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说,十几万大军既然已经来了,就绝没有空手而还的道理。
于是陈皇帝便传令自己的弟弟“五王”陈友仁,让他率舟千余驶向地势较为开阔的龙湾,到那里之后先派出万人登岸立栅,以图先在这一带站稳脚跟。
这陈友仁虽是个“独眼龙”,但为人勇敢善战,又有智计,也是个张九六式的人物。故而这“五王”的队伍气势雄壮得很,其锋芒正盛,他们同样都不相信他姓朱的能一口吃个胖子。
其实,从当时当地的形势判断,朱老大事先已经料定龙湾必是陈家军要做跳板并不惜以主力争夺的要害,所以他才在这一带布置了重兵进行埋伏。
可惜陈皇帝还被蒙在鼓里,康茂才的事情只是闹得他有点不快,并没能引起他的高度警觉。他大概以为姓朱的是拿他取乐呢!
当时正值盛夏,骄阳如火,朱老大身着紫茸甲,正躲在一大伞盖下指挥着诸将。他眼见士兵们一个个热得汗流浃背,于是就命人撤去了自己的伞盖,要与大家同甘共苦才是。
突然,朱老大对大家说道:“天要下雨了,大家先吃饭吧,待会儿下了雨,凉爽时再攻打敌人不迟!”
话说当时天上无云,根本没有要下雨的征兆,所以大家都很怀疑老大的话。可是不一会儿,黑黑的云头就从东北方向上来了,很快大雨便倾盆而下。
众人皆无不惊服:“咱家主公真不是凡人啊!”
其实这朱老大是在外面混了多年,那经验就已跟老农似的,可以“看云识天气”了。
说话间,红旗举起,朱老大命令部队前往攻打陈家军立于龙湾的营栅,诸军无不奋勇争先。一时之间,原本沉寂的龙湾顷刻就热闹了起来,这才不过是朱家军试探性的进攻而已。
正在双方大战之际,陈皇帝又亲率大军赶来助战,双方刚开始全面接战,雨恰好就停了。
敌人已进了埋伏圈,于是朱老大便命人把鼓敲得震天响,山西边的人听到鼓声便将黄旗挥舞起来。
接着,冯国胜、常遇春的伏兵迅速杀出,徐达、邵荣的部队也很快赶来,张德胜、朱虎的水师也一齐蜂拥而至!诸军皆鼓舞振奋,喊杀声、奔跑声、混战声都迅速交织在了一起……
眼看四面八方全是朱家军,他们内外合击,一下子就把陈家军给打蒙了。
当时双方军队的数量差不多,可谓旗鼓相当,只是由于龙湾地区地势狭窄,陈家军又大多处于战船上,大兵无法展开,所以才稍微占了下风。
可是,打了还没一会儿,,陈家军已经被分割开来,正要被逐个吃掉。如此,陈家军的阵脚便开始大乱起来,于是败局一发而不可收拾。
已经登陆的陈家军不得不赶快回到船上准备撤退,然而上了船以后他没才发现,船已经不能动了!
“草!怎么搞的啊?”“娘的,江水退潮了!”“完了!完了!这下全完了……”
偏巧此时潮水消退,很多大船都被迫搁浅,一时动弹不得。这就分明成了朱家军砧板上的鱼肉了,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了!
结果一战下来,陈家军被杀的、淹死的不计其数,仅仅被俘的就达两万多人。而且还被缴获了巨舰名“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鳌”者百余艘及战舸数百,朱家军可谓是大获全胜。
像这些巨舰都是非常先进的机械制动船,逆水逆风都没关系,改装的战船上还有抛石机和拍杆,攻击力极强的。
陈家军的将领张志雄、梁铉、俞国兴、刘世衍等不得不举手投降,陈皇帝本人则不得不改乘一条小船侥幸逃脱。
他的旗舰最终也被朱家军缴获,当有人把康茂才的那封书信搜回来拿给朱老大看时,他禁不住笑道:“这姓陈的愚蠢到这种地步,真是太可笑了!”
话说那张志雄本是赵普胜的部将,其人善战,被人称为“长张”。老赵被杀之后,他对陈皇帝很是不满,所以龙湾之战并无斗志。
等到他投降之后,又赶紧向朱老大汇报了一个重要情况:“姓陈的这次率军东来,是把安庆的主力军都抽调来了。俺们今天的这帮降兵,本都是驻守安庆的。如今姓陈的既吃了败仗,那安庆就空虚了,主公尽可以派人去取。”
于是朱老大一面派出徐达、冯国胜、张德胜等率军追击败逃的陈家军,一面又派出了一位姓余的元帅领兵去取安庆。
张德胜部在慈湖一带追上了陈家军残部,他们纵火又烧毁了不少敌人的战船。
在到达采石之后,双方再次展开激战,最后张德胜本人不幸战死。看来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陈皇帝那边猛将本来就不少,且困兽犹斗啊!
这时冯国胜率领援军赶来,陈皇帝与张定边坐镇于一名曰“黑旋风”的巨舰上,振作精神准备应战,结果忙乱中又吃了一回败仗。冯老二到底也是位百战名将。
最后,陈家军被驱赶得昼夜不得安息,有如惊弓之鸟一般,实在狼狈到了极点。也许正因为此战留下的抹不去的巨大阴影,所以才导致后来陈皇帝不敢再轻易打应天的主意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太平也不要了,陈皇帝收集太平的残兵,于是一块向西逃窜而去。
当徐达率水师主力追至池州后,眼看将要进入敌人的势力范围,因此不得不领兵而还。另一路,余元帅则于不久后出陆路成功地拿下了安庆。
至此,整个龙湾之战才算正式拉下了帷幕,它不仅严重地打击了陈友谅的嚣张气焰,也使得应天的局势转危为安――此次危机,也是应天在朱家军的盘踞下所唯一遭遇的一次危机,从此以后,战争的主动权便基本掌握在了朱元璋同志手中。
龙湾之战既是朱、陈之间第一次真正的较量,也是朱同志自参加革命以来取得的最大的一次大捷,无论是刘基的支招,还是将士的奋勇,但最终的胜利都离不了主帅的天才。
拿破仑曾说过:“将领的个性是不可缺少的,他就是头脑,他也就是全军。高卢人不是被罗马兵团所征服的,而是被恺撒所征服的。使罗马感到战栗的并不是迦太基的军队,而是汉尼拔。侵入印度的不是马其顿的方阵,而是亚历山大。达到威悉河与莱茵河的不是法兰西的陆军,而是屠云尼。在七年战争中,普鲁士面对着欧洲三大强国而仍能自保,这不应归功于普鲁士的军人,而应归功于腓特烈大帝。”
我们这里绝不是想鼓吹什么英雄崇拜,事实上很多时候主脑的作用是无法低估的。即使在我们今天,我们仍然热切地呼唤那些可以带领我们走出生存困境、扭转乾坤的英雄人物。