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天龙寺
作者:奈之羽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458

在鸠摩智来之前,姜晔都是挺悠闲的。那天段正淳等人赶到时,看见四大恶人之首段延庆倒在地上死了,看到一代枭雄死在这里众人也是感慨不已,待冲进洞里发现昏迷着的段誉中年春药,只是被人打昏了才保证段家的脸皮没掉,救醒段誉给其解了药性,才恢复过来。

带着钟灵和木婉清回到大理城,见到葛光佩,虽然在那次诛杀南海神鳄时已经知道了,但是木婉清还是很生气,只是在姜晔的花言巧语下,才勉强的稳了下来。只是秦红棉也更这过来,却说是不放心木婉清,却是让姜晔的一箭三雕失去着落。

同时姜晔这几天也是兴致勃勃的到无量山去寻找那朱蛤,要给自己弄个百毒不清,只是这么找也找不过,让姜晔不得不感慨自己不是主角的命,姜晔正准备杀了叶二娘赚一点外快,但是她却也不见了踪影。所以只能杀一些炮灰级的武林人士大概赚些奖励点。

那段正明在知道鸠摩智来犯天龙寺之后,力邀姜晔去帮助天龙寺抵御鸠摩智的来犯。姜晔自然的答应了,不管是为了任务,还是贪图鸠摩智的内功都要去。

早上姜晔从木婉清的身上起来,轻轻的吻了熟睡的木婉清一口,便赶往天龙寺。

天龙寺在大理城外点苍山中岳峰之北,正式寺名叫作崇圣寺,但大理百姓叫惯了,都称之为天龙寺,背负苍山,面临洱水,极占形胜。寺有三塔,建于唐初,大者高二百余尺,十六级,塔顶有铁铸记云:“大唐贞观尉迟敬德造。”相传天龙寺有五宝,三塔为五宝之首。

段氏历代祖先做皇帝的,因从小受佛法毒害,做过皇帝的往往都避位为僧,这已经成了规矩,他们都在这天龙寺中出家,段家的人多了,天龙寺慢慢的就变成了大理皇室的家庙,于大理国诸寺之中最是尊荣。每位皇帝出家后,子孙逢他生日,必到寺中朝拜,每朝拜一次,必有奉献装修。寺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规模宏大,构筑精丽,即是中原如五台、普陀、九华、峨嵋诸处佛门胜地的名山大寺,亦少有其比,只是僻处南疆,其名不显而已。

只是姜晔到达天龙寺时,本观取过五个蒲团,一排的放在东首,西首放了一个蒲团。自己坐了东首第一个蒲团,本相第二,本参第四,将第三个蒲团空着留给本因方丈,段正明坐了第五个蒲团。段誉站在了云中鹤与黄眉僧身后。枯荣、本观等最后再温一遍剑法图解,才将帛图卷拢收起,都放在枯荣大师身前。姜晔有些眼热的看着那剑法图解。

也不知是不是内力的原因,姜晔最近的记忆力大增,虽然不说过目不忘,但是看几篇也就可以牢记了。这几天每天有空的时候都找几女了解穴道、经脉等等,杖着深厚的内力姜晔的进步不可谓不快。

过了好一会,只听得本因方丈道:“明王法驾,请移这边牟尼堂。”

有一个声音接道:“有劳方丈领路。”

姜晔听得这声音甚是亲切谦和,彬彬有礼,绝非强凶霸横之人,听那脚步声共有十来个人,本因推开门,说道:“明王请!”

大轮明王很是客气:“得罪!”举步进了堂中,向枯荣大师合什为礼,说道:“吐蕃国晚辈鸠摩智,参见前辈大师。有常无常,双树枯荣,南北西东,非假非空!”

枯荣大师却心中一惊:“大轮明王博学精深,果然名不虚传。他一见面便道破了我所参枯禅的来历。”

世尊释迦牟尼当年在拘尸那城娑罗双树之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一面的两株树都是一荣一枯,称之为‘四枯四荣’,据佛经中言道:东方双树意为‘常与无常’,南方双树意为‘乐与无乐’,西方双树意为‘我与无我’,北方双树意为‘净与无净’。茂盛荣华之树意示涅般本相:常、乐、我、净;枯萎凋残之树显示世相: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如来佛在这八境界之间入灭,意为非枯非荣,非假非空。

枯荣大师数十年静参枯禅,还只能修到半枯半荣的境界,无法修到更高一层的‘非枯非荣、亦枯亦荣’之境,是以一听到大轮明王的话,便即凛然,说道:“明王远来,老衲未曾远迎,明王慈悲。”

大轮明王鸠摩智道:“天龙威名,小僧素所钦慕,今日得见庄严宝相,大是欢喜。”

本因方丈道:“明王请坐。”鸠摩智道谢坐下。

姜晔仔细地打量着鸠摩智,那鸠摩智身穿黄色僧袍。不到五十岁年纪,布衣芒鞋,脸上神采飞扬,隐隐似有宝光流动,便如是明珠宝玉,自然生辉。

鸠摩智双手合什,说道:“佛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小僧鲁钝,未能参透爱憎生死。小僧生平有一知交,是大宋姑苏人氏,复姓慕容,单名一个‘博’字。昔年小僧与彼邂逅相逢,讲武论剑。这位慕容先生于天下武学无所不窥,无所不精,小僧得彼指点数日,生平疑义,颇有所解,又得慕容先生慨赠上乘武学秘笈,深恩厚德,无敢或忘。可惜大英雄天不假年,慕容先生西归极乐。小僧有一不情之请,还望众长老慈悲。”

本因方丈道:“明王与慕容先生相交一场,即是因缘,缘分既尽,何必强求?慕容先生往生极乐,莲池礼佛,于人间武学,岂再在意?明王此举,不嫌蛇足么?”

鸠摩智道:“方丈指点,确为至理。只是小僧生性痴顽,闭关四十日,始终难断思念良友之情。慕容先生当年论及天下剑法,深信大理天龙寺‘六脉神剑’为天下诸剑中第一,恨未得见,引为平生最大憾事。”

本因道:“敝寺僻处南疆,得蒙慕容先生推爱,实感荣宠。但不知当年慕容先生何不亲来求借剑经一观?”

鸠摩智长叹一声,惨然色变,默然半晌,才道:“慕容先生情知此经是贵寺镇刹之宝,坦然求观,定不蒙允。他道大理段氏贵为帝皇,不忘昔年江湖义气,仁惠爱民,泽被苍生,他也不便出之于偷盗强取。”云中鹤听得这话大是开心,原来我不偷盗你的东西你应该谢我的,不错不错。

本因谢道:“多承慕容先生夸奖。既然慕容先生很瞧得起大理段氏,明王是他好友,须当体念慕容先生的遗意。”

鸠摩智道:“只是那日小僧曾夸口言道,‘小僧是吐蕃国师,于大理段氏无亲无故,吐蕃大理两国,亦无亲厚邦交。慕容先生既不便亲取,由小僧代劳便是。’大丈夫一言既出,生死无悔。小僧对慕容先生既有此约,决计不能食言。”

姜晔像是看电视剧似的看着鸠摩智在天龙众僧表演,天龙寺既为皇寺那金钱的诱惑断然是没有用的,在面对武功的诱惑时众僧大部分都是很心动的,只是被枯荣大师几个反问给劝阻了。

鸠摩智长叹一声,说道:“都是小僧当年多这一句嘴的不好,否则慕容先生人都死了,这六脉神剑经求不求得到手,又有何分别?小僧今日狂妄,说一句不知天高地厚的言语,这六脉神剑的剑法,要是真如慕容先生所说的那么精奥,只怕贵寺虽有图谱,却也无人得能练成.倘若有人练成,那么这路剑法,未必便如慕容先生所猜想的神妙。”却是用上了激将法。

看天龙寺众僧顽固如斯,鸠摩智忍不住了,却是用国家战争来威胁了。

枯荣大师不得不妥协道:“明王言道,敝寺的六脉神剑经徒具虚名,不切实用。我们便以六脉神剑,领教明王几手高招。倘若确如明王所去,这路剑法徒具虚名,不切实用,那又何足珍贵?明王尽管将剑经取去便了。”

鸠摩智暗暗惊异,他当年与慕容博谈论‘六脉神剑’之时,略知剑法之意,纯系以内力使无形剑气,不论剑法如何神奇高明,但以一人内力而同时运使六脉剑气,谅非人力所能企及,这时听枯荣大师的口气,不但他自己会使,而且其余诸僧也均会此剑法,天龙寺享名百余年,确是不可小觑了。他神态一直恭谨,这时更微微躬身,说道:“诸位高僧肯显示神剑绝艺,令小僧大开眼界,幸何如之。”

本因方丈道:“明王用何兵刃,请取出来吧。”

鸠摩智双手一击,门外走进一名高大汉子。鸠摩智说了几句番话,那汉子点头答应,到门外的箱子中取过一束藏香,交了给鸠摩智,倒退着出门。

众人都觉奇怪,心想这线香一触即断,难道竟能用作兵刃?只见他左手拈了一枝藏香,右手取过地下的一些木屑,轻轻捏紧,将藏香插在木屑之中。如此一连插了六枝藏香,并成一列,每枝藏香间相距约一尺。鸠摩智盘膝坐在香后,隔着五尺左右,突击双掌搓板了几搓,向外挥出,六根香头一亮,同时点燃了。众人都是大吃一惊,只觉这催力之强,实已到了不可思议的境界。但各人随即闻到微微的硝磺之气,猜到这六枝藏香头上都有火药,鸠摩智并非以内力点香,乃是以内力磨擦火药,使之烧着香头。这事虽然亦甚难,但保定帝等自忖勉力也可办到。

藏香所生烟气作碧绿之色,六条笔直的绿线袅袅升起。鸠摩智双掌如抱圆球,内力运出,六道碧烟慢慢向外弯曲,分别指着枯荣、本观、本相、本因、本参、保定帝六人。他这手掌力叫做‘火焰刀’,虽是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却能杀人于无形,实是厉害不过。此番他只志在得经,不欲伤人,是以点了六枝线香,以展示掌力的去向形迹,一来显得有恃无恐,二来意示慈悲为怀,只是较量武学修为,不求杀伤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