之下,大房二子拳拳之心却之不恭,遂接受了本家兄长的好意。

“唯崽啊!你未出过远门,这遭进城赴宴,就由去过县上的宪荣领着你去,昨夜阿公聚合各家各户当家人,大家伙将散文铜细拼凑在一起,也算是个份子。下帖那日商议,你说会支吾过去,可阿公不放心啊!这几日左思右想,总觉得还是得大家伙凑份子,让你携带上贺礼,在人家酒宴上也算随了礼,唯崽啊!听阿公的话没错,阿公好歹有一把年纪了,有些事就算没经历过,也看过,听人讲过。”抚好了曾唯的旧衣皱褶,曾家村德高望重,老族长曾早义方语重心长,言辞大有深意敦敦劝说着曾唯。

曾唯看着疼爱自己的慈眉善目老族长,沧桑的说着恳切体己话,成人的灵魂心细如发曾唯,自是明白老人不好明说的言下之意。古代中国讲究“门当户对”“士庶有别”,素来讲究不同门第,不互相通家的风气,穿越前平行时空的唐太宗曾订定《世族志》,定皇族宗室为第一等,其次是皇后外戚长孙氏,民间声望最高的山东世族崔氏被降为第三等,欲用温和的政策改革削弱世族摧毁门阀。

但是《新唐书杜兼传》记载,唐文宗欲以公主下嫁世族时,犹感慨地说:“民间?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两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这种门阀风气一直持续平行时空的整个唐朝。

这平行时空武周太祖成功纂唐之后,亦曾大力提升进士科的地位,使科举制度更加完备。因进士科难考,而有“五十老明经,六十少进士”的说法,所以进士科逐渐受到民间寒族庶民推崇重视。

推行科举制度这意谓著世族在历代所享有的优势,也就是对于经学的优渥学识,随着科举制度中进士科的流行,受到挑战,而主攻明经科的世族影响逐渐衰微。所以平行时空的唐代出现了由明经科的李党,也就是山东世族官员,与牛党进士科新锐形成的牛李党争。

而今这时空历史己变,武周太祖则天大圣纂唐之后,死忠李唐的遗老遗少豪门世族不满大周统治,大周各地民心不稳州郡暗流涌动,大周太宗为巩固摇摇欲坠政权,无可奈何只得与关陇贵族妥协,遂于天佑初年下诏恢复九品中正制,与寒门科举制度并行不悖,恢复九品中正制更是助长了豪门世族门阀势力,各地大小中正官均被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断,他们在评定品级时,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已经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

此后的武周二百七十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乡品高者做官的“起家官”往往为“清官”,升迁也较快,受人尊重;科举制度下的进士科做官为“浊官”,升迁也慢,受人轻视。中正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科举制度下的进士科亦是三年一考,但中正对所评议人物也可随时予以升品或降品。一个人的乡品升降后,官品及居官之清浊也往往随之变动,进士科寒门学子进士只能在地方州郡赴任。

那口口相传的民间谚语说得好啊!“龙交凤、风从云、老鼠配耗子、后代只会去打洞”,“汉阳自强学堂”珞珈讲坛有士子相与辩论时说得妙啊!其士子顾盼自雄傲曰“吾父乃县尉”,生动直白的话深刻揭露了门阀士族与黎民布衣的阶级性,尊卑之礼,使高下有差,阶级逾邈,豪门巨室视寒族庶民如草介,那赵琰其祖上亦曾为官守牧一方,祖荫其后,至赵琰这代,乡品为下中品,虽算不上豪门望族,也属地方士族乡绅。

饱经风霜的老族长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自是明了世事无常尽有不如意,先与不谙世事的侄孙说道一二,让颖异之麒麟儿曾唯,心里有些准备,如遇有不堪尚能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