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局内人(中)
作者:天下乞男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105

此时已是九月光景,老陈眼瞅着自己的如意算盘落了空,于是竟又心生一计:他密约了元将左答纳识里到了他的营地,却诈称是自己俘获的,然后便想欺骗朱老大到他这里受降,他则可趁机拿住朱老大。

自然,老陈这点鬼把戏也就只配博取朱老大一笑而已,人家偏不前去。过了几日,他便委派了郭天叙、张天?舅甥两个率领所部再攻集庆,并令老陈从旁助攻。

显然,这姓朱的既已心知陈某人不可靠,可他却又并不跟任何人捅破此间利害,因为他要行一招高明的将计就计――他自己不但不能出手,也不能流露出这种意思,因为他要除掉的人不是别个,正是名义上高自己一头的郭、张舅甥两个;再说这部队还是老郭打的旧底子,凡事他也绝不会做在明处。

前面已经解释过了,朱老大选择这个时机出手,也实在是被逼无奈,因为进占金陵实是为了开创一番新天地。也许又有好心人该批评了:这姓朱的真是一个曹孟德式的枭雄,也太过于自私自利了些,居然如此忘恩负义!

然而,就像当初“玄武门之变”前夕房玄龄对李老大讲的那句“夫就大计者遗细行”一样,也如范仲淹强调过的那句“一家人哭,强如一路人哭”。凡成大事者,自有一种成功者的行事逻辑,它绝不能单纯以道德论,诸如“慈不掌兵”之类的话,实是善男信女之辈不能深解的。

当郭、张舅甥两个率军在方山地区真的攻破了元将左答纳识里的营地时,元军随之四散。而陈野先则看准了时机,于是开始反水,他与元将福寿合兵来攻打郭、张所部,双方大战于秦淮河畔――拿如此优雅、浪漫的地方做战场,真是暴殄天物,大有焚琴煮鹤、牛嚼牡丹的意味!

由于事发突然,结果郭、张部失利,最后也真的称了这姓朱的意――郭、张“皆战死”。

也许有人要疑问了:这两个人死得真够神奇,偏偏两位主帅竟一齐战死了,难道这其中没有什么原委吗?

的确,这“皆战死”只不过是正史中掩人耳目之辞,事实上他们并非是战死的,不然这郭家军也忒衰了。再试想:战况再激烈、形势再危险,谁又能保证一下子就要了两位主帅的命?若不然,岂不就是朱老大的失算?

按照一些杂史上的记载,真实的情形大概是这样的:当左答纳识里被郭、张部战败之后,他二人乘胜直趋集庆城下,攻打东门;老陈这时从板桥领兵来到,徉装攻打集庆南门,以骗取郭、张二人的信任。然后老陈便设宴请郭、张二帅去到他那里吃酒,郭、张二人于是带领少数随从前往,席间老陈乘二帅不备,用伏兵执杀了小郭,并生擒了老张;老张后来被执送到福寿那里,结果也被杀了。

这就是姓朱的所希望看到的最佳结果,既然说到这里,那就不妨再多补充一点。老郭本有三个嫡出的儿子,老大先前已经战死,老二就是天叙,老三叫郭天爵,后来老三也参与了对朱老大的谋逆,最终伏诛。

另外,老郭还有一个姓李的小妾为他生的一个儿子,此人名叫郭老舍。明洪武年间时,朱皇帝令他回乡守祖陵,后因一件案子的牵连,这郭老舍遂出逃,从此竟没了下落。

说到这里,有人或许又要疑问了:这姓朱的整死了郭家兄弟,这马大脚就没什么意见吗?估计是没有。

大脚同志既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又是古代淑女的典型,“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道理一定是铭记在心的――想当初曹丕篡汉时,作为汉献帝皇后的曹妹妹就是不给老哥面子;老哥虽然几次派人去到妹妹那里索求汉献帝的玺绶,可皇后妹妹就是不给,临了没办法了,才“涕泣横流”道:“老天爷不保佑你”,然后便将玺绶狠狠地甩到了地上。

郭、张被除,这可真够让姓朱的在背地里长舒一口气的,不想后面竟还有意外之喜:当老陈带兵追袭郭家军余部至溧阳的葛仙乡时,那里的乡寨民兵百户卢德茂,因为非常厌恶老陈反复的为人,于是他便设计谋杀了老陈;老陈死后,他的侄子陈兆先接了叔叔的班儿。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没想到上天倒给帮着安排了这出“一食二鸟”的好剧。

自从攻打集庆两次失利之后,朱老大倒显得不那么着急了,他暂时消停下来,以慢慢积蓄力量。其实并非他没有胜利的把握,而是他要争取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